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原理
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舌诊的基本原理

舌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中,通过观察舌苔、舌色、舌形等舌面变化,来判断人体脏腑的功能情况、疾病的发展阶段和候选药物疗效的一种方法。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直观、简便、非侵入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临床疾病。
舌诊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脏腑功能:中医认为,人体内脏腑与舌部有着密切的关联。
舌诊时,观察舌面的苔质、苔色、湿润度等可以反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比如,舌苔白厚可能表示脾胃功能不佳,舌苔黄腻可能表示湿热内蕴。
2.反映病理变化:舌诊通过观察舌面的颜色、形态等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病理变化。
例如,舌头红绛可能表示血热、炎症或营养不良;舌胖大可能表示阳气亢盛或肥胖等。
3.判断病因: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病因。
通过舌诊可以辨别疾病的病因类型,指导治疗。
例如,舌苔黄厚可能表示湿热病邪侵袭,舌苔白腻可能表示寒湿阻滞。
4.了解疾病变化:舌诊可以观察到舌面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演变情况。
例如,舌苔的颜色、湿润度变化可以监测疾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舌诊的具体步骤如下:1.环境准备: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确保舌诊时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舌面,以便观察细节。
2.舌的外观:要求患者伸出舌头,观察舌面的颜色、形状、纹理等。
舌面应平整、柔软、呈鲜红色,舌体应适中大小,边缘光滑。
3.舌质观察:观察舌面的质地,判断舌质是否正常。
舌质过厚可能表示体内湿气重,舌质过薄可能表示气血不足。
4.舌苔观察:观察舌面的苔质,判断苔质是否正常。
舌苔有厚薄、色白、色黄、色黑、色薄等不同情况,可以反映不同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5.舌色观察:观察舌面的颜色,判断舌色是否正常。
舌色可能呈红、淡红、绛、暗红等不同情况,可以反映不同的疾病特点和病理变化。
6.舌形观察:观察舌面的形态,判断舌形是否正常。
舌形可能呈胖、瘦、齿痕、裂纹等不同情况,可以反映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2024年中医舌诊

中医舌诊中医舌诊是一种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中医诊断方法。
舌头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与人体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医舌诊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是“舌为心之苗,苔为胃之华”。
舌头是人体内脏器官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舌苔等方面,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进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头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质红润、舌苔薄白,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质淡白、舌苔厚腻,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舌头的活动度也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状况,如舌头活动自如、有力,通常表示身体健康;舌头活动不灵活、软弱无力,则可能表示身体虚弱或有疾病。
舌苔是由胃气上蒸而成,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舌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二、中医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的方法主要包括望舌质、望舌苔、问舌感和切舌脉等方面。
1.望舌质望舌质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质的主要内容包括:(1)舌头的形态:舌头的形态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胖大、厚实,通常表示体内有湿气或水肿;舌头瘦小、薄弱,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舌头的颜色:舌头的颜色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寒热、虚实、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舌头鲜红、有光泽,通常表示体内有热邪;舌头淡白、无光泽,则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
