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脑膜、脑血管解剖图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PPT课件

(1)视隐窝(2)视交叉(3) 垂体柄(4)垂体(5)鞍隔 (6)鞍底(7)颈内动脉(8) 动眼神经(9)滑车神经(10) 展神经(11)眼神经(12)鞍 上池(13)蝶窦(14)海绵窦 (15)大脑纵裂(16)大脑镰 (17)上矢状窦(18)胼胝体 干(19)透明隔(20)隔区 (21)侧脑室前角(22)尾状 核头(23)内囊前肢(24)豆 状核(25)外囊(26)屏状核 (27)最外囊(28)岛叶(29) 外侧沟(30)岛环状沟(31) 额叶(32)颞叶(33)额上回 (34)额中回(35)额下回 (36)扣带回(37)大脑中动 脉(38)颞上回(39)颞下回 (40)额顶叶岛盖(41)颞叶 岛盖(42)杏仁体(43)翼突 内侧板(44)软腭(45)翼内 肌(46)翼外肌(47)颞肌 (48)下颌支(49)咬肌(50) 下颌管(51)上颌动脉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透明隔(5)穹隆(6)第三脑 室(7)室间孔(8)结节区(9)穹窿 柱(10)视束(11)尾状核(12)丘纹 上静脉(13)丘脑前核群(14)丘脑 内侧核群(15)丘脑外侧核群(16) 乳头体(17)乳头丘脑束(18)红核 (19)内囊前肢(20)内囊膝(21) 内囊后肢(22)豆状核(23)壳(24) 苍白球(25)外囊(26)屏状核(27) 最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 前连合(31)前外侧中央动脉(32) 胼胝体沟(33)扣带沟(34)扣带回 (35)额内侧回(36)额上口(37) 额中回(38)额下回(39)颞上回 (40)颞中回(41)颞下回(42)枕颞 回(43)海马旁回(44)海马(45) 杏仁体(46)侧脑室下角(47)蝶窦 (48)海绵窦(49)颈内动脉(50) 三叉神经腔(51)下颌神经(52)环 池(53)基底动脉(54)动眼神经 (55)翼管(56)脑膜中动脉(57) 小脑幕(58)枕骨基底部(59)卵圆 孔(60)颞骨岩部(61)鼻咽(62) 咽鼓管软骨(63)腭帆提肌(64)腭 帆张肌(65)咽扁桃体(66)咽隐窝 (67)咽鼓管扁桃体(68)软腭(69) 腭垂(70)腭扁桃体(71)舌扁桃体 (72)口咽(73)舌(74)下颌支 (75)下颌头(76)关节盘(77)颞 下颌关节(78)翼内肌(79)翼外肌 (80)咬肌(81)上颌动脉
脑血管解剖图-文档资料

1
视觉障碍(Disturbances of Vision)解剖&生理
视神经、视束及视放射纤维 均按严格排列顺序与 视网膜每一点精确对应
视交叉处视神经纤维重组 是偏盲或象限盲的基础
(图2-3)
2021/4/6
2
感觉障碍-解剖学基础
感觉传导径路(图2-14)
共同特点 均经3个神经元传导 2级神经元纤维交叉到对侧
(1) 脊髓半切损害
➢ 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以下痉挛性 瘫(腱反射亢进\病理征\踝阵挛) &深感觉障碍
➢ 病变对侧损伤水平以下痛温觉 障碍
➢ 病损同节段征象不明显(图2-24)
2021/4/6
5
2021/4/6
6
2021/4/6
7
2021/4/6
8
2021/4/6
9
2021/4/6
10
2021/4/6
11
2021/4/6
12
2021/4/6
13
2021/4/6
14
2021/4/6
15
2021/4/6
16
2021/4/6
17
2021/4/6
18
2021/4/6
19
2021/4/6
20
2021/4/6
21
2021/4/6
22
2021/4/6
23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4/6
24
专业文档最好找专业
2021/4/6
3
1. 皮质(cortex)运动区
局限破坏性病损 ❖ 引起对侧单肢瘫 ❖ 对侧上肢瘫合并下半部(中枢性)面瘫 ❖ 大范围病灶可致偏瘫
脑膜、脑血管解剖图演示

