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被子植物(1)

2、配子体极度简化,成熟的雌配子体在许多种 类中仅有7细胞8核的胚囊,没有颈卵器;成熟的雄 配子体为具有3细胞的花粉粒。 3、生殖器官出现了真正的花的结构,其胚珠包 括在子房内,使下一代的幼小植物体有了更好的保 护结构。 4、具有雌蕊。子房受精形成了果实,对下一代 起保护和传播的作用。 5、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除了胚是 通过卵细胞受精作用形成的产物外,胚乳也是受精 后的产物。胚乳使胚在发育过程中更具有生命力和 适应环境的能力。
产我国陕西、湖北及西南地区。
二、金缕梅目Hamameliales (一)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1、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绿化观赏树种,果入药,名为路路通。
枫香
2、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 绿化观赏树种。
蜡瓣花
3、金缕梅 Hamamelis mollis Oliver 花瓣4,黄色条形。
大麻
古柯
古柯科,以枝叶为原料,提取可卡因
金缕梅亚纲
Hamamelidae
金缕梅亚纲各目之间的演化关系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among the Orders between the subclass Hamamelidae
杜仲目 Eucommiales
荨麻目 Urticales
木兰科
雄 蕊
雌 蕊
玉兰花解剖
玉兰花雌、雄蕊
花 药
花 丝
雌 蕊
1、木兰属( Magnolia ) (1)荷花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荷 花 玉 兰
2、玉兰(Magnolia denudata)
(3)辛夷(Magnolia liliflora)
观赏动植物学_被子植物的特征与发展历史推测

• • •
• •
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根据一二个性状,就给 一个植物下一个进化还是原始的结论,这是因为: (一)同一种性状,在不同植物中的进化意义不 是绝对的 如对于一般植物来说,两性花、胚珠多数、胚小 是原始的性状,而在兰科植物中,恰恰是它进化的标 志。 (二)各器官的进化不是同步的 常可见到,在同一植物体上,有些性状相当进化, 另一些性状则保留着原始性;而另一类植物恰恰在这 些方面得到了进化,因而,不能一概认为没有某一进 化性状的植物就是原始的,如对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 的评价。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一)具有真正的花
(二)具雌蕊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一)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 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称 为花部。 • 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 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进 化过程中,适应于虫媒、风媒、鸟媒、 或水媒传粉的条件,被自然界选择,得 到保留,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 3.多数为直根系 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 5.都是木本,多乔木 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 7.茎端无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 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 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 11.茎中常有树脂道 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 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
如何区分单子叶植物及双子叶植物

如何区分单子叶植物及双子叶植物中学生物学教材曾多次讲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如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提到胚芽鞘,第四章第一节中“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如何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相关知识。
我们通常把维管束植物(vascular plants)区分成蕨类植物(如:铁线蕨)、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其中裸子植物(如:松、柏)及被子植物又可归纳为开花植物,被子植物又可细分为单子叶(如:稻、玉米)及双子叶植物(如:菊花、玫瑰),是开花植物的最大宗。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全世界有20―25万种,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
我国被子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约3万种。
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主要类群。
根据粗略的估计,已描述的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万种,单子叶植物5.5万种。
一、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区别从定义出发,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除此之外,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还有哪些基本区别呢?1.子叶数目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如玉米、小麦、水稻、洋葱等;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如菜豆、花生、蚕豆、大豆、南瓜等。
2.叶片的脉序单子叶植物的叶脉主要为网状脉序,即叶脉呈网状排列,如苹果树、杨树、榆树、洋槐、棉花、向日葵等;而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多为平行脉序和弧状脉序,如小麦、水稻、竹子、鸢尾等。
3.根系的类型双子叶植物大多主根比较发达,所以双子叶植物多为直根系,茎中的维管束排列成环状,不少是木本植物,茎秆能不断加粗,如棉花、月见草、榆树等;而单子叶植物的主根不太发达和明显,有发达的须根,所以单子叶植物多为须根系,主要是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很少,茎秆通常不能逐年加粗,如小麦、葱、水稻等。
4.花的形态结构双子叶植物的花基(花瓣)一般为4或5个,花萼和花冠形状不大相似,如苹果花、油菜花等,花粉粒基本上具3个孔或沟;单子叶植物的花基一般为3个(也有的是2个和4个,很少一部分花基也为4或5个),花萼和花冠比较相似,如百合花、萱草花等,花粉粒基本上具1个孔或沟。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 生命的起源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复习提纲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1节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观点有:神创论(X)、自然发生说(X)、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热泉生态系统。
生生论: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烧瓶”实验。
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起源过程大致经历了: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多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
3.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4.原始生命形成在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的能量条件)5.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多种小分子有机物。
实验说明,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即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实现的。
第2节生物的进化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存在情况:较古老地层化石较简单、低等,较晚近地层较高等。
例:始祖鸟化石说明:鸟类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地球发展历史分为前寒武纪时期,古生代(包含寒武纪)、中生代(包含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
前寒武纪时期:由原核单细胞生物到真核多细胞生物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时代)由水生向陆生发展,低等植物和两栖动物形成。
中生代:恐龙时代(哺乳类和鸟类不多),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大量盛行新生代:哺乳类和鸟类占优势的动物,被子植物占优势的植物 4.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是不定向发展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如保护色)。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5.自然选择学说,创立者:达尔文。
(另:达尔文也发表了《物种起源》)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被子植物分类学(1)

