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并且明确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审题立意要做到理解准确,立意清晰,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逻辑、有思想的好文章。
首先,审题要准确理解。
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题目的关键词,找准题目的重点。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那么就要明确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重点,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写作。
如果理解不准确,就会离题,写出与题目要求不符的文章。
其次,审题要明确立意。
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明确自己的立意,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和观点。
比如,对于“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的题目,可以选择写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的影响,也可以选择写互联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不同的立意会导致不同的文章内容和结构,所以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立意,确定自己要写的主题和观点。
最后,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立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比如,对于“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的题目,可以分成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的影响来写,也可以分成互联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来写。
无论选择哪种结构,都要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总之,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并且明确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要做到理解准确,立意清晰,合理安排结构和内容,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逻辑、有思想的好文章。
【参考范文】:题目,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互联网更是如影随形,他们的学习、娱乐、交友等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
那么,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_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辅导——审题_写作指导高中生活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考作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审题是高考作文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整个作文的质量。
正确地审题并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是写作一篇成功作文的关键。
本文旨在为高中生提供一些关于审题和写作指导的建议。
一、审题的重要性审题是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它确定了文章的方向和内容。
只有准确理解并把握题目要求,才能写出真正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
如果不认真审题,可能会偏离题目要求,甚至写出与考题无关的内容,导致降低作文评分。
二、审题的方法和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在阅读题目时,应该仔细理解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的主题、要求和限制条件。
了解题目背景和意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分析题目结构:分析题目的结构和句式,找出主题和重点。
主题可以通过题干中的名词、动词或概念词来确定。
3. 确定文章类型:根据题目的要求,判断文章的类型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
不同的文章类型对于写作方式和观点表达都有不同要求。
4. 确定立意和观点:审题时应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观点来回答题目要求。
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知识背景,构建合理的主题和论点。
5. 紧扣题目:在写作过程中,时刻注意紧扣题目要求。
避免跑题或离题,不要过多涉及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可以借助提纲或写作大纲来确保文章主题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三、写作指导1.明确中心思想: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明确中心思想后,将其贯穿始终,能使文章内容有条理,逻辑清晰。
2.合理组织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对于一篇作文的成功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常见的结构形式,如总分总结构、因果关系结构等,以展示思路和观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笔的自然流畅。
4.注意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要准确、得体,避免使用口语化和俚语化的文字。
作文的审题与解题思路大全

作文的审题与解题思路大全作文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而审题与解题思路是写好一篇作文的重要关键。
正确的审题和合理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思路,构建有条理、有逻辑的文章结构。
下面是作文的审题与解题思路大全,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一、审题要点1.仔细阅读题目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要反复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意。
同时,注意观察题目中的关键词,这些词语会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方向和思路。
2.理解题目要求每个题目都有特定的要求,可能要求我们阐述观点、分析问题、解释原因等等。
我们需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并在文章中满足这些要求。
3.分析题目背景理解题目背后的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写作的角度和立场。
比如,如果题目是关于环境问题的,我们可以从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展开思考。
4.确定文章类型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类型,是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还是应用文。
不同的文章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结构。
二、解题思路大全1.分析问题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对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出关键因素和问题的核心。
例如,如果题目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我们可以分析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现状、教育存在的问题等等。
