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知识梳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紧扣材料主题 2.力求记叙抒情 3.打造考场亮文
一、审题:
读懂材料,变材料为话题
1.审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2. 确定主题词,以主题词为话题。
二、立意:
根据话题,确定内容
1.话题适合的作文类型; 2.搜索熟悉作文,变化应用; 3.寻找身边事件,确定内容; 4.围绕主题写人记事抒情。
三.拟题:
精美短小,不可太长
1.紧扣话题 2.力求新颖 3.巧用修辞
四.布局:打造考场亮文
1.精短扣题,提纲挈领-------题记式 2.标题引领,片段均匀-------小标题式 3.反复扣题,小总小结-------回环反复式 4.扣题升华,意味深长--------后记式
高分秘笈
• 书写认真,不勾不划 • 标题新颖,眼前一亮 • 精美题记,精彩开篇 • 布局均匀,结构新颖 • 华丽退身,意犹未尽
Hale Waihona Puke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技巧指导命题作文,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
这类作文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所以,为了防止作文写跑题、偏题,就需要我们学会审题,做到中心明确。
审导语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隽永,或含蓄深刻。
它们是作文题目的组成部分,大多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引导选材范围和角度、凸显写作重心等方面的作用,认真审读导语,可以有效避免跑题。
作文题目有导语时,首先要审清导语,紧抓导语中的关键字词,把握题目内涵。
如:陕西《做个诚实的人》的导语“诚实/这美德/要用行动诠释”,从这一句可知,要写能够体现“用行动诠释” 诚实这一美德的事件;陕西《会玩,才好!》的导语“玩,是人的天性。
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
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从最后一句可知,这里的“会玩”指的不是彻夜打游戏、沉迷网络等消极的“玩”,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是对个人成长有所帮助的“玩”。
审题目关注对题目起到限制性作用的部分:范围、对象、修饰词、人称等。
如:陕西《这,是我的节奏》中“我” 限制了写作的人称,即要写自己的节奏。
“节奏”限制了写作对象,“节奏”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泛指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
“节奏”既在校园,又在社会,写作时注意要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体会感悟。
关注题眼。
题眼是指题目中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题目是一个句子时,“题眼”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或句子的宾语。
如:陕西《做个诚实的人》题眼:诚实;陕西《会玩,才好!》题眼:会玩。
题目是一个短语时,往往其修饰或点明重点的词语是“题眼”;如:陕西《我的老师》题眼:老师。
题目是一个词时,它本身便是题眼。
如:陕西《合唱》题眼:合唱。
审要求以 2021陕西中考作文要求为例:(2021 陕西 23 题 50 分)题目:这,是我的节奏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 字。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审题俗话说:“意犹帅也。
”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
有的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可能因为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
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审题立意这一关。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命题作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我们姑且称之为“裸命题作文”;另外一种是“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
那么,怎样做好对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呢?【方法与技巧】(一)“裸命题作文”审题与立意的方法与技巧技巧1 明确特点善添加有些命题作文,直接给出了词语或短语,审题时,我们可以以给出的词语或者短语为中心,再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让其表达的意义更加丰富完整,达到显示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的要求。
审题时,注意要多角度,让自己有话可说。
同时要注意,添加要素时,只能从审题立意的角度考虑,绝不可以改变题目本意。
【例1】题目:以“担当”为题作文。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确定立意时,就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谁)担当(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写作立意的方向,因此,先确立“担当”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即“谁”;再确立“担当”的受动者,即“什么”。
立意:(1)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担当______”“担当________”“担当________”。
(2)补充主语和宾语,回答“谁”担当,担当“什么”:“______担当________”“________担当________”“________担当________”。
答案:(1)责任义务道义(2)我责任每个人义务教师道义技巧2 领会寓意细思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仅仅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在中考即将到来之际,小编整理的命题作文 如何审题立意,希望大家喜欢。
一、确立准确的内容 看到作文题目后,我们该写些什么?这是所有命题作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思维的发散:具体到考场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散自己的思 维: ①把握话题作文 ,仔细审题,充分利用作文题中的提示性语言,来获得写作内容。
②围绕话题展开多层次联想,多角度拓展写作内容。
A.类似联想:由话题出发,联想到与话题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从而确定写作 的内容。
B.内敛式联想:给一些宽泛型的话题添加一些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 明确写作的范围。
