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期末考试题

合集下载

金融期末试题及答案

金融期末试题及答案

金融期末试题及答案[题目一]1. 请简要介绍金融市场的主要分类,并同时针对其中一种市场类型进行详细分析。

答案:金融市场主要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几个主要类型。

货币市场是指短期债务工具的买卖交易市场,其特点是短期性、低风险和流动性强。

常见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国库券、短期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等。

债券市场是指长期债务工具的买卖交易市场,其特点是利率和期限的确定性较高。

债券市场提供的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机构债券等。

股票市场是指股票交易市场,股票代表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所有权。

股票市场提供了股票的发行和交易渠道,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公司向公众发行新股票,二级市场则是指投资者之间的二手股票交易。

外汇市场是指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交易市场。

外汇市场的交易活动被称为即期交易(spot transactions)和远期外汇市场(forward foreignexchange market)交易。

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每天的交易量超过数万亿美元。

[题目二]2. 请解释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见的金融衍生品。

答案: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来源于其他金融资产或指标的金融工具。

它们的价值是通过与基础资产相关的合约所确定的,而不是直接拥有某种资产本身。

常见的金融衍生品包括以下几种:1. 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的合约。

期货合约通常用于对冲风险、投机或套利。

2. 期权合约:期权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未来某个时间内以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个标的资产的权利,但并不要求进行交易。

期权合约可以用于对冲风险或进行投机。

3. 掉期合约:掉期合约是一种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时间交换货币或其他资产或指数现金流的合约。

掉期合约可以用于对冲外汇风险或利率风险。

4. 互换合约:互换合约是一种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常见的互换合约包括利率互换(利率付息进行交换)、货币互换(货币进行兑换)和资产互换(资产现金流进行交换)等。

金融历史题

金融历史题

金融历史题单选:1、刀币(B)A、起源于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B、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C、起源于渔猎地区和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2、环钱(A)A、大概是由纺轮演化而来,圆形、中心有孔B、是由布币演化而来的C、是由刀币演化而来的3、“爰金”(A)A、是楚国的货币B、是赵国的货币C、是齐国的货币4、半两钱(A)A、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后发行的铜钱B、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前发行的铜钱C、是春秋战国时各国普遍流行的铜钱5、汉武帝改革币制,铸造(A)A、五铢钱B、三铢钱C、八铢钱6、南北朝时典质(A)A、由寺庙经营B、由政府经营C、由民间经营7、唐高祖币制改革是(A)A、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B、废除三铢钱,铸通宝钱C、废除五铢钱,铸三铢钱8、唐朝办理抵押放款的机构是(B)A、典质B、质库C、当铺9、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称之为(A)A、钱庄B、票号C、当铺10、专门从事货币汇兑业务的称之为(B)A、钱庄B、票号C、当铺11、元朝纸币(B )本位,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变革。

A. 黄金B. 白银C. 金银D. 金铜12、( D )年成立中央合作金库形成合作金库网。

A. 1945B. 1947C. 1 948D. 194613、抗日胜利后( A )成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保管库。

A. 大通银行B. 花旗银行C. 汇丰银行D. 友邦银行14、法币恶性膨胀,人们纷纷现购黄金( C )年酿成“黄金潮”。

A. 1945B. 1946C. 1947 D. 194815、临解放前,交通银行将资金抽逃到( B )。

A. 台湾B. 菲律宾C. 泰国D. 美国16、“一五”期间银行集中资金对( A )予以重点支持。

A. 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B. 国营工业C. 农业D. 私营企业17、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银行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现( A )。

A. 第一次转机B. 第二次转机C. 第三次转机D. 第四次转机18、1996年,中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实行( C )。

金融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卷及答案金融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是()A 分支行制B 持股公司制C 单一银行制D 连锁银行制2、五类贷款正确的划分顺序是()A 正常、次级、关注、可疑、损失B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C 正常、可疑、次级、关注、损失D正常、损失、关注、可疑、次级3、由商业银行、商店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提供耐用消费品,这一形式为()A 银行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际信用D 商业信用4、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体现其性质的职能是()A 支付中介职能B 金融创造职能C 金融服务职能D 信用中介职能5、属于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范畴的是()A 最后贷款人B 垄断货币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 D 清算业务6. 信用发达程度较高的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

