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冲动行为患者要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及时发现冲动的先兆;密切观察治疗及用药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时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
【关键词】精神科冲动行为护理干预冲动行为是一种发生较急,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伴有激动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可起源于内部感受或外部影响,此时自控力降低。
严重者可有情感爆发(愤怒、激越),甚至导致自伤或伤人的暴力行为[1]。
1.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做好冲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外表、动作和姿势、情感、言语、及对周围人的反应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是防范冲动攻击行为的基础。
1.1加强组织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新入院及外出活动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入病房,去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
特别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安置于重症室内,专人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1.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环境对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患者起着积极地作用,病房的空间与床位避免过分拥挤。
保证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物品陈设简化、整洁,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噪音。
能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陌生感,消除紧张情绪。
使其能够安心住院治疗。
1.3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对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至关重要。
加强服药监护,防止吐药、藏药,以尽快控制病情,有效地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入院初期兴奋冲动的患者要尽早有效用药,同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1.4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冲动行为一般多发生于新入院及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当中,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绝大多数发生毁物、伤人暴力冲动行为的患者都有表情、情绪、行为等异常反应的先兆,对入院初期精神症状丰富及幻觉妄想明显的患者进行重点看护,严密巡视观察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性暗示信息,了解病人的心态,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医嘱 执行 情况
毒麻精神药 品及抢救物 品药品
责任护士落实好健康宣教工作
向患者宣教吸烟的危害,强化记忆
SUCCESS
控制患者每天的吸烟 量,逐步戒烟
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做 好沟通
体会
护理安全是每个人的职责 任何不良事件都是可以提 前预防的
积极对待,持久重视患者 安全
善于从不良事件中吸取教 训
提高工作灵活性,学会利用协医助护的患者
8 7
做好家属沟通工作,保证每天有一定的烟
护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
制定整改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综 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 生的根本途径。
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强 化“病人第一,安全第 一”的职业理念。
提高对患者的观察能力
对于患者加强伤口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注意定时给予伤口消 毒、包扎、固定及患者的情绪变化。
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
患者家庭因素 病区物品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病人:近期情绪不稳,易激惹, 爱发脾气,接触被动,治护不 合作,夜眠差,有严重的烟瘾。
患者家属:家庭经济条件差, 未给患者留零花钱,也要求患 者戒烟,本次事件也是因为病 人向其他病人要烟,未得到满 足引发的。
情绪不稳定 ,易激惹 病人 烟瘾
人
评估不到位,对病情掌 握不及时 要求戒烟 家属
护士
观察不到位
与主管大夫沟通不够
经济条件差未留零花钱
原因 分析
宣教不到位,未使病 人建立健康行为
健康 宣教 护士人员不足
工作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谨 交接班
对重点病人交接不 详细
冲动行为护理

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
• 5、重视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和特
• 措施: 1、了解病情,尊重病人人格,不谈涉及隐私的话;
•
2、与别人说话声音不要太小,防止引起患者疑心;
•
3、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绪;
•
4、对病人许诺应兑现,办不到时做好解释,取得谅解;
•
5、对病态行为不可嘲笑、愚弄,注意避免暗示言语;
•
6、工作时发生错误及时向病人道歉,以求谅解。
四、护理措施
对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至关重要。加强服药监护,防止吐药、藏药, 以尽快控制病情,有效地降低冲动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入院初期兴奋 冲动的患者要尽早有效用药,同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
• 4、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症状护理:冲动行为一般多发生于新入 院及病情有波动的患者当中,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尤其是新入院及外出活 动回病房的患者要严格检查,防止携带危险品入病房,去除环境中的 不安全因素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的保证。特别对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安 置于重症室内,专人看护,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 的安全。 •
五、潜在冲动行为的处理
• 2、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环境对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
环境对患者起着积极地作用,病房的空间与床位避免过分拥挤。保证病 房环境安全、舒适、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物品陈设 简化、整洁,尽可能减少刺激性噪音。能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陌生感, 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能够安心住院治疗。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冲动伤人)讨论