C.逆反式联想: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
D.虚实转换联想: 有些作文话题往往是从缤纷繁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 概念,既有虚的一面,也有实的一面。
2、思维的归纳:即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面 两点: ①要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②要写自己驾驭得了的内容: 由同学们的认知水平、 思想深度乃至于语言表 达能力所决定。
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思维的归纳,一篇文章的表现内容得以最终确立。
二、突出明确的中心 1、表现中心的确立存在一个是否符合题意的问题 有些同学在审题时能够注意准确把握话题的范围和内涵, 但是在写作过程中 没有围绕中心铺展渲染的意识,结果是要么中心涣散,要么表现中心偏离题意。
2、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明确点明中心的意识 为了明确点明中心, 我们可以在文章内容构思好以后, 围绕中心编写几段话, 将它们安插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文章的过渡、转折的地方,既提醒自己不要 偏离中心,提醒阅卷老师你有明确的中心意识。
3、表现中心的确立有品位高低之分1/5①要有深刻的思想:对科学的世界观有必要有所了解,掌握发展的观点、全 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使自己作文的立意做到深 刻。
②要有小中见大的眼光: 对平凡的生活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 有独到深刻的 见解,才能够使文章中心的确立不同凡响。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5、从物的实际功能想起:
石子可以铺路 抹布可以除垢 镜子可正衣冠 森林改良气候 大海孕育生命 雨露滋润万物 砖瓦可以建房 拐杖可以助行 台阶助人登攀 堤岸约束江河 苍穹任人翱翔 日月挥洒光明
对含有明显的思辨色彩的标题 如“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走与 停” “生活中的减法”等,那就要 着眼于或正、或反、或辩证的角度。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 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 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 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 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 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 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 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 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 获猎物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一看题面,二看体段,三定题魄。
考场作文务必做到慎思 明辨,一箭中的 “一题 到手必须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 何是题之神魄。做得题之神魄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 不改不破矣。”
审题立意必须关注三个“度”
一是把握立意的尺度
①文章的立意应与题旨合拍;②立意应符合客观事物 的认知规律,应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应有着健康的情感 态度; ③立意应有着确定性,即主旨是鲜明的,而非枝枝 蔓蔓、飘忽不定的。 不偷换,不转移,不超框,不擦边。
从“野兔”的角度: 1.自作聪明,过于自信 2.优势也会成为劣势 3.固守成规,缺少变通 从“猎人”的角度: 1.长于观察,积累经验 2.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
命题作文,如何找角度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常见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常见作文审题立意技巧总结一、审题立意的重要性整体立意是针对审题来说的。
我们都知道,考场作文,审题是很重要的环节,甚至是成败的前提条件。
当前我们许多同学不是不会审题,主要是不能准确审题,不能准确审题的主要表现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题意,常常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整体立意,从语意上并不难理解。
关键在“整体”二字上所谓整体,就是对作文题进行全面的理解,除了词意、句意,还包括标点、句式,甚至语气等;如果有多个语意,还要弄清语意之间的关系,如词与词之间的修饰、因果等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先后、条件与结果等关系。
二、如何审题立意:关键还是看题目类型(一)短语的审题方法1.偏正短语的审题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后面的名词。
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分析,中心词往往规定了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
这些词语,通常才是“题眼”所在。
只有抓住“题眼”来组织材料,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这类题目有:吉林作文题《最美的时光》,烟台作文题《我们的节日》,杭州作文题《长大的感觉》,长沙作文题《凡人小事的背后》,漳州作文题《阅读的颜色》,呼和浩特作文题《我们班的故事》、聊城作文题《乡土情结》,内江作文题《寂寞的味道》,黄石作文题《亲切的怀恋》等。
2.动词性短语的审题作文题目中有动词或者是动词性的词语,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充当谓语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往往就是“题眼”,选材和立意,都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
这类题目有:泰州作文题《学着这样做》,扬州作文题《留香》,南充作文题《从生活中学会勇敢》,南宁作文题《学会做个“逗号”》,广安作文题《在青春的怀抱里撒野》,长春作文题《晒晒我的收获》,枣庄作文题《修炼“挫商”》,河池作文题《捕捉幸福》等。
短语的审题举例:作文题《共度好时光》。
这个题目是动宾短语。
1.抓住关键词,精准审题(1)审读已知。
“共度好时光”中,“共”表明写作对象应该是两个人或更多。
“度”就是“过”的意思,文章要体现的是在一起度过的过程,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
考场作文是对每一个考生写作能力的“终审判决”,自然又不同于平时习作,时间的限制、考场的氛围、考生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位考生作文的成败。
