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蔗糖酶的研究进展
菜用大豆籽粒不同部位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研究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3, 39(11): 2099−2105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哈尔滨市创新人才基金(2012RFXXN016)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张秋英, E-mail: zhangqy@, Tel: 0451-********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liyansheng4500@, Tel: 0451-********Received(收稿日期): 2013-04-17;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3-06-01;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3-08-12.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30812.1750.016.htmlDOI: 10.3724/SP.J.1006.2013.02099菜用大豆籽粒不同部位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李彦生1,2 南海洋1,2 杜 明3 连腾祥1,2 张秋英1,* 刘晓冰1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 要:田间种植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 在R5.5、R6、R6.2、R6.5和R7期取样, 分析籽粒种皮、子叶和胚轴中蔗糖含量及4种关键酶活性动态, 结果表明, 籽粒不同部位蔗糖积累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R6.2期是高峰期, 此时期品种台292、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的胚轴蔗糖含量比子叶分别高57.6%、53.6%和44.2%; 比种皮分别高71.6%、75.3%和73.6%。
由于子叶干重占整粒重90%以上, 因此整个籽粒的蔗糖含量主要由子叶决定。
植物蔗糖合成酶的研究现状

植物蔗糖合成酶的研究现状雷美华;叶冰莹;张华;王冰梅;黄祖新;许莉萍;陈由强;陈如凯【期刊名称】《亚热带农业研究》【年(卷),期】2007(3)4【摘要】蔗糖合成酶(SuSy)是植物蔗糖代谢的家族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调控机理以及SuSy的转基因植株的表现,进一步对SuSy的研究做出设想.【总页数】4页(P309-312)【作者】雷美华;叶冰莹;张华;王冰梅;黄祖新;许莉萍;陈由强;陈如凯【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师范大学发育与神经生物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师范大学发育与神经生物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师范大学发育与神经生物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师范大学发育与神经生物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1.4【相关文献】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 [J], 王炳晨;江明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 [J], 王炳晨;江明;;;;3.防治谷蠹的含有植物精油的植物种类及植物精油对谷蠹作用方式的研究现状 [J], 权跃;吕龙石;邓永学4.植物水溶性蔗糖合成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探 [J], 韩立敏;王喆之5.植物蔗糖合成酶功能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卢合全;沈法富;刘凌霄;孙维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研究进展植物中蔗糖酶的研究进展

植物研究进展植物中蔗糖酶的研究进展司丽珍等:植物中蔗糖酶的研究进展植物中蔗糖酶的研究进展司丽珍①储成才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在大多数高等植物中, 蔗糖是碳水同化产物由源向库运输的主要形式。
