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杨献德

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杨献德
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杨献德

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杨献德

发表时间:2019-07-23T15:09:40.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杨献德

[导读] 摘要:随着中国工农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甚至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的大损失。

国科(佛山)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随着中国工农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甚至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的大损失。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监督力度与监管者短缺矛盾的重要工具。它还为减少污染和排污费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此,分析了污染源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污染源;监督监测;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环境,中国开始采用各种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监测。但是,由于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较晚,它是监测设备。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环境监测的实际作用不理想。在改革初期,中国只专注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没有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注意环保工作,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

1.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源的监督和监测逐渐走向规范化。经过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视和努力,在相关领域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污染源监测为污染源的全面减排、污染源的确认、污染源的自动监测数据的确认、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和环境信息的发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准确依据,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数据支持,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是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提高环境执法效率。根据污染源监测提供的相应数据,企业可以改进工艺,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效率。

2.污染源在线监测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在污染物总量减排

随着污染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减少污染物总量和环境执法提供了科学依据。1)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抽查,促进企业污染控制,达到标准排放;2)监督污染物排放企业。通过对污水处理企业的监督和监督,公司全面,及时地掌握了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为工业企业的污染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持;3)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隐患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使用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物排放过量的企业处以罚款;受重点污染监督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非法污染企业向政府报告停产;对于治理效果不佳的企业,建议关闭。

2.2质控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①当大量监控站管理数据时,它们仍然是手动操作的,或者它们使用单机处理。数据不够集中,数据质量不高,有序利用程度不高,导致当前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当落后;②监测指标缺乏全面性。由于监测技术的监测指标,如pH,SO2,氨氮,NOx,COD,TP,烟尘等,许多特征指标难以得到有效监测和监测。③有更多的设备。模型以及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形成了难以操作和维护的工作;④数据质量控制不好,导致数据有效性不足;⑤数据识别更加困难。由于与在线监测相比,人工监测通常具有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条件和干扰因素,导致频繁的数据丢失或异常情况。

2.3完善监测质量控制制度

完善的系统始终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一是要明确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基本要求等,使质量管理工作有规律可循,实际改变现行制度,实际情况不符合情况。建立定量评估,同步监测,质量抽样等多种系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化;二是要尽快完善各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检查,从而改变各监测区域建立质量控制系统的现状不均衡,特别是弥补自动监测系统领域的空白;三是尽快建立规范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机制,特别是建立全程监控质量管理的新理念,逐步将质量控制评价从实验室扩展到设计,分析和审核的相关环节。

3.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对策分析

3.1明确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法律地位

在污染源的监督和监测中,各级监测人员必须努力工作。现在监控和监控的许多从业者并没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也大大降低了。由于资金不足,成本机制不健全,工作积极性也很有影响。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有必要澄清监测和监测污染源的重要性,并了解其法律地位。在人员投入方面,推进监督和监督小组,增加资金投入已成为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3.2加强对污染源监管工作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环境决策的正确性。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结果。它们是分析和判断环境问题的最基本先决条件。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通过不断学习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将创新自己的污染源监测技术。GIS作为最终技术支持形成的环境污染源监测技术将成为未来社会环境污染源监测工作的主流发展方向。污染源监测管理技术集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于一体,将直接有效地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监测水平。