2.望舌苔望舌苔是通过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湿度等方面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
望舌苔的主要内容包括:(1)苔的厚薄:苔的厚薄可以反映人体内脏器官的虚实、寒热、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苔薄白、干燥,通常表示胃气充足、身体健康;苔厚腻、湿润,则可能表示胃气不足、身体虚弱或有湿气。
舌诊的医学原理及应用

舌诊的医学原理及应用一、舌诊的医学原理舌诊是中医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舌体形态等舌象,辅助诊断疾病。
它基于中医理论,认为舌象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舌诊的医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外观,能够反映人体的阴阳、虚实、寒热等状况。
舌质的色泽、湿润程度、光滑程度等都是舌诊中的重要观察指标。
–舌苔:舌苔是舌头表面的一层薄膜,能够反映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
舌苔的厚薄、颜色、形态等都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脉象:舌诊还可以结合脉象,通过观察舌脉的形态、舌体的淡红色、暗红色等特点,来判断人体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
2.五脏六腑的反映:舌诊能够反映人体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舌的不同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通过观察舌体的颜色、苔色、形态等,可以初步判断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状况。
3.疾病的诊断:舌诊在中医临床中常用来辅助诊断各种疾病。
根据舌诊的观察结果,结合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可以对某些常见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总的来说,舌诊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舌象,辅助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对指导中医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二、舌诊的应用舌诊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诊断方法,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被用于以下方面:1.诊断疾病:舌诊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
根据舌象的变化,医生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病情,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2.指导治疗:舌诊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更好地针对疾病特点。
如果舌苔厚重,可能需要加强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如果舌质发黄,可能需要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3.评估疗效:舌诊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规划,还可以用于评估疗效。
治疗后,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治疗效果是否良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保健:舌诊也可以用于健康的预防。
通过定期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
从零开始学舌诊—舌诊的原理

从零开始学舌诊—舌诊的原理舌诊原理: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舌与经络相连,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手少阴心经沿食管,其经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咽喉,夹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同时舌与脏臍功能相关,如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舌为牌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牌胃运化功能相适应,舌象的变化,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
肾藏,在液为唾,在液为延,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牌肾的功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均可反映于舌象。
生物全息律理论认为,每个生物体的每一具有生命功能又相对独立的局部称为全息元,包括了整体的全部信息。
