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
潍坊市诸城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潍坊市诸城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12分)1. (1分) (2017八上·无锡期中) 夏天的早晨,江阴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 . 0℃B . 25℃C . 50℃D . 75℃2. (1分) (2019九上·南山期末)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 .3. (1分)(2019·桓台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C .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D .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4. (1分) (2018八上·民权期中)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B .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C . 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 . 9.20中末位的“0”是有意义的5. (1分) (2018八上·洛宁期末) 在国贸酒店旋转餐厅就餐时,顾客感到餐厅旁边的兴隆大厦在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 餐厅B . 马路C . 树D . 路边的建筑6. (1分)(2020·陕西模拟) 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甲图中通过调整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 . 乙图中宇航员在飞船外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超声波才能进行交流C . 丙图中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D . 丁图中当高脚杯中的水量变化时,听到声音的音调会发生变化7. (1分) (2018八上·湖南期中)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辞歌赋以及民间谚语,我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小芬同学对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山东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卷【有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试卷考试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D.正常人脉搏跳动次的时间约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煲汤时,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一小时,汤的温度降低B.水的沸点是,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C.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升华为水蒸气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3.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挖遂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B.看到水面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C.水中筷子看上去是弯折的是光的反射现象D.看到灯光下的手影是光的折射现象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个巨大的星系正在吞噬一个小星系B.大城市里滚滚的车流C.桂花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D.地震形成的滑坡5.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C.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有时会感到“粘”手D.的水也可以沸腾6.白天室内的人觉得光线明亮,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A.窗玻璃的透明度不高B.窗玻璃把入射光反射出去C.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D.房间内和房间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有差异7.如图“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再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神舟九号D.天宫一号8.下面是小云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凝固来而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上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9.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小鸟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正确的说法是()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大D.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小10.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11.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A. B.C. D.12.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电、磁现象,正确的是()A. B.C. D.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通过的路程之比为,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 B. C. D.14.在湖边观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15.关于光的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紫光和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红光B.白色是七色光中的一种C.任意一束光射到三棱镜上都会发生色散D.蓝光不可能用其他光混合得到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6.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A.体育学考中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B.家用电饭锅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C.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D.在高原地区水沸腾时的温度可以是17.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 D.18.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B.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C.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D.他在冲线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可以听到声音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刻消失C.声音在月球上的传播速度最大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等于20.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D.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三、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21.如图所示,小赵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当他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的橡皮筋时,会发出根吉他一样的声音,此声音是由橡皮筋________而产生的;当拨动松紧程度相同、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他看到橡皮筋振动的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不同,他听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22.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的青铜编钟,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产生的声音________不同,编钟发声洪亮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大.23.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________传播的.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________三原色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四、解答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9 分 ,共 18 分 ) 24.简答:“下雪不冷,化雪冷”蕴含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北方的冬天,窗户上会有冰花出现,它属于什么现象?会出现在玻璃的哪一侧?“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和“夏天,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五、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12 分 ,共 48 分 )26.有一天雷雨交加,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中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小单同学看见一个闪电尖叫起来,小挺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 听到了雷声.小挺同时也观察了实验室的温度计,室温为,他们经过计算安慰小单同学,打雷处离他们很远,不要怕.求出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多少?已知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探究小组同学们都没有听到小单的尖叫声的回声,请你计算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们,经过听到了回声,则此时声速为多少?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27.小静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原因是________.如图甲,小静用手我这两张纸,让纸平行自由下垂,在两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可见两纸互相靠近,以纸②为研究对象,请在图乙中将纸②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补充完整.图丙中纸片的宽度是________.28.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传过来的声音大小.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比较前后两次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分析与论证:声音靠________传播到远处.29.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选取适当的温度计;.估计被测物体体的温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选好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读出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如果温度计的内径粗细不均匀,对温度计的测量的准确性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刚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________.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帮助小刚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答案1.A2.C3.B4.C5.B6.C7.C8.C9.D 10.C 11.B 12.B13.C 14.C 15.D 16.ABC 17.BC 18.CD 19.BD 20.C21.振动频率音调 22.音调响度 23.沿直线;红、绿、蓝.24.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北方很冷的冬天,玻璃的温度很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粘在玻璃的内层,这就是冰花.25. “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是利用了冰棒的熔化吸热;所以觉得凉快;“夏天,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人站在通风处,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时从身体吸热,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感到凉快.26.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至少为;此时声速为,当时的气温为.27.纸片所受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见上图;.28.介质.29.热胀冷缩。
2018-2019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2题图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10单选,每题2分,11、12、13多选,每题3分,共29分)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小王同学对自己身边的相关物理量的估测, 其中合理的是 ( )A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B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 .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如图所示,要使入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则α角的大小应为 ( )A .10°B .20°C .70°D .无法确定 3. 小丁的家距学校600m ,某天他上学时,以1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又用3min20s 的时间按时达到学校。
