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套印准确及套印精度的控制
解析软包装凹印如何控制套印精度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解析软包装凹印如何控制套印精度薄膜凹版印刷套印不良是多色印刷最常见的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印刷品质量。
很多包装印刷企业存在套印不良的数量居高不下,同样的质量问题频频发生,造成生产损耗增大,成本增加。
这种问题常常困扰印刷操作者和企业经营者,下面就谈谈凹版印刷套印的几个相关问题,以便让大家找到一些管控套印不良的参考措施。
一、凹版印刷套印的原理只要不是单色印刷,就存在套色的问题,精准套印有较多的关联因素。
就套印原理来说,在印刷还原图案的过程中,每个颜色按设计的要求,精准印在已确定的位置上,承印物上各个颜色完全按设计标准精确定位分布,基本没有偏移,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图案还原。
鉴于以上套印原理,套印不良通常表现为纵向套印不良、横向套印不良、整体套印不良、局部套印不良、多色套印不良、单色套印不良等。
不同的套印不良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不尽相同,处理起来需要区别对待。
二、生产阶段准确套印的措施1、准备工作①对机器所有的传动部位进行清洁,保证导辊上没有多余的碎膜、透明胶布、干的残墨层或牛皮纸附着,清洁工作要做彻底。
②对影响套印或其他印刷问题的部位进行点检,保证运转状态良好,如保证烘箱温度正常、各种压力表能正常调整、导辊运转顺利、润滑良好等。
③装版时要注意检查版轴是否符合尺寸要求,注意检查印版平衡性。
键槽与堵头是否匹配,运转时版辊是否会跳动,如版辊运转中跳动,就会带来薄膜在牵引前进中受力不均衡而影响套印精度。
④刮墨刀装平直,要受力均匀,根据印版、油墨的情况,选好刮墨刀,并用细砂纸对刮刀进行有效打磨,尽量避免机器运转中猛烈调整刮刀压力和角度。
⑤设置准确、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包括烘箱温度、压辊压力、刮刀压力、机速等。
2、印刷生产中的操作①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油墨黏度,使用黏度自动调节控制装置,尽量减少印刷问题出现,避免频繁停机处理问题,将套印波动降到最低。
②出现套印异常后,操作者特别是机长要能准确做出判断,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影响胶印机套印不准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

影响胶印机套印不准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摘要:印刷套印不准是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印刷机调试、材料变形、装版操作、工艺流程等方面分析影响胶印机套印不准的因素和解决方法。
以期为印刷生产的精准高效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印刷;套印不准;印刷质量;排除方法引言印刷套印不准是影响印刷质量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当前印刷机状况、印版、纸张(承印物绝大部分采用纸张)、印刷工艺及印刷过程中的控制等,套印不准容易产生不合格印品,造成大量浪费,不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本文结合日常生产,对发生套印不准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做好调试预防,保证印品质量,在印刷过程中减少耗材浪费,有效控制印刷成本。
1.印刷机调试不当引发的套印不准印刷机调试不当引发的套印不准,一般是因为输纸部件、规矩部件、叼牙装置、递纸牙装置、橡皮布安装等调试不当引起的。
1、输纸部件调试不当造成的的套印不准产生的原因:分纸吸嘴过高或吸力过小;送纸压轮过轻或左右压力不均;鸭嘴压脚和压纸钢片压力过大或左右不均,吹风口吹风过大或者高度不合适;拖稍定位毛刷和毛刷轮位置不合理;输纸布带故障;前规和拉规定位不准等,造成套合不准。
排除方法:调整分纸吸嘴高度和吸力,每次能平稳吸送一张纸为宜;压轮压力通过用塞尺反复调试,达到两侧压力均匀,送纸平稳为佳;调整压纸钢片的角度,深入纸堆5mm左右,吹风口略低于纸堆,风力能吹散15张纸左右;输纸布带不要绷得过紧,调节布带张紧轮上的螺丝杆,使输纸布带两边位置与纸张相对一致,能以手提高20mm左右;拖稍定位毛刷和毛刷轮位置调整到似接非接纸张末端为宜;前规左右调平,调整侧规压簧力,使其压力大于纸张本身与控制纸张部件力。
1.牙排方面引起套合不准产生的原因:印刷机长期使用,牙排由于弹簧力衰弱,引起叼牙叼力不够;牙垫被纸粉、油墨、喷粉、洗车水等糊死造成死牙,引起叼力不够;牙排叼力不均匀,造成套合不准。
排除方法:更换弹簧,清洗牙垫并给叼牙加上机油,调整牙排所有叼牙的叼力,使叼牙叼力均匀。
胶版彩色印刷套印精度的控制

使企业蒙受很大损失。因此 ,印刷套印精度问题是
一
个值 得研 究和 探讨 问题 。
或烘烤过度尤甚,严重时会造成废版。
影响套印精度的 因素
影 响套 印精 度 的 因素很 多 ,除 制版 因 素造成 的
2滚 筒包衬对套印精度的影响 .