在库中, 蔗糖酶可以把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中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蔗糖酶的一些研究进展, 包括蔗糖酶的分类、基本性质、基因结构、酶活性的调节以及功能等。
关键词植物, 蔗糖酶, 活性调节, 功能称为胞外蔗糖酶。
不同的蔗糖酶进行反应所需的最0 引言植物在叶片中(源组织) 通过光合作用将C O 2固定成碳水化合物, 然后运向非光合组织(库组织) 。
植物大多以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的形式完成碳水同化产物由源到库的运输。
在库组织中, 蔗糖被分解为己糖, 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
蔗糖分解主要由蔗糖合成酶(EC2. 4. 1. 13) 或蔗糖酶(E C3. 2. 1. 26) 来完成。
蔗糖合成酶是一糖基转移酶, 在尿苷二磷酸(UDP ) 存在下把蔗糖转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
蔗糖酶是一水解酶, 把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蔗糖酶有多种同工酶, 分别处于不同的亚细胞位置, 生化特性也不尽相同[1, 2]。
虽然对它们的功能特异性还不太清楚, 但已确知蔗糖酶在植物中主要参与对蔗糖不同利用途径的调节。
由于糖在植物中不仅是作为能源, 而且也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物质之一, 因此蔗糖酶也间接参与细胞分化和植物发育的调控。
鉴于此, 蔗糖酶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备受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适pH 值也有所不同, 由此蔗糖酶又可分为酸性蔗糖酶和中性/碱性蔗糖酶。
液胞型蔗糖酶和细胞壁型蔗糖酶在pH 4. 5至5. 0时催化效率最高, 因此也称为酸性蔗糖酶。
细胞质型蔗糖酶水解蔗糖的最适pH 值为中性或略微偏碱性, 因此称为中性/碱性蔗糖酶。
植物蔗糖合成酶的研究现状

亚热 带农业研究
S bto ia rc lu e Re e rh u r p c lAg i ut r s a c
第 3卷 第 4期 20 0 7年 1 月 1
植 物蔗 糖 合 成 酶 的研 究现 状
雷美华 , 冰莹 ,张 叶 华 王冰 梅 ,黄祖新 , 莉萍 , 许 ,陈 由强 ' , 如凯 ¨ 陈 ( . 建师范 大 学生命科 学学院 , 建 福 州 30 0 ;. 建农 林大 学农业 部甘蔗 生理 生 态 1福 福 5 182 福
( . o ee f i c ne ,  ̄i om n esy F zo , u a 5 18 C ia2 K yLb r oy f c - yi oy 1C lg f Si cs F a N r a U i r t, uh u F j n3 0 0 , h ;. e aoa r o op s l l o Le e n l v i i n t E h og & G nt m r e eto uacn ,Mns f gi tr, ui giu ueadFrs n e i , ee cI po m n f S grae iir o r u ue F j A r l r n oet U i r t i v r t y A c l n a ct y r vs y F zo , u a 5 02 hn ;. teK yL brt f ee p na Bo g n erbo g , uhu Fj 30 0 ,C ia3 Sa e aoa r o vl met i o adN u i o i n t o y D o l ly o ly F j o a U i ri , uh u ua 5 18 h a ui N r l n e t F zo ,Fj 3 0 0 ,C i ) n a m vs y i n n
最新植物体内转化酶活性的测定

植物体内转化酶活性的测定转化酶又称蔗糖酶(β—D—呋喃型果糖苷一果糖水解酶),是一种水解酶。
植物体的库组织中,一般含有较高活性的转化酶。
它能将植物体内的主要同化产物——蔗糖不可逆地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为细胞的可溶性糖类贮库提供可利用六碳糖,以用于细胞壁、贮藏多糖及果聚糖的生物合成,并通过与呼吸作用偶联的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
所以,转化酶与植物组织的生长有密切关系,是衡量同化产物的转化和利用,植物细胞代谢及生长强度的指标。
【原理】转化酶可将非还原性糖的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将从植物组织中提取的酶液与蔗糖溶液保温作用一定时间后,测定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来表示转化酶活性的大小。
