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辩证诊断

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辨证诊断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如为上感,可诊断为感冒夹痰;
如为支炎或支肺炎,可诊断为痰湿咳嗽;
复方鱼腥草颗粒:可诊断为风热感冒。
(说明:如病人有疑问可告知咽部红肿明显的肯定是风热。
)
蓝芩口服液:风热感冒。
说明:同复方鱼腥草颗粒。
痰热清:如为上感,无咳嗽的诊断为风热感冒,有咳嗽的诊断为感冒夹痰;
如为支炎或支肺炎,可诊断为风热咳嗽或痰热咳嗽。
醒脾养儿颗粒:可诊断为厌食(脾失健运)或积滞(乳食内积)。
四磨汤:可诊断为便秘(肠胃积热)或便秘(气机郁滞)。
金喉健:如为扁桃体炎或疱疹性咽炎,可诊断为风热感冒;
如为疱疹性口腔炎,可诊断为口疮(风热乘脾)。
玉屏风颗粒:可诊断为汗症(肺卫不固);
鼻渊通窍颗粒:如为上感,可诊断为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
如为鼻炎或鼻窦炎,可诊断为鼻渊(肺经风热)。
猴枣牛黄散:可诊断为痰热咳嗽或痰湿咳嗽。
知柏地黄丸:可诊断为性早熟(阴虚火旺)。
茵栀黄颗粒:可诊断为胎黄(湿热郁蒸)。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正文:1.糖浆类1.1 草珊瑚糖浆- 主要成分:草珊瑚、冰片、黄连、黄芩等。
- 适应症:儿童热病、咳嗽、咽痛等。
1.2 蜂蜜糖浆- 主要成分:蜂蜜、枇杷叶、桔梗等。
- 适应症:儿童咳嗽、咽痛、喉炎等。
1.3 鸭梨糖浆- 主要成分:鸭梨、生地黄、麦冬等。
- 适应症:儿童干咳、肺热症状等。
2.颗粒剂2.1 金银花颗粒- 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 适应症:儿童感冒、发热、咳嗽等。
2.2 牛黄解毒颗粒- 主要成分:牛黄、连翘、黄连等。
- 适应症:儿童肠胃感染、腹泻等。
2.3 小儿清热颗粒- 主要成分:黄芩、黄连、连翘等。
- 适应症:儿童热病、咳嗽、咽痛等。
3.丸剂3.1 小儿感冒丸- 主要成分:防风、薄荷、桔梗等。
- 适应症:儿童风寒感冒、发热、鼻塞等。
3.2 小儿咳喘丸- 主要成分:杏仁、紫菀、桑白皮等。
- 适应症:儿童咳嗽、气喘等。
3.3 小儿消积丸- 主要成分:厚朴、柴胡、枳实等。
- 适应症:儿童吞咽困难、食欲不佳等。
4.膏剂4.1 小儿退热贴膏- 主要成分:野菊花、冰片、薄荷等。
- 适应症:儿童发热、头痛、感冒等。
4.2 小儿消肿贴膏- 主要成分:薏苡仁、苍耳子、黄藤花等。
- 适应症:儿童外伤肿胀、淤血等。
4.3 小儿驱风贴膏- 主要成分:细辛、川贝母、青皮等。
- 适应症:儿童感冒发热、鼻塞、咳嗽等。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成药:指以天然药物和部分化学合成药物为原料,经科学加工制剂的药物。
2.主要成分:指构成药物的最重要的成分。
3.适应症:指该药物在治疗什么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4.风寒感冒:指由风寒邪气引起的感冒症状,如恶寒、发热、鼻塞等。
5.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中成药学-第26章-儿科常用中成药

纯阳之体
易外感邪气,为乳食所伤,心神怯弱、为惊恐所伤
病理特点: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心常有余”、“肝常有余” 寒热虚实转化较成人更加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肺系疾病: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 脾系疾病: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 肾系疾病:发育迟缓、遗尿、水肿等 传染病:风疹、麻疹、水痘、痢疾等 心惊、肝风内动等
儿感清口服 液
紫苏叶、荆芥穗、薄荷、 黄芩、桔梗、化橘红、法 半夏、甘草
解表清热,宣 肺化痰
主治
用于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 口服/外用,热毒导致口疮肿 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烦躁 痛溃烂 口渴、大便秘结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 风热感冒兼有痰 流涕、咳嗽、脉浮。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 见发热、咳嗽、咽痛。
黄芩、白芍、蝉蜕
清里退热。 口渴,咽红,溲黄,便干。
发热
青蒿、板蓝根、菊花、苦杏 解表清热,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内郁化火,发烧头痛,咳嗽, 热郁化火致发热、咳痰、
仁、桔梗、连翘、薄荷、甘 化痰止咳,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
草
解毒利咽。
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 清热利咽,主治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症见咽喉 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 解毒止痛。肿痛,咳嗽痰多,口舌糜烂者。 冰片
清热解毒,活 血消肿
小儿宝泰康 颗粒
连翘、地黄、滇柴胡、玄 参、桑叶、浙贝母、蒲公 英、南板蓝根、滇紫草、 桔梗、莱菔子、甘草
双黄连口服 金银花、黄芩、连翘。 液(儿童型)
解表清热,止 咳化痰。
疏风解表,清 热解毒。
解肌宁嗽丸
紫苏叶、葛根、前胡、苦 解表宣肺,止 杏仁、桔梗、浙贝母、陈 咳化痰 皮、半夏(制)、茯苓、木 香、枳壳、玄参、天花粉、 甘草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1. 银翘解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多为风热病邪,该药可以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2.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症状。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清肺热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症状。