滚筒包衬对套 印精度 的影响能保证 印版 、橡 皮、压 F3 p 滚筒的线速度一致 ,才能在一定 的压力
精度。
增 大 的滚 筒表 面线 速 度 即会 加快 。这 样 产 生 的速 差 不 但会 造 成 印版 图 文的磨 损 ,还 会 造成 版 面 图文 尺
寸在前后方向上 “ 压缩”。滚筒包衬过薄 ,半径相 应减少 ,则滚筒表面线速度变慢 ,网点会在转印过
程被 拉 长 ,即会 引 起 图文 面积 “ 大 ” ,造成 套 印 放
伸拉变形是指在校版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在装
版和拉版时用力不 当,人为的造成金属版在滚筒周
向上 延展 ( 长 ) 造成 版 面 图文 变化 产 生的 套 印 拉 而
不准。
烘 烤 变形 ,是 指为 了提 高 晒制 完的 P 版 的耐 印 S 力而 进行 烘 烤 时 ,由于 烘烤 不 当造 成 印版 的直 线 尺
下 有效 地进 行 转 印 。如果 印版 滚 筒包 衬过 厚 ,则使
胶 片误 差外 ,针 对 印刷 中 的几个 主 要方 面分 述
如 下:
滚筒半径相应增大。在角速度相 同的情况下,半径
1印版对套 印精 度的影 响 .
平版印刷版材 ,现多为薄而轻的铝材。在印刷 过 程 中 ,因它 的形 状 或体 积 的改 变会 影 响套 印
在生产过程中 ,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
产 品套 印误 差超标 ,产 生大 量 的 印刷次 品 或废 品 ,
如何控制胶印技术的套印偏差

如何控制胶印技术的套印偏差采用单双色胶印机印刷多色印品时,四色套印偏差往往是工人师傅的头疼事。
前两色套印一般没问题,可后两色就难控制了。
平常只能降低机器速度、减小墨量、调整油墨流动性以及喷粉等措施,但收效不大,且以上措施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带来劳动强度的成倍增加。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印刷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
所谓“湿式印刷”就是承印物上的前后两次套印为湿压湿,即前一色刚印完后就开始套印;而“干式印刷”则是印完一色干燥后再印下一色,如采用单色机印四色产品。
1、干式印刷这种印刷方式的优点在于能保证后序印刷中走纸的定位稳定,套印位置基本固定。
另外干式油墨套印能够获得色泽饱满、鲜艳而准确的颜色。
但是由于有一定的停机时间,容易引起纸张变形而产生套印不准,且效率也不高,遇到急活就无法完成。
2、湿式印刷这种印刷方式节约时间,纸张因变形小而套印准确。
但它的问题很多,比如容易引起背面蹭脏,印品色泽灰暗,墨量大或印刷面积大时,印后序色纸张走纸定位困难,影响套印的准确性。
如果有四色胶印机就没有这些问题,用单、双色胶印机只能靠经验来解决了。
如何把湿式印刷进行“时间缩水”,是我们探索的目标。
方法一、检查印刷纸张的待印状态,湿度大或风干变形的纸张不能使用,新进的纸要进行晾纸处理或囤积一定的时间,以保证其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平衡。
断切纸张要保证其边沿齐整、光滑,确保纸张的走纸稳定性;方法二、油墨里不放或少放稀释剂、调墨油等含脂肪油多的添加剂,因为它既影响色泽又容易造成背面蹭脏,印品墨迹不易快干,造成后序色印刷时走纸定位困难,直接影响套印准确性;方法三、印刷前,特别是采用快干油墨在铜版纸上印刷前,一定要保证橡皮布干燥、干净,以防橡皮布因前印迹半干状态粘附纸张,影响走纸的稳定性。