全息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整体的缩影。
舌是人体唯一可以外露的内脏器官,是观察人体的一个全息元,因此可以较为迅速、准确地反映内脏病变。
胚胎学认为,舌的上皮组织和胃、小肠等的上皮组织都由内胚层发育而来,同时,舌和胃肠同属消化道器官,因此舌和胃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当舌苔少或无苔时,舌面乳头通常萎缩,我们推测此时胃肠等消化道器官的上皮组织也像舌面上皮组织一样有萎缩现象,因此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常见到镜面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常见到舌苔少或无苔,这也佐证了“舌苔由胃气所生”的中医理论;当舌红、舌苔厚腻时,舌面乳头通常有充血、水肿等炎性变化,推测此时胃肠等消化器官的上皮组织也像舌面上皮组织一样有充血、水肿等炎性变化,因此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肠伤寒、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常常见到舌苔厚腻。
舌体分候脏腑理论:从生物全息律的观点来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体的缩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
其基本规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右,下以候下。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望舌提纲内容要求舌诊的原理了解正常舌象了解望舌质掌握望舌苔掌握舌象的综合分析了解细目一、舌诊原理一.舌与脏腑经络1.辅助发音→语言→神→心: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2.主司味觉→影响食欲→脾胃: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
3.通过经络与诸多脏腑相连: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等)。
二.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有一定的规律性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另外,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细目二、正常舌象注意:生理变异。
细目三、望舌质一、舌色:淡白(枯白)→淡红→红→绛→紫二、舌形:1.老嫩区别点:纹理粗糙与细腻,舌色深暗与浅淡意义:疾病虚与实2.胖瘦胖大舌:水湿内停、痰湿热毒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3.点、刺舌:热盛4.裂纹舌:阴血亏损、脾虚湿侵5.齿痕舌:脾虚、水湿内停三、舌态1.痿软舌:多见于伤阴,或气血俱虚。
2.强硬舌: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中风先兆。
3.颤动舌:肝风内动。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酒毒内蕴:可见舌体颤动。
4.歪斜舌: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5.吐弄舌:心、脾二经有热、小儿智能发育不全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多见于热甚动风先兆。
吐弄舌:可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6.短缩舌:多属危重证候的表现。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
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多属气血俱虚。
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舌态:运动不灵:强硬,歪斜,短缩,萎软运动过灵:震颤,吐弄四、舌下络脉: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方法:观察内容: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正常表现:颜色呈淡紫色,少有纡曲意义:可反映气血的运行情况若粗胀、青紫、曲曲、结节---血瘀短而细、舌色偏淡---气血不足细目四、望舌苔一、苔质1.厚薄---了解病位深浅(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2.润燥---反映津液盛衰滑苔: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燥苔:津伤或痰饮、瘀血内阻致津不上承糙苔:热盛伤津之重症3.腐腻---湿浊与阳气的消长(1)腻苔---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所致。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及病理变化。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舌为脏腑之海:在中医理论中,舌被认为是脏腑气血运行的反射区,具有与脏腑系统相对应的分布区域。
通过观察舌体的变化可以推断各脏腑的功能状态。
2. 反射血气状况:舌体的颜色、纹理和湿润程度等反映了血气运行的状况。
舌头鲜红多为血热、舌体苍白多为气虚,舌质发黄多为黄疸等。
3. 苔质反应身体湿热或寒热情况:舌体表面苔膜的质地和颜色可以反映体内湿热或寒热的状况。
苔厚腻多为湿热,苔薄白多为寒热等。