3.3充分利用污染源监测成果

污染源监测的基础是污染源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结果的应用是污染源监测重要性的最终体现。它也是污染源监测业务改进,完善和发展的动力。它可以帮助污染源监测工作走出管理决策的恶性循环。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污染源数据库建设。在线监测和网络化的基础上,环保部门将扩大和完善污染源综合数据库,实现污染源管理的“三位一体”。同时,信息中心和监测部门也应该扩大和完善专业数据库。社会监督,数据共享,信息发布和管理决策的信息平台;二是加强污染源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评估,决策,统计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污染源监测结果再利用中的主导作用角色;三是加强和监督合作,实现污染源数据的合法化,科学化,精细化,定量化监督和管理;四是构建“三位一体”环境监测工作和监测绩效绩效模型,体现为污染源 - 环境质量 - 综合分析的“三位一体”将巩固污染源监测的公正和重要地位。与环境质量检测有机结合,通过综合分析为社会和环境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和监测信息。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二、监测目的是: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三、有关资料的收集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包括:弄清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另外,区别高低烟囱形成污染源的大小,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应区别清楚。 二)气象资料。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及变化情况有影响。主要有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的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 三) 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因此,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这也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状况是不同的。如工业区、商业区、混合区、居民区等污染状况各不相同。(五)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自然和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群的健康。因此,掌握监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对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有益的。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二节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有关资料的收集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 2013年7月30日,环境保护部以环发〔2013〕81号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该《办法》分总则、监测计划与实施、监测结果的报送、信息公开、监督管理、附则6章27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中文名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执行日期 2014 年1 月1 日起 目的 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 负责解释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目录 .1文件发布 .2文件全文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文件发布

编辑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 环发〔2013〕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为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 请按照办法要求加强监督,督促企业履行责任与义务,开展自行监测;进一步规范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推动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我部将定期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附件:1.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2.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环境保护部 2013年7月30日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推进污染源监测信息公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和纳入各地年度减排计划且向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其他企业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不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 本办法所称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监督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和自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解决方案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解决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1.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修状态测试,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视频监测系统,在全面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现场的实时画面传送到环保局,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管理。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人性化的报警和预警功能,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地关注和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监测仪表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广东东泰乳业有限公司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X位于XXXX,产品主要为XX,年加工炼奶XX吨,该项目于2002年8月20日通过原XX县环保局审批同意项目建设。2004年扩建包装车间,通过XX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XX),2009年扩建污水处理站并通过验收(环验(2009)029号),2012年新建厂房和车间,取得XX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监测方案 1、有组织废气污染源监测 监测项目:一氧化碳、汞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烟气黑度 监测点:锅炉废气排放口 排放浓度执行标准:2019年7月1日起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765-2019)表1标准,2020年7月1日起执行表2标准。

2、无组织废气污染源监测 监测项目:颗粒物、臭气浓度 监测点:厂界外上风向对照点、下风向监控点 颗粒物排放浓度执行标准:2019年7月1日起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765-2019)表1标准,2020年7月1日起执行表2标准。 臭气浓度排放浓度执行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3、废水污染源监测 监测项目:磷酸盐、悬浮物、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总氮。 监测点:污水排水口 排放浓度执行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 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

表3-1 废水各污染因子回用标准限值和监测频率 4、噪声污染源监测 监测点:厂界 监测项目:噪声 监测频次:1次/季度 监测分析方法及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功能区限值。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监督管理,保障我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规范稳定运行和自动监控数据的有效应用,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等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包括水、大气、噪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在线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核查、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在省和所在市(州)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排污单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日常监管,有必要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由省级监管。 (一)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编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划,组建全省统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并按要求与国家联网; 2.负责制定本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承建、运行维护单位的准入标准,审核在本省内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单位的资格条件;

固定污染源水质在线监测方案

排放口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工程 设 计 方 案 二〇二〇年二月

一、总则 1.1编制依据 1.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 352-2007) 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3-2007) 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 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 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6-2007) 6.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HJ 477-2009) 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 212-2005) 8.《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6-2003; 9.《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1-2003 10.《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3-2003 11.《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2-2003 12.《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明渠流量计》HJ/T

15-2007 1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监 测仪》HJ/T 377-2007 14.《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 号 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6.《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17.《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18.《巴歇尔槽测流规范》 SL 24-91 二、排污单位及排污现状 2.1排污口规范化情况 经污水厂处理后出水排入河道,日排水量约为*****m3,计量明渠已建设,已安装标准化计量槽和明渠流量计。 三、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排污在线监测系统由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分析监测单元、通信单元等构成。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的水样采集、水样预处理等采样控制过程;分析监测单元完成水质监测参数的分析过程;通信单元实现数据及控制指令的上行及下行传输过程,数据及时传至省市环保及厂区监控中心。系统依据合理、实用、经济、可靠、运行维护简单的原则,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有关部门技