现在是15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③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皮质支: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外侧面的上部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现在是16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软脊膜呈齿状附于硬膜上
软脊膜齿Βιβλιοθήκη 状蛛网膜韧
带
蛛网膜下隙
现在是5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二、 脑的被膜
现在是6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一) 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1.特点
1)有两层构成
脑膜中动脉
翼点
2)在颅盖部与颅骨 疏松结合
3)在颅底部与颅骨
紧密结合
现在是7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内、外侧膝状体, 脑
下丘脑、底丘脑
桥 动
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现在是20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现在是21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
3. 大脑动脉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Willis环): ①组成: 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
脑脊液 终池Terminal Cistern :脊髓下端以下
,内有马尾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现在是3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Lumbar spinal puncture (spinal tap)
现在是4页\一共有23页\编辑于星期三
脑部血管解剖图解影像学

③V3(脊椎外)段: 自出C1并止于穿硬 脑膜处。
④V4(硬膜内段): 过枕骨大孔,在脑桥 及延髓交界处合成基 底动脉。
A侧位
B前后位;
C颏顶位
1.V1 2.V2 3.V3 4.V4 5.枕骨髁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旳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robasilar Arterial System )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①V1(骨外)段: 起自锁骨下动脉上方, 向上进入C6横突孔。
脑血管解剖及影像学PPT课件

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
01
CT扫描可见脑部高密度病灶,MRI可显示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价值
02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出血部位、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提供依
据,并评估预后。
脑出血的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03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避免误诊和
漏诊。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
1 2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学表现
详细描述
MRI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对于 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它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损伤,而且 不需要使用造影剂。然而,MRI血管成像操作时间较长,且对钙化灶的显示不如CT血
管成像。
超声血管成像
总结词
超声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波来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形态。
CTA或MRA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DSA可显示动 脉痉挛。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血管痉挛,为治疗 提供依据,并评估预后。
3
脑血管痉挛的影像诊断注意事项
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避免误诊和漏诊。
05
脑血管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 目的。
血管疾病。
病因
脑梗塞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 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失语、意识障碍等,严重时 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脑出血
定义
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导致 脑组织受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 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脑血管解剖图

视觉障碍(Disturbances of Vision)解剖&生理
视神经、视束及视放射纤维 均按严格排列顺序与 视网膜每一点精确相应
视交叉处视神经纤维重组 是偏盲或象限盲旳基础
(图2-3)
感觉障碍-解剖学基础
感觉传导径路(图2-14)
共同特点 均经3个神经元传导 2级神经元纤维交叉到对侧
➢ 病变对侧损伤水平下列痛温觉 障碍
➢ 病损同节段征象不明显(图2-24)
谢谢
1. 皮质(cortex)运动区
局限破坏性病损 ❖ 引起对侧单肢瘫 ❖ 对侧上肢瘫合并下半部(中枢性)面
瘫 ❖ 大范围病灶可致偏瘫
刺激性病变பைடு நூலகம்
❖ 对侧躯体相应部位不足 阵发性抽搐,如杰克逊 (Jackson)癫痫
定位诊疗-痉挛性瘫痪
5. 脊髓(spinal cord)
(1) 脊髓半切损害
➢ 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下列痉挛性 瘫(腱反射亢进\病理征\踝阵挛) &深感觉障碍
脑部解剖图

