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学生自主预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课教学教案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课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命运关系。

3. 学习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3. 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

4.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亲情、友情和命运主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命运关系,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感受故事情节。

3. 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 分析:叔叔于勒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5. 小组讨论:结合其他人物形象,探讨亲情、友情和命运在课文中的体现。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探讨了亲情、友情和命运主题。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命运的挑战。

7.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和命运的文章,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写的关于亲情、友情和命运的文章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分享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我的叔叔于勒》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对人性、亲情和社会的深刻剖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亲情、人性和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2.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作品的内涵。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我的叔叔于勒》,了解作品背景,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2. 学生准备:预习《我的叔叔于勒》,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思考作品的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亲情、人性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总结,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

5. 情感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于《我的叔叔于勒》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深度。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jiéjù)牡蛎(mǔlì)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à)褴褛(lánlǚ)变更(gēng)吞吞吐吐(tǔ)更加(gèng)呕吐(tù)(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页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篇一我的叔叔于勒一部分1.《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等。

2.在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句中词语:拮据()栈桥()褴褛()()阔绰()⑴可是父亲的希望与日俱增。

与日俱增:⑴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十拿九稳:3.结合句意解释句中词语:⑴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

吃:⑴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田地:⑴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计较:4.“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5.“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6.小说一开始便写“我”家拮据的生活环境,其目的是。

7.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a、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c、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8.小说的人物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9.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⑴于勒经济的变化:⑴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⑴菲利普夫妇不变的方面:10.一位作家和一位厨师发生争执,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本书提出批评。

”厨师反驳道:“岂有此理!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行吗?”⑴作家与厨师争论的话题是:⑴厨师答话的言外之意是:第二部分较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8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

2.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小说知识。

3.理清小说的脉络。

4.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5.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本质教学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来自家庭,都有父母、兄弟、儿女、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

今天,我们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发生在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读作品,首先要读作者。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

三、预习检查四、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1.抓住小说三要素阅读小说,理解主题。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提问: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2.小说的情节结构由哪四部分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

我们从情节入手来阅读小说。

1.我们先看,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圈出来。

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挥霍家产:坏蛋、流氓、无赖经商发财: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衰败贫困:卖牡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2.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六、品读文章,研读重点人物,透过人物言行,探讨人物内心。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文章的人物形象。

1.在这众多的家庭成员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教师提示:主人公的确定,一般是看在他身上是否体现了作品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标题《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不是主人公呢?他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呢?故事的大部分是在于勒不在场、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他是被动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最新6篇)课时篇一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学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应的一句话,体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无比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悉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思考两个问题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说明一下。

早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际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同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无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现在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16《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16《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6《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从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角度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4.探究本文主题,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自主预习(一)走近作者【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写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环境为背景来撰写的。

(二)字词积累1.加拼音jiéjūZhàn shùlìlán lǚchuò拮据栈桥别墅牡蛎褴褛阔绰2.写大意【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褴褛】(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三)文体知识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故事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构成。

3.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据菲利普一家人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梳理故事情节。

1. 浏览全文,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明确: 全家唯一的希望 5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5/6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8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12这个小子,这个贼31/38这个讨饭的,这个流氓462.请以“()于勒”的格式,在括号内添加不同的动词,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体会情节的巧妙。

15《我的叔叔于勒》预习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我的叔叔于勒》预习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我的叔叔于勒》预习学案一、课文简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抗战故事,作者唐家璇通过讲述叔叔于勒的生死事迹,歌颂了那个革命年代里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了解到于勒是如何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牺牲的;我们也将会感受到于勒的毅力与坚韧,体悟到了英雄的意义和内涵。

二、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情节及含义。

2.学习文学思想和文学语言。

3.丰富字词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4.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课前预习1. 预习课文认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理解文章情节及含义,掌握其中的生词和固定搭配。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和文本,在心理上认同并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 查找关键词针对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学习相关知识,扩大文化视野,增强相关词汇积累。

例如:抗日战争、革命、烈士、忠诚、牺牲等。

3. 阅读并写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课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简述)2.叙述于勒的英勇事迹。

(至少写一百字)3.课文有哪些典型的文学语言?4.你读完这篇文章最有感触的是什么?(不少于50字)四、思考题1.英雄理念就是要为人民利益而牺牲自己,你对于英雄的理解是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英雄的先进事迹?3.如果你的家乡遭遇重大的危机,你会怎么做?请谈谈你的想法。