A较多B较少C不受影响D等比变化7.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 …)。

A完全相等B大体一致C结构上平衡D完全不相等8. 由于工人工资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

A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B操纵价格的通货膨胀C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D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9. 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称为(… …)。

A存款准备金总额B备付金C 超额准备D基础货币10. 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获取时间长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

A正相关,正相关B负相关,负相关C正相关,负相关D负相关,正相关11. 银行卖出一笔外汇给它的客户,应采用该银行外汇报价中()。

A买入汇率B卖出汇率C中间汇率D现钞买入汇率12. 静态外汇中广义外汇与狭义外汇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可以直接用于国际结算B是否包括一切有价证券C是否可以以本币表示D是否可以在国际上自由流通13. 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

A升水B贴水C平价D中间价14.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2=40)1、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2、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那种理论是着重强调储蓄与投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的。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B、流动偏好理论C、可贷资金理论D、实际利率理论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时,会导致下列哪种经济现象。

()A、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入B、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出C、本币汇率升值,资本流入D、本币汇率贬值,资本流出4、超额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缺陷是()。

A、适应性弱B、可测性弱C、相关性弱D、抗干扰性弱5、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的调节机制是()。

A、价格机制B、利率机制C、汇率机制D、中央银行宏观调控6、外债的负债率指标的计算方法是()。

A、外债余额/GNPB、外债还本付息/GNPC、外债余额/年出口额D、外债还本付息/年出口额7、SWIFT 汇兑形式属于下面哪种国际结算方式。

()A、信汇B、票汇C、电汇D、托收8、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A、选举权B、被选举权C、收益权D、投票权9、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A、贷款利率B、存款利率C、市场利率D、再贴现利率10、下列不属于负债管理理论缺陷的是()。

A、提高融资成本B、增加经营风险C、降低资产流动性D、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11、下面哪种汇率制度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

()A、固定汇率制B、联系汇率制C、管理浮动汇率制D、浮动汇率制12、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理论总结称为。

()A、特里芬难题B、米德冲突C、马歇尔—勒纳条件D、一体化三难13、金融发展是指()。

A、金融机构数量增加B、金融工具多样化C、金融效率提高D、金融结构变化14、保持货币供给按规则增长是()的政策主张。

A、货币学派B、凯恩斯学派C、供给学派D、合理预期学派15、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A、初级市场B、货币市场C、资本市场D、次级市场16、下列哪种借款属于商业性借款。

金融史复习题

金融史复习题

金融史复习题金融史复习题金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金融史的重要事件和概念。

这些问题将涵盖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的演变和影响。

1. 什么是货币?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货币是一种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普遍接受的媒介。

它可以是物品,如贝壳、金银等,也可以是纸币或数字形式的虚拟货币。

货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物物交换,即直接交换商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贵重金属作为媒介,进而发展出金币和银币。

后来,纸币的出现使货币更加便捷,而现代数字货币则进一步推动了货币的发展。

2. 什么是银行?最早的银行是如何诞生的?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提供存款、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最早的银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巴比伦和古埃及。

在那个时候,人们会将贵重物品存放在寺庙中,寺庙成为了最早的银行,提供存储和借贷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逐渐发展成为专门从事金融交易和服务的机构,为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提供支持。

3. 什么是股票?股票市场的起源是什么?股票是一种代表对公司所有权的证券。

持有股票意味着持有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并有权分享公司的利润和决策。

股票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了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人们可以在那里买卖股票。

这一创举为后来的股票市场奠定了基础,股票交易成为了重要的投资和融资手段。

4. 什么是金融危机?世界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是哪几个?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中出现的严重问题,通常涉及银行业、股市和债务市场。

金融危机会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世界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包括1929年的“大萧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

5. 什么是中央银行?它的作用是什么?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负责管理货币供应和利率政策。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考试有4个,占12分)1.货币供给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货币政策二、单选题(考试有20题,共20分)1、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是(C)A.商业银行B.投资银行C.中央银行D.保险公司2、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__A____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D)A.商业银行B.投资银行C.中央银行D.政策性很行4、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__C____。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5、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各国货币管理当局所接受的划分货币的层次标准是各种金融工具的_D_____。