5、桑科
重点特征:木本,常有乳汁。单叶互生。花小,单 性,集成各种花序,单被花,4基数。坚果、核果 聚合为各式聚花果。
因为其花朵在内部的 子房里,确切地说是 在果实的雏形里,蜜 蜂(榕小蜂)会从底 部的小洞里钻进去然 后使花朵受精。我们 吃的是它膨大的花序 轴。
桑葚
单叶互生;叶柄长1~ 2.5cm;叶片卵形或宽 卵形,长5~20cm,宽 4~10cm,先端锐尖或 渐尖,基部圆形或近 心形,边缘有粗锯齿 或圆齿,有时有不规 则的分裂,
21
13、葡萄科
重点特征:借通卷常须合攀 轴缘 ,; 有花 卷细 须小 ,; 稀果无实卷为须浆。果叶为茎 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花序聚 伞状,通常与叶对生。
22
14、伞形科
重点特征:芳香 草本,常有鞘状 叶柄,据典型的 复形伞花序,5 基数花,两室的 下位子房及双悬 果。
23
15、石竹科
重点特征:草本,单叶对生,节膨大;二 岐聚伞花序,花两性,五基数;花萼具膜 质边缘,宿存;子房上位,特立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胎座, 蒴果。
于柱状的花托上, 花托于果时延长, 子房上位。
为“洋玉兰”。 对二氧 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 强抗性,可用于净化 空气保护环境
9
2、毛茛科
重点特征: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整齐, 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及雌蕊多数,离 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瘦果聚合,或蓇 葖果。
乌头
又名:断肠草,母根
14
7、唇形科
重点特征:常草本 ,含挥发性芳香油 ,茎四棱。单叶, 对生或轮生。轮伞 花絮;花萼5尖齿, 唇形花冠;雄蕊四 强或2枚;子房上位 ,四分,小坚果。
“香草之后”
被子植物概述

(二)后生花被亚纲 Metachlamydeae 又称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其主要 特征是花瓣多少连合 成合瓣花冠。花冠形 成各种形状,如漏斗 状、钟状、唇形、管 状、舌状等。增强了 对虫媒传粉的适应和 对雄蕊和雌蕊的保护, 被认为是较进化的植 物类群。 二、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克朗奎斯特系统简介
•
1.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 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 类和演化》一书中发表的系统。 2.与塔赫他间系统类似,但取消了 ‘超目’ 一级分类单元。 3.在1981年修订版中共有83目, 38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64目318科,单子 叶植物19目65科。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重要的药用植物 两纲的主要区别如下:
6、花部通常5或4基数,极少3基数。 6、花部通常3基数,极少4基数 ,绝无5基数 7、花粉的萌发孔常有3个 7、花粉的萌发孔常有1个
• 这些区别点只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的现 象: • (1)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片子叶的现象,如 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罂粟科、胡椒科、伞形科、 报春花科等。 • (2)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尤其在 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等科中为常见。 • (3)毛茛科、睡莲科、胡椒科、石竹科等双子叶 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 有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 • (4)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薯蓣科、百合科等 也有网状脉。 • (5)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 科有3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部科、百 合科有4基数的花。 •
叶
生活型 花
花
果实
种子
花各部螺旋状排列 花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子房上位 雌雄蕊分离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胚珠多数 花粉粒具单沟 单果、聚合果 真果 胚小、胚乳发达 子叶二枚
2010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分类