正常舌象一般表现为:
1. 颜色适中:正常舌体的颜色一般为淡红或淡粉红色。
2. 苔质薄白:正常舌体表面有薄而均匀的白色苔膜,不过厚薄和湿润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 纹理清晰:舌体表面的纹理应该清晰可见,表面光滑而不粗糙。
4. 湿润适度:正常舌体应该适度湿润,不过度干燥也不过度湿润。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仅作为中医诊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够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如果出现舌体异常,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舌象的变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的刺激等,因此需综合判断和慎重分析。
中医诊断舌诊揭示身体状况的奥秘

中医诊断舌诊揭示身体状况的奥秘中医诊断是一种古老且独特的医学体系,其核心理论是平衡人体的阴阳五行。
中医师通过综合病人的病史、问诊和观察等手段,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其中,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辨析疾病和揭示身体状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和其揭示身体状况的奥秘。
一、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中医舌诊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舌头外形、色泽、舌苔等特征来判断其身体状况和疾病表现。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脏腑气血活动的显现之处,可以反映人体内外的病理变化。
舌诊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论:1. 五脏六腑关联舌相中医将人体的脏腑分为五脏和六腑。
每个脏腑都与舌头的不同部位相对应,并通过舌相的变化来判断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例如,舌头的前部与心脏相关,舌尖与肺脏相关,舌中与脾脏相关等等。
2. 舌诊反映气血活动中医认为,舌头的颜色、形状和舌苔的厚薄等变化可以反映气血的活动情况。
舌头的颜色鲜艳、舌苔薄白通常表示气血充足;而苍白或淡红的舌色、厚腻的舌苔则可能表明气血不足。
3. 舌诊判断病理变化通过观察舌头颜色、形状和舌苔等特征的变化,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的病理变化。
例如,如果舌头上出现了齿印,则可能表示脾胃消化功能受损;如果舌头偏向一侧则可能表示中风的可能性较大。
二、中医舌诊揭示身体状况的奥秘通过中医舌诊,中医师可以从舌头的外形、舌苔、颜色等特征中揭示病人的身体状况,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一些中医舌诊常见特征及可能的身体状况解读:1. 舌苔厚薄舌苔的厚薄通常反映了病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和营养状况。
舌苔厚重、腻滑可能表示病人脾胃功能不佳,消化能力较弱;而苔色薄白、舌苔薄薄则可能表示病人脾胃功能良好。
2. 舌色变化舌头的颜色变化对应着疾病的不同表现。
例如,舌头偏红可能表示病人体内有热毒;舌色苍白可能表示病人体内气血不足。
此外,舌头边缘的青紫色可能与病人心脏血液循环有关。
3. 舌体形状舌头的形状也能反映病人体内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舌诊原理很好的东西,可以看看,就是比较涩,不过基本还是能看懂吧!先放着,有空多学习研究下!中医舌诊原理舌脉一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唇舌者,肌肉之本。
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舌者,声音之机也。
诊舌要义舌质为本,舌苔为标。
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取系起来的关系更为其中尤以心,脾,胃•肾与舌密切。
舌又是脾之外候,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
舌为心之苗窍,且为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
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
舌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之上荣于舌。
舌者,心之苗也。
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也。
査诸脏腑图,脾.肺.肝•肾, 无不系根于心。
考核诸经络,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不显其形,着其色于舌。
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其开窍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
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六腑之外候。
舌之灵动,伸缩展转,是筋之所为,与心肝有关。
舌之辨味,与心脾有关。
舌之能言,与心肝有关。
舌苔乃胃气熏蒸所生,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
