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质构造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1-3.5

工程地质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1-3.5
“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 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3.2.1.2倾斜岩层
根据上述表现规则(“V”字形法则 ),在阅读地质图时则可反演推断 岩层空间展布与地面斜坡的组合关 系(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关系)
“弯反则相同” “弯同曲大也相同” “弯同曲小则不同”
如右图所示,K及T岩层分界面的露 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 ,且露头线的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 弯曲度,根据“弯同曲小则不同” ,则可以推断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 相反。
3.4.2.4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加速风化作用、地下水的活动及岩溶 发育。
降低地基岩体强度 造成地基及场地稳定性问题 地基变形影响 施工中的问题坍塌和涌水 断层地震
3.5 识读地质图
地质图
是将自然界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用规 定的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并投影绘制在平面上的一种 图件。
3.3.4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翼部的工程地质评价
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
岩层产状与坡向的关系 (1)反向坡(逆向坡) (2)顺向坡
倾角小于坡角 倾角大于坡角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3.3.4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曲不同部位对工程的影响
3.3.4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隧道垂直穿过褶皱地层走向时
裂隙玫瑰图
(a)裂隙走向玫瑰图;(b)裂隙倾向玫瑰图
3.4.1.4裂隙的工程地质评价
岩层中裂隙,有利开挖,但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都有不利的影 响。
裂隙发育方向的评价:找出裂隙发育的主要方向; 裂隙发育程度的评价:定量指标主要是裂隙间距、裂隙密
度、裂隙率及完整系数等; 裂隙性质的评价:性质包括裂隙的延伸长度、贯通情况、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地质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地质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 2
1
岩层层面
褶皱部位选线
(四)断裂构造
1.定义:构成地壳的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后变形,当变形达到 一定程度,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 大小不同的错断裂缝,称为断裂构造。
裂隙(节理):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位移,称为裂 2. 隙或节理; 类 型 断层:岩层沿破裂面(一个或一组)两侧发生了明显位移
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地质 年代有缺失,新地层之下常有底砾岩;说明老地层沉积 后有明显的均衡抬升,遭受剥蚀后又均衡下降,接受新 的地层沉积。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有缺失, 新地层之下常有底砾岩;说明老地层形成后构造运动强 烈,形成断层、褶皱等构造,长期遭受外力剥蚀,而后 下降接受新的地层沉积
世期 统阶
岩石地层单位:具有明显的岩石类型和可识别的物理界线的 岩石体
岩石地层单位

组段
二、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
相对地质年代: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 层单位的相对层位关系来决定。只知先后,不知具体 的时间。
绝对地质年代:由该岩石地层单位距今多少年以前来 表示,通过地层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测定。
水平岩层 倾角=0° 倾向 —
走向 ∞
直立岩层 倾角=90° 倾向 — 走向 α°
五、地质构造类型 (一)水平构造
沉积岩在形成的原始产状大多都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
岩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 地质构造中所讲的水平
构造是经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岩层遭受构造应力作用,但
变形、变位不大,倾角小于5度这一部分倾斜的构造。


逆掩断层——倾角介于25 ° ~45°
很 大

碾掩断层——倾角小于25 °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中生代( 2.5-0.7亿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纪三个时期,三叶虫、腕足、笔石、 四射珊瑚等大量无脊椎动物都灭绝, 产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 并繁盛直到衰亡。陆生植物苏铁、银 杏、松柏等棵子植物占了统治地位。 大陆面积进一步增大,各大陆的雏形
K
T T
三、地质年代表
▪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 1、地质历史时期的时间单位划分:
宙、代、纪、世、期
▪ 2、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单位划分: 宇、界、系、统、阶
▪ (二)地质年代表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前寒武纪(42-6亿年前)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 从出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称为水平 岩层,又称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 地壳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 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 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
水平岩层形成的地貌-平顶山
(二)倾斜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岩层。 它是构造挤压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使岩层向某个方向倾斜而成的。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穿插接触。 脉体被切割者比切割者老。
由老到新:1、2、3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由炽热的 岩浆侵入围岩后,冷凝成岩浆体而形 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O
2)沉积接触又称冷接触,是岩浆在地下冷 凝成岩,经地壳上升,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出 露地表后,其上在地壳下降时又沉积了新的 岩层所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 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化作用是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全篇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全篇
19/63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地表 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20/63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
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钾-氩、铀-铅和碳-14。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层 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表示方法 : 岩层产状一般用方位角表
示,通常格式是: 走向南西200°,倾角南东
15/63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16/63
潮湿气候区:河流、湖泊、地下水发育,风化 彻底。如东南沿海。
干旱气候区:暴雨,风力强,咸水湖。 如西北高原。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 冰川盘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17/63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18/63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地内机械能突 然释放,以弹性 波的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烈冲 击。
汶川地震
7/63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形成、运动、 演化、冷凝。
8/63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25/63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完整版第3章地质构造及对工程影响