中间停机时同样要把橡皮布处理干净;方法四、采取措施使前面的印刷半成品加速干燥。
这里可把走纸滚筒外的弧型护纸架改装为油汀电片,进行加热处理。
此外要灵活使用喷粉装置。
产品套印不准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产品套印不准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凸版印刷品的套印精度如何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理所当然成为印刷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项目。
然而,由于受到方方面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产品套印不准在印刷过程中不乏存在,既降低了产品质量,又给生产带来诸多的麻烦。
所以,如何提高产品的套印精度显得极为重要。
纵观印刷过程中的产品套印不准故障情况,归纳起来其原因有:设备使用磨损精度下降;机器调整不良;纸张伸缩变形;操作工艺方法不妥和印版版芯变异引起不准等等情况。
一、设备精度差引起的产品套印不准设备作为印刷的重要工具,其精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套印质量。
当设备上的要害零部件出现磨损间隙、松动时,必然将产生套印不准故障,如印机上的滚筒齿轮、版台齿条、连杆轴承、轨道、递纸牙、凸轮以及联动前,侧规作运动的机件,发生磨损松动时,就很容易使印品的“上下”(即纵向)和“来去”(轴向)版面套印失准。
产品套印不准故障发生后,应进行检查、分析和判断,看看是否因设备精度不良引起的,其鉴别方法有:空压印检查法,即在包衬正常勒紧的情况下,按正常印刷速度连续空压印数次,观察包衬上印迹套合的准确程度,如印迹双影严惩则说明机器精度不良,与压印运动有关联的部件磨损、松动厉害。
另外,也可以取数张平整度、挺度较好的70克以上的纸张,用同一个版面连续套印两次,观察印迹套合情况,如果一边套印较准,一边出现明显的双印,则说明递补纸牙或前规或输纸机构精度不良,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和高速措施。
为了防止设备精度下降引起的套印不准,应科学合理地使用设备,切忌让机器每天连续24小时不间断运转生产,使机器没有一个冷却的机会,以致部件磨擦受热过度,疲劳造成精度下降甚至损坏。
平时应注重对设备的润滑,防止润滑不良引起的要害部件磨损,这是确保套印准确的重要措施。
二、机器调整不当引起的产品套印不准在印刷过程中,若前远见调太小使咬牙的叼纸量过小,咬不紧纸边压印时就容易产生滑移,引起咬口针位不稳;递纸牙、咬牙开闭动作失调、叼纸压的压力不足也会使印张前规针位不准;输纸系统的一些部件失调,以致输纸不到位或进纸冲力过度,也是前规针位不准之源。
第四章 套印准确及套印精度的控制

§3.2、纸张含水量与纸张的变形
一、纸张含水量的概念
纸张的含水量:纸张含水的重量与该纸张重量之比,用百 分比表示。
纸张的平衡含水量: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和纸张中的水蒸 气压相平衡,此时纸张中的含水星叫平衡含水量。
二、温度对纸张含水量的影响
1、不同纸张 不同纸张在相同条件
下(温、湿度)的平衡 含水量是不同的,产生 的变形量也不同。
a、化学键结合——指纤维素分子键之间形成水桥。 b、吸附——水的单分子层覆盖在纤维表面。 C、结构渗透——水在纸张毛细管中的渗透。
四、纸张吸水变形的特点
