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透视202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透视202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透视2020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2009-09-02 16:16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要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如何,农业与农村工作如何应对挑战,这一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为此,我先后到东、中、西部五个省份进行调研。通过研究与思考,我感到未来农业发展将面临三大形势、呈现六大趋势,应当实施五大对策。

一、农业与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主要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来实现的;改革开放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逐渐缩小,农业支持工业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新的“三个剪刀差”:金融存贷剪刀差,征地价格剪刀差,工资剪刀差。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2005年,我国GDP已达到182321亿元,人均GDP达到1703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国外经验,这个时期是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若处理不好,往往出现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拉大,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出现长期徘徊。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并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党中央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战略转移,把重点放到城乡统筹发展上来。

(二)我国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政策支持与科技推动下,我国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集中表现四个“加速”:一是要素投入加速集约化。近年来,农业生产出现资本、技术集约投入、土地资源适度集中、组织管理日趋强化的趋势;特别是资金与技术的大量集约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使我国农业已呈现出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二是资源配置加速市场化。农民的现代市场经营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日益健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增强。三是生产手段加速科技化。农业生产加速机械化,糠质迪至俗远慌┎ 飞碳铀俦曜蓟唤鲆蟾卟矣胖省⒏咝А⑸ 踩哪勘耆涨魍瓜郑慌┟竦奈衽┘寄堋⒕鸵的芰涂萍嘉幕刂什欢咸嵘K氖遣稻铀僖惶寤V盅印⒉ 酉⒚彻づ┮殉晌饕问剑┟褡橹⑴┮瞪ㄒ祷⑴┎ 飞唐坊⑴┐宸裆缁峄诟蟪潭壬夏扇刖惶寤墓斓馈?BR>

(三)我国农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农产品国际统一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根据我国入世承诺,农产品配额管理的品种将越来越少,农产品关税将进一步降低,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已由2001年的21%,降为目前的15%,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加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我国保护农业的传统手段如关税、配额等也将逐步消失,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经高度融入国际市场。我国农业从局部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转向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二、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六大趋势

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呈现出六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工农业形成交融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规律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从国际经验看,广大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城镇企业进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工农业交融发展,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已近1亿人。据世界银行2004年模型预测,今后农村劳动力每转移1%,GDP可提高0.7%;转移5%,GDP可提高3.3%;转移10%,GDP可提高6.4%。近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都在35%左右,正如农民所说的:一家一人务工解决温饱,二人务工实现小康,三人务工达到富裕。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相当多的地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为妇女和老人,群众称为“386170部队”。加上农业耕种面积小而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形成缺人、缺钱、缺技术和缺装备的局面。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城镇企业进入农村,通过外部生产要素的引入,通过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企业进入农村之所以有动力,主要是从事第一产业经营风险小、市场好、利润高、发展空间大、优惠政策多,能够发挥企业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政策,为工农业交融发展创造了条件。工农业交融发展的这种趋势,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初见端倪,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二)农业集约程度明显提高,设施农业成为农业增效新途径

要正确认识农民增收与农业本身发展的关系。一些地区农民收入高,并不说明农业本身就发展得好,主要是农民收入多方面的,这些地区,农民收入很大部分是来自二三产业,近几年有相当部分来自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优惠政策。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能完全说明农业发展的水平。正如群众所说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常出现“农业增产,农民不一定增收;农民增收,农业不一定发展”的现象。而发展设施农业,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是“一计双赢”的产业。

所谓设施农业,是指具有一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良好的环境。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如各类塑料棚、各类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等;设施养殖,如畜禽、水产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和现代集约化的养殖小区等。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标准化日光温室亩均收益相当于大田作物的18倍,比漫灌式的水浇地节水38%。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蛋鸡产蛋量可提高18%,奶牛产奶量可提高12%。设施渔业单位水体产量和效益大大高于池塘等传统养殖方式。据统计,全国塑料大棚已达到3100万亩;各类畜牧养殖小区4万多个;设施渔业养殖水体近5000万立方米。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增长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消耗。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用量却分别为世界总用量的30%和26%,在单产相近的情况下,氮、磷肥用量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5倍和1.86倍;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这表明,仅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消耗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增长,不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这种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现阶段农业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扩大耕地面积或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而是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新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