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生产情况 1、1 企业概况 浙江永合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二OO 一年七月,是一家专业生产有机 颜料、医药中间体和晶硅砂浆回收的企业。公司现有生产线八条,员工 105 名,技术人员 15 人,外聘高级工程师 4 名,与浙江工业大学、河北 师范大学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的合作关系。 公司主要产品有:偶氮颜料(红、黄、色淀系列颜料)近 40 个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油墨、铅笔漆、油漆、美术颜料、塑胶、涂料等领域,年 生产能力 10000 吨;手性扁桃酸年生产能力 300 吨,晶硅砂浆回收年生产能力 50000 吨。公司自组建以来,就十分注重产品质量管理和产品的技术改进、开发,不断提高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相比具有色光好,强度高,分散性好的优点,加工、检测设备齐全,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深受客户的好评,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05 年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定为“质量、信誉双保障示范单位”,2001 年---2008 年连续被评为 AAA 级资信单位,全国守合同重 信用企业等荣誉。2007 年 12 月被省中小企业局授予 :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 心,2008 年 12 月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010 年 2 月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12 年 2 月被浙江省科技厅授予:“省级科技型企业”。

2、生产规模 2.1 有机颜料: 13000 吨/ 年 2.2 晶硅砂浆回收: 5000 吨/ 年 3:厂区平面布置图 (二)企业污染治理情况 1、污染物种类 1.1 废水 1.1.1 工艺废水 按水质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颜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二是漂洗废水;三是冲洗废水。 (1)颜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SS和 pH。 (2)漂洗废水:偶氮颜料完成后,通过水洗,由此产生清洗废水,主要 污染因子为 COD Cr、 SS、pH 等。清洗废水占生产废水的绝大部分

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实施方案

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维护实施方案 为确保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长期、正常、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作用,使各级环保部门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排污企业在线监控数据,根据国家、省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制订依据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三)《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 (四)《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 (五)《》(HJ/T 75-2007); (六)《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HJ/T 356-2007); (七)《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352-2007); (八)《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浙环发〔2006〕20号); (九)《〈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试行)〉补充规定》(浙环发〔2007〕32号); (十)《浙江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规范(试行)》(浙环发〔2006〕21号);

(十一)《关于印发〈全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技术方案〉等技术文件修订版的通知》(浙环发〔2007〕33号); (十二)《关于统一建立全省自动监控系统运营维护公司的通知》(浙环发〔2006〕35号); (十三)《关于重申严格执行〈浙江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等规定的通知》(浙环发〔2006〕59号); (十四)《关于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运行维护有关事项的通知》(浙环发〔2006〕86号); (十五)《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验收和运行管理实施方案》(浙环发〔2007〕62号); (十六)《关于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网络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浙环办函〔2007〕9号); (十七)《关于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球眼资费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2007年6月26日文件)。 二、运行维护目标 总体目标:确保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对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并将监测数据、视频图像通过计算机平台、专用通讯网络快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各市、县、区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 具体目标: 1、监测数据完整性:实现对排污企业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按国家的相关规定,将在线监测数据根据企业的排放情况完整上传至各级环保部门的监控平台,各在线监控系统的各类设备运转率(特别是主分析仪设备)应分别达到90%。

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管理规定

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现场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和执法效能,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全省环境监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重点污染源为国家、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公示并重点管理的排污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第三条省、市、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具体承担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察职责。 第四条市、县(区)环境监察机构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一次。 第五条重点污染源现场监察实行明查与暗查相结合方式;在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环境监察机构应安排对重点污染源的暗查工作。 第六条重点污染源现场监察内容 1、污染物排放情况; 2、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3、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记录和台帐; 4、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管理情况;

