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舌诊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中医学基础__舌诊医学荟萃

中医学基础__舌诊医学荟萃
临床意义——主气血亏虚、阳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淡白舌
淡白舌(枯白舌)
一类特制
11
(三)红舌
特 征——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阴虚。
——稍红或仅边尖红,为热轻(多属外感表热证初起) 色红有苔,为实热证(温病气分热盛,脏腑阳热亢盛) 色红少苔或无苔,为虚热证;
红舌
红舌
一类特制
一类特制
21
裂纹舌
一类特制
22
(五)齿痕舌
特 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 临床意义——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内盛 或阳虚水湿内停;舌淡红而嫩,舌边有轻微 齿痕者,可为先天性齿痕舌。
一类特制
23
齿痕舌
齿痕舌
国外报道:舌胖嫩与齿痕是机体营养不良的早期变化。
现代研究证实, 丝状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乳头间夹 杂有食物残渣、脱落细胞、细菌、唾液等。
中医理论是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辩相结 合的产物。
一类特制
37
一、苔质
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 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一类特制
38
(一)薄、厚苔
特 征——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 作为衡 量标准。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者,称为薄苔; 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称为厚苔。
一类特制
1
舌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
经络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一类特制
2
舌诊内容
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舌神
舌色
舌质
舌形

中医诊断学中的舌诊技术研究

中医诊断学中的舌诊技术研究

02 分析了当前舌诊技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及挑战
03
探讨了提高舌诊技术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04
提出了加强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的建议和 展望
强调舌诊技术在中医诊断学重要性
01
舌诊技术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深厚的理论基础
02
舌诊技术对于判断疾病性质、 病位、病势及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03
舌诊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 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变化, 了解人体内部脏腑功能状态及 气血津液盛衰情况
倡导加强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01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中医医师舌诊技能水平,培养 更多优秀中医人才
02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不同学派、不同领域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创新发展
脏腑经络与舌象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的生理 病理变化会在舌头上表现出来。例如 ,心开窍于舌,心的病变往往会在舌 头上反映出来,如舌尖红赤、舌苔黄 腻等。
气血津液与舌象关系
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它们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舌 象的形成。例如,气血不足会导致舌 淡白无华,津液亏虚则会使舌干燥无 苔。
舌诊原理及依据
舌诊原理
舌诊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脏腑经络的 病变会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在舌头上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推断出脏腑经络的生理病 理状况。
舌诊依据
舌诊的依据主要包括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等方面。舌质主要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舌苔则 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反映邪气的性质和深浅;舌下络脉则可以观察气血的运行状况。
中医诊断学中的舌诊技术研 究
contents

舌诊《中医诊断学》

舌诊《中医诊断学》

舌诊的方法
❖ 体位:坐位,仰卧位 ❖ 要求:光线明亮,伸舌自然 ❖ 观察舌象顺序:舌尖,舌中、舌侧、舌根。
诊舌注意事项
❖ 光线影响 ❖ 饮食或药品影响(长期服用抗生素可产生黑
腻苔、霉腐苔) ❖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舌象的生理变异
❖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 生理变异:年龄因素,体质禀赋因素、性别、
气候因素。
望舌
❖ 望舌体: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 ❖ 望舌苔:苔质、苔色
❖ 淡红舌 ❖ 淡白舌 ❖ 红绛舌 ❖ 青紫舌
舌色
淡红舌
❖ 为气血调和的征象,见于正常人 ❖ 外感病初起。 ❖ 反映心气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淡红舌
淡白舌
❖ 虚寒之本色《舌鉴辨证》 ❖ 主气血两虚、阳虚。
淡白舌
❖ 老嫩舌:疾病虚实的标志之一。
老舌
嫩舌
胖、瘦舌
❖ 胖大舌:舌体比正常的人大而厚,伸舌满口。 ❖ 齿痕舌:舌边齿痕(多见于胖大舌,也见于
舌质较嫩) ❖ 瘦薄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 ❖ 意义:胖大舌因津液输布失常,体内水湿停
滞的表现,瘦薄舌是舌失濡养的表现。
胖舌
胖大舌伴有齿痕
舌质较嫩的齿痕舌
淡白舌
红绛舌(主热证)
❖ 1.邪热亢盛 ❖ 2.热入营血,耗伤营阴 ❖ 3.阴虚内热
红绛舌
红绛舌
红绛舌
青紫舌(气血运行不畅)
❖ 1.阴寒内盛,阳气不宣。 ❖ 2.热毒炽盛,深入营血,营阴受灼。 ❖ 3.气虚无力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青紫舌
青紫舌
青紫舌
❖ 荣枯 ❖ 老嫩 ❖ 胖瘦 ❖ 点刺 ❖ 裂纹
❖ 主湿浊、痰饮、食积。
腻苔
剥苔、类剥苔

中医四诊舌诊实验报告总结

中医四诊舌诊实验报告总结

中医四诊舌诊实验报告总结中医四诊之一的舌诊,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舌苔、舌体的形状、颜色、湿润度等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医生正确诊断疾病。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舌诊,探究舌象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一些有益的观察和推断方法。