3. 小儿清肺散: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于清肺热、化痰散结的咳嗽症状有效。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具有滋阴补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痰多等情况。
5. 清喉片:适用于小儿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咳,有助于缓解喉部炎症引起的不适。
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中,应根据儿童的病情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年龄和体重的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成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总之,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中药制剂。
这些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儿科中成药。
1、儿康宁糖浆儿康宁糖浆是一种具有健脾和胃、养血安神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
该药口感好,适合小儿服用。
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具有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咳嗽、痰多、腹胀等症状。
该药对于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3、婴儿健脾散婴儿健脾散是一种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该药安全有效,适合婴儿使用。
4、鸡内金散鸡内金散是一种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该药口感好,适合小儿服用。
5、保童颗粒保童颗粒是一种具有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导滞消积功效的中成药。
它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积食等症状。
该药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中医儿科中成药,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家长们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外,中成药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冠心病中成药。
1、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常用的冠心病中成药,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同时还可以保护心肌细胞,防止血栓形成。
2、麝香保心丸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含有天然麝香的中成药,具有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的功效。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

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中医儿科常用中成药一、儿童感冒类中成药⒈牛黄解毒片:适用于儿童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等症状。
⒉小儿感冒颗粒:适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
⒊小柴胡颗粒:适用于婴幼儿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疲乏等症状。
二、儿童咳嗽类中成药⒈小儿肺炎宁颗粒:适用于儿童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⒉儿童止咳糖浆:适用于儿童干咳、咳嗽无痰等症状。
三、儿童消化不良类中成药⒈小儿餐后消食片:适用于儿童饮食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⒉婴儿佳消颗粒:适用于婴幼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纳差等症状。
四、儿童便秘类中成药⒈大承气颗粒:适用于儿童便秘引起的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症状。
⒉儿童通便颗粒:适用于儿童便秘引起的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
五、儿童发热退热类中成药⒈小柴胡散颗粒:适用于儿童发热引起的全身不适、头痛等症状。
⒉退热贴剂:适用于儿童发热引起的体温升高、头晕等症状。
六、儿童湿疹类中成药⒈红黄蓝软膏:适用于儿童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⒉山慈丹软膏:适用于儿童湿疹、疥疮、瘙痒等皮肤病症。
七、儿童其他常用中成药⒈婴儿宝眼膏:适用于婴儿泪囊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⒉小儿七厘散:适用于婴幼儿感冒、鼻塞引起的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
附件:相关药品说明书和剂量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医药管理的法律文件。
⒉药品监督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文件。
⒊中成药:指由天然药物或其制剂为主要原料,经工艺加工而成的药物。