实践表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降本、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这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业化经营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实践中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截至2004年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1.4万个,固定资产总额809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70.9%和91.7%;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由最初的“公司+农户”,逐渐发展为“公司+基地+农户”,又进一步发展为“公司+合作组织+农户”。这些发展形态反映了现代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市场对生产、加工的要求,反映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经营环节、经营单位之间协作互利关系的调整变化。“公司+农户”主要解决最初农产品卖难问题;“公司+基地+农户”稳定了企业与农民对农畜产品的供求关系;“公司+合作组织+农户”规范了企业与农户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合理的经济利益。由于我国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必然是多样的。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快,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如下

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国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千家万户农民难以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与农民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民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加工增值效益、利润分红效益和从事生产务工效益;据农业部调研资料表明,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增收主要有三种形式:采取保护价收购;实行利润返还;拓宽农民就业渠道。2004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35%,比2000年增长41.8%,平均每户增收1202元,比2000年增加302元。

三是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挑战。随着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挑战,千家万户的农民是无能为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国际贸易维权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四是有利于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载体,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者,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有力地提升了农业整体素质。

实践表明,产业化经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将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

(五)农民组织化程度加速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形式

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逐步加快。据农业部调查表明,2005年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比2004年增加13.5%,成员增加103.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点主要表现: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本组织成员,提高成员的收入”为宗旨。

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集成功能。通过专业联合,采取批量购买、批量销售的办法,使农户降低了产销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获得规模效益。二是作业同步功能。统一生产,统一要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批量。三是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传递功能。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之间便于技术、信息的搜集和交流。四是管理智慧共享功能。专业合作组织一般由能人、大户牵头。他们的一个经验,一个“点子”,会成为全体成员的行动。五是诚信培育功能。专业合作组织必须讲究农产品质量,讲究信用,成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互相监督,有效地制止了“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的弊端。

可以预料,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人地位的确立,以及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有更大的发展,将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

(六)农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走出去”成为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矛盾

的重要出路

农业“走出去”是一个大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充分依靠科技解决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短缺的同时,实施农业“走出去”,利用国外的资源,利用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管理模式,解决我国农产品供需平衡,增加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显得尤为迫切:第一,有助于解决我国农业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和耕地等农业资源短缺日趋突出,对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实施“农业走出去”,利用国外资源是解决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重要举措。我们对赞比亚、莫桑比克考察表明,两国土地和水资源都相当丰富,85%以上土地尚未开发,租金相当低廉,平均1公顷1年1美元,赞比亚一次可租99年,莫桑比克一次可租50年,而且到期可以延长。

第二,有助于借助援外开展农业合作,可实现“三赢”。(1)受援国接受我国经济、技术支持,有利于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2)有利于解决我国紧缺的农产品不足,保证我国农产品供给平衡,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3)通过援款解决受援国农业基础设施,成为两国企业合作的共同基础,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合作成本。

第三,有助于减轻我国就业压力。从我们调查过的十几个国外农场来看,每个农场职工都是一粒“种子”。有的职工开始在某农场工作,取得经营经验后,就分出去另建一个农场,从家里带出亲友和农村劳力共同劳动、经营。我国的一些企业与渔业资源丰富国家合作,企业不仅创收,而且还可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据统计,20年来我国仅向非洲输出捕鱼劳务4万余人次。

第四,有助于带动农业生产资料出口。非洲等一些国家农业生产方式与我国相似,迫切需要我国生产的小型农具,农业“走出去”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出口。

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条件基本成熟。我国已有成功的经验,随着国际环境趋于宽松,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必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趋势。