5、自动在线监控数据。 第七条重点污染源现场监察程序 1、现场监察前,要对监察对象的生产工艺、产污种类、产污环节、产污浓度、产污量及执行标准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并准备现场取证设备和现场检查所需用品等; 2、重点污染源现场监察需两名以上环境监察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3、实施现场监察时,对企业生产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设施各工段污染物进出浓度记录、水质化验记录、药剂使用记录)、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及校验记录等进行详细检查,并制作《环境保护执法现场检查记录》(见附件一)和《减排监察系数检查记录表》(见附件二)。根据工作需要,可制作《调查询问笔录》(见附件三),由当事人核对后签字。当事人拒绝签字的,由监察人员注明原因。 4、根据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视情节需要现场纠正的,环境监察人员应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见附件四),责令立即改正;需要立案查处的按环境行政处罚程序执行。 5、对企业落实各级环保部门做出的处罚、处理决定和整改要求情况进行后督察,督促环境违法企业按时落实到位。

污染源在线监测可视化解决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可视化解决方案 背景与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国家与社会开始越来越关注周边环境的保护。长期以来,对于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环保执法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环境监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传统的定点环境监测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做环境整体监控,在环境监测、应急、监察执法过程中,经常受到地形、环境、交通等不利因素限制。海康威视污染源在线监测可视化系统通过多方位的前端布局,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准确、全面的信息采集,构建全天候、立体化、多层次的智慧环保感知系统,使得感知监控更透彻,资源整合更全面,智能应用更深入。 建设目标 1)发现污染源:运用无人机的机动性以及云台摄像机的高空瞭望能力,及时发现污染现象,并定位污染源; 2)获取污染源的图像数据:采集的图像与监测数据互为验证,保障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3)数据与图像叠加显示:在监控中心实现图像与监测数据叠加显示,使监管更加方便直观; 4)污染源全方位监控:运用无人机监控小作坊等零散污染源的监控,做到多方位多维度获取排污图像数据。

污染源在线监测可视化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iVMS-9800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多级联网及跨区域监控,在监控中心即可对前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可视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无人机---超距监控 空中巡视采用海康高性能的雄鹰系列无人机,视域广,可灵活移动,借助三轴云台摄像机,支持30倍光学变焦,12倍数字变焦,超距离监控排污口排污状况,提升发现偷排漏排行为的能力; 无人机---超稳定图像采集 无人机具备云台自稳定系统和独立姿态测量传感器,保证了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拍摄稳定的现场图像; 同一平台管理 三个维度采集到的环境图像数据均可接入到同一个管理平台中,利于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图像数据库; 云台摄像机---超远距离高空瞭望

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XX公司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一、企业概况及监测能力 公司在X地投资建设的项目,环保工程于XX 时间开工建设,X时间建成并投入了试生产。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X平方米,主要建设设施包括:车间、综合办公楼、员工宿舍、成品库房等,总建筑面积约为X平方米,项目总投资X万人民币。X年通过X市环保局验收。 公司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有相应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措施。 废水处理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技术,鱼类冲洗水、洗带水、洗机水、锅炉冲灰水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格删预处理后,进入初沉池,经初沉池后的污水,调节pH8,进入调节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酸化处理,经过厌氧酸化处理后的污水经提升泵提升至生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处理。经生物降解的水自流至沉淀池。分离沉淀的活性污泥经提升泵提升回流到生化池循环利用。沉淀池上部清液溢流达标排放至临近的市政管网。(按照企业实际废水处理工艺来写)。 锅炉烟尘处理工艺采用水膜脱硫除尘处理技术。废气主要由锅炉燃煤产生,锅炉尾气径过