完整版第3章地质构造及对工程影响

第 3 章地质结构及对工程的影响地壳运动:指因为地球内动力而惹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包含:起落运动:指垂直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涨或降落运动)。

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结构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致使地壳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并形成各样地质结构( 结构改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样结构踪迹)。

第一节水平结构和单斜结构一、观点堆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 即产状 ) 大部分是水平或近于水平。

假如经受地壳运动(垂直抬升)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的地点,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平岩层构成的结构,称为水平结构。

岩层受结构运动的影响,不单改变了岩层形成时的地点,并且改变了原有的水平状态,使岩层面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与水平面拥有必定的交角,便形成了单斜结构。

常常是构成其余结构 ( 褶曲一翼,断层一盘等 ) 的一部分。

二、岩层产状岩层的产状常用岩层的走向、偏向、倾角来确立,这三者称为产状因素。

在野外产状因素直接用地质罗盘进行丈量。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头所指的方向称走向产偏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状要倾斜线。

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素为偏向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第二章褶皱结构褶皱指构成地壳的岩层,受结构应力的激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曲折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结构。

岩层的连续性整性末遇到损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褶皱结构的基本种类一、褶曲:褶皱结构中的一个曲折核: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褶翼:核部双侧对称出露的地层曲的轴面:指大概均分褶皱的一个设想面要素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枢纽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枢纽水平、枢纽倾斜二、褶曲的种类1、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背斜指岩层向上拱弯,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老,外侧岩层时代新的褶皱。

向斜指岩层向下凹曲,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新,外侧岩层时代老的褶皱。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三章 地质构造

1)剪节理 ,是岩层受剪应力产生的裂隙。
2)张节理, 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张拉应力作 用产生的节理称张节理。
3)压性节理, 压性节理是岩层受到强大的挤压作 用时所形成的节理。
(2)广义节理
除构造裂隙以外,岩体的原生裂隙和风化裂隙以 及其它次生裂隙也常被称为节理或称为非构造节 理。
图3-13节理组合形成危岩
(6)板块构造说:1968年,由海底扩张说引申、发 展起来的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大小不等 的岩石圈板块拼合而成。这些板块"飘浮"在地幔 的粘性层上,每一个板块能独立运动,并在运动 中相互挤压、摩擦、碰撞。地幔物质对流是大板 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大板块的运动引起中、小 板块活动,地球的旋转极和旋转角速度对板块运 动也有制约作用。
图3-2 岩层产状要素 AB为层面走向 DC为倾向 a为层面倾角
3.岩层产状的测量 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见图33)。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 (1)测走向。 (2)测倾向。 (3)测倾角。
图3-3 岩层产状测量图示
4.岩层产状的表达形式 一组走向为北西320°,倾向南西230°,倾角35°的 岩层产状,可写成:N320°W,S230°W,∠35°由 于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90°,所以在野外测量岩层 的产状时,往往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如上述岩层的 产状,可记录为SW230°∠35°或230°∠35°形式。如 需知道岩层的走向时,只需将倾向加减90°即可。
华蓥山断裂
33/63
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 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 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3.4.1节理 (1)狭义的节理—构造裂隙(图3-13) 岩层或岩体中分布着具有一定方向受构造应力作 用发生的裂隙,但裂隙两侧的岩块又没有显著的 位移,这些断裂构造称构造裂隙或构造节理,按 形成节理的作用力特征可将节理分为以下3种:

第三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PPT课件

第三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PPT课件

水利 工程 若断层出现在库区
应论证其对库岸稳定的影响 应论证其引发库区渗漏的可能性
断层的存在易于诱发地震,应加强相关的论证
正断层 —— 良好的地下水储集构造
水文地质意义
逆断层 —— 良好精的选地课件下水阻水构造
44
断层的野外识别
在野外可以根据与断层构造有关的伴生构造、地貌现象等标志来识别断层:
(1)地貌特征:当断层(张性断裂或压性断裂)的断距较大时,上升盘的前 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如经剥蚀,则会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如图;断层 破碎带岩石破碎,易于侵蚀下切,可能形成沟谷或峡谷地形;此外,如山脊错 断、错开,河谷跌水瀑布,河谷方向发生突然转折等,都可能是断裂错动在地 貌上的反映。
精选课件
45
(2)地层特征:如岩层发生重复或缺失,岩脉被错断,或者岩层沿 走向突然发生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地层方面的特征 ,则可能存在断层。
精选课件
46
(3)伴生构造现象:指是断层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形 迹,常见的有岩层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擦 痕等。
断层擦痕与阶步
精选课件
19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一般特征:岩层变形强烈, 岩体较破碎, 透水性强, 水工建筑应尽量避开
背斜核部:发育向上发散的断块 向斜核部:发育向下发散的断块 核部 核部进行洞室施工时应注意洞顶围岩的稳定问题(尤其是向斜核部)
洞室布置时洞室的轴线最好大角度与褶皱轴线相交
向斜应注意两侧边坡的稳定性 道路选线经过褶皱垭口时
精选课件
35
精选课件
36
评价方法:
发育程度的表示: 裂隙率:岩石中裂隙的面积与岩石总面
积的百分比。 裂隙频率:在长度上,每米通过的裂隙