三、五大对策

(一)鼓励、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今后重点应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载体作用。要通过鼓励和引导,丰富经营体制,完善自律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使其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开展农业品牌建设的有效组织载体。(2)营造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方式;推动建立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3)推动制度创新。在推动相关法律出台的同时,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今后重点要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1)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扶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类型的产业化经营,这两种类型,农民能够真正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增值的利润。(2)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重点推进“一村一品”,建立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3)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逐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村流通服务业,积极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6)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探索龙头企业融资担保的有效形式;建议将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税进销项税率统一调整为17%。(7)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加大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物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四)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当前重点要抓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二是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农广校、职业学校等各类培训资源作用;三是要建立常规技术、专项技能、创业培植等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五)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农业“走出去”要做到三结合、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措施。“三结合”是:(1)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结合。在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上,要利用国外丰富的土地、水等资源,建立大型的粮食基地,调节国内需求。(2)与援外工作相结合。由援建标志性项目向援建标志性和生产性项目转变;由注重受援国需要向满足受援国需要和实现我国获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宏观战略目标转变。(3)与农业贸易相结合。要带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走出去”,与东道国发展贸易。“四项原则”是:选择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好的国家;以企业为主,国家支持引导;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形式多样,管理机制灵活。“四项措施”是:(1)建立组织,统一领导。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企业走出去。(2)搞好规划,分步实施。(3)建立农业“走出去”发展资金。资金来源可主要由援外款、财政贴息和优惠贷款组成。(4)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目前应抓好农业开发区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不断扩大。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论文题目: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多 样化的农业模式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多样化的农业模式 摘要:现代化农业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高效,但它遗留下的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也让人们不断反思现代化农业的弊端。“绿色”“健康”“有机”等词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传播开来并被人们熟知。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农业发展趋势是要健康的、安全的、环保的农业。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单一的农业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农业的发展,于是多样化的农业模式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多样化农业模式未来农业 在未来,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环境压力加大,土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来讲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以保证社会持续发展与稳定。未来的农业模式一定是多样化的,就像生态系统一样。农业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提供足够的食物以及在各种农业模式中取长补短,加快发展。 1当代农业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生产力也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而让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在传统农业对现代化发展中不能满足其强大的后勤保障时,人们便开始使用以大量的化肥、农药、薄膜、灌溉、机械、设施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保证粮食的供应。石油农业便应运而生。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生活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高污染的弊端也开始凸显出来。现代化农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健康、安全和环保这方面的要求。于

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模式的理念被大家所接受并大量应用于实践生产中。而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先锋,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运用到生活生产里。

播音主持专业主持人的培养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主持人的培养方向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主持人,培养方向 一、专家型主持人 随着电视频道、节目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未来的主持人,在主持技能普遍达到职业化要求的基础上,格外强调其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所主持栏目领域相应的专业化眼光,即具有该学科理论基础,并掌握该领域前沿信息和专家资源,取得栏目专业方面沟通观众与专家学者的话语权,这样专业化的主持人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也才能赢得受众的尊敬和信任,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戏曲栏目《梨园春》的女主持人庞晓戈,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使得她主持起节目来如一个“专家”,节目到了高潮,自己还能唱几句,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体育、法治、金融等节目主持人的相关专业背景更是不容忽视。以足球节目为例,现在的球迷相当专业,而且很多人外语水平不错,他们获取的有关信息多而快,对此张斌和黄健翔都感到“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有专业背景的主持人在相应的专业性强的栏目里如鱼得水,往往表现出得天独厚的、融权威性、可信性与亲和力于一身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传播优势。如央视《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央视体育节目足球解说评论员黄健翔,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东方卫视财经节目主持人左安龙等。远东控股集团首席品牌官、国家金话筒金奖获得者徐浩然博士说:“未来的主持人首先必须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以适应本节目的需要,但是,他同样还要是杂家,也就说主持人要成为涉猎面广专业精深的T型人才。这在我国的主持人行业不是一个突出的特点,但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发展之路。” 二、评论型主持人 随着主持人自身的不断发展,主持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评论能力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国外重要的广播电视媒体都有自己的评论员,从某种程度看,有无本台评论员是媒体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央视副台长孙玉胜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过“记者——主持人——新闻评论员”的成长之路。我们认为,新闻评论员在新闻阅历和积累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即具备渊博的知识,