⒋儿科:指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科学领域。
儿科常用中成药应用

儿童常用中成药物的使用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用药力求精简3.注意顾护脾胃4.不可乱投补益之药5.掌握用药用量二、中成药的优点三、常用中成药介绍1.解表剂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片剂、胶囊)桑菊银翘片辛温解表参苏丸(冲剂、片)2. 清热剂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炎琥宁清喉利咽铁迪丸小儿咽扁颗粒3.泻下剂麻仁润肠丸4.补益剂参苓白术散(丸、片、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片)5.开窍剂牛黄清心丸6.固涩剂玉屏风(丸、片、颗粒)7. 祛痰剂百咳宁8.止咳平喘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冲剂)蛇胆川贝液9.消食剂保和丸10.驱虫剂肥儿丸一、儿科疾病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要辩证准确,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
《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
”意思是若能搞清楚儿童得病的原因,并及时、准确的治疗,一副药就能让孩子痊愈,否则会延误病情。
例如:小儿普通感冒初起时只是怕冷、咳嗽等症状,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发展为肺炎。
2.用药力求精简儿童脏腑清灵,对药物反应较成年人灵敏许多。
因此,在治疗时用药应力求精简。
要根据患病儿童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和服药难易等情况灵活掌握。
对于儿童疾病用药,应该注意“中病即止”,意思是在给儿童用药治疗时,如果儿童在用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时,应及时停药,以免损耗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
例如:长期使用苦寒药物治疗儿童热性疾病,可能会损伤脾阳,而致脾胃虚寒;长期大量使用光谱抗生素可能导致二重感染。
3.注意顾护脾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意扶助患儿生生之气。
临床上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不论病中和病后,合理调护均有利于康复,其中以调理脾胃为主。
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化生的营养来充养,疾病的恢复有赖于脾胃能正常的转输营养,先天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调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常用中成药
解表药:本类中成药主要有疏散风热、发散风寒之功,兼有泻火利咽、宣肺化痰等作用,利于外感表征。
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疏散风热剂、发散风寒剂二类。
本类中成药大多辛散,有伤阳耗津之弊,应中病即止。
清热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兼有利咽、凉血、活血等作用,适用于热毒炽盛的小儿咽痛、口疮、疮疡等证。
清热解毒消肿剂主治热毒所致的小儿咽喉肿痛,以及热毒内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等。
本类中成药大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故脾虚胃弱之食少便溏者慎用。
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止泻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利湿热或健脾益气止泻之功,适用于湿热或脾虚导致的泄泻。
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清利止泻剂和健脾止泻剂二类。
本类中成药中的清利止泄类大多为苦泄清利之品,故虚寒性腹泻不宜使用。
反之,健脾止泻类中大多为补益健脾之品,故湿热、邪实之泄泻当慎用。
消导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消食化滞之功,兼有通利大便、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小儿食滞肠胃或脾运不健所致的食积证。
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消食导滞剂和健脾消食剂二类。
本类中成药大多为消积、行气之品,易耗气,故脾胃虚弱或无积滞者当慎用。
止咳喘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适用于小儿咳嗽喘息病证。
清宣降气化痰剂主治小儿外感、痰热或痰浊所致的咳嗽,症
见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或咳嗽气促,痰多粘稠等。
本类中成药大多以泄肺实、止痰嗽为主,故体虚咳喘者慎用。
补虚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补气、益阴等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小儿发育迟缓证。
益气养阴剂主治或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亦治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等。
本类中成药大多为甘补之品,有滞谢之弊,故邪实或湿热证者慎用。
镇惊息风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镇惊息风止痉等作用,适用于惊风抽搐病证。
治急惊剂主治痰食或风痰所致的小儿急惊风,症见高热抽搐,或痰喘气急,或神志不清。
本类中成药主要用于急惊风之实证,脾虚慢惊风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