No3-1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基础

No3-1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基础

当截面与作用力相垂直时(α=0º),该截面上的正应力值 最大,而剪应力值为零。当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时, 这个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该截面则叫主平面,主应力 作用的方向为主应力轴。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一)应力概念--应力
如果内力Δp与截面ΔA不相垂直,根据平行四边形 法则,可将内力Δp分解为垂直于截面ΔA的分力ΔN和 平行于截面ΔA的分力ΔT。
相应的垂直于截面ΔA的应力σ叫正应力,或称直应 力:
σ=ΔN/ΔA 平行于截面ΔA的应力τ, 称为剪应力,又叫切应力: τ=ΔT/ΔA
(一)应力概念--应力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1、单向受力状态下的二维应力分析
设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为p,内力为pa(图5—2),那么垂直 于内力pa的截面mo的单位面积Ao上的应力σ1为:
σ1=pa/Ao 与 内 力 pa 斜 交 的 任 意截面mn上的面积 Aa合应力σa为:
σa=pa/Aa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一、应力
❖应力概念 ❖应力分析 ❖应力场、应力轨迹、
应力集中
(一)应力概念
一、 外力、内力和应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改变物体的位置、 运动速度、形状和大小等。在说明一个力时,既 要说明它的大小,还要说明它的方向。这种将大 小和方向同时加以考虑的量,在数学上叫做矢量 (或向量)。根据施力物可将力分为内力和外力, 应力是内力的一种。
σf =lim(Δp/ΔA)=dp/dA
应力的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scal),简称帕(Pa),即N/ m2,其含意为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牛顿力的大小。
一、应力
❖应力概念 ❖应力分析 ❖应力场、应力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地质构造(geologic structure)
一、地质年代概念㈠地质年代—表示地层(岩石)形成年代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

概念㈡绝对地质年代—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同位素与稳定同位素(蜕变产物)的相对含量测定的地质年代,表示距今实际时间。

如最
早地层40亿年,推算地球形成45〜60亿年。

误差较大。

概念㈢相对地质年代—根据与相邻已知地层的相对关系确定的地质年代。

㈠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沉积岩:根据层序、岩性、接触关系及古生物化石进行确定。

⑴层序:正常层序为先下后上。

但受构造错位影响(如倒转褶曲),则出现层序被打乱现象。

⑵岩性:根据标准地层进行对比,岩性相同或相近的地层系同一时期形成。

⑶接触关系:根据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

分为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三类接触关系。

见图 3-1 所示正常情况下,接触面下为老地层,面上为新地层⑷古生物化石: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含有同一化石的地层则为同一地质年代。

根据标准化石进行确定。

2.岩浆岩:
根据⑴与已知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⑵本身穿插构造关系确定地质年代。

⑴接触关系:
①侵入接触:有蚀变(变质),岩浆岩晚于沉积岩
②沉积接触:无变质,岩浆岩早于沉积岩,后沉积,有侵蚀面。

⑵穿插
构造:
①穿插的侵入体(岩株、岩脉等)比被侵入体中最新的还要新;比不整合面上的最老地层还要老。

②新岩脉穿过老的侵入岩。

1•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对应关系:
年代单位地层单位
3.新老地层的顺序
二、地质构造
概念: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在岩体(大范围岩石)中留下的痕迹,即地质体(岩层、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状态及其相互关系。

简单地质构造:
㈠水平构造:
未受构造运动影响(或受影响较小)的沉积岩构造,其层面呈水平或近似水平正常层序为上新下老。

图中表示 --
㈡单斜构造:
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构造其空间分布位置用产状(attitude) 表
示。

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①岩层的走向:岩层的空间延伸方向,用层面与水平面交线(走向线) 的方位角表示。