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进展

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进展 1.1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成为农业改革的重点。进入新阶段,农户的科技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品种的需求,对轻型栽培技术的需求,对信息与技术培训的需求,以及生态安全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农户科技需求的巨大变化,对农业科技研究和科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的农业科技[1]推广体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服务多方面的需求,改革与完善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服务多方面的需求,改革与完善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 2.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日益开放,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许多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而我国传统粮棉等农产品由于标准化程度差、品质较低等因素而面临市场萎缩的挑战水果、畜牧业等产业也普遍存在品种单调、加工粗放、卫生安全等问题。我国要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

本,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 3.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效益低下,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成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3]。2004-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连续出台个一号文件,提出对农业科研、科技创新及农业科技推广的指导性意见。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幵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使科技推广与应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卢良恕[4]、蒋和平[5]等。总之,他们都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应该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4.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目的 总之,农业科技推广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扩散和农民的釆纳与应用,在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国内农业资源的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

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黑龙江地区农业规模化走在前列,初步达到农业 2.02.0段,全国平均来看,2025 年实现农业 关注农林牧渔的读者,如果想加入“农林牧渔专业讨论群”,请即回复后台“农业”,我们审核通过后将尽快将您安排加入到相应的微群讨论组中。谢谢您的光临,大公馆欢迎您! 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农业1.0 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农业2.0 3.0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农业 的跃升本应该是自然缓慢演进的,但这些到2.01.0 到的后半场加速:从 1.0 2.0 我国农业很多流动人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结构,口并未从农业生产中真正解放出去,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太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比较原始的状态。然而,正所谓“厚积薄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农村人口加速转移将还上过去欠下的“账单”,农村人口减少会“后半场加速”,我国未来从农的进程大概率会很快完成。1.0 业到2.0 的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农资板块: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成本效益观念增到从农业1.0 2.0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强,农民会对正在使用的现有品种生产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更加受青睐,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重点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优质农资公司。 的跃升将是加速的:小农经济的减少为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而当规 2.0 到 3.0农业 模化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后,其内在的规模经济将趋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农民照顾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把科技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效益。而当更多的物质和服务进入到农业生产时,规模效益就会不断发酵,从而加速规模化,不断把劳动力排除出去。 的生产端将是规模化、3.0 将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孕育更多机会:农业3.0 2.0从到 机械化、科学化;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加强,这与当前的首先关注谁能担当在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重构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状态相比将是革命性的变革,重点关注极我们更加看好拥有市场和渠道资源的下游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的延伸,产业链的重构者,具大粮商潜质的象屿股份;其次,大型农机、高壁垒农资和服务、农业信息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土地经营规模化进度低于预期。 3.0 和、我国农业发展的1.02.0 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农业1.0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不论是传统社会的小农经营模式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面积少,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 其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规模小。确立之后。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但小农经济虽然劳动工具经历了从畜力到小型机械的变迁,资本主义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小农经济。仍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或起决定性作用的。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曹贵东 (山西福瑞沃农大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1)12-0002-02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 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476元,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农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同时,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2]。 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农业发 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集约化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投入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低;单位面积农用地的机械化水平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研的投资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中国农业集约化手段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及单一的作物品种,其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近年频发的三聚氰胺、膨胀剂西瓜事件等,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次次推上了风头浪尖,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和关注。此外,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比较薄弱。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赶上或超过国际价格,丧失了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中具有大学程度的只占0.1%,中学程度的占30%,小学程度占40%,还有30%为文盲或半文盲,农业院校在校生8.7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6.2%,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中国农业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劳动人口素质不高,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威胁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3]。 三、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一)农业发展市场化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农业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与实质则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这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发展的市场化,其一是要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产量。合理调整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改变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农产品总量短缺,部分产品不足,部分过剩,而优质产品不足的现状。大力发展饲料种植与加工,扩大水产养殖面积,种植质量好、营养丰富的农产品,淘汰质量差、营养低、有污染的农产品。其二,市场化还体现在农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农村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农工商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分散经营相对低的经济效益,减少盲目性,增加对市场的预见而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因此,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开展农业与农村制度创新,全面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从而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是推动农业生产力与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4]。 (二)农业发展科技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掀起了农业科技化的新浪潮。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潮流。中国要在耕地逐渐减少、人口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生产出充足的农产品,科技进步成为解决人口与土地矛盾的关键。我国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进步潜力很大,利 2