高效文丘里除尘器,对含尘烟气进行第一级除尘,去除颗粒性尘体和燃煤有机气体,再进入麻石除尘器进行第二级除尘处理,达到净化的目的,净化的烟气经引风机送至烟窗高空排放。冲灰水经沉淀池沉淀后重复循环使用。(按照企业实际废水处理工艺来写)。 产品弃渣作为再生资源予以综合利用,本厂员工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上门清理。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出售给其它客户,锅炉运行产生的煤渣几种堆放后出售给其他用途的客户。(按照企业实际处理途径来写)。 各个监测点位噪声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未出现超标情况。 二、监测依据 1.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0号令《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年; 2.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9号令《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3〕4号《“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2013年;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1999-11-0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单位的排污状况监测。放射性污染源、流动污染源监测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污染源监测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利用排放点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三同时”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现有污染源治理项目(含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 第四条凡从事污染源监测的单位,必须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级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认证合格后可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资质认证办法另行制订。污染源监测必须统一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章任务分工 第五条省级以下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编制污染源年度监测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组织开展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组织对污染源进行不定期监督监测。 (三)组织编制本辖区污染源排污状况报告并发布。 (四)组织对本地区污染源监测机构的日常质量保证考核和管理。 第六条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具体负责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 (一)具体实施对本地区污染源排污状况的监督性监测,建立污染源排污监测档案。 (二)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承担污染源监测网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并负责对监测网的日常管理和技术交流。 (三)对排污单位的申报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抽测,对排污单位安装的连

续自动监测仪器进行质量控制。 (四)开展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污染纠纷仲裁监测,参加本地区重大污染事故调查。 (五)向主管环境保护局报告污染源监督监测结果,提交排污单位经审核合格后的监测数据,供环境保护局作为执法管理的依据。 (六)承担主管环境保护局和上级环境保护局下达的污染源监督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七条行业主管部门设置的污染源监测机构负责对本部门所属污染源实施监测,行使本部门所赋予的监督权力。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本部门所辖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 (二)参加本部门重大污染事故调查。 (三)对本部门所属企业单位的监测站(化验室)进行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 第八条排污单位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对污染源监测结果负责,并按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局报告排污情况。 第三章污染源监测网络 第九条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建辖区内的污染源监测网,领导所辖区域的污染源监测工作。 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是各级污染源监测网的组长单位。负责安排所辖区域污染源监测网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范围开展监测工作。 第十条凡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承认网络章程的监测机构,均可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局申请加入污染源监测网,经审查合格后,由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局批准。参加污染源监测网的各监测机构原有名称、隶属关系、人事管理和经费来源均保持不变。 第十一条污染源监测网的各成员单位在监测网的统一安排下,可承担本部门、本单位以外的污染源排污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和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开展的各种污染源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负责。 第十二条网络主管环境保护局负责监督污染源监测网做好污染源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机制,网络主管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污染源监测网成员单位进行定期质控考核及技术监督。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现行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于2005年7月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第十次局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目的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下面是详细内容。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预防污染事故,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 重点污染源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系统,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 第四条自动监控系统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合格并正常运行的,其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全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 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需要自动监控的重点污染源,制定工作计划。 第六条环境监察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核实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三)对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进行监督检查; (四)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联网监控管理; (五)核定自动监控数据,并向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上级环境监察机构等联网报送; (六)对不按照规定建立或者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自动监控系统的的排污单位提出依法处罚的意见。 第七条环境监测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指导自动监控设备的选用、安装和使用;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工程 建 设 方 案 贰零壹陆年肆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1.2 系统建设要求 1.3 系统构成 1.4 在线监测因子种类 1.5 仪器选型 1.6仪器简介 1.6.1 COD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2 氨氮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3 总磷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4 工业PH计技术参数 1.6.5 明渠流量计技术参数 1.6.6 数据采集仪技术参数 二.系统建设 2.1 系统建设时间表 2.2 站房建设方案 2.3 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堰槽建设 2.4采样系统建设方案 2.5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2.5.1数据采集仪 2.5.2数据传输 2.6 在线分析仪安装方案 2.6.1 操作员基本要求 2.6.2 现场机箱安装 2.6.3 现场管路材料及工具的配备 三.质量及服务承诺 3.1质量保证 3.2 售后服务 四.资金预算