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共热,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为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物质),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在540nm波长下测定棕红色物质的消光值,查对标准曲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通常,在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对酶活性影响很大。
不同的酶及不同材料中同一种酶都有其最适的pH值。
转化酶有两个影响水解蔗糖能力的解离基团,一个PKa约为7,另一个PKa约为3。
不同植物材料的转化酶中这两个基团的含量不同,它们的最适pH也不同(最适pH在7.0左右的为中性转化酶,最适pH在7.0以下的为酸性转化酶)。
所以,在测定材料中转化酶的活性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PH值。
【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植物组织2.试剂:(1)提取缓冲液:100 mmol/L Tris-HCl (PH7.0) 缓冲液,内含5 mmol/L MgCl2,2 mmol/L EDTA-Na2,2% 乙二醇,0.2%牛血清蛋白(BSA),2%PVP,5 mmol/LDTT 。
(2)透析缓冲液:25 mmol/L Tris-HCl (PH7.0) 缓冲液,内含2.5 mmol/L MgCl2,1 mmol/L EDTA-Na2,1% 乙二醇,1 mmol/L DTT。
蔗糖酶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

关于蔗糖酶活性的研究 生物化学实验

对啤酒酵母的蔗糖酶的相关测试与研究兰德新(同组:李建鑫)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食工1201摘要:目的学习测试与研究蔗糖酶的相关技术,以20克新鲜啤酒酵母菌为原料进行一系列实验。
方法蔗糖酶的提取及初步提纯,蔗糖酶的纯化——Q Sepharose-柱层析法,蔗糖酶活力的测定,Folin-酚法测定蔗糖酶蛋白质含量测定及比活力计算,微量凯氏定氮法测蔗糖酶中总蛋白氮,SDS-PAGE测定蔗糖酶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通过这一阶段性的综合实验,学会了提取及初步提纯酶及胞内酶的提纯,酶活力的测定方法,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和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为我们将来的实验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
关键词:蔗糖酶,Q Sepharose-柱层析法,酶活力,Folin-酚法,微量凯氏定氮法,SDS-PAGE文献综述:蔗糖酶能催化水解蔗糖生成果糖和葡萄糖,果糖的甜度较高,约为蔗糖的1.36~1.60倍,在工业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葡萄糖也是我们的主要碳源,并且在植物中蔗糖酶分解的果糖和葡萄糖能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
因此人们对蔗糖酶的研究越来越多,做了很多的实验来研究蔗糖酶的性质[2] , 其中在“蔗糖酶水解蔗糖的研究”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得出蔗糖酶的几个性质如下:蔗糖酶的活性达1.575×105u/ml;其表观Km(米氏常数)值约为0.015mol/1;初速度反应时间为0~10min;最适酶量为3.152×103~7.88×103 u/mmol;最适底物浓度为0.5mol/l;最适pH在NaAc-HAc体系中为4.4;最适反应温度为50℃。
而在植物体中,蔗糖酶也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蔗糖酶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介绍了蔗糖酶在植物体中的5个作用,分别是:1.参与叶片的光合作用 2. 参与贮藏器官碳水化合物组成中的作用 3. 参与细胞对胁迫的响应 4. 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5. 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目前,对蔗糖酶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分离、纯化了各种蔗糖酶,建立了活性测定方法,而且也测定了该酶的部分性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时空分布。