论未来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论未来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多元化和传媒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拓宽,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多样化形式,对节目主持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一、主持人素质趋于全面化 未来的主持人,在主持技能普遍达到职业化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其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所主持栏目领域相应的专业化眼光,既具有该学科理论基础,并掌握该领域前沿信息和专家资源,取得栏目专业方面沟通观众与专家学者的话语权。这样的全面化主持人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目前,有的主持人具有极强的现场调动观众的煽情能力,但在知识储备方面却捉襟见肘;有的主持人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型,但在主持方面尚欠火候。素质全面化应当是主持人努力的方向,素质全面才能在未来节目主持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有优秀的榜样。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主持人爱德华?默罗。他二战期间在英国进行“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其中多次是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大楼楼顶上进行的,在这里广播需要冒着被德军轰炸的危险。在德军空袭开始后,默罗在现场的广播使美国民众听到了完全真实的战争。这时他是战地记者,也是编辑和播音员,他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冷静自若的头脑和坚定的正义感,也有出口成章、激起听众爱与恨的能力,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节目主持人。再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雄美国电视界20余年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他能够把记者的相关报道串联起来,进行连续而完整的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说、分析或评论,是一个集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评论员的角色于一身的节目主持人,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由播音员朗读新闻的做法。克朗凯特以他沉着、温和的气质,对新闻的深刻理解,及全面的素质胜任了这一角色并逐渐成熟、成名 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杂家,具有多维的人文知识结构,拥有博学的思想,才可能在主持节目中柔韧有余。社教类节目和文娱类节目本身就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和文化创造等功能;新闻节目带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播理念;信息服务类节目要传播新型的亚文化,帮助观众培养审美情趣。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有句口头禅:“不读书,睡不着觉。”他广泛涉猎政治、外文、文学艺术等书籍,因其独特的采访作风而闻名于美国。白岩松做制片人时,《青年报》记者问他挑选主持人的标准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会“长跑”的人。只有会“长跑”的主持人才能紧跟时代,对于主持人而言,长跑就是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要经过编辑记者一线工作的锤炼,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新闻工作的敏感度。 二、主持人由个性化趋于偶像化 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竞争优势,加上主持人的不断成长和社会团体的有意造势,节目主持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名牌栏目培养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和他主持的节目呈现出良性互动,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在观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成为节目的品牌形象代言人。节目主持人作为公众生活中的社会性角色,应当在关注节目宗旨、关注公众情绪取向的同时,投合新时期人们求真内驱动力推动下对真实的崇拜和对人生实在性的追求。主持人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认识,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驾驭节目,构成节目独特的偶像化特性。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 举措 [摘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基本 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来看,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技术效率已经很高,特别是种植业的技术效率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以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从容应对挑战的唯一有效措施就是依靠农业科技。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是当前农业研究 人员和决策部门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和内涵 1、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科技水平是指农业科技创新所达