编制说明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关于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指定排水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对相关水质参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等)进行监测,以达到相关管理及监管部门对现场处理水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方案将分析仪测量系统、采样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集成,作为一体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根据环保局对废水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拟在的总排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本项目建设拟选用提供的COD、氨氮、总磷在线分析仪,PH,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并负责安装、调试、运行、保修、快速反应服务及协助项目验收、技术支持、用户培训。 1.2 系统建设要求 该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系统具有实用性、先进性、专业性、开放性、安全性、集成性和经济性。 ②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③监测参数分析方法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④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⑤取样方式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污染源自行监 测方案

XX公司污染源自行监测方案 一、企业概况及监测能力 公司在X地投资建设的项目,环保工程于XX时间开工建设,X时间建成并投入了试生产。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X平方米,主要建设设施包括:车间、综合办公楼、员工宿舍、成品库房等,总建筑面积约为X平方米,项目总投资X万人民币。X年经过X市环保局验收。 公司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有相应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措施。 废水处理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技术,鱼类冲洗水、洗带水、洗机水、锅炉冲灰水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格删预处理后,进入初沉池,经初沉池后的污水,调节pH8,进入调节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酸化处理,经过厌氧酸化处理后的污水经提升泵提升至生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处理。经生物降解的水自流至沉淀池。分离沉淀的活性污泥经提升泵提升回流到生化池循环利用。沉淀池上部清液溢流达标排放至临近的市政管网。(按照企业实际废水处理工艺来写)。 锅炉烟尘处理工艺采用水膜脱硫除尘处理技术。废气主要由锅炉燃煤产生,锅炉尾气径过高效文丘里除尘器,对含尘烟气进行第一级除尘,去除颗粒性尘体和燃煤有机气体,再进入麻石除尘器进行第二级除尘处理,达到净化的目的,净化的烟气经引风机送至烟窗高空排放。冲灰水经沉淀池沉淀后重复循环使用。

(按照企业实际废水处理工艺来写)。 产品弃渣作为再生资源予以综合利用,本厂员工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上门清理。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出售给其它客户,锅炉运行产生的煤渣几种堆放后出售给其它用途的客户。(按照企业实际处理途径来写)。 各个监测点位噪声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未出现超标情况。 二、监测依据 1.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0号令《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年; 2.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9号令《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4号《“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 4.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监察部文件环发〔〕14号《“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5.《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6.相关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法标准。(涉及企业污染物排放及监测项目的排放标准和方法标准) 三、监测内容 1、废水的监测 监测采用CODcr在线分析仪和氨氮在线分析仪连续自动检

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模板

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

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管, 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 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包括安装于污染源现场,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的仪器( 简称在线监测设备)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等。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省级以下监控中心包括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 省监控中心) 、设区的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分中心( 市监控中心) 、县( 市、区) 污染源自动监控分中心( 县监控中心) 。 第三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 编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计划, 组建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组织开发全省统一的监控平台软件, 并按要求与国家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督促指导各地进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并对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工作情况实施考核。 第四条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计划, 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计划, 并组织实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运

行情况实施监管。确定专人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 建立健全监控数据”日调阅、周分析、月报告”制度。根据本地情况, 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营管理机制, 对系统网络运营商的委托运营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第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各机构要密切配合, 分工协作, 明确各自职责。 ( 一) 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建设及日常管理, 核定上报监控数据; 监督本辖区内的排污单位按要求建设、运行、维护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依法查处擅自拆除、闲置、故意不正常使用监控设施的违法行为。 ( 二) 各级环境信息机构具体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的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管理软件的开发, 指导并协助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联网及监控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 ( 三)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具体负责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仪器进行定期比对监测, 提出监测监控数据有效性意见, 指导相关设备的选型、安装和使用。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排污者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 一) 列入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排污单位; ( 二) 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内配套建设的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 ( 三)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