2.引用事例和经验在作文中引用相关的事例和经验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我们可以引用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科学研究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3.对比观点对比不同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加文章的亮点。
我们可以列举不同观点的利弊,分析各种观点的优劣,最后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提出解决方案某些题目可能涉及到一些问题或困扰,我们可以在作文中提出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思路的指导。
通过提出解决方案,可以展示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5.总结结论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要简明扼要,能够回答题目所提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尾总结作文的审题与解题思路大全主要包括审题要点和解题思路。
考场上命题作文容易出现的“硬伤”与命题作文审题点拨

考场上命题作文容易出现的“硬伤”与命题作文审题点拨命题作文由于不设置审题障碍,更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受到学生的青睐。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命题作文的写作中存在一些硬伤,影响了考生作文水平的发挥。
1、审题硬伤命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不等于无题可审、不必审题。
部分考生审题不认真、细致,导致文题中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如《生活,因变化而精彩》,有不少考生写出了生活中精彩的一面,但忽视了精彩产生的原因——变化。
有些考生对写作要求阅读不仔细,导致文体不当、角度错误。
措施:第一步,精心读题,对于题目,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读完,然后筛选题干中有哪些重要信息,题目有哪些要求。
第二步,细心审题①审题目类型,全命题作文就不能自作主张;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填什么,不能粗心大意,随随便便。
②审题目含义有些题目含义比较深刻,需要仔细琢磨。
③审文眼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把握了文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2、立意硬伤有些学生缺乏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形入神的审察事物,看问题停留在表面,认识肤浅。
有些同学立意虽好,但选材与立意相悖。
措施:立意的技巧可以从三点入手:①大题小做,小题大做。
有时候,小事情可以反映大问题,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展开,透过现象看本质。
反之,有时遇到大题材,我们可以化大为小,从小的角度切入,表现大主题。
②立意要高远立意要超越个人的狭小的情感世界,多一些对人生的哲理感悟、多一些对社会的关注,多一分激荡的胸怀,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
③“反弹琵琶”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结果往往不同。
立意选择角度别具一格,效果也会不同凡响。
人常说吃亏是福,有个学生从“吃亏不是福”的角度立意,让人眼前一亮。
3、结构硬伤主要表现在①层次不清,分段不当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眉毛胡子一把抓。
②材料剪裁不当几个材料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详略之分。
③比例失衡,缺少美感表现在有些文章开头入题太慢,扣题不紧,或者主体部分语言罗嗦,或结尾空发议论,文章结构不能呈现“凤头——猪肚——豹尾”的分布。
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

浅谈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考场作文是对每一个考生写作能力的“终审判决”,自然又不同于平时习作,时间的限制、考场的氛围、考生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位考生作文的成败。
下面就如何写好考场作文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一、审题审题就是细致、全面地理解材料,理解题目的含义,以便按照题目的要求去作文。
学生可要通过审题正确理解题目或材料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的内容、重点和文章的体裁。
有些学生写作文时常常“跑题”,就是因为不会审题或审题不认真。
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领悟材料内涵在材料型话题作文中,材料不但是学生思维的媒介,也是确定话题或立意的依据。
因此,审题时首先要对材料认真仔细地反复地阅读,领悟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是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这样才能快速、准确立意。
一般来说,材料话题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有的是一则,有的是多则,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漫画。
不管材料的形式如何变化,在审题方面有一条原则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
因此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吃透材料内涵就显的特别重要。
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的话题作文: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
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这个话题作文给的材料只有一句话,审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对这句话进行认真分析:题面有三个关键词:春、草、青。
其中,“春”是条件,也是原因,“青”是结果,也是表现,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是在一个“自”字,“自”就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就是“春”与“青”的关系。
“春”既可以理解为“机遇”,也可以理解为“条件”,一个人成功的条件。
“草”就是要有草的生命、精神,才能最终实现自青,而不必过多关心。
考生由此可以联想到“自信”,即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与坚守。
如果再能联系到正在进行的高考,把高考看成“春”,把金榜题名看成“青”,把自己比喻成小草,表达出面对高考,自己一定能够沉着迎战、超常发挥,赢得高考的胜利信心。
考场作文的审题四步走

考场作文的审题四步走,帮你“审”出好作文!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
今天,我们说说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审题过程有经验的考生,应将审题过程分作四步走完。
1、扫视快速扫读文题,以明体裁,找重点,求范围。
扫读的内容为:①看文题的类型——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要求自由拟题;看是材料作文、条件作文,还是想象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
②看文题的内容——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
③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④看文题的多少——是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还是一材两题。
2、品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重点:①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明确重点,确立中心。
②分析半命题的表达形式,理解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再进行“完形填空”。
③阅读文题中的材料,从提炼观点、改写续写、其它用途三个角度判定其作用。
④体味材料的含义,初步提炼观点。
⑤观察文题中的图画,品析含义,提炼主题,确立立意角度。
