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调研报告
县医疗卫生调研报告5篇

县医疗卫生调研报告5篇【篇一】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政协2017年度工作安排,县政协调研组于6月6日至7月20日,到汉王、双安、高桥、毛坝、向阳卫生院、村卫生室实地查看,调查研究,并与县卫计局、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县疾控中心等县直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共同分析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268个。
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5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计生监督所);镇中心卫生院17所;村卫生室215所;个体医疗机构31个。
全县核定卫生事业编制616人,在岗人员1113人,其中在编612人,聘用501人。
在编人员中,本科学历146人,占24% ,大专287人,占47%、中专及以下学历179人占29%;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9人,中级职称200人,初级及以下职称824人,分别占总数8%、18%、74%。
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社会事业的政策支持系统得到改善和加强,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卫生事业的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明显改观,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有所突破。
表现在:一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化机制形成,人才梯队建设向好。
印发了《紫阳县“十百千万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紫阳县乡村医生到镇卫生院轮训学习实施方案》,按照《全县医务人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医、药、护、技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二是人才引进渠道拓宽,政策给力。
从2010年开始,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人才振兴计划以及陕西省定向招录等招录方式充实基层网底,积极引进和聘用紧缺实用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三是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人才活力。
县医疗卫生调研报告五篇

县医疗卫生调研报告五篇县医疗卫生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健全服务网络,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
调研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飞带队,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县卫计委主任、分管副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陪同,调研组分赴县卫计委、人社局、编办、国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龙城医院、芙蓉卫生院、五联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定山卫生院、日光村卫生计生服务室、马当中心卫生院、和团卫生院、船形村卫生计生服务室,重点就医疗机构设置情况、医疗业务用房及职工周转房建设情况、医疗设备配置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综合服务能力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询问、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了解了我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31个,覆盖全县十七个乡镇(场、区),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9个,乡镇卫生院20家,民营机构2家。
城区个体诊所38个,村卫生计生服务室173家,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群众就医方便。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不断改善。
近几年,政府加大投入落实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用房建设,推进了县乡医疗机构和产权公有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
山南新区县人民医院于20XX年11月实现整体搬迁,县妇幼保健院于20XX年11月完成整体搬迁,县中医院20XX年启动了改扩建工程。
先后有杨梓、东升、浪溪、黄岭、黄花、浩山、太泊湖等17家卫生院医技综合楼或职工周转房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产权公有村卫生计生服务室达86家。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医改工作深入推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实行了公立医院政策,全部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马当、杨梓、定山、浩山等卫生院先后荣获“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天红先锋村卫生计生服务室为全省省级示范单位。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进行调研,对于制定卫生政策、加强卫生投入、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较为详细地探讨。
一、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许多卫生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
这些政策和法规规范了卫生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并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国家加大卫生服务设施和专家队伍建设力度,在城市和乡村设置了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
3.卫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国家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各项医疗社保制度,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的卫生资源设施较为齐全,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却相对匮乏,导致一些疾病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
同时,一些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已经过剩,但却无法合理利用。
2.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医疗机构床位紧张,医生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甚至存在€出售床位€、收取高额药品费用等不良现象,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经济负担。
3.医疗保障虚高。
医疗保障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人可能会钻漏洞,进行虚假诊治或者补偿超标,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加强医疗资源配置。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加大对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推进多部门合作模式,落实“两癌”筛查等预防措施,实现健康一体化的发展。
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配置规划,使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合理。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全面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增加医生和医疗机构的科学管控,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推广疾病预防和科普知识,使患者能够理解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医患信任度。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00字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在我国发展迅速。
然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如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
因此,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问题所在,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医疗制度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
此外,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政策,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尽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城市医疗机构和高水平医院的建设过于集中;医疗服务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并且,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在我国的收费制度上的不同,导致了病人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受医药费用,加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不公平。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虽然医疗卫生事业存在问题,但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和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未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将快速地发展,医疗设备技术不断更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结论医疗卫生事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性事业。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很好。