植物蔗糖合成酶功能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参与细胞分化与纤维细胞壁合成 从棉花纤维发
育的形态学分析 # 在棉花开花的当天 # 棉花胚珠的珠 被表皮细胞产生球状的突起 #K,=>E 等 $ &MML% 分析开
)&L*
花当天正常棉花和无纤维突变体胚珠的 +,+- 酶活性 发现 # 无纤维突变体珠被表皮细胞没有产生球状的突 起 # 也没有检测到 +,+-E 酶活性和 GKNC 的转录 # 而 正常棉花珠被表皮细胞产生了大量球状的突起 #+,+酶活性增加和 GKNC 的转录非常丰富 # 这说明 +,+酶与棉花珠被表皮细胞分化为纤维细胞有关 "
".8 调节淀粉合成 淀粉是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主
要储藏形式 # 是作物收获器官 $ 玉米籽粒 # 马铃薯块茎 等%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玉米皱缩 $ !"#% 突变体籽粒扁平 且薄弱 # 表面光滑面凹陷 # 籽粒胚乳为粉质 # 不透明 ’ 籽粒干重一般为正常型干重的 !:( " +,+- 在蔗糖向 淀粉转变中的作用首先在玉米皱缩 $ !"$% 突变体的研 究中得到证实
成酶是促使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之一 # 它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 FJA ) 项 目 ( 优 质 & 专 用 棉 花 遗 传 改 良 技 术 的 研 究 ) W5::6XX5@6:F6Y5Z 和 科 技 部 转 基 因 专 项 ( 抗 病 虫 &优 质 转 基 因 耐 盐 碱 棉 花 品 种 的 选 育 )
78089: 在高等植物蔗糖代谢中的作用 $8089 基因的克隆 & 表达调控机理以及 8089 转基因植株的表现 ; 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中蔗糖酶的研究进展司丽珍① 储成才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100101)摘 要 在大多数高等植物中,蔗糖是碳水同化产物由源向库运输的主要形式。
在库中,蔗糖酶可以把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中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蔗糖酶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蔗糖酶的分类、基本性质、基因结构、酶活性的调节以及功能等。
关键词 植物,蔗糖酶,活性调节,功能0 引言植物在叶片中(源组织)通过光合作用将C O2固定成碳水化合物,然后运向非光合组织(库组织)。
植物大多以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的形式完成碳水同化产物由源到库的运输。
在库组织中,蔗糖被分解为己糖,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
蔗糖分解主要由蔗糖合成酶(EC2.4.1.13)或蔗糖酶(E C3.2.1.26)来完成。
蔗糖合成酶是一糖基转移酶,在尿苷二磷酸(UDP)存在下把蔗糖转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
蔗糖酶是一水解酶,把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蔗糖酶有多种同工酶,分别处于不同的亚细胞位置,生化特性也不尽相同[1,2]。
虽然对它们的功能特异性还不太清楚,但已确知蔗糖酶在植物中主要参与对蔗糖不同利用途径的调节。
由于糖在植物中不仅是作为能源,而且也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物质之一,因此蔗糖酶也间接参与细胞分化和植物发育的调控。
鉴于此,蔗糖酶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备受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1 蔗糖酶的分类根据植物中蔗糖酶所处亚细胞位置,蔗糖酶可分为液胞型蔗糖酶、细胞质型蔗糖酶和细胞壁型蔗糖酶。
前两者又统称为胞内蔗糖酶,细胞壁型蔗糖酶又被称为胞外蔗糖酶。
不同的蔗糖酶进行反应所需的最适pH值也有所不同,由此蔗糖酶又可分为酸性蔗糖酶和中性/碱性蔗糖酶。
液胞型蔗糖酶和细胞壁型蔗糖酶在pH4.5至5.0时催化效率最高,因此也称为酸性蔗糖酶。
细胞质型蔗糖酶水解蔗糖的最适pH值为中性或略微偏碱性,因此称为中性/碱性蔗糖酶。
而根据其溶解性,蔗糖酶又可分为可溶性蔗糖酶(包括液胞型蔗糖酶和细胞质型蔗糖酶)与非溶性蔗糖酶(细胞壁型蔗糖酶)。