A相关性B可测性C可控性D流动性6、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__D____。

A安全性B流动性C收益性D偿还性7、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在__B____下出现的现象。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8、四大银行中最晚成立的是(A )A.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建设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9.我国香港地区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属于(D)A.单一型B.复合型C.跨国型D.准中央银行型10、效果比较猛烈、不宜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___B_______。

A 公开市场业务B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 再贴现率D 贷款额度11、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___D___。

A、商品批发B商品零售C、商品代销D商品赊销12、下列关于货币供给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B___。

A反映的是货币的流量B反映的是货币的存量C是一个动态概念D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13、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___D___。

A支付中介B信用创造C金融服务D信用中介14、唯一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是A。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15、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____C__。

A公定利率B一般利率C官定利率D固定利率16、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___C___。

中经金融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经金融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经金融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

A. 融资B. 投资C. 风险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

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的配置,风险管理则是指通过金融市场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2. 以下哪项不是货币市场工具的特点()。

A. 期限短B. 流动性高C. 风险低D. 收益高答案:D解析:货币市场工具通常具有期限短、流动性高和风险低的特点。

由于其期限短,风险相对较低,因此收益也相对较低,而不是高。

3.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A. 通货膨胀率B. 经济增长率C. 货币政策D. 股市表现答案:D解析: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和货币政策。

股市表现虽然可能间接影响利率,但不是直接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4. 以下哪项不是银行的三大业务()。

A. 存款业务B. 贷款业务C. 支付结算业务D. 证券投资业务答案:D解析:银行的三大业务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支付结算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虽然银行可能参与,但不是其核心业务之一。

5. 以下哪项不是金融监管的目的()。

A. 维护金融稳定B. 保护消费者权益C. 促进经济增长D. 增加银行利润答案:D解析:金融监管的主要目的包括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银行利润并不是金融监管的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

A. 商业银行B. 保险公司C. 证券公司D. 个人投资者答案:ABCD解析: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等。

2. 以下哪些属于金融衍生品()。

A. 股票B. 期货C. 期权D. 债券答案:BC解析: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和期权等,而股票和债券属于基础金融工具。

3. 以下哪些属于货币政策工具()。

A. 存款准备金率B. 利率C. 公开市场操作D. 财政政策答案:ABC解析: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

中国金融史考试范围

中国金融史考试范围

这次金融史期末考试的题型和分值如下: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漏选或多选此题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40分)二、判断改错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给2分。

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给1分;改正错误,给1分。

共10分)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14分)这次金融史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是第1、2、3、4、5、7、8、9、10、11、12章的货币与信用,各章下的货币金融理论以及第13章以后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重点在第4、5、7、9、10、11、12章。

考点主要是中国古近代各时期的货币类型(如最早的货币、最早的金属货币、最早的纸币、制钱等);各时期货币制度(如秦汉的量名钱制度包括半两钱和五铢钱制度、宋元时期的纸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制度包括宋代纸币分界发行制度及调控纸币供求的“称提之术”)的内容、特点及意义;各时期主要的币制改革(如秦皇汉武、唐高祖的币制改革、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包括废两改元、推行法币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各时期的货币失衡如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古代叫“钱荒”)的成因及其影响(如唐宋钱荒的原因及影响、宋元明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危害等);各时期较重大的金融活动、金融风潮、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工具的创新及其原因和意义(如赊贷、傅别、质人、泉府、子钱家、钱府、寺库或质库、公廨钱、飞钱或便换、柜坊、寄附铺、交子、交引、交引铺、牙人、钱庄、庄票、账局、票号、会票、银号、最早的外商银行、最早的民族新式银行、最早的商办新式银行、最早的中外合办银行、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银行、最早在华发行纸币的外商、外商在华设立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民国初期设立较早的三家民族证券交易所、南三行、北四行、外国银行团、善后大借款、最早的股市风潮、1883年金融风潮、橡皮股票风潮、信交风潮、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

重点关注唐宋钱荒的成因及其影响;宋元纸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意义;宋元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及启示;清末民国时期账局、票号、新式银行等信用机构的产生及其原因和意义;秦皇汉武、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和推行法币政策)的内容及意义;清末民国时期主要金融风潮爆发的原因、影响及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史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子母相权
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

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2.银两制
银两制度是一种适应中国封建经济的货币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它的诸多缺陷,如形状和重量都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等,显示出它的落后性。