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需要在政策、资金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全方位加强推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医疗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医疗卫生服务调研报告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需求逐渐增加。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本报告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医疗卫生服务现状(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医疗资源向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2)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部分医疗机构设备陈旧,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2)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不足。
医生、护士等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流失严重。
3)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部分医疗机构过度依赖大型设备检查,导致医疗费用上涨,患者负担加重。
2.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2)健康意识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参与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
3. 存在的问题(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发达地区集中,导致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
(2)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部分医疗机构设备陈旧,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部分医疗机构过度依赖大型设备检查,导致医疗费用上涨,患者负担加重。
(4)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某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某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按照区委区政府力、《关于做好XX区2023年度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区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人,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卫生健康事业基本情况全区辖X街道办事处X镇,全区总人口XX万人,其中流动人口XX万人。
全区公立三级医院1所(XX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保计生服务机构1个,诊所70个,驻区医院1所(XX校医院),民营医院7所(XX医院、XX医院、XX中医医院、XX医院、XX妇儿医院、XX医院、XX精神病院),镇卫生院2所(XX卫生院、XX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XX路、XX路、XX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XX所。
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XX张,每千人均床位7.8张。
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XX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XX人、注册护士XX人,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XX人、注册护士XX人,万人拥有卫生专业人员IXX人。
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143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共153人。
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效近年来,XX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以健康XX为统揽,以深化综合医改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各项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强化引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突显。
XX区医院作为辖区内唯一的三级公立医院,经过多年发展,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加强与省级医院技术协作,XX 市儿童医院、XX市第四医院、XX市红会医院分别在XXXX区医院设立院区,运行良好,有力促进了医院学科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让广大群众不出区享受到了三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和基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基层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模板4篇

医疗卫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模板4篇医疗卫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模板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生疏,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以下是我整理的医疗卫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医疗卫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模板一一、基本状况近年来,我县卫生事业紧密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须要,突出抓好疾病预防、医疗改革、公共卫生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卫生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主要成果表现为五个进一步。
(一)医药卫生改革进一步推动一是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
我县十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运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增补的226种药品,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选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也正在着力绽开。
二是新农合制度顺当推动。
农夫参合主动性不断加强,参合人数和参合率逐年提高。
20XX年全县共有15.8万人参合,参合率达98.28%。
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全县有101487万人次因门诊或住院受益,三年受益总金额达4649.50万元。
三是国家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全面实施。
健康档案、健康教化、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为城乡居民免费供应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截止目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4916人,电子建档104916人,建档率87.43%。
(二)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落实一是疾病预防工作成果显著。
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限制,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宣扬率达到95%以上;实行入村接种常规疫苗,接种率明显上升。
二是妇幼卫生工作扎实推动。
我县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对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知晓率100%,补助资金为100%达标。
三是卫生执法实力明显加强。
建立健全卫生执法体系,装备执法工具17件,刚好受理各类卫生行政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为100%。
(三)医疗机构设臵进一步完善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投资卫生项目建设的机遇,着力解决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好体现。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和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发展之间的平衡。
近日,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了工作调研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
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能力建设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农合和基药制度的政策意义.(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一是我区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调研报告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和《中共XX 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了解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课题组及时组建了课题工作班子,并分4个调研组于XX年5月25日至30日,深入到全市八县15个乡镇、28个村、13个县级医疗机构对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卫生系统基本情况截至到X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51个,其中:综合医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监督所9个,县区级中医院5个,市精神病专科医院1个,市中心血站1个,县级佤医佤药研究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卫生院83个,农场医院4个,民营医院15个,个体诊所和学校厂矿医务室2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委会卫生室925个。
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69人,其中:有执业医师1578人,执业助理医师536人,注册护士1278人,其它卫技人员977人,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1.8人,较XX年增加0.17人;共有病床4562张,千人口拥有病床1.9张,较XX年增加0.5张。
2927名卫技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67.09%;347人取得卫生高级技术职务资格,687人取得卫生中级技术职务资格、占15.72%,3017人取得卫生初级技术职务资格、占69.05%。
全市有乡村医生 1774人,其中有1556人获“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 87.7%。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具有1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1276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下的1187台套、11-50万元的56台套、51-100万元的32台套、1000万元以上的1台套。