到的程度,它包括农业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2、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科技进步,表现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称狭义科技进步,也称为硬科技进步。广义的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制度创新等软科技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广义科技进步一般来讲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进步水平。要更进一步全面理解广义科技进步的概念,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点: ①农业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高。这虽然是一种基础研究,一旦应用于生产,潜力巨大,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如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大力发展并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国的农业优势本文不再阐述,我们能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表明我国农民有能力和实力将我国的农业推向世界的前沿。但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从中分析问题和总结出答案,用实际行动加快我国农业改革的步伐,快速与世界接轨,甚至占领国际市场。 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农民组织化程度:而我国四农问题是让各级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条条框框经济和块块农田,实际上在限制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一亩地请不起专家,两亩地招不来教授,科普工作难以开展,农业科技虽然在操作示范,却很难有手段推广应用,农业基础的薄弱,吸引不住年轻农民投入农业发展,大批新一代有知识的农民都涌向城市,成为农民工,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农药、化肥和种子,对土地进行投资,这是真正的以工补农,然而土地经营者仍然是老弱病残和走不出去的留守人员,文化层次低粗放经营着瘠薄的土地,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加之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科技难以普及,所以农民增收还没有物价上涨快,农民增收缓慢,又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国家取消农业税,又向农民发放补贴,但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农民实际问题,中国农业的发展最后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农业现代化程度:现代农业是要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知识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生产和经营。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到产后的产业链条进行联接,这就要求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意识。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农民经管管理素质和生产营销能力,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尽可能地掌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这个历史责任,就需要新型农民肩负与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中国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浅析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7330373.html, 浅析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 作者:傅丽丹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6期 摘要:播音主持是基于音频以及视频媒介而发展的行业。当前,融媒体的不断普及,使得传统的播音主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对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的客观发展情况及播音主持行业发展当中形成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并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让播音主持行业能够顺应时代大潮,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114-02 一、前言 目前,传媒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这就使得全程媒体、仝息媒体、全员媒体以及全效媒体的传播模式变成当下传媒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颠覆传统舆论生态、传播格局、传播模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新闻领域带米了巨大的冲击。运用多种形式的媒介米达成影音、图片以及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共同传播的融媒体模式开始形成,并且逐渐演变为当前主要的传播模式。 播音主持对于信息的传播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又无法避免地受到新式传播形式的巨大冲击。因此,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革新也就变为当前传统媒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的客观发展情况及播音主持行业发展当中形成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并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以期更好地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相关概念阐述 (一)融媒体 融媒体是指充分地运用现有的传播媒介,将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相似且互补的不同传媒介质,实现传播内容、传播范围还有推广宣传等方面的高效融合,达成资源共享的新式传播模式。 (二)播音 播音具有广义以及狭义两方面的定义。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摘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来看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技术效率已经很高特别是种植业的技术效率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以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从容应对挑战的唯一有效措施就是依靠农业科技。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是当前农业研究人员和决策部门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和内涵 1、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水平是指农业科技创新所达到的程度(能力的高低)它包括农业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2、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科技进步表现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称狭义科技进步也称为硬科技进步。广义的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制度创新等软科技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广义科技进步一般来

讲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进步水平。要更进一步全面理解广义科技进步的概念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点:①农业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高。这虽然是一种基础研究一旦应用于生产潜力巨大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如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大力发展并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水平提高。这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和核心具体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成果一经推广应用就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农作物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的革新畜、禽。水产品养殖方法的改进新型经营管理理念、方法的应用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这里的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部分改造和革新而技术革命是指在日积月累的技术创新基础上使整个技术体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都将会带来农业技术革命。③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提高。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必须通过推广让技术应用主体普遍接受并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程度高与低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再好的技术如果得不到有效推广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④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劳动者既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也是农业技术的使用者还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农业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着技术效率的高低。如果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全国平均来看,2025 年实现农业 2.0;黑龙江地区农业规模化走在前列,初步达到农业 2.0: 关注农林牧渔的读者,如果想加入“农林牧渔专业讨论群”,请即回复后台“农业”,我们审核通过后将尽快将您安排加入到相应的微群讨论组中。谢谢您的光临,大公馆欢迎您! 农业 1.0 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农业 2.0 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 农业 3.0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 我国农业 1.0 到 2.0的后半场加速:从 1.0 到 2.0 的跃升本应该是自然缓慢演进的,但这些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结构,很多流动人口并未从农业生产中真正解放出去,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太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比较原始的状态。然而,正所谓“厚积薄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农村人口加速转移将还上过去欠下的“账单”,农村人口减少会“后半场加速”,我国未来从农业 1.0 到2.0 的进程大概率会很快完成。 从农业 1.0到 2.0的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农资板块: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成本效益观念增强,农民会对正在使用的现有品种生产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将更加受青睐,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重点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优质农资公司。 农业 2.0 到 3.0的跃升将是加速的:小农经济的减少为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而当规模化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后,其内在的规模经济将趋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农民照顾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把科技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效益。而当更多的物质和服务进入到农业生产时,规模效益就会不断发酵,从而加速规模化,不断把劳动力排除出去。 从 2.0到 3.0 将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孕育更多机会:农业 3.0 的生产端将是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加强,这与当前的状态相比将是革命性的变革,在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重构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首先关注谁能担当产业链的重构者,我们更加看好拥有市场和渠道资源的下游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的延伸,重点关注极具大粮商潜质的象屿股份;其次,大型农机、高壁垒农资和服务、农业信息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土地经营规模化进度低于预期。 我国农业发展的 1.0、2.0 和 3.0 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农业 1.0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主持人的发展现状及作用