②岩层的倾向:垂直走向线、在水平面内背离层面方向射线的方位角。

③岩层的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

走向与倾向相差90°, 通常仅表示出倾向。

eg. 120°/ 30°
表示岩层的倾向为方位角 120°、倾角为 30° 单斜岩层的产状在地质图中表示 -- ㈢褶皱(fold)构造:岩层受水平构造运动作用形成一系列波浪状弯曲但仍保持岩层连续的构造。

由一系列褶曲组成。

褶曲--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是褶皱的组成单位。

按褶曲形状分为:
⑴背斜(anticline)褶曲一向上拱的弯曲,受剥蚀后出露地表的地层顺序
为:新—老—新
⑵向斜(syncline)褶曲一向下凹的弯曲,受剥蚀后出露地表的地层顺序为:老—新—老褶曲的要素(见图 3-4):
核部—翼部—轴(面)—枢纽—褶曲在地质图上表示 --褶曲
野外观察 --
㈣断裂(rupture)构造:
断裂构造一指岩体内不连续的断裂面,包括断层(fault)和节理(joint)(或裂隙)。

1.节理:裂缝两侧无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类型:
⑴构造节理:构造作用产生,包括张节理和剪(扭)节理。

①张节理:节理面呈张开、粗糙状。

多见于褶曲背部、坡顶等处。

与。

3 (拉)方向垂直。

②剪(扭)节理:节理面呈闭合、平直状,有擦痕,分布密集、深远,一般成对出现,且锐角正对c i (压)方向。

多分布于褶曲翼部或断层附近。

⑵非构造节理:成岩、重力等作用产生,包括原生节理和风化节理。

* 原生节理系成岩时产生,如温度等影响。

*风化节理系风化作用产生,多分布于近地表,无规律性。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
①使岩体强度、稳定性降低;
②加速岩体风化;
③增加岩体的透水性;
④影响边坡稳定。

节理的发育程度:见附表。

节理玫瑰图—表示节理发育情况的调查统计图,分为走向和倾向节理玫瑰
图。

见图 3-8 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1.节理不发育等级
(1)特征:1〜2组、规则、间距> 1m,多为闭合,岩体被切割成巨块状⑵ 评价:对基础工程无影响,对岩体稳定性影响不大
2.节理较发育等级
(1)特征:2〜3组,呈X型,较规则,间距0.4m以上,多为密闭,部分微张,少有充填物,岩体被切成大块状
(2)评价:对基础工程影响不大,对其它工程影响较大 3. 节理发育等级
(1)特征:3组以上,不规则,构造风化为主,间距v 0.4m,大多张开、部分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小块状
(2)评价:对建筑物影响较大
3.节理很发育等级
(1)特征:3组以上,杂乱,风化、构造型为主,间距v 0.2m,大多张开,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碎石状
(2)评价:对建筑物影响严重
注:节理面密闭:宽v 1mm;
节理面微张开: 1 〜 3mm;
节理面张开: 3〜 5mm;
节理面宽张> 5mm
2.断层:
断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见图3-9。

断层的
规模远大于节理,长度从几米至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厘米至几十千米均有。

⑴断层的要素:
①断层面:两侧岩块之间的断裂面,为平面或曲面状。

②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③上、下盘:
断层面上部的岩块—上盘
断层面下部的岩块—下盘
④断距:上、下盘相对移开的距离。

⑵断层的基本类型:
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③平移断层:上、下盘沿走向方向产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⑶断层的组合形式:见图3-10、3-11
断层(裂)带或破碎带 (fracture zone)--
阶梯状断层 F 3-10
地垒 F 3-10
地堑 F 3-10 迭瓦式构造F3-11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①使岩体裂隙增多,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

②造成岩体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

③与断层走向平行的边坡易发生大规模坍塌。

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示方法:断层的野外识别:P37-38 (自阅)一一根据与断层构造有关的地貌、地层、伴生构造等现象进行识别。

⑴地貌特征:
①新断层、陡壁处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 F 3-12。

因为上盘上升, 陡崖经剥蚀
②沟谷、峡谷——破碎带,易侵蚀下切
③山嵴错断、错开处
④河谷跌水瀑布等
⑵地层标志:
①地层重复 F 3-13d
②地层缺失 F 3-13e
③岩脉错断 F 3-13f
④岩层走向突断
⑤不同岩层突然接触处
⑶构造标志:
①岩层牵引弯曲一一盘错动,F 3-13a在岩等软岩中
②断层角砾——断层错动,产生角砾 F 3-13b
③断层泥一一断层错动,沿岩层研成细泥
④断层擦痕——断层错动,强烈摩擦产生一系列平行密集的细刻槽 F 3-13c
⑤线状出露泉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