首先,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舌体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和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下,舌体应该呈现出两侧对称、中央稍微隆起的形状,如果舌体有偏曲、偏移或者弯曲的情况,可能意味着与相应脏腑有关的问题。

例如,舌体稍微向左偏曲可能与肝经有关,而向右偏曲则与胃经有关。

其次,舌苔的观察也是舌诊的一个重要内容。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为淡薄、白色或微黄色。

过厚的舌苔可能意味着湿热病变,而舌苔缺失则可能显示胃液过多。

舌苔的颜色也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例如,舌苔发黑可能是肾虚导致的,而苔色发红可能与心火旺盛有关。

此外,舌体的湿润度也很重要。

正常情况下,舌体应该湿润而有光泽。

如果舌体干燥起皮,则可能是阴虚或者气虚的表现。

湿滑的舌面可能与湿热有关,而粗糙的舌面可能是肺燥的表现。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一些脏腑功能和健康状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舌象并不能完全代表疾病的诊断结果,因为疾病的发展是综合性的结果,需要结合其他四诊方法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益的观察和推断方法。

首先,观察舌头的根部,可以了解到体内的阳气和阴气的偏向。

根部较红可能意味着阳气偏盛,而根部较白可能表示阳气不足。

其次,观察舌头的质地,可以帮助了解体内的阴阳盛衰和气血充盈程度。

舌苔薄,触之有苔则表示阳气充盈,而苔质厚而柔软可能表示阴虚。

再次,观察舌苔的质地,可以了解到湿热的状况。

例如,舌苔黄且厚可能与湿热有关,而苔色白且厚可能与湿痰有关。

总之,通过对中医四诊之一的舌诊的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舌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一些有益的观察和推断方法。

然而,舌象只是中医四诊的一个方面,还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式和病史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辅助医生正确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临床意义 证。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 有热。
13
舌象特征 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主热盛证。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
临床意义 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 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14
全舌淡紫而无红色,称为青舌。 深绛而色暗,称为紫舌。 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 舌象特征 舌 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 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 舌体局部出现紫色斑点,大小不等,为紫斑或紫点。
1
▪ 舌诊的意义 ▪ 舌诊的原理 ▪ 舌诊的内容
舌的形体结构 舌质 舌苔 舌下络脉
2
▪ 分辨病位浅深 ▪ 区别病邪性质 ▪ 判断邪正盛衰 ▪ 分析病势进退 ▪ 推测病情预后
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 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 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 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 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 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 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 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 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 可验。——《临症验舌法》
19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 舌象特征
少不等。
主阴血亏虚、脾虚湿侵。 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阴。 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临床意义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 湿侵。 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 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称为先天性舌裂。
临床意义 主气血瘀滞。
15
16
齿裂点胖老 痕纹刺瘦嫩 舌舌舌舌舌
▪ ▪ ▪ ▪ ▪
望舌形
舌象特征
临床意义
老舌 嫩舌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 色坚敛苍老者,舌色较暗 主实证。 者, 为苍老舌。

中医学-舌诊-医学精品课件

中医学-舌诊-医学精品课件
望舌体位:正坐或仰卧。须使光线明亮,易于观察。
伸舌姿势:尽量张口,舌体自然伸出口外,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 向下,使舌体充分暴露。应避免过分用 力、舌体紧张、舌体卷曲、伸舌时间过长等。
正确姿势
精选课件
不正确姿势
2 诊舌方法
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望舌质顺序: 舌尖→舌中→舌边→舌根。 配合刮舌及揩舌法。 用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 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结合问诊、闻诊进 行。问诊可以了解味觉 以及冷热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 灵活。闻诊了解语言清晰与否,以帮助诊断。

精选课件



中医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 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 法,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 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中医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 《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 载,经后世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形成了今天的舌诊。
精选课件
中医舌诊发展简史
中医舌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 一、周秦时期—舌诊的萌芽 (一)扁鹊———第一个记载舌诊的医家 言诊舌与诊脉并重;舌偏枯,但若舌能转 动、能言语,则预后良好。(王叔和《脉经》 之“扁鹊阴阳脉法”及“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 诀”) (二)《黄帝内经》———舌诊的基础 该书有关舌的内容众多,论述了有关舌的 解剖、生理、病理等,明确指出舌诊的临床意 义。
精选课件
四、明清以后———舌诊的进一步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舌诊论著:如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 张登《伤寒舌鉴》、王文选《舌鉴》、梁玉瑜《舌鉴辨 证》、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徐灵胎《舌鉴总论》、 傅耐寒《舌胎统志》、刘恒瑞《察舌辨症新法》、杨云峰 《临证验舌法》、邱骏声《国医舌诊学》等。其它如《景 岳全书》之“舌色辨”、《石室秘录》之“伤寒辨舌秘 法”、《伤寒一书》之“伤寒舌苔辨”、《伤寒绪论》之 “辨舌”、《医原》之“杂病舌苔辨证篇”及“温病辨舌 心法”、《伤寒指掌》之“察舌辨证歌”等舌诊专篇。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是中医师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以下是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1. 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颜色和形态。