4. 花:单生,花各部螺旋排列,两被花,花 单生,花各部螺旋排列,两被花, 各部离生,多数而不固定,辐射对称, 各部离生,多数而不固定,辐射对称,子房 上位,两性花,花粉粒单沟, 上位,两性花,花粉粒单沟,虫媒花 →形成花序,各部轮生,单被或无被花,各 形成花序,各部轮生,单被或无被花, 形成花序 部合生,有定数( 、 或 ) 部合生,有定数(3、4或5)两侧对称或不 对称,子房下位,单性花,花粉粒具3沟或多 对称,子房下位,单性花,花粉粒具 沟或多 风媒花。 孔,风媒花。
第一节 概述
在地史上,中生代以来, 在地史上,中生代以来,冰川毁去了许多植 但我国山地多呈东西走向, 物,但我国山地多呈东西走向,起了阻隔冰 川作用, 川作用,因此许多珍稀植物免于灾难而存活 绵延至今。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绵延至今。 珙桐 Baillon、水青树属 Tetracentron、云叶树 、 、 属 Eupteloa、紫荆叶属 Cercidiphyllum等。 、 等
5.果实:单果,聚合果,蓇葖果、蒴果、 .果实:单果,聚合果,蓇葖果、蒴果、 瘦果 →聚花果,核果、浆果、梨果 聚花果,核果、浆果、 聚花果 6.种子:胚小,有发达胚乳,子叶2片 .种子:胚小,有发达胚乳,子叶 片 →胚大,无胚乳,子叶1片。 胚大,无胚乳,子叶 片 胚大
初生的、 次生的、 初生的、原始的性状 次生的、较完整的性状 根 茎 直根系 木本 直立 无导管只有管胞 具环纹、 具环纹、螺纹导管 常绿 叶 单叶全缘 互生(螺旋状排列) 互生(螺旋状排列) 须根系 草本 缠绕 有导管 具网纹、 具网纹、孔纹导管 落叶 叶形复杂化 对生或轮生
3、具雌蕊,子房包藏胚珠 、具雌蕊,
胚珠包藏 在心皮形 成的子房 内,受到 良好的保 护作用。 护作用。
植物界的最大家族 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

植物界的最大家族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植物界的最大家族是什么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
下面一起具体看看植物界的最大家族等相关内容。
植物界的最大家族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现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2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我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2700多属,3万余种。
被子植物与人类有着及为密切的关系,如我国的被子植物可提供食物的达2000余种;果树有300多种;花卉植物数不胜数;药用被子植物有10 027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占我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是药用种类最多的类群,绝大多数中药均来自于被子植物。
基本信息被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上,被命名为被子植物亚门。
是植物界中高等的类群---种子植物门中的一个最高等的类群(学名:Angiospermae)也是植物界最大的一个类群。
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证据。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
全世界约有300~450个科(各个分类系统科概念不同)、25万种,大多数科分布在热带,2/3的种限于热带或其邻近地区。
中国约2.5万种,分别隶属于291科和3050属。
传统上,开花植物被分成两个类别,一般称之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这些名称主要是来自观察双子叶植物大多有两个子叶,而单子叶植物大多只有一个而来的,并非绝对。
就特征而言,子叶的数目并不是一个特别便利且可靠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பைடு நூலகம்级、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0—25万种,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我国被子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近3万种。被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个主要类群。根据粗略的估计,已描述的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单子叶植物55000种。在中学植物学教材中曾多次讲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单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除此之外,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还有哪些基本区别呢?
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一般来说象苹果树、杨树、榆树、洋槐、棉花、向日葵等双子叶植物,它们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小麦、水稻、竹子、鸢尾等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这种特征用肉眼即可观察,若把叶片对着阳光来看,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如棉花、月见草、榆树等;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如小麦、葱、水稻等。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如苹果花、油菜花等;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如百合花、萱草花等。
由此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有许多基本区别,但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和平行脉序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的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有单萌发孔的花粉,故有人断定单子叶植物是由双子叶植物进化来的,双子叶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的祖先。
以上是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基本区别,也是它们的典型特征,据此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但是这些特征并不是绝对的、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特殊的例子还是有的。如双子叶植物中可以作中药用的柴胡,它的叶片就具有平行脉序;而单子叶植物中的山药的叶片就具有网状脉序。在子叶的数目上也有例外,如双子叶植物的睡莲、白屈菜种子的胚具一片子叶;而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海芋属等种子的胚具两片子叶。花基数的例外更多,如双子叶植物中的樟科、木兰科等有3基数的花;而单子叶植物眼子菜等有4基数的花。其他的例外也不少,如双子叶植物毛茛科、车前科有须根系;双子叶植物毛茛科、石竹科中有星散维管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