4.你认为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勇气?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作业要求1.仿照课文,写一篇自己接触到的关于英雄事迹的文章,主题自拟。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多于1000字。

2.记录你的思考题答案,每个问题不少于100字。

六、学习提醒1.阅读课文时要抓住作者的描述重点,注意文中人物塑造、语言点拨和情节铺陈,及时总结和理解。

2.学习生词时,尤其要注意熟记其词义、用法和拼写,熟能生巧。

3.回答思考题时,要认真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清晰、准确、有理有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学生自主预习教学案学法导引:阅读这篇小说,可以从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入手,抓住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复杂的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一、【知识链接】1、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

他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

他以《羊脂球》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

莫泊桑的小说结尾很有特色,往往情节急转直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造成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作品背景:本文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的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3.主题思想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态度的变化,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览胜1.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赏析①句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将“海面”比喻为“绿色大理石桌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的优美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去哲尔赛岛途中的欢快心情。

②句的景物描写,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美丽的哲尔赛岛已变成了一片“紫色的阴影”,烘托了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心情的急剧变化。

“驶”、“钻”两个动词更是把人物的心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2.①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②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赏析①段文字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一事,表现了菲利普摆阔气、爱慕虚荣的心理。

一个“请”字,更是将人物炫耀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神态描写,通过写菲利普夫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事,表现了其虚伪、爱面子的个性心理。

“很不痛快”一词将菲利普夫人怕花钱的心理栩栩如生地活画在脸上。

3.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赏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将菲利普遇事时的六神无主与其夫人的“处乱不惊”表现了出来。

“结结巴巴”、“马上”两个副词的准确运用,使其夫妇二人性格中的不同点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

4.①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②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赏析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语言、神态描写,细腻地表现了菲利普前后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在于勒发了财没回来之前,一个“永不变更”,使菲利普对弟弟回来的期盼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恨不得立刻相见。

可当于勒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异常的神态,语无伦次的回话,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恐慌和绝望。

亲人、兄弟还是路人,这一切都取决于一样东西——金钱!5.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父亲和弟弟之间的亲情关系。

从这三个短语的排列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遇中的于勒叔叔的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

二、预学导学(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阔绰.()栈.桥()褴褛..()()衣冠.()牡蛎.()拮据..()()煞.白()煞.车()占据.()狼狈..()()..()()不堪哆嗦2.解释下列字词:拮据褴褛阔绰恭维张皇端详十拿九稳与日俱增狼狈不堪郑重其事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是(),是()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成名作是:《》他有著名的长篇小说《》《》等。

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二)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于勒在经济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概括。

2.伴随着于勒经济上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称呼发生了哪些变化?三、课堂互动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小说描写了哪些人物?2.于勒与菲利普一家是什么关系?于勒在经济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4.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

这是什么原因?(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于勒。

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于勒。

第三部分(—),故事的高潮:于勒。

第四部分(—),故事的结局,于勒。

(三)按照文章的脉络,复述故事情节:(四)深入研读课文,学习故事的开端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小说的开端部分,写了几件琐事?作用是什么?2.第一部分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五)再次深入研读课文,学习故事的发展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介绍于勒的有关情况时,作者采用了什么顺序?2.小说中的“两封信”有何作用?3.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选出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A.阴晦(huì)拮据(jí)阔绰(chuò)毡帽(zhān)B.变更(gēng)獾猪(huān)愕然(è)赔偿(cháng)C.栈桥(zhàn)颧骨(quán)髀间(bì)恣睢(suī)D.褴缕(lán)别墅(shù)煞白(shà)寒噤(jìn)2.小说直接或间接地交待了几个人物,其中于勒与若瑟夫是_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于勒是_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克拉丽丝是________关系,克拉丽丝与若瑟夫是________关系。

3.结合句意解释句中词语:⑴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

吃:⑵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田地:⑶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计较:(4)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福音书:4.“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此句运用的方法,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心理。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6.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7.选择题(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新课标第一网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是正确的(二)拓展练习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3.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得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海吱吱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得清。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的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三)类文赏析这也是施舍(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乞丐挡住了我。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着周济。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块手帕也没有。

我随身什么也没有带。

可是乞丐等待着……他那只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晃动着,哆嗦着。

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便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请别见怪,老哥;我什么也没有带着,老哥。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那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紧地握住我变得冰凉的手指。

“没有关系,兄弟,”他讷讷地低语道,“这也应当谢谢你。

这也是一种施舍呵,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老哥那里得到了施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