2 蔗糖酶基本性质大多数植物含有至少2种液胞型蔗糖酶,它们均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
而细胞壁型蔗糖酶则以离子键的形式与细胞壁结合,并有多种同工酶存在。
液胞型和细胞壁型蔗糖酶在pH4.5至5.0时效率最高,且从果糖残基攻击蔗糖,因而这类酸性蔗糖酶被称作β-呋喃果糖苷酶,也正因为如此,酸性蔗糖酶也可催化其他含有β-果糖的多糖,例如水苏糖、棉子糖的水解。
目前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出酸性蔗糖酶,成熟多肽的分子量大多在55~70kD之间。
在菜豆中,变性SDS凝胶电泳证明一70kD的液胞型蔗糖酶可以被水解成30kD的N-端和38kD的C-端两个片段。
它们在蔗糖浓度很低时有一Km值,酶活性被重金属离子如Hg2+,Ag2+抑制,表明催化中心有巯基存在。
酸性蔗糖酶也被其反应产物抑制,葡萄糖是非竞争性抑制剂,而果糖是竞争性抑制剂[3]。
另外,植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细胞质型蔗糖酶,它们水解蔗糖的最适pH为中性或偏碱性。
中性或偏—101—①②联系人。
(收稿日期:2002-03-29)女,1974年生,博士生;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碱性蔗糖酶的特性还不太清楚,但与酸性蔗糖酶相比,这些酶是蔗糖专一性的。
碱性蔗糖酶大多以同源四单体的形式存在,分子量大约在54~65kD,其Km(蔗糖)一般为10mmol/L,酶活性受反应产物葡萄糖、果糖的抑制,但不被重金属离子抑制[4]。
由于中性蔗糖酶分离比较困难,对它们的研究很少。
3 蔗糖酶的基因结构酸性蔗糖酶已从番茄[5]、拟南芥[2]、玉米[6]、胡萝卜中[7]被克隆,其基因结构基本相同,含有6~8个外显子[2]。
除胡萝卜的细胞壁型蔗糖酶外[7],所有基因都包含一个极小的外显子,仅仅编码一个保守元件NDPNG中心的三肽(DPN)。
在马铃薯中,这一最小的外显子具有特殊的交互剪切特性[8]。
正常表达蔗糖酶基因时,没有发现转录后加工的错误,然而在冷胁迫时,RNA这一剪切加工过程被打乱,转录产物的外显子缺失。
目前,还不清楚这一剪切异常是否具有生理生化作用。
对酸性蔗糖酶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端有一信号肽(signal peptide)和前肽(propeptide)。
对前肽的功能还不太清楚,推测可能与蛋白质折叠、蛋白质定位[9]、或者对酶的活性控制有关[10]。
对于中性/碱性蔗糖酶的研究较少,从胡萝卜中克隆的中性蔗糖酶的N-端无信号肽,富含半胱氨酸,且与酸性蔗糖酶的同源性很低[11]。
4 蔗糖酶的调控由于中性/碱性蔗糖酶在提取的过程中,酶活性很容易丧失,因此对它们的研究比较少。
而对酸性蔗糖酶的调控已有相当丰富的信息。
在拟南芥中,酸性蔗糖酶至少由四个基因At be-ta fruc1,A t beta fruc2,At beta fruc3,At beta fruc4编码,包括细胞壁型蔗糖酶基因和液胞型蔗糖酶基因[1],对其表达模式的分析表明,其表达均呈器官或发育特异性[12]。
对于细胞壁型At beta fr uc1基因,在成熟的叶片中表达活性很高,在子叶中、花器官中没有表达。
At beta fr uc2基因则是花器官特异性表达。
液胞型A t beta fruc3的表达模式与前两个细胞壁型蔗糖酶的完全不同,Northern和RT-PCR的结果表明在子叶中的表达较高,但在成熟叶片、根以及花器官中的表达均很低。
At beta fr uc4在幼嫩的叶片中有表达,在成熟叶片中却没有表达。
对马铃薯的胞外蔗糖酶的分析表明,它们的表达也是器官特异性的, Lin6是库组织特异性表达,而Lin5和Lin7分别为雄蕊、雌蕊特异性表达,表明这两个基因与花器官中碳水同化产物的供应有关[13]。
在番茄中,也已分离出1个液胞型蔗糖酶和4个细胞壁型蔗糖酶基因,它们的表达也呈器官特异性[14]。
这表明,植物中酸性蔗糖酶有一小的基因家族所编码,这些基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特定时间、空间独立地表达。
除了器官和发育特异性表达外,糖的组成和浓度也能显著地影响这些酸性蔗糖酶的表达[15]。
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中的不同的蔗糖酶对糖有不同的反应。
目前,已鉴定出了两类反应不同的基因,第一类随着碳水化合物的增加,其表达增加,另一类,糖对其有负调控作用,减少蔗糖的含量,其表达增加,且对葡萄糖、蔗糖及其他的代谢糖的反应类似。
有趣的是,在美洲土荆芥的细胞中,可溶性酸性蔗糖酶基因的表达不受糖的影响,而细胞壁型蔗糖酶基因的表达随糖含量的增加而升高[16]。
在胡萝卜中,糖对酸性蔗糖酶也没有影响。
对于在不同植物中不同的酸性蔗糖酶基因对蔗糖反应不同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一种可能是在植物,例如胡萝卜中,植物本身贮存了很多的糖分,因而糖含量作为酸性蔗糖酶的调节剂就不太有利,糖对其的调控功能可能没有发育或在进化中丢失。