脑部解剖图人类人的大脑十大三维解剖图01右脑开发右脑开发和左半脑具备作用相辅相成关联,即便摘除一侧脑体还可以仍旧日常生活。
右脑开发大量的用以控制专注力。
但并不会有优点右脑开发或是优点左半脑的状况,某一侧人的大脑并不可以核心或影响个人人格特质特性。
起决策功效的是人的大脑活动的多种多样接口方式。
02视交叉视交叉系眼睛神经的一段。
此段坐落于蝶鞍上,故蝶鞍地区组织有变病时,多蔓延到视交叉可造成不一样水平的视野缺损及视力障碍。
是两侧眼睛神经一部分化学纤维在中心线交叉式产生的构造。
来源于双眼眼底黄斑颞侧半的化学纤维不交叉式,分别进到不一样侧的视束中。
来源于眼底黄斑鼻侧半的化学纤维交叉式,进到对侧视束。
视交叉一般坐落于蝶鞍上边,鞍包块以后,脑垂体的前上边。
若视交叉坐落于鞍包块以前,则称外置性视交叉。
视交叉后退近鞍背时,称后置摄像头性视交叉。
03人的大脑的减震胶垫左人的大脑基本已被清除,能够见到右脑开发的表层和左脑右脑正中间的物质。
主动脉和静脉在人的大脑组织中穿梭。
坐落于中间很大的乳白色、音响喇叭状构造是侧脑室,內部充满了脑组织,为人的大脑出示缓存。
缓冲带能够为人的大脑出示更强的歇息,使人的大脑释放压力。
04神经群集别称脑桥,是脑党员干部的一部分。
坐落于延髓和大脑皮质中间,前、边缘有横沟交界。
脑桥的腹侧面积脑桥底材,内有很多的猖狂化学纤维,联接丘脑半球型,也是有一些纵列的交感神经。
05脊髓脊髓在人的大脑正下方,是脊神经和间脑中间,是神经中枢系统的较小一部分,呈不规律的柱型形。
脊髓由上而下由延髓、脑桥、大脑皮质三一部分构成。
延髓一部分下连脊神经。
06人的大脑横切面在人大脑横切面图上,能够清晰地见到被血管包围着着的脑下垂体。
脑下垂体承担造成雄性荷尔蒙,并且脑下垂体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腺管,被称作是8大腺管的司令。
头部立即刺激性这一腺管,造成各种各样不一样的雄性荷尔蒙,如传递雄性荷尔蒙的“信息”到全部人体正下方的其他腺管,指引他们实行各种各样不一样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脑膜中动脉
1.特点
翼点
1)有两层构成
2)在颅盖部与颅骨 疏松结合
3)在颅底部与颅骨 紧密结合
2.由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大脑镰Cerebral Falx 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 :幕切迹 小脑镰Cerebellar Falx 鞍隔Diaphragma Sellae
向后外经岩上窦、岩下窦等交通
视交叉 垂体
蝶窦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颈内动脉 展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二)脑蛛网膜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 蛛网膜下隙Subarachoid Space 、蛛网膜下池、蛛网膜颗粒
(三)软脑膜Cerebral Pia Mater :脉络组织、脉络丛 硬脑膜
大脑镰
幕切迹
小脑幕 小脑镰
鞍隔
3.由硬脑膜形成的硬脑膜窦Dural Sinuses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颈内静脉
两侧有横支相连 海绵窦的 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 毗邻与交
通 窦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颌神经通过
向前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向下借卵圆孔静脉与翼丛相交通
(二)脑的静脉: 1. 不与动脉伴行,壁薄无瓣膜 2. 大脑静脉分内、外两组,两组之间有吻合 3. 经硬脑膜窦汇入颈内静脉
二、脊髓的血管
(一) Spinal Artery 脊髓的动脉 1.脊髓前动脉: 发自椎动脉 2.脊髓后动脉:发自椎动脉
(二)脊髓的静脉 脊髓前、后静脉 前、后根静脉 脊髓后静脉
了解内容:齿状韧带的位置与作用。 脊髓动脉的来源。 脑屏障的组成。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一、脊髓的被膜
(一) 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 上端附于枕骨大孔,末端附于尾骨
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 :硬 脊膜与骨膜之间
硬膜外隙 硬脊膜
(二)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充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
3. 大脑动脉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Willis环): ①组成: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
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 ②位置:在脑底面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
③脑桥动脉:分布于脑桥基底部 脑 桥 动 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④小脑上动脉:分布小脑上部
⑤ 大脑后动脉Poserior Cerebral Artery
皮质支:全部枕叶,颞叶 的内侧面和底面
中央支:分布背侧丘脑,
脑 内、外侧膝状体, 桥
下丘脑、底丘脑
动 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满脑脊液 终池Terminal Cistern :脊髓下端以下,
内有马尾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Lumbar spinal puncture (spinal tap)
(三)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 齿状韧带:在前、后根之间, 软脊膜呈齿状附于硬膜上 软脊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二、 脑的被膜
前
大脑中动脉
交
通
动
脉
脉 络 丛 前 动 脉
后 交 通 动 脉
① 眼动脉 ②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后交通动脉
③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皮质支: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外侧面的上部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②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分布小脑下面 后部、延髓后外侧部
脑 桥 动 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基底动脉的分支
①小脑下前动脉Ante
分布小脑下面前部
②迷路动脉:分布于内耳
椎内静脉丛
脊髓后动脉
软脊膜
脊
脊髓前静脉
脊髓前
髓 后
蛛网膜
动脉
动
脉
前根静脉
硬脊膜
椎内静 脉丛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Cerebral Spinal Fluid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脉络丛产生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脉络丛产生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掌握内容: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 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和特点。 硬脑膜的构成和特点及所形成的结构。 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血液回流的途径。 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熟悉内容:蛛网膜粒的位置与作用。 软膜的特点,脉络丛的形成和作用。 小脑幕切迹疝的解剖学基础。
Arachoid Granulation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软脑膜 大脑镰
蛛网膜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脉络丛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皮质支,髓质支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1.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大脑前动脉
大 脑 前 动 脉
④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皮质支:半球外侧面的大部分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
豆-纹动脉
大 脑 中 动 脉
2.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椎动脉的分支: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①脊髓前、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