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件唐宋生活相关的电影片断合适的乐曲【学具准备】收集唐宋有关生活习俗的资料与歌颂当时生活的诗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的身边(师)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
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宫中生活(师)简明介绍唐代中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一)以感悟式鉴赏方法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宫廷画师,擅长画贵族妇女、儿童、贵公子。
B)作品介:《捣练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1、这幅作品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的获取与烹饪住所的选择与布置服饰的选择与搭配2. 第二节:社交与人际关系基本礼仪与礼貌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友谊的建立与维护3. 第三节:生活技能与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与计划制定财务管理和生活预算健康管理与运动习惯4. 第四节: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策略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5.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活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生活技能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沟通、表达和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生活技能、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间生活》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技能的相关知识。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料:选取与生活技能、人际关系等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生活用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等,用于实践操作和展示。
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第一篇: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2)教学要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2.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3.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5分钟)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活》②出示字幕:《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2)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3)新课讲授,创设情景(28分钟)①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3、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进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等(图片展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现象,美术也自然转变为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课本的第四课《人间生活》,了解一下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时期的画家所描绘的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
(板书“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其实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并非没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汉代的画像砖石上就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修建的。
如: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南宋大足石窟雕塑《养鸡女》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时期,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江苏省响水中学杨敏一、教材分析《人间生活》是湘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围绕“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分析了表现世俗题材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等。
由于本课所列举美术作品的内容来自对世俗的描绘,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场景,故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相关作品的图像识读。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美”有主观的认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理解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出现的种种原因,以及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宋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3、通过本课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学习用图像学的方法来研究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前学习了解一些唐宋时期的历史,及准备本课教学用具课堂导入(3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5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和世俗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
1、师提问:这些美术作品的题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的题材是宗教的、鬼神的,而有些是世俗生活的。
2、师总结: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削弱,艺术的内容也出现了创新,艺术家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开始描绘人们的风俗习惯、日常劳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那么这节课就带领大家从云端走向凡间一起去感受这个熙熙攘攘、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
(出示课题)第四课,人间生活(板书)通过回顾以往作品,了解历朝历代美术作品的特点,为本节课所学内容做铺垫。
仕女生活(15分钟)1、教师播放视频片段《仕女画》,对仕女画做简要了解。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美术表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多样性,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表现手法和特点。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人间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
1.3 教学准备1.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画册等。
1.3.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1.4.2 新课内容:教师简要介绍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人物描绘、场景布置等。
1.4.3 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和分析教师提供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
1.4.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幅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
1.4.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第二章:人间生活的美术创作技巧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和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能力。
2.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提升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学习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生动地表现人间生活。
2.3 教学准备2.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创作技巧相关书籍、示范作品等。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是针对高中一年级的美术鉴赏教学案例。
计划两课时完成。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大纲要求,实践新课改理念,合理设计课堂。
重在体现学科特色,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美好,提升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帮助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二、教学课题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三、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本单元整体是以历史顺序向大家介绍从古至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美术文化有个纵观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本课《人间生活》是第四课内容,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我国隋唐、五代、宋代的绘画风貌;第二课时:了解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十七世纪两大典型流派、日本十九世纪浮世绘画的风采3、教学目标认识美术作品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和代表性的作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四、教学方法结合我校“211”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法、问题探究法、图表法、图片视频等给学生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引导点拨。
做到当堂清。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上一节课知识,自然导入新课师: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样式。
生:建筑有石窟寺(四大石窟)、教堂、神庙、清真寺、佛塔等;以及宗教壁画、彩塑、大理石雕塑等师:宗教美术作品是让人们仰视的,蒙着神秘的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大多数人的热情和生活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艺术家的创作又该面临怎样的挑战了呢?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就从表现真实生活的角度关注艺术家的创作。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篇一:人间生活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主备:徐丽审定: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2.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主要为宗教服务。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宗教的影响逐渐减弱,艺术家们又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呢?学生回答。
(自己和现实生活)。
艺术家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描绘人间生活的作品逐渐多了起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1)师: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注意场景发生的时期,人物的服饰特点。
放映《宫心计2》第一集片段。
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
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学生回答。
(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从人物的体态和服饰)师:很好,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社会观念和审美风尚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思想开放,以丰腴为美)唐朝的服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颜色很鲜艳、低领,比较开放)并且这些服装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和服。
(课件展示唐代服饰与和服的对比)师:唐朝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现实生活的吧。
请大家先把书本32页看一下。
(2)课件出示《捣练图》)师: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说说什么叫练?学生回答。
(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一课时
学生分析
本科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扬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
因其作品时间较长远,要让学生结合当时的实际,理解画中的人物以及作者的用心,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本单元整体是以历史顺序向大家介绍从古至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美术文化有个纵观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本课《人间生活》是第四课内容,了解我国隋唐、五代、宋代的绘画风貌。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一些生动的生活动态。
课前准备
PPT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入课题
师:大家都听说过罗丹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吧?