1.1 主持人的发展现状及作用 1.1.1 起源及定义世界上最早的主持人起源于美国。我国最早在1981年的对台广播“空中之友”栏目设主持人,由徐曼小姐主持。之后,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1993年,我国的各电台涌现出大量的节目主持人,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广播主持人年”。主持人即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 1.1.2 主持人需要的素质 (1)政治素质: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党的喉舌,国家的政治导向。 (2)精神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感;完美的人格;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气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业务素质:深厚的知识底蕴,“腹有诗书语自华”,要做到广,博,精,深;良好的语言素养;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4)策划和组织能力。策划:有主意,能出点子;组织能力:整个节目制作和操控能力。 (5)主持人应具备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 1.1.3 主持人的作用 (1)主持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2)主持人是“台标”。 (3)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4)主持人是社会舆论的倡导者。 (5)主持人是广播电视节目联系受众的桥梁。 1.2 谈话节目及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特殊性

1.2.1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界定电视谈话节目是“新闻人物或有关专家、学者等在一起讨论问题的实况录像节目形式。参加讨论者由电视台邀请、组织,讨论活动大都由节目主持人主持,一般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某个社会问题或国内外形势,发表看法,交流意见。或原样播出,或剪辑后播出。题材、内容比较广泛,适用于新闻性和教育性节目,并且可以设置专门的栏目。” 1.2.2 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的特殊素质 (1)谈话节目主持人要还自身和嘉宾以真实状态。 在谈话节目现场,主持人应该淡化主持意识,以真实本色真诚地融入谈话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但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这种率先进入常态的表现自然会给现场来宾一种感应,对方也容易放下上电视的感觉,拿出常态说话。另外由于嘉宾的地位、身份、职业、年龄、性别、学识的不同,存在着各自行为规范的差异,这就要求主持人要以不同的方式、手段来营造一个嘉宾最容易接受的环境氛围。 (2)亲切、幽默——谈话节目主持人营造良好谈话氛围的必备条件。 亲切感是主持人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它可以消除嘉宾和现场观众的紧张情绪,排除交流上的阻碍因素。幽默感是进行对话的最佳“润滑剂”,幽默不同于耍贫嘴,它是一种积累的闪光,一种良好完整的心理素质的直接反映。幽默感最能创造和谐、轻松直至理想的谈话环境。 1.2.3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某种程度上讲,主持人对于谈话节目,就是核心!就是灵魂!首先要靠他创造出一个谈话的氛围。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风格与成败主要取决于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在谈话节目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作为谈话节目的核心,主持人的个性决定了节目的个性,主持人的知名度决定了节目的知名度。同时,一个好的主持人把关者,他要在节目前就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在节目中能够积极适当引导而不是简单地顺从或陶醉其中。一方面,作为

最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途径。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随着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较少,科技储备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运用到生产领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课题设置重复分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如此等等。事实表明,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

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