3.布币体系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

“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

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

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

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4.制钱
明清两代按其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钱币,以别于前朝旧钱和本朝的私铸钱。

并对旧钱、私铸钱进行取缔和制约。

5.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实行金钱本位制,即黄金和铜钱并行。

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

6.交子
最早的纸币叫“交子”,交子产生以北宋的四川。

私人发行的交子叫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成为交子户或交子铺。

最初交子能够兑现,所以远近行使。

后来发行商渐渐失去信用,交子不能兑现,引起诉讼,所以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为政府发行,史称官交子。

7.质库
中国古代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

即后来典当的前身8.飞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唐宪宗年间),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

9.称提之术。

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包括设置发行准备和限制最高发行额。

到了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信用,用金银铜铁钱回收会子,回笼货币以稳定其价格。

这些纸币发型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

二、论述
1.改两为元(废两改元)
2.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简述古代货币的演进趋势
3.简述通宝钱制
618年,唐朝建立,货币制度承袭了南北朝以后的传统,最初两三年使用隋朝的五铢钱和古钱。

唐朝经济发达,国内外贸易繁荣,钱的需要量大,而且唐朝人口增长很快,扩大了钱的需要量,而铸钱却跟不上,常闹“钱荒”。

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

通宝钱仿五铢钱,直径8分,10枚重一两,成色以铜为主钱面铸“开元通宝”。

这就是后人说的通宝钱或年号钱。

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制
4.人民币发行的三个原则
①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
②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
③坚持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坚持经济发行,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来发行,这是人民币发行的最基本原则。

与经济发行原则相对应的是财政发行,即根据财政收支情况发行货币。

财政发行虽然能起到弥补财政赤字的作用,但它破坏了币值稳定,是一种非理智的发行方法。

所以,必须坚持经济发行原则。

坚持计划发行就是货币的发行必须纳入整个国家的计划体系之中,按计划办理,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具体由中国人民银
行总行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坚持集中统一原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集中管理货币发行基金。

无论纸币还是硬币,无论主币还是辅币,均统一集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垄断的货币发行权。

除此之外,财政部、其他金
融机构以及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
发行货币和代用货币。

三、简答
1.秦朝统一币制的历史意义
①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货币的统一,对于各地物资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有重要的意义。

③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
半两铜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的影响。

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2.历代印发纸钞多失败的原因
最早的纸币是宋的交子,流通与四川。

交子分界发行若干年为一界,行使有一定期间,届满收回更换,发行有定额,每届发行有准备金。

但是后期由于用兵、招兵、筹饷等原因。

交子发行过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南宋会子流通范围颇广。

由于发行量过大,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局面。

金代的交钞和铜钱并用。

由于铜钱不多,有时禁用钱,导致钱重钞轻,通货膨胀。

中国纸币之发达,至元而极盛。

当时国内专用纸币,因为政府努力充实纸币的准备金,控制纸币的流通量,注意物价的管制,及准许以钞纳税,纸币的价值非常昂贵,人民甚至“视钞重于金银”,结果物价下跌。

可是这样的时期不过二十年左右,由于纸币政策的转变,它的价值便渐渐下跌了。

纸币滥发的原因,主要由于财政收支的不均衡。

因自世祖末叶以后,初时由于海外战争用费的激增,后来由于诸王赏赐和佛事用费的庞大,政府每年收支往往不能相抵。

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于是把准备金动用了,把因管制物价而存贮好的物资拨作他用,且有发行大量纸币,结果是币值向下低落,物价上升。

世祖末叶以后,轻微的通货膨胀时期约有七十年,到了顺帝(妥欢帖睦尔)至正十年(1350),即告终止,自此以后便踏入恶性的通货膨胀时期,结果钞值狂跌,物价暴涨,人民用钱不用钞,以至于亡。

朱元璋看到元代晚期钞币的混乱,起初决计行钱,不用钞币,但因铸钱原料不充足,一时铸造流通量大的铜钱,有一定的困难。

才决定实施钱钞兼用的政策明代钞法失败之原因:
(1)钱钞兼行。

(2)银两势力盛行。

(3)倒钞法——昏钞倒换新钞,量收工墨费(一贯收三十文),人民有利新钞,非昏软者亦揉烂以易新者,流为弊端。

(4)因不兑现的缘故,滥发过多。

(5)止行于民间,官不收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