⑥品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要求,确定自己的作文内容。
3、补读审读构成文题的其它因素,着重查看:①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②关于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
③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④作文过程中不容违反的规矩。
⑤其它特别的要求。
4、深究①对看不懂的材料再从头读过,仔细推敲。
②细读文题中的解释、举例、说明与提示,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用的信息。
③研究文题前后附加的成段的语言文字,看其中是否隐含有对文题写作构思的一些暗示。
以上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的“品析”。
品析文题时,速度不妨放慢一点,时间不妨拉长一点,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义。
为了理解的准确,除了从字面意义上直接体味之外,还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法:①增删。
或在文题中增加字词,或从文题中减少字词,从增删之后变化中体会文题的表达重点,从而强化对文题的理解。
②对比,将卷面上的文题与平时见过的或考前训练过的文题进行对比,从中体会到大的差别或细微差别,以防止草率套用原先熟悉的材料。
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

高考作文指导:十大审题立意法高考作文是每位考生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
审题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准确理解并合理解读题目,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佳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大审题立意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一、明确题目意思。
作文题目可能包含一些关键词或短语,首先要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确保自己对题目有准确理解。
二、分析题目结构。
理解题目的结构和组成部分有助于正确理解题意。
例如,题目中是否有转折词、询问词或者比较词语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答题目。
三、明确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的文体,了解并明确题目要求的文体,对于我们后续的写作有很大指导作用。
四、审视题目角度。
题目可能会涉及不同的角度或者层面,我们需要选择和理解一个或几个角度,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展开文章的写作。
五、理解题目情境。
有的作文题目会给出一定的背景情境,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情境并合理运用在文章中,使文章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
六、把握关键词。
有些题目中会有一些关键词,要在写作中充分发挥,展开合理的论述,使文章更加丰富有力。
七、辨明提问方式。
题目的提问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写作思路和方式,例如,是问叙述还是询问观点,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提问方式,并在文章中作出相应的回答。
八、考虑作者立场。
有时题目会要求我们表达作者的观点或立场,我们可以通过理解题目细节来推测出作者的态度,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文章写作。
九、把握写作要求。
高考作文除了审题以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例如字数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等,我们要在写作之前充分了解这些要求,以免误操作。
十、思考个人观点。
高考作文中,我们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人观点。
在审题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和个人特色。
总之,审题是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一环。
通过掌握上述十大审题立意法,我们可以准确理解题目,抓住重点,展开合理的写作,让作文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一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一一、知识概说命题作文曾经是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作文形式,因为它能较客观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命题作文的特点就是按照规定的作文题目写文章,常见的形式有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写好命题作文,第一步在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命题作文的审题应从三个方面展开,即:审含义、审限制、审文体。
(一)、审含义。
审含义就是理解题意,把握文题的写作重点。
准确深入地理解题目含义,要注意题目的表面义与深层义。
表面义是指与语言本义有关的字面意思,深层义是与语言本义相关的隐含义,它或是引申义,或是象征义,或是比喻义。
例1:《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
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
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
其象征义是丰富的。
例2:《春华秋实》,可以理解为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也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花,秋天的果。
这一词语平时多使用其比喻义,喻指什么呢?这就要深入一步去联想。
(二)、审限制。
审限制,就是要仔细揣摩审查文题中所提示的比较隐蔽的信息,限制性的条件。
在这一方面提示大家要抓住“题眼”,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限制因素。
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寓意,范围的关键性字眼。
题眼抓住了,记叙、议论、说明的重点就能确定了。
例4:《展望教育前景》,题眼是“展望”,如果写作重点落在对现状的评说上,就偏离题意,甚至跑题了。
例5:《这也是课堂》,题眼是副词“也”字。
显然,这里要求学生不是写平时的、老师在教室里上课的这个课堂,而是写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二课堂。
如果写在大礼堂里听报告,那也只是“教室搬家”,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文题中的“也”字就没有得到落实,自然就偏离了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评讲学案5:考场作文审题起,审清要求最关键——关注写作要求,写符合要求的文章一、仔细阅读2015-2016全国新课标I、II卷的四个作文题,找出题目中“写作要求”的句子,仔细对比,明确其各自的要求:2015年全国新课标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年全国新课标I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全国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年全国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根据四个作文的写作要求:2015(I):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5(II)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016(I):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II):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二、本周作文回顾:【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当代学生素质论坛”。