若推其专义,必当以舌苔主六腑,以舌质主五脏。
谓之苔者,如地上生苔也。
舌苔之名,始于长沙。
以其邪气结里,如有所怀,故谓之胎。
夫苔因病而生,病以苔着,察色而不观苔,究难辨其虚实一一观苔而不察色,安能测其盛衰,且三因百病,莫不有苔,则亦莫不可验,岂特伤寒而巳哉:常人一日三餐,故苔日亦三变,谓之活苔,无病之象也。
平人舌中常有浮白苔-层,或浮黄苔一层,夏月湿土司令,苔毎软厚而微黄,但不满不板滞。
灯下看黄苔,毎成白色。
全息律的观点,任何局部都近于整体的缩形。
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
舌本在下,舌尖在上, 舌中为内,舌边为外,左病者应在左,右病者应在右。
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毕形于舌。
舌象是窥测内脏变化的窗口,反映内脏变化的镜子。
舌在口腔中好象外露的内脏,其变化灵敏, 便于覌察,任何气血津液的异常变化,都将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舌象,若能得其要领,认清客观规律,执简驭繁,就可以灵活运用,一通百通。
无论舌象如何变化多端,总不外舌色、舌形、舌态、苔色、笞质这五个方面的排列组合。
即舌质的神色、形态及舌苔的色质。
历代医家总结了典型舌象,但不能说是包罗无遗的:凡吸烟之人,无病常见燥舌,一经染病,不拘白苔黄苔,必兼灰黒,或兼裂纹,故临诊之时,先察知其吸烟与否,常苔染苔之分,斯可断之。
舌紫而肿大者,是酒毒冲心,凡酒毒内蕴,舌必深紫而赤,或干涸。
湿热内蕴,从饮食中得之,嗜酒之人多失苔,必厚黄粘腻,痞满,不饥,呕吐不纳,惟泻心最效。
若舌浑紫,满舌中有红斑,为酒毒内蕴,湿中生热。
湿热有痰之症,舌质胀大满口,边有齿印。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乃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凡舌起瘰突出者为凸,蚀烂低陷者为凹。
气盛则凸,气陷则凹。
舌根高起,累累如豆,内露人字纹深广者,是肠胃有积。
红绛光莹舌,是胃、肾阴竭。
舌疔者,乃心脾火毒。
若舌苔纵分两色,一边白一边黄,称半黄半白苔,无论深浅厚薄,皆主肝胆郁热。
若边尖黄而中心黒腻,是湿热内蘊之象,嗜酒人多有此苔,总属脾胃湿热。
糙者,秽浊也一一粘者,痰涎也。
综上所述,由于舌与人体脏腑•气血•津液都有广泛的联系,故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可以反映于舌。
舌诊,某些时候,它比脉诊更为直观和可靠。
因此,舌象变化迅速而明显,是病情变化最灵敏的外象反映。
舌好比人体外露的内脏,舌像是观察内脏的窗口。
临床上舌象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舌象都不相同,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已独特的面孔一样。
事实证明,望舌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病势所在的浅深,病情变化的进退,对处方用药和判断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望舌不及于验舌。
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现于舌,非若脉法之隐而不显也。
况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证假脉,惟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冰鉴,无所遁形。
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一一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
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体质禀赋的特点,不仅反映于体格形态上,也往往反映于舌象。
各有禀体之不同,故舌质亦异也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
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
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临床进行舌诊,舌质与舌苔既要分看,又要合看。
非正常舌质的异常舌象,皆可谓病理舌象。
由于组成舌象的各基本因素的实际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故可以认为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舌象。
舌诊举例: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此为实热证。
舌质淡嫩,舌苔白润一一此为虚寒证。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于燥一一此为热极津伤。
青紫舌,白腻苔——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
淡白舌,黄腻苔一一为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
红绛舌,白滑腻苔一一为外感热病,气分有湿,或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致饮食停滞。
口味:口淡一一脾胃气虚,或寒证。
口苦一一肝胆火旺,胆气上逆。
口甜一一脾胃湿热,或脾虚失运。
口酸——脾胃不和,或饮食停滞。
口咸一一肾虚及寒水上泛。
口涩——燥热伤津,或气火上逆。
口粘腻 ---- 湿浊停滞,痰饮食积。
舌诊的顺序往往先观察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色泽•润燥算情况一一次察舌体的色泽•斑 点•胖瘦•老嫩及动态等情况。