他上学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A .1.2m/sB .1.5m/sC .2m/sD .2.5m/s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 .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5.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温度是95℃,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15℃,现用它来测某液体温度,读数是29℃,该液体的真正温度是()A.17.5 ℃B.19 ℃C.23.75℃D.14℃6.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在48℃时的海波处于那种状态()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如图,试管和烧杯中都装有一定量的水,他们底部没有接触,现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使烧杯中水沸腾,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 )A.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B.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能沸腾D.温度能达到沸点,沸腾与否视火力而定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对于蒸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 .0℃的水不能蒸发C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D .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2、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改变的是( ) A 、铁块熔化成铁水 B 、一块铜压成铜片 C 、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 D 、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3、下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4、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5、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D .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分别是( )A 、米(m )、千克(kg )、小时(h )B 、千米(km )、千克(kg )、小时(h )C 、米(m )、千克(kg )、秒(s )D 、米(m )、牛顿(N )、秒(s ) 7、图7中是三种晶体物质的熔化、凝固图像,可以判定熔点最高是( )。
A .a 物质B .b 物质C .c 物质D .起始温度不同,不能判定 8、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 9、灰铸铁的密度是7.2×103kg/m 3,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1 m 3的灰铸铁的质量是7.2×103kg B .体积0.5 m 3的灰铸铁的密度是7.2×103kg/m 3 C .质量是1千克的灰铸铁的体积是7.2×103 m 3 D .质量是0.5kg 的灰铸铁的密度是7.2×103kg/m 310、运动会发奖用的金、银、铜制成的体积、图案及形状完全相同的奖牌,其中奖牌质量最大的是(ρ金>ρ银>ρ铜) ( )A .金牌B .银牌C .铜牌D .无法确定11、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 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所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山东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6m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C.人体的体积为0.5m3D.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2.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3.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5.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6.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7.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9.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10.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D.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月食现象的形成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12.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选项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13.(1)如图1所示,物体B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是.(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14.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15.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图.16.七月武汉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此温度(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吸热.17.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18.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9.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0.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21.请画出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2.请将下列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b).(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2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 的像.(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6mB.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C.人体的体积为0.5m3D.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考点】63:长度的估测;13:温度;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学校课桌的高度为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0.8m=80cm,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B、人的正常体温为37℃,温暖舒适的气温为25℃,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人的体积为V===0.05m3,故C不符合实际情况;D、中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约为7m/s,故D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2.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A、“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C、D、“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相对于地球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3.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考点】9F:响度.【分析】根据扩音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图示为电子扩音器,其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选B.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考点】9H:音色.【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 错误;C正确;故选C.5.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A.6.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的状态的先后变化,就可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及露珠是液态的,是由人呼出的水蒸气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7.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考点】12: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D、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考点】1S:水的三态变化.【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并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解答】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选C.9.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3)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4)“白气”是液化现象.【解答】解:A、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C、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10.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选:D.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月食现象的形成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解答】解:A、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面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选项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A.B.C.D.【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从v﹣t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S与t成正比关系.【解答】解: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静止,不合题意.B表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不合题意.C中S与t成正比关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D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少,直至减小为0,不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13.(1)如图1所示,物体B的长度是 1.64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337.5s.【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62:时间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B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64cm对齐,所以物体B的长度为L=2.64cm﹣1.00cm=1.64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故答案为:(1)1.65cm;1mm;(2)337.5.14.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考点】9M:声与信息;92: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获取了信息,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在这里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故答案为:信息;空气.15.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丁图.【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2)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示数温度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丁温度计的使用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丁.16.七月武汉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此温度高于(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蒸发)吸热.【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3:温度.【分析】(1)人的正常体温为37℃;(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显现,蒸发吸热.【解答】解:(1)健康人正常体温为37℃,故42°C高于人的正常体温;(2)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从而让人感到凉快.故答案为:高于;汽化(蒸发).17.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考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2)“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很容易有固态升华为气态.【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会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答案为:升华;液化;凝华.18.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60°,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A9:镜面反射.【分析】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而从某些方向上得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所以看到平面镜很暗.故答案为:60°;镜面反射.19.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6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填“实”或“虚”)像.【考点】AI:平面镜的应用.【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解答】解:已知小鸟距水面6m,根据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它的“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也是6m.燕子在湖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燕子在湖面的是虚像;故答案为:6;虚.