有学生代表发言说:我的成绩并不名列前茅,但人缘好,善解人意,不仅当上班长,还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
而另一位学生代表发言说:“我觉得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
另外,还要努力培养独立意识。
”结合学生代表的发言,你认为哪种素质才是当代学生最应该具备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演讲词,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一)、要求“权衡”的新材料作文如何立意?1、仔细看材料的写作要求,是否有以下的关键句:(1)提出“写作任务”的句子:你认为哪种素质才是当代学生最应该具备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对上面的人与事,你认为哪个最令人起敬?上述三个人物中,哪一个人更让你感动?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暗含有什么要求?立意时要注意什么?与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要求相比较,有什么区别:(2)提出“行文要求”的句子:“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方法总结:立意时要注意什么?(二)、要求“权衡”的新材料作文如何行文?1、请阅读以下2篇文章,仔细思考文章是如何体现“权衡”的?“炸”出的爱更温情高三(6)班张晓用着良心油的油条小哥,挂着号只为见儿子的老父亲,意外损坏名画的小男孩,处于变迁的社会,他们都属于公众平台上发声者,但从设栏的考究,我认为“炸”出爱的油条小哥更适于传递温情,情系社会的专栏感染大众。
首先,从报社设刊的目的,不难看出,发掘人情,有温度的新闻来达到传递温暖的设栏理念,无不彰显着对社会的人文关怀,较之与网络上盛行的八卦媒体,《暖闻》专栏承载的是一份“铁肩担道义”的媒体职责。
青年小伙用良心油炸出了一份份对于消费者来说富有温度,健康放心的食品,让这种心系大众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读者,不正是服贴于创栏理念吗?而相对于无奈之下挂号看病的年迈老父亲相比,小可的油条更能引人积极向上,而较之儿童来说,对儿童个人保护与社会大众的包含利益两者的权衡,亦不难看出,油条小哥更适合报刊的选择。
(虚晃一枪的比较)再者,报刊的优势在于心系当下热点,从现社会不大难看出,饮食安全成了大众人心忡忡的一大问题。
再加上“天价虾”、“假奶粉”等事件的揭发,普遍地传出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危机。
俗语有言“民以食为天”,没有了基本保障的居民生活,又何以建立起雄伟的事业大厦。
处于这样的舆论指向下,反而小哥的油条无疑是在挽救社会上的任凭危机。
这个角度来说,登上报刊封面,当数油条小哥的温暖事迹了。
相反,如果刊登了为见儿子一见的老父亲,反而是将社会父子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公布于众,读者的心挂在了思虑父子人际的处理,这样的引导不免让读者的带着锢来反思自己,那么温情的关怀,温度的传递在这个层面,效果略减。
从损坏画的男孩角度一看,又不免让人们在看到社会对孩子宽容的同时,沉思与现实相反的叛逆犯法的行径,不利于正能量的传递。
(从效果角度谈对比选项)因此,从以上讲述而言,“炸”出大爱的油条小哥,更适合登上报刊。
一份低成本的油条,利益的让位换来大众的放心,在信任危机的时下,“炸”出爱的油条亦能点社会温暖的明灯。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
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
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
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
”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
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
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
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
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
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色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
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如此,不如走进大自然,与它拥有一个心贴心的拥抱吧!当你踏进绿绿的草地,自然给你的不再只是一张翠绿的图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机勃勃的小动物乐园。
当你走进宽阔的大森林,自然给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兽的画像,而是地球之肺给人带来的清新空气和舒适的荫凉。
比起在网络中源源不断的海量自然信息,你不仅收获了自身亲历的难得体会,而更多的是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
还在等什么?难道要放弃掉那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的自然厚礼吗?而只有通过自身经历的途径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礼物的厚重与美好。
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
惟有此途径,人类才能知晓自然母亲的美好与神奇。
2、从以上两篇考场佳作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尝试总结以下行文中“权衡”的方法。
(三)同题佳作培养独立意识,彰显当代风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培养独立意识,彰显当代风采》。
穿过历史的烟云回望,梁启超曾奋笔疾书,探案高呼:“少年强,则国强。
”喊出了建立学生独立人格的最强音。
在我看来,建立独立人格,还需培养独立意识。
而这独立意识,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折戟沉沙,反而历经淘洗,如同金子一般闪耀。
诚然,拥有好的人缘,善解人意,是能被同学推选担任学生领导的重要原因;努力学习知识,如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亦必不可缺,然而我更认为,培养独立意识,对于当代的学生更加重要。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两条腿,担起一个独立的身躯。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肩上的众人。
许多同学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所折服,因为他们拥有很好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成绩优异的同学亦被他们所羡慕,同为他们似乎望尘莫及。
然而,却鲜有人关注培养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有言:“谁不能主宰自己,谁永远是一个奴隶。
”盘缠弯曲的牵牛花,失去了篱笆的支撑,便难以生存;总是依靠外物的人,失去了独立意识,亦难以成才。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个背包,一路风尘,95后大学生杨婉滢“千里走单骑”,从黑龙江独自骑车来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报到,这样一种坚韧的独立意识,彰显了我们当代学生应有的风采,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她点赞。
相较之下,那些快递脏衣服回家让父母洗的大学生,坐吃山空的“啃老族”,该是如何的惭愧。
培育独立意识,彰显当代风采。
因为缺少,所以珍贵。
的确,学生干部保证了集体的井然有序;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我们学习路上的榜样;可是,培养独立意识这看似“舍本逐末”的行动,却担起了我们做人的脊梁。
培养独立意识,我们才能更加明白自身肩负的重担,承担起努力学习,奉献祖国的使命,才不会在小困难小挫折前一蹶不振,才能更勇敢地攀越人生的高峰。
别忘了教育的本质,除了升学率外,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独立意识,则是其中至为关键的一项。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勇敢地独自去经受风吹雨打雷鸣电闪的考验,让我们努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大写的人,去彰显我们当代学生的风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