纸张不仅在同水分接触时能够吸收水分,而且具有 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水(吸湿)的能力和向干燥的空 气中排水(脱湿)的能力。
纸张在吸水后伸长变软;纸张在脱水后缩小变硬。
含水量(%)
单面胶版纸 6
6.5 7.0 7.5 8.1 8.8 9.7 10.8
双面胶版纸 5.1 5.6 6.1 6.6 7.1 7.6 8.1 8.6
单面涂料纸 4.4 4.9 5.4 5.8 6.3 6.7 7.1 7.6
双面涂料纸 5.6 6.1 6.6 7.1 7.5 8.0 8.5 8.9
G
F
小拉
E
I
多拉
§2.4、印刷定位系统 组成:打孔机、定位梢钉(晒版用梢钉——图像相对于印版上
位置完全相同,印刷用梢钉——印版相对于印版滚筒位置完 全相同)——图像相对于印版滚筒的位置完全相同。 作用:
使图像相对于印版处于相同的位置; 使印版相对于印版滚筒的筒体处于相同的位置。
§3、纸张的变形与套印准确的控制
S
2 a
S12
S
2 2
S32
S
2 n
如何掌握好报纸印刷的套准精度

关于报纸印刷的套准精度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较快,报纸数量雨后春笋般增多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五彩缤纷的彩色报纸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由于科技进步、市场竞争和读者审美要求,彩报普及的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但匆匆出炉的彩报印刷质量并非都尽如人意。
彩报印刷就是要根据胶印轮转印刷工艺、报轮胶印机和新闻纸、报轮油墨、印版、橡皮布等材料的印刷适性,达到彩报印刷在套准、色彩、清晰度、表面状况等方面的质量技术指标。
本文参照多年报纸印刷质量控制经验教训并结合印刷教学实践,对析报纸轮转胶印套准精度问题进行分析。
在当前彩报普遍采用报纸轮转胶印的情况下,影响彩报套准的主要因素有纸带张力因素、印刷单元因素、新闻纸因素、润版液因素及印刷环境因素等。
1 纸带张力对套准的影响不同型号的高速报纸轮转胶印机,对纸带张力控制的方法各不相同,纸带在印刷机印刷单元之间的走纸路线也不相同。
从目前国内彩报印刷使用的主流设备来看,以下部件会影起张带张力不稳,进而影响彩报套准。
1)制动装置纸卷制动系统有轴制动(磁粉制动、闸瓦制动)、圆周制动两大类。
磁粉受潮、失效和刹车片磨损、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刹车密封气囊泄露等,都会对纸带张力的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2)浮动辊装置浮动辊是保证报纸印刷过程中印刷纸带张力稳定的重要部件。
在实际生产中,当纸带有变动如换纸、停车等情况,若该部位的拉簧紧固、轴承及导轨工作性能良好,浮动辊对纸带变化的反应灵敏,则印刷时纸带的张力稳定性就好;反之,若拉簧松弛、轴承干涩缺油或导轨上堆积有纸毛、纸粉,使得浮动辊对纸带的变化反应迟钝,则纸带的张力稳定性就差。
3)预张力单元(拉纸辊)为达到最佳印刷效果,整个印刷生产线的不同部位对纸带张力大小的要求并不相同,具有独立驱动能力的拉纸辊被安装在机器的不同部位,对纸路分区进行张力控制以满足各部分的张力要求。
预张力单元的功能与过纸辊相似,作用是对印刷过程中进入各印刷单元的纸带张力进行进一步的控制,补偿因纸路变化对纸带张力的影响,稳定该印刷单元的纸带张力,以获得较好的印刷效果。
【经验】控制纸张印刷套准精度的方法,值得一看!