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0.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解答】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的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OB;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标出反射角,如图所示:21.请画出如图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22.请将下列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①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应控制响度不变,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②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①在该实验中,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只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来越高;③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桌面上的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答案为:控制变量;快;高;振动.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6℃.(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时间/min;(b)状态.(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2)探究晶体冰的熔化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明确晶体冰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状态.(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故示数为﹣6℃;(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添加时间和状态;(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6;(2)时间/min;状态;(3)吸热,温度不变.2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前面(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 (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刻度尺是为了测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2018年-2019年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4.doc

2018 -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2 分)1.对于偏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需认真丈量,偏差能够防止B.实验偏差不行防止,但能够尽量减小C.偏差的产生是因为实验方法的错误D.只需采纳精细的仪器,改良丈量方法,就能够防止偏差2.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 内经过 50m 的行程,那么它在第6s时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5m/s3.两辆汽车的速度之比是2: 3,经过的行程之比是1: 2,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4: 3B.3:4C.1:3D.3:14.用较鼎力拉长的塑料软尺测课桌的长度时,丈量的结果和真切值比较()A.丈量值大于真切值C.丈量值小于真切值B.丈量值等于真切值D.没法判断5.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响彻云霄”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依据音色来判断D.声音不可以够在真空中传播6.在城市道路上常有如图A.鼓号队不可以进入C.严禁鸣笛保持寂静1 的标记牌,它表示的意思是(B.乐器商铺独有的标记D.道路转弯注意安全)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 2 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8.以下案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达信息的是(A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C .竞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B .医生经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D .利用超声波清除人体内的结石9.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有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耀,看山好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进行描绘,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风和水B .风和地面C .山和船D .船和地面10 .晓燕在学校春天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取冠军,测得她在 50m 处的速度是 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 7.5m/s ,则全程的均匀速度是( )A . 6m/sB .6.25m/sC . 6.75m/sD .7.5m/s11. 如图 3 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 A B ,其运动相对同一参照点 O 的、距离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地点 O 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 B迟 3s 才开始运动② t =0 时辰,A 在 O 点,B 在距离 O 点 5m 处③从第 3s 末开始, v A >v B , 5s 末 A 、B 相遇 ④5s 内 A 、 B 的均匀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12. 太阳透过瓦片上正方形的小洞,在地上形成的亮斑的形状是()A. 圆形B. 正方形C. 长方形D.没法确立13 .赏析水面景色照片刻,老是发现光景的“倒影”比自己暗一些,这是因为()A. “倒影“比真切光景的清楚度差B. 入射水面的光芒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C. 光芒被反射掉一部分D. 冲刷照片质量有问题14.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 S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 4 所示,现往池内不停灌水,则亮斑 S 将怎样挪动()A.向上挪动B.向下挪动C.保持在本来的地点D.先向下移而后向上移,最后保持在本来的地点不动15 .若四次丈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48cm 、12.36cm 、12.34cm 、12.38cm ,则这本书的均匀宽度为()A.12.38cmB. 12.39cm C.12.36cm D.12.37cm16.如图 5,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地点与实质地点不一样。
潍坊市诸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潍坊市诸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7·吉州模拟)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翔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 . 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6sB . 泡澡水的温度约为70℃C . 完全浸泡在浴盆里排开水的体积大约是55dm3D . 大拇指的长度约为5.5cm2. (2分) (2016八·鞍山月考)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 .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 .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 . 读数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 . 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 (2分)(2012·常州) 2012年5月22日,美国“猎鹰9 号”火箭把“龙”号飞船送入太空,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两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龙”号飞船如图所示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A . 舷窗B . 地球C . 太阳D . “龙”号飞船4. (2分) (2015八上·连云月考) 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 . 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 . 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 . 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5. (2分) (2018八上·九龙坡期末)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 3.5m/sB . 4m/sC . 4.2m/sD . 4.5m/s6. (2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音色会逐渐改变B . 音调会逐渐降低C . 响度会逐渐降低D . 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7. (2分)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B .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 . 声波具有能量D .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 (2分)(2011·锦州) 新年联欢会,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 .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 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 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 . 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9. (2分)声纹锁是一种新型的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好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外人即便说出暗语也无法打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上要依据是()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声速10. (2分) (2017八上·南京期中) 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A .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B . 铅达到328℃就变成液体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 . 标准大气压下80℃的酒精是液态11. (2分)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象,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 . 水的凝固过程B . 海波的凝固过程C . 玻璃的凝固过程D . 蜡的凝固过程12. (2分) (2017八上·高邮月考)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 先熔化,后液化B . 先升华,后凝华C . 先汽化,后凝固D . 先汽化,后液化13. (2分) (2018八上·湛江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 萘的熔点80℃,80℃萘一定是液体C . 液体温度到沸点,但不一定能沸腾D . 气体通过压缩体积都可以液化14. (2分)(2017·苏州模拟)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浮力,而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B . 夏天向教室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 .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 . 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15.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水银柱高度不等于76cm,就说明实验是有误差的B . 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低C . 吸盘式挂衣钩能紧贴在平整的木板或玻璃板上,是因为它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D . 一只氢气球在升空过程中,体积会渐渐变大,到达一定高度可能会自动破裂二、填空题 (共8题;共23分)16. (2分) (2019八上·长清期中)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用的测量标准。
18—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2)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质量检测试题八年级物理2018.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A.八年级普通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m/sB.我们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cm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4sD.普通课桌的高度为80dm2.北京时间8月26日晚,在雅加达亚运会的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一路领先,最终以9秒92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
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苏炳添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终点的计时器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5.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6.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8.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9.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10.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11.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