下面就如何写好考场作文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一、审题
审题就是细致、全面地理解材料,理解题目的含义,以便按照题目的要求去作文。
学生可要通过审题正确理解题目或材料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的内容、重点和文章的体裁。
有些学生写作文时常常“跑题”,就是因为不会审题或审题不认真。
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领悟材料内涵
在材料型话题作文中,材料不但是学生思维的媒介,也是确定话
题或立意的依据。
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对材料认真仔细地反复地阅读,领悟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是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这样才能快速、准确立意。
一般来说,材料话题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有的是一则,有的是多则,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漫画。
不管材料的形式如何变化,在审题方面有一条原则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
因此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吃透材料内涵就显的特别重要。
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作文: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
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
右。
这个话题作文给的材料只有一句话,审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对这句话进行认真分析:题面有三个关键词:春、草、青。
其中,“春”是条件,也是原因,“青”是结果,也是表现,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是在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就是“春”与“青”的关系。
“春”既可以理解为“机遇”,也可以理解为“条件”,一个人成功的条件。
“草”就是要有草的生命、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而不必过多关心。
考生由此可以联想到“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与坚守。
如果再能联系到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金榜题名看成“青”,把自己比喻成小草,表达出面对高考,自己一定能够沉着迎战、超常发挥,赢得高考的胜利信心。
如此审题立意,写作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二)明确写作要求
材料型话题作文题目一般包含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由于材料占据主要地位,所以不少考生往往只关注材料,而忽略写作要求,其实,写作要求直接体现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它对考生的思维方向
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特别要注意材料话题作文写作要求中的“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进行作文”这项要求,这是不同于话题作文的地方,也就是说材料话题作文的限制性增强了。
二、立意
在材料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进行作文,因此我们必须在吃透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涵的
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立意,而且要符合材料中隐含的感情倾向。
“意”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作文时立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考场上,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好多考生缺乏对材料的驾驭能力或者对材料的挖掘认识不到位,往往就事论事、就人论事,或就事论人,只能流于一般化。
比如2007年全国第二卷作文,这道作文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著名歌手从飞节衣缩食,捐赠了300多万,资助了178名大学生,可他病危住进医院的时候,竟没有一个大学生来看他;第二则材料是华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当小李得了白血病的时候,这所希望小学的学生捐钱给她,记者问她们为什么这样做,一位小学生回答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大部分考生认识肤浅,就人论事,立意为“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谴责忘恩负义”等等。
这些考生就是不能整体把握材料,只从第一则材料出发,忽略了第二则材料的存在和作用。
试想一想,给一个材料就够了,出题人为什么给了两个材料?其实通过两个材料的整体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出题人的意图就在第二个材料中的那个小学生说的话“记住别人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这句话才是两个材料的关键句子,材料中意思是别人帮助自己,自己也要帮助其他人,然后我们根据这个意思进行拓展,把这种具体的帮助拓展为一种爱。
因此可以立意为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种爱是小爱;也可以为我爱别人,别人爱我,这种是大爱;或者立意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世界将
会变得更加美好等等。
因此在考场上,考生一定要整体阅读材料,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在准确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立意,切记不要以偏概全、片面理解。
但我们可以选准角度,从一个侧面进行立意。
学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怎样选准角度,把握侧面立意呢?首先要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看看有几个说明或叙述对象,然后根据文意把握主要对象,再根据主要对象的言行进行拓展立意。
三、结束语
由于考场作文是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特殊情景中写的特殊的文章,因此要想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地写一篇上乘的作文,还需要在平时的习作中遵循考场写作规律进行写作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一展身手,写出理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