【经验】控制纸张印刷套准精度的方法,值得一看!纸张印刷生产中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套印准确,但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容易造成产品套印误差超标,产生大量残次品,带来极大损失。
笔者结合实际生产中处理各类套印不准问题的经验,总结了以下控制方法。
(1)晒版时控制好晒版室内的温湿度。
在进行晒版作业时,应提前对晒版室内的温湿度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提前半小时打开空调和湿度(加湿或干燥)控制装置,待室内温湿度恒定后(通常温度保持在23℃左右、湿度在50%左右)再进行晒版。
另外,晒版使用的胶片也应提前放入晒版室内,使其适应周边环境温湿度,避免晒版过程中发生变形。
(2)校版时按规范和流程操作。
在进行上版作业时,版夹位置要居中,印版叼口要放正,紧固右右夹版螺丝时力量要基本一致,以确保上版作业的准确性。
在进行顶版、拉版作业时,紧固螺丝要松透,操作时用力要适度,不可用蛮力,一般都可避免印版发生变形。
(3)保证橡皮布滚筒包衬厚度的一致性。
一般印刷机滚筒中心距经过严格测量后,都具有固定的包衬厚度,才能保证滚筒轴心线保持水平。
在实际印刷作业中,包衬通常使用的是铜版纸,每次都要严格按规定尺寸进行裁切,储存时要保持水平放置,不要折叠。
每组橡皮布包衬尽量采用同类型同批次纸张,确保每组印刷压力的一致性。
另外,包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厚度会有所改变,要定期使用压力检测仪检查印刷压力,确保“压力平”。
在发现印刷压力变化时应及时更换包衬,避免因包衬厚度不同而引起套印不准,确保印刷精度要求。
(4)预防纸张变形带来的不利因素。
要解决纸张对套准精度的影响,难度较大,相关因素也很多。
主要因为纸张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自身含水量不稳定,从而容易产生卷曲、“荷叶边”等诸多问题。
为了提高纸张的印刷适性,增强其稳定性,应尽量使印刷环境的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应根据纸张的“滞后效应”,做好纸张印刷前的处理工作。
在印刷作业中,应提前一周时间将需要印刷的纸张从仓库调出,放入印刷工房,防止因存储仓库与印刷工房温湿度不一致而导致纸张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套印精度的检测与要求
套准精度:印刷品上各色图文轮廓线的几何位 置的偏差值。
套印准确:套印误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套印不准:套印误差超过规定的范围。
一、套印准确的一般要求
A
α
s
D
b
A
D
250
1 60
2
360
0.072mm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把 0.1mm的误差作为考虑套 印精度的基准。
§1.6、定位标记
咬口边(前规边)、拖梢边、侧规边、辨认前规边 方法(牙痕、纯白边)、十字套准线、角线、中线 (晒版中线、辅助检查套准性)、刻划线、理论上 套印最准的位置
思考:由于尺寸不准导致的套印误差主要有哪 几种?
印前胶片
印版变形
纸张变形
印版滚筒衬垫厚度的改变
橡皮布扭转
印版滚筒 衬垫厚度
胶片 印版 纸张
§2、印版的变形及其控制 §2.1、印版的弯曲变形
按照材料力学理论,一根矩形黄梁在纯弯曲时,它的中性层长度不变, 凹的一面长度将缩短,凸边长度将伸长。如果将长a、厚b横梁卷成圆, 则
§1.4、印刷机套印误差的变化规律
一、套印误差的分布规律 经实验证明,各色之间
的套印误差符合高斯正 态分布规律,印刷过程 中,出现较大套印误差, 是很少的,没有套印误 差,百分之百套准的印 刷品实际上是没有的。
二、标准误差的意义
衡量正态分布的误差大小是用方差(标准误差)大小来 表示的。
1 n
第四章 套印准确及套印精度的控制
目录
§1 印刷品的套印误差 §2 印版的变形及其控制 §3 纸张变形与套印准确的控制 §4 纸张的定位与套印不准 §5 滚筒衬垫厚度对图文尺寸的影响 §6 重影
§1、印刷品的套印误差
§1.1、套印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彩色印刷或专色印刷的各单色印版按照印刷色
序安排依次重叠或并列套合,最终成为和原稿 具有基本相同的色彩的印刷品的过程。 套印的实现是通过将多色图文的每一单色印刷 时,都以规矩线为基准,转印在纸张表面规定 的相同位置。