在这些植物中,短暂的生理改变仅仅导致糖含量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不足以有效地调控蔗糖酶基因的表达。
在许多植物中,生长素[17]、赤霉素[18]、或者细胞分裂素[19]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能增加酸性蔗糖酶的活性,具体是由于植物激素对蔗糖酶表达的直接调控,还是由激素导致细胞的增生产生了新的库组织,仍不太清楚。
在美洲土荆芥的组培细胞中,由于细胞分裂素的影响,细胞壁型蔗糖酶的mR NA与葡萄糖载体的转录同时增加[19],这很可能是由于激素刺激细胞增生,造成所需碳源供应的增加。
伤害对酸性蔗糖酶基因的表达也有调控作用。
例如,可溶性酸性蔗糖酶的活性在成熟马铃薯块茎的切片中有显著增加[20],在18小时迅速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
当胡萝卜的根冠受到机械损伤时,其细胞壁蔗糖酶的表达也发生改变[21],mR NA在受伤后12小时达到最高值,同时伴随有酶活性的提高。
伤害对其表达的影响不是系统性的,活性的改变仅限于伤害部位。
酸性蔗糖酶活性的增加与感染不同病害之间的关系也有许多报道[21]。
在胡萝卜根冠中,与病毒接—102—触1小时后蔗糖酶转录水平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
与伤害对其表达的影响一样,病害浸染对其表达的影响也不是系统性的,活性的改变仅限于浸染部位。
5 蔗糖酶的功能5.1 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与蔗糖在植物中有很多重要功能(营养、渗透调节、信号分子)相联系,蔗糖酶同样也具有很多功能。
多数情况下,蔗糖酶把蔗糖水解为己糖,提供给呼吸消耗,或者作为碳源及能源合成许多其他化合物。
蔗糖酶可以在韧皮部参与蔗糖的长距离运输[22]。
另外,蔗糖酶把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可以大大地增加细胞渗透压,表明蔗糖可能在细胞伸长和植物生长中起作用[23]。
在多数研究中,蔗糖酶的功能是通过测量生理过程中蔗糖酶活性来推测的。
例如在迅速生长的胡萝卜根或豆类茎中,蔗糖酶活性很高,同时这些组织中蔗糖含量很低或者可以迅速地下降,因此酸性蔗糖酶在这些组织中的功能即为水解蔗糖以满足植物对还原糖的高度需求[4]。
在豌豆的子叶中表达酵母蔗糖酶导致蔗糖含量降低,己糖积累。
转基因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大的液泡,而且能维持很长时间,然而在野生型中,大的液泡往往被小的蛋白体取代。
在植物日趋成熟或脱水时,转基因植物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同时在内膜系统形成囊泡[24]。
植物组织的生长不仅仅需要己糖作为碳源和能源,同时细胞伸长也需要一个推动力,即细胞的渗透压在平时相对稳定,但在细胞壁伸长时升高。
可溶性酸性蔗糖酶在渗透调节中起作用的一个间接证据是通过分析在引力效应中叶枕上半部与下半部的反应获得的[23]。
在下半部分,蔗糖酶活性增加了3倍,这证明植物生长的一个潜在动力是渗透压梯度。
在正在发育的向日葵下胚轴中,发现细胞伸长速率与酸性蔗糖酶活性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4]。
Woodson和Wang(1987)的研究表明,在正在开放的麝香石竹花中,可溶性酸性蔗糖酶的活性提高和还原糖水平的提高是调节麝香石竹花瓣生长的一个很重要因子,这些还原性糖主要来源于蔗糖的输入和随后的水解[25]。
在甘蔗中,液胞型酸性蔗糖酶的活性在未成熟的、生长旺盛的茎组织中活性很高,随着茎成熟度的增加,其活性也随之下降[26,27]。
液胞型酸性蔗糖酶的这种变化不仅表明在细胞的伸长过程中需要把蔗糖转化为单糖,同时也表明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也需要有蔗糖作为代谢底物。
由此可见,液胞型酸性蔗糖酶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对蔗糖的调控而发挥重要作用。
蔗糖酶对逆境条件下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例如,非季节性的降雨,或高温,延迟收获等都可导致蔗糖的重新转移,以适应外界的变化[28]。
在转基因烟草中,酵母蔗糖酶的表达提高了植物的抗盐性,在盐胁迫的情况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改变,而野生型在同样条件下光合作用被抑制。
进一步分析证明转基因植物的渗透压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这表明蔗糖酶可以通过对植物渗透压的调节来提高植物的抗盐性[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