中医认为舌质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况。

常见的舌质有淡红、暗红、紫红、淡白、暗紫等。

不同的舌质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理变化。

2. 舌苔:舌苔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细腻的白色物质。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而白。

根据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和粘腻程度等特征,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消化吸收情况和内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3. 舌体形态:舌体形态主要指舌头的大小、形状和舌身的颜色等方面。

中医认为,舌体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循环、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舌体形态有舌红、舌胖、舌瘦、舌大等。

4. 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通常采用观察法、望诊法和摸诊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观察法是通过仔细观察舌面的舌质、舌苔和舌体形态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望诊法是通过观察舌诊时的舌相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摸诊法是通过触摸舌头的硬度、湿润程度和舌尖的酸味等来判断人体的气血循环情况。

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面的颜色、质地和形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中医师提供具体的
治疗方案和调理建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段,无法取代其他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诊
内脏气血的一面镜子
客观 全面 灵敏 方便
不要随便刮苔 食物饮料染色 光线自然最佳
饮食或药品影响
• 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 化。
• “染苔” 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 着色
染苔
•花生、瓜子、豆类、核桃、杏仁---黄白 色 • 蛋黄、核黄素、橘子、柿子---黄色 •橄榄、酸梅、吸烟---灰色、黑色 •牛奶、豆浆、钡剂、椰汁---苔厚、白
病舌及主病
1. 舌质
• 舌色: 淡白、红、绛、紫
• 舌形: 老嫩、胖瘦、裂纹、齿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1) 舌色
• 淡白:主虚证、寒证。
舌色淡白(气血不足证) 淡白而瘦薄(气血两虚)
淡白而胖嫩(虚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红舌:主热证
• 舌红苔黄(实热证)
舌红少苔(虚热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2) 舌形 • 老舌:实证、热证 • 嫩舌:虚证、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胖舌:主虚、湿
•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 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
• 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 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
• 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 盛,心脾有热;
• 舌肿胀紫暗多为中毒。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
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
气丸、补腰健肾膏、肾炎温阳片、肾炎消肿
片等。
瘦舌
望舌
舌瘦瘪淡红而嫩: 心脾 两虚 气血不足
舌瘦薄绛干: 热盛伤阴 阴虚火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芒刺:主热证
• 舌尖—心火亢盛 • 舌中—胃肠热甚 • 舌边—肝胆火盛
望舌
(1)苔质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 里
薄苔:主表证, 疾病轻浅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润燥苔
润苔:津液未伤
燥苔—津液亏耗、 热盛伤津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腐腻苔
腐苔—主食积胃肠,
痰浊内蕴
腻苔—主湿浊、痰饮、 湿温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 抽烟? • 胃食道返流? • 鼻炎? • 打呼噜?
镜面舌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
பைடு நூலகம்
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
丸等。
• 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 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 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 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 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 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治宜化湿 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 以清热利湿。
怀疑口腔癌。小儿周期性发热、咽炎、手足口病和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口腔溃疡也可作为伴随症状 出现。
• 95%的口腔溃疡都是由于病毒引起来
舌下络脉
裂纹
•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 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 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 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 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 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 痕收缩现象。
望舌形
舌疮:主心火热盛或肝肾阴虚、虚 火上炎(溃疡、红肿)
舌下络脉:青紫色主血瘀(舌尖上 卷见舌底两侧络脉)
• 华素片(西地碘) • 金银花 • 浓茶 • 绿豆/芽 • 口炎清
• 口腔溃疡的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发病原因同紧张、外 伤、戒烟、月经、食物过敏有关。无特殊检查法,只 能依赖典型症状和疾病史诊断。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 鉴别诊断。应想到除铁、叶酸、VitB2、12不足外, 还应考虑有无慢性炎症性肠病、艾滋病感染、中性粒 细胞减少等免疫障碍。另外,还应除外白血病、红斑 性狼疮、Behcet病等全身性疾病和皮肤病。抗癌药和 抗甲状腺药也可能产生口腔溃疡。 单发的慢性溃疡应
望舌
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 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舌青紫或紫黯—外伤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
望舌 2.舌苔
• 苔色:白、黄、灰、黑 • 苔质:厚薄、腐腻、润燥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 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 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 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 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 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 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 严重程度)。
舌 尖→舌中→ 舌根→ 两侧; 舌苔→ 舌 质。 • 注意辨别染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肾 肝胆
脾胃 心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 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 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 苔”。
望舌
正常舌象
舌 淡 红 、 苔 薄 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 缺钾? • 消化系统肿瘤? • 热病?
花剥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望舌 齿印:主脾虚湿盛
• 舌质淡嫩,边有齿痕, 多为脾虚;
• 舌体胖大,舌质淡白, 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 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 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 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 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 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 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 气虚。
望舌
意 义:了解病的本质,指导辨证施治, 反映脏腑虚实、气血亏虚
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主 要观 察 内容
舌质 (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附着于舌面的苔状物
望舌
• 舌质:即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熏蒸
而成。 • 望舌注意事项:光线;自然伸舌;顺序:
• 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 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
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
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
淡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
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 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
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