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工程项目概述 (2) 1.1 项目总体描述及工程容 (2) 1.2 参考规及标准 (2) 1.3 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2)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5) 2.1 系统总体描述 (5) 2.2 系统主要功能 (6) 2.3 系统的特点 (6) 2.4 现场施工结构简图 (6) 2.5 采水、配水单元说明 (7) 2.6 工程土建要求及系统组成 (7) 第三章在线监测仪及辅助设备 (12) 3.1 CODmax铬法COD测定仪 (12) 3.2 Amtax Compact氨氮分析仪 (17) 3.3 U53超声波流量计 (19) 3.4 外接采样系统 (22) 3.5 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23) 第四章在线监测仪器的安装和调试 (26) 4.1 任务 (26) 4.2 在线仪器的安装 (26) 第五章在线监测仪器的安装和调试 (33) 5.1 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 (34) 5.2 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 (35) 5.3 市九大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水质在线监测项目 (36) 5.4 市重点污染源项目 (37) 5.5 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 (38) 5.6 省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 (29)

第一章工程项目简介 1.1 项目总体描述及工程容 依据国家对污染源的整治要求,为贯彻相关法规,促进污水处理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污水处理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污水资源化利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相关污水处理点进行监控。 1.2污染源监测的主要参数和参考规及标准 1.2.1 主要测量参数: (1) COD-化学需氧量:; (2)氨氮:; (3)流量:流量反映的是在一定的时间企业或工厂对环境排放的污水量。国家环保部门对污水的排放量有严格的控制,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对污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1.2.2 参考的规和标准: HJ/T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 HBC6-2001 化学需氧量(CODcr)在线监测仪器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 GBll914-89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HJ/T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GB6587.1-8-86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 GBl2892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HJ/T12-1996 环境保护仪器分类与命名 GB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 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1.3 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1.3.1基本性能 a 仪器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仪器取得我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单位的排污状况监测。放射性污染源、流动污染源监测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污染源监测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利用排放点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三同时”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现有污染源治理项目(含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 第四条凡从事污染源监测的单位,必须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级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认证合格后可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资质认证办法另行制订。污染源监测必须统一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第八条排污单位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对污染源监测结果负责,并按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局报告排污情况。 第十三条排污单位所在地环境保护局应根据排污单位的行业特点、环境管理的需要、排放污染物的类别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排污单位在对其污染物排污口、污染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监测时,应监测的项目、点位、频次和数据上报等要求。不具备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可委托当地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或经环境保护局考核合格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和现有污染源治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局申请“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或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监测由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负责实施,其监测结果是验收的依据。 第十九条排污单位应将已安装的污染源监测设施的维护管理纳入本单位管理体系,遵守下列要求: (一)污染源监测设施应与本单位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运行,同等维护和保养,同时参与考评。 (二)对污染源监测设施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及分析化验制度。 (三)建立污染源监测设施日常运行情况记录和设备台账,接受所在地环境保护局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91)环监字第086号)同时废止。

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XXX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中应用广泛,本文章中只是介绍了其中一个案例,为了更方便软件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行业中的使用,力控提供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的行业版,针对这一行业的特点,下面列出该行业版中所支持的测控设备的厂家列表: 1、广州市怡文科技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山东省青岛金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山东省青岛竞业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5、德国WTW公司 6、厦门隆力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7、青岛崂山电子仪器总厂 8、北京蓝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9、北京蓬甲科技发展公司 10、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科学研究所 11、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12、意大利哈纳仪器中国总代理 13、北京哈纳科仪科技有限公司 14、厦门艾士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15、江苏电分析仪器 16、日丰柴田科学器械工业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 17、赛普环保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 18、北京北美仪器公司 19、北京北分麦哈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香港昌信科学仪器公司上海维修站 21、日本岛津制作所 22、北京华厦科创仪器技术公司 23、北京金信诚有限责任公司 24、吉林市北光分析仪器厂 25、吉林市北方电光应用技术研究所 26、中西公司(北京) 27、北京普莱而得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28、吉林市科技开发实业公司 29、吉林省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 30、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1、青岛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 32、北京圣地万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33、广东省佛山分析仪器厂 34、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35、英国KANE中国公司北京承天科技公司 36、北京德隆博宇科贸有限公司 37、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