有条件的企业应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套印精度,使产品质量 更优。
二、套准精度测定方法
用带刻度的高倍放大镜观察图文上要检测的部 位,如果规矩线和待检测的图文部位具有同样 的套准精度,也可以观察规矩线的套准精度作 为图文上要检测部位的套准精度。
三、胶印机的套印精度要求
单色机:干式叠印,要求套印误差小于0.1mm。 多色机:湿式叠印,容许的套印误差必须小于
套印不准的两种根本原因
各色图像在纸张上的定 印到承印物上的各色图像 位不准导致套印不准 尺寸不同导致套印不准
一、定位不准导致套印不准 (一)、图像在纸张上定位的方法
纸张
图像 印版
印版滚筒 筒体
压印滚筒筒体
(二)、定位不准导致的套印不准
1、形式:图像整体错位而导致套印不准。
分为:单面未套准;正反面未套准 2、原因:定位不准引起的套印不准主要是由于机械精度
差、调节不当或操作工艺不当造成的,常见原因有:
(1)纸张在前规和侧规处的定位误差; (2)纸张从规矩处经递纸机构传送到压印滚筒的过程
中出现位置误差;
(3)压印滚筒咬牙咬住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位置误差; (4)纸张在机组间传递过程中出现位置误差。
二、图像变形导致的套印不准
形式:整个画面套印精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原因: (1)印前制版原因; (2)印版的变形; (3)纸张的变形; (4)印版滚筒衬垫厚度的改变; (5)橡皮布的变形。
的套印误差即为0.05mm。如果印刷品的套印精度要 求是 0.1mm,那么印前部分允许的误差只能是 0.05mm。
二、四色机的套印误差
经一次续纸,三次传纸,误差是由纸张在三次传递过 程中出现的误差。如果每一次传纸误差为0.03mm,则
S1,4 0.032 0.032 0.032 0.0027 0.052mm
留给印前的是0.048mm,不过第一色通常是黑色,不 重要。
三、机组式双色机的套印误差
S1,2 0.03mm S1,3 0.05mm S1,4 0.052 0.032 0.058mm S2,3 0.032 0.052 0.058mm S2,4 0.032 0.052 0.032 0.066mm S3,4 0.03mm
0.03mm,否则会首先因颜色的改变而被人察觉到。
• 套准状态: 单色机套印不准
多色机套印不准
50%C+50%M
50%C+50%M 但轮廓模糊、 清晰度下降
50%C+60%M 阶调和色彩发生 变化
上一印张在本机组 下残留的墨迹
§1.3、套印不准的基本形式
从根本上讲,造成套印不 准的原因有二种 。
x n d 1 xd
第一色
第二色
S
1 n
n
(xd
d 1
x)2
实验证明,
±1s范围内的实际误差为68.26%;
±2s范围内的实际误差为95.45%;
±3s范围内的实际误差为99.73%。
如果将标准误差定为0.015mm,
所有印张的68.26%的套印误差只有0.015mm;
所有印张的95.45%的套印误差都小于或等于0.03mm;
套印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套印不准会使图文呈现多重轮廓;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套印精度差,由于误差,各 色版之间出现平行错位,使得图像层次轮廓边 界渐变密度的变化宽度变大,从而使边界发虚, 影响了合成图像的清晰度。
行业标准
CY/T5-1999《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行业标准要 求:
精细印刷品的套印误差≤0.10mm; 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所有印张的4.28%的套印误差为0.03~0.045mm。
其余0.27%的印张的套印误差大于0.045mm。
三、误差的叠加
假如遇到两个以上的套印误差的因素,则将每个套印 误差均规为具有正态分布性质,而把它们相加到一起, 产生一个新的正态分布,这个新的正态分布则有一个 新的标准误差,其在可以用下式计算:
S
2 a
S12
S
2 2
S32
Hale Waihona Puke S2 n§1.5、印刷机的套印误差
印刷机的套印误差,来自续纸套印误差和传纸套印误差。 续纸误差:从定位到第一机组。
定位——递纸机构——压印滚筒 传纸误差:机组间(多色机)。
压印滚筒——传纸滚筒——压印滚筒
一、单色机的套印误差
每二色之间印刷的套印误差是相同的。 如果续纸误差为0.05,则各色之间由于续纸误差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