部位可先从舌尖看到舌根,最后看舌下络脉。
先察舌笞,次察舌体。
先察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润燥•颜色等情况。
次察舌质的色泽•荣枯.老嫩•胖瘦•点刺以及各种动态,还要査看舌下二脉。
从部位顺序,从舌尖•舌中看到舌根,再看舌之两边。
看舌八法 --- 舌色•舌质•舌尖•舌心•燥润•舌边•舌根•变换。
望舌正常舌象 淡红色,薄白苔;舌红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 提示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老嫩•胖大•肿胀•瘦薄•点刺•瘀斑•裂纹•光滑•齿痕•重舌。
舌态 强硬 •痿软• 颤动 •歪斜• 吐弄,短缩•舌纵•舌麻痹。
苔色一 —白• 黄•灰• 里 八、绿• 霉酱苔。
苔质一 厚薄 •润燥• 腐腻 •偏全• 剥落。
舌形望舌质望舌质,可分为神•色•形•态四个方面:红为心之气,淡为胃之气,故为平人之候。
全舌淡红,不浅不深者,平人也。
如舌淡红,全舌无苔,此气血虚也。
红光外露,不能内藏,则为有病之舌象。
无苔有津,湿而光滑,其白色与舌为-,刮之不起垢腻,是虚寒也。
血病覌质,气病察苔。
一.舌神察舌神之法,关键在于辨荣枯。
荣者,有光泽也;枯者,无精神也。
有胃气则舌柔和,无胃气则舌死板。
舌色鲜明, 舌色晦暗, 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为有神气。
舌质枯涩,舌体活动不灵,为无神气。
二舌色1.淡红色一- -舌质淡红润泽,是气血调和之征。
2.淡白色一- 较正常舌色浅淡,主气血两虚,阳虚3.舌淡瘦薄主气血亏虚.4.舌淡胖嫩-—主阳气衰贩.5.红绛舌一-鲜红色者,为红色。
深红色者,为绛舌。
较正常舌色红,主热证。
舌尖红赤---- 主心火上炎。
舌边红赤,主肝胆热盛。
舌色红绛而有苔——主热病,内热盛极。
舌色红绛而少苔.主热病后期,阴液受损,或久病阴虚火旺。
6.青紫色舌一一舌圼均匀青紫舌,或泛现青紫舌,或局部圼现青紫斑点..主气血运行不畅。
舌色淡紫而润..主阳虚阴盛。
舌色紫暗或有瘀斑——主瘀血内阻。
舌呈青色一一主寒凝血瘀。
舌象的生理变异 1.年龄,2.体质禀赋,3•性别,4.气候因素舌色紫红,苔少而干——主营血热盛。
全舌青紫一一主瘀血较重。
局部瘀斑一一主血瘀轻证。
舌尖瘀点---- 主心血瘀阻。
舌边瘀点一一主肝郁血瘀。
舌中青紫一一主瘀阻胃络。
三.舌形:荣枯舌质滋润,红活鲜明者为荣,主吉。
舌质干枯,色泽晦暗者为枯,主凶。
老嫩---舌体坚敛,纹理粗糙者为老,主实。
舌体娇嫩,纹理细腻者为嫩,主虚。
胖瘦一一舌体较正常大而厚,为胖大舌。
舌胖且有舌边,为齿痕舌。
舌胖大色红,或紫,为肿胀舌。
舌体较正常舌瘦小,为瘦薄舌。
1. 舌胖大淡白,边有齿痕一一主脾肾阳虚。
2. 舌胖大色红——主黒热。
3. 舌不胖有齿痕,舌质嫩,主气血两虚。
4. 舌肿胀色红绛——主心脾热盛,或素喜饮酒,复感湿热。
5. 舌体瘦薄色淡白——主气血两虚。
6. 舌体瘦薄色红绛.,舌干少苔——主阴虚火旺。
点刺一一乳突充血者为点形如芒刺,抚之刺手者为刺。
1. 舌尖点刺——主心火亢盛.2. 舌中点刺一一主胃肠热盛.3. 点刺鲜红——主血热.4. 点刺绛紫——主热盛而气血壅滞.裂纹舌一一舌面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为病理性裂纹舌。
有舌苔覆盖者,先天性裂纹舌1. 舌色浅淡而裂——主血虚之候.2. 舌色绛绛而裂——主热盛伤津。
裂纹主病有三:一是热盛伤阴,二是血虚不润,三是脾虚湿浸。
红绛裂纹舌,多是热盛伤阴或阴虚液涸。
淡白裂纹舌,或淡红裂纹舌,乃血虚不润。
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有裂纹者,多属脾虚湿浸。
四.舌态1. 痿软——舌痿软而红绛少苔——主邪热伤阴,或阴虚火旺。
舌痿软而舌白无华——主气血虚衰。
2. 强硬.――舌强硬而舌红绛少津一一主热盛之证.舌强硬而舌苔黄腻一一主风痰阻络。
舌强言蹇,肢体麻木一一为中风先兆。
3. 歪斜一一伸舌时,舌体偏向-侧,此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4. 颤动——舌体不自主地颤动,动摇不宁。
舌淡白而颤动——主血虚动风。
舌绛紫而颤动——主热盛动风。
舌红少苔而颤动——主阴虚动风。
5. 吐弄舌一一舌伸口外,不即回缩者,为吐舌。
伸舌即缩,动如蛇舐者,为弄舌。
病情危重者,见吐舌,是心气巳绝。
高热神昏,并见弄舌,是热甚动风之先兆。
6. 短缩一一舌短缩,色淡紫而润一一主寒凝筋脉,或气血虚衰。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主热盛伤津。
舌短而胖大——主风痰阻络。
先天性舌带系过短,影响伸舌,绊舌。
望舌苔苔质1. 薄厚.2. 润燥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者,为润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面干燥无津,甚则干裂者,为燥苔。
舌苔干燥无津,苔质粗糙者,为糙苔。
3. 腐腻腐苔一一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为阳明有热。
腻苔一一湿浊•痰饮.食积,为阳气被遇。
腐苔和腻苔怎样鉴别?各主何病?腐苔一一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如豆腐渣布于舌面。
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 多为食积痰浊,亦见于内热或湿热,口糜。
腻苔一一颗粒致密,细腻,揩之不去,如舌面涂布一层腻状粘液。
多因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湿浊停积于舌面。
主病为湿浊•食秋•湿热•顽痰等。
4. 剥落一一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