二、“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将卫生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巩固我市于XX年5月在云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八县全面推行,提前3年实现中央提出的“到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目标。
XX年,全市参合人数达188.5万人,参合率达96.2%,较全省平均参合率高1.65%,筹资标准从XX 年的人均30元提高到14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5000元提高到30000元。
截至XX年底,全市共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49607.64万元,累计减免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1059.26万人次、39570.06万元,基金使用率为79.77%,个人最高补偿达8.2万元。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XX年以来,全市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XX0多平方米,装备了实验室设备;XX年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从4种扩大到11种,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0%以上;XX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54.99/10万,较XX年的260.65/10万下降5.66/10万,比全省的传染病发病率190.18/10万高64.81/10万,没有发生重大的传染病疫情。
卫生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有序有效处置了1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较“十五”期间分别下降48.94%和79.27%。
全市已建成1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个病毒载量检测室、5个CD4细胞检测室、12个筛查实验室和108个咨询检测点。
XX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镇居民达98%、农村居民达90%。
XX-XX年,全市共检测血清322980份,检出的感染者3946人。
抗病毒治疗累计入组1256人,在治病人1018人。
妇幼保健水平明显提高认真组织实施“降消”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在限价的基础上对参加新农合孕产妇实行免费住院分娩,不断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XX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75.59%,较XX年上升27.84%;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69.21/10万,较XX年下降13.83/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05‰,较XX年下降9.22‰。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XX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7亿元。
加强市、县、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新建或改扩建581个医疗卫生机构。
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305名,推广卫生适宜技术170余项。
建立城乡卫生对口支援制度,共选派839名医护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使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市人民医院能够开展胸腔和颅脑一般手术,部分腔镜手术治疗在全省州市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各县人民医院均能开展上腹部及普通外科手术,两个县医院能够开展一般胸腔手术;10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上腹部手术,41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下腹部手术,37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病理性产科;绝大多数村卫生室均能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市共开办中医特色专科11个,有27所乡镇卫生院开办中医科,有176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全市自愿无偿献血率达100%,成分血输血达90%以上。
全市卫生系统获得全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XX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
党风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业行为。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和器械全部实行部门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全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药品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或药房托管模式。
医疗保健单位的七项综合满意度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四项综合满意度均在90%以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全市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点低、底子薄、投入不足,目前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仍然适应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一是卫生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不足、设备简陋。
市县卫生监督机构和县级急救站无工作业务用房,市人民医院尚无配套的医技业务楼,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62个乡镇卫生院、331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达不到标准。
县级医院均无核磁共振、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无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村卫生室医疗设备仍以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件”为主,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素质不高。
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县、乡两级较为突出。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达不到编制标准,全市共聘用1480名编外人员。
全市在职在编的4369名卫技人员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仅有4人、占0.09%,本科学历812人、占18.59%,专科学历2115人、占48.41%,中专学历1233人、占28.2%。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不高。
市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处于全省州市级医院的中下水平,尚不能开展胸腔、颅脑较大手术和器官移植;大部分县级医院不能开展胸腔、颅脑的一般手术;73个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上腹部手术,42个乡镇卫生院还不能开展下腹部手术;村卫生室仅能提供常见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不高,还不具备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艾滋病疫情严峻,截止到XX年底全市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6048人,普通人群的感染率达0.8%以上,艾滋病的感染和流行还得不到有效控制。
四是卫生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尚未建立统一的卫生信息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信息化管理系统。
四、“十二五”期间卫生改革与发展建议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目标任务到X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主要任务指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30/10万以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全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镇达90%以上、农村达50%以上;——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率达80%以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提供率达8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内;——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65岁以上常住居民的健康管理率达60%以上。
——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告知率达98%以上, 累计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率达到80%、CD4检测率达75%以上、配偶检测率达80%以上; 高危人群干预覆盖率达95%以上, 咨询检测比例达到80%以上, 知晓率达到98%以上。
主要工作1.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并随着国家和省筹资标准的提高,相应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行“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和即时结算医疗费用办法。
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认真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到XX年提高到30元/人·年,提高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保障水平。
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使用范围,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
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
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政策,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减轻群众负担。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民营医院发展。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实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