生......
总:好的。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中国古代艺术家是怎样以不同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人间生活”。
板书:活生间人(从右写到左)。
领略古人的阅读,看图方式。
2.图片讲解
PPT播放主题
①从盐井,弋射收获画像砖开始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表现。
(ppt1)
②大足石窟雕像养鸡女的细节刻画讲解。
3.引导探究
(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
师:大家仔细看看图片、看完图片请大家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
a、从内容:这幅画描绘的什么?
b、从工具材料:这幅画用的什么材料?
c、从表现的方式和风格?
在讲解《捣练图》之前,我们先讲解人物画的分类:从内容上我们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从技巧上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今天老师主要给大家讲的是工笔人物画。
这是唐朝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
我们从右往左看,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我们看看最左边这个女子,她在做什么?是不是像我们平时衣服太长,不方便工作,将其挽起来啊?大家再看看这她们的头,是不是各有朝向呢?(PPT10)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
她们两个人在做什么?我们先看看右边这个,是不是像平
时妈妈们缝衣服要先理线啊?左边这个在缝衣服对不对?嗯,对了,这两人呢,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
再看看第三组。
我们从最左边开始看,是不是感觉她很用力?为了拉平这个布很努力啊?再看看中间拿个东西这个,看看她的神情,很专注对不对?布下边这个小孩子,是不是很调皮啊?最右边这个,她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啊?啊,都转过去了呢?这是为什么呢?嗯,对,她怕热。
这个几个动作表现的是不是很到位啊?其实,这主要表现的就是几人熨烫的场景。
图介绍完了。
大家看看开始的时候老师提的三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请同学起来回答:
运用审美的语言知识回答:
a、从内容:这幅画描绘的什么?唐朝宫廷仕女在捣练、织补、熨烫的生活场景。
b、从工具材料:这幅画用的什么材料?水墨绢本设色
c、从表现的方式和风格?构图巧妙,用笔生动,造型工整细腻,色彩艳丽等
(2)我们再来看看同期的作品。
(PPT15)
这是周昉《簪花仕女图》,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创造了浓艳丰腴的仕女形象,装束极为丰富,仅美眉毛装饰方法就有十余种,给后世的仕女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3)我们去了唐朝,老师带大家来到五代。
看了这么多图片,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官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韩熙载是头戴高帽,面有长髯的人,他在画中出现了五次,但表情始终闷闷不乐,
郁郁寡欢。
他的内心是非常苦闷的,为了逃避迫害,他不得不纵情酒色之中。
第二段是“集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
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间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
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第四段是“独自赏乐”,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
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是“依依惜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
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我们来看一下这五个头像,这是谁啊?对,韩熙载。
他高兴吗?不高兴?为什么啊?那么,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韩熙载的心情吗?
总结:郁郁沉闷、寂寞寡欢。
表现了主人公不得不借酒宴来摆脱烦恼并求自保的尴尬心态。
(4)走完五代,老师再带大家穿越到宋朝。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风俗画。
风俗画:人物画的一种。
是以描绘社会生活(平民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
它的特点是对细节的描绘往往是很真实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形象的历史记录。
“平民生活”最早被画家关注是在“北宋”。
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清明上河图)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振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这首诗讲述的是哪一幅画作呢?对,它时间很长了,对,同学真聪明。
这就是《清明上河图》。
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
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
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开首汴京郊野风光,中段是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为市区街道景象。
构图用鸟瞰式全景法,采用散点透视。
(5)我们看了视频,也把内容大体看完了。
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家看看这个表格(PPT30显示表格),大家先填一下,等一下老师找同学回答。
课堂检测:1、“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振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诗中描绘的是哪件著名的绘画作品________ 。
(清明上河图)
2、唐朝的周昉所画的_______描绘宫廷侍女的闲适生活,用笔朴实、气韵古雅。
(簪花仕女图)
此作品根据表现的技法特点属于()
A 、工笔重彩
B 、工笔淡彩
C 、白描
D 、写意人物
3、_______、_______、花鸟画并称为中国画三大画科。
(人物、山水)
大家做一下这些题。
课堂小结:这些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承担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
不仅对我国文化流传影响深远,而且通过文化传播也影响着周围的日本和韩国等好多国家。
本课总结:PPT-最后,让我们以这个生活在唐朝可爱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动作来结束这堂课。
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