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责任护士
当班护士
病区管理
1.健康宣教强化不 够,患者未认识到 吸烟的危害性 2.对患者病情不能 及时掌握 3.与主管大夫沟通 不及时
1.交接班不严 1.护理人员不足,
谨
未得到合理分配,
2.责任心不强。 看护大厅人力资源
对病人观察不 不足
到位,未能及 2.病区清洁物品用
时做好预防防 后未能及时收起,
潜在护理 风险的病
号
医嘱 执行 情况
毒麻精神药 品及抢救物 品药品
责任护士落实好健康宣教工作
SUCCESS
向患者宣教吸烟的危害,强化记忆
控制患者每天的吸烟 量,逐步戒烟
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做 好沟通
体会
护理安全是每个人的职责
积极对待,持久重视患者 安全
任何不良事件都是可以提 前预防的
善于从不良事件中吸取教 训
对于患者加强伤口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注意定时给予伤口消 毒、包扎、固定及患者的情绪变化。
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家庭因素 病区物品管理因素
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病人:近期情绪不稳,易激惹, 爱发脾气,接触被动,治护不 合作,夜眠差,有严重的烟瘾。
患者家属:家庭经济条件差, 未给患者留零花钱,也要求患 者戒烟,本次事件也是因为病 人向其他病人要烟,未得到满 足引发的。
提高对患者的观察能力
一般情况
治疗情况,
精神症状 躯体情况
心理需求
环境观察
社会功能 ,
落实核心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
杜绝“说起来重要,做 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工作态度。
各层级护理人员交接班时,不但交 接重点病人还要对有冲动伤人的患 者发病迹象进行交接,并及时告知 患者主管大夫。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分析及护理

察引流液 的量及性状 , 并准确 记录 , 若引流 出大量鲜血或血 性 液 , 者出现烦躁不安 、 患 血压下降 、 脉搏增快 、 尿量 减少等血 容
量不 足表现 , 应考 虑吻合 口出血 , 应立即通知医师, 配合处理 。
战胜疾病的信心 , 积极 配合手术治疗 。认真细致做好术前准备
工作 , 特别是术前 营养支持 和呼 吸道准备 。术后要认真细致观 察病情变化 , 监测血氧饱和度 , 做好 胸腔 闭式 引流管 、 胃肠持续 减压及 呼吸道的护理 , 及时发现异 常 , 采取 积极有效 的护理措
重性 、 针对性有所 不同。根据笔者 2 0多年 的精神科 护理经验 ,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 的发生率最高 , 其次为情感性精神障
真 实或想象的对象 ' 强迫他人注意 , 大声喧哗妄想性
碍和癫痫所致 的精神障碍。 与暴力有关的精 神症状包括 : 幻觉、 妄想 、 狂躁状态 、 冲动和意识障碍等。 患者认 为某 工作人员或病 员要跟踪 陷害 自己, 因此 , 先发制人加 以攻击 。 要
1 性 格特征 . 3 ① 多疑、固执 、缺乏 同情心 与社会 责任
愤怒 , 常焦虑 , 异 易激惹 , 异常欣快 , 情感不稳定
3 暴 力 方 式 及 攻 击对 象
感; ②情 绪不稳定 , 易激惹 , 喜欢寻找 刺激 , 稍有不如 意就产生 敌意; ③缺乏 自尊与 自觉 , 应对现实及人际关系能力差。 有一种 反社会人格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 , 其暴力行 为发生率较高 。 1 诱 发 因素 . 4 ①住 院环境 、 会环境 、 化等 因素 。如 社 文
作者简 介: 张雪芹, , 女 大专 , 主管护 师
避免 胃扩 张压迫肺及增加吻合 1 3张力而并发吻合 口瘘 。 严密观
暴力行为护理

• 4、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把患者暴力倾向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做 出及时有效的医学处理。临床实践表明长期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可控制和减少由于精神障碍引起的暴力行为。
产生原因
1、疾病因素 据国内外文献报导,暴力行为 与疾病诊断有明显关联,如我国第一届全 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1987年) 1214 例杀伤案件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占84.6% ,癫痫性精神障碍7%、癔症2.2%、反应性 精神障碍1.9%、精神发育迟滞1.7%、其他 精神障碍2.9%,可见精神分裂症最为多见 。
• (五)护理评价 • 1、患者能否能以合理有效方法处理压力。 • 2、能否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失控行为。 • 3、患者人际关系是否有所改善。 • 4、能否预知将失去自制力的症状。
患者发生冲动伤人毁物的应急程序
• 在收治新病人时,应与家属沟通告知,并 取得家属同意。
• 病人发生冲动时,立即将病人置于监护病 房,安抚劝说,取得合作。
• 3、药物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可用来代 替约束或隔离病人、或与约束隔离同用。 适用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地西泮( 安定)。一般采用肌注给药,以氟哌啶醇 最为常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 征、症状消长情况及用药反应等。
• (三)缓解期治疗
• 暴力行为患者的缓解期治疗应包括药物治疗、电 休克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 疗,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控制和减少由于精神障 碍引起的暴力行为。电休克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 症和禁忌症,切忌将电休克治疗作为惩罚手段。 部分患者经辅助电休克治疗后,常获意想不到的 疗效。心理行为治疗主要围绕重建患者的心理行 为方式,建立新的行为反应方式,使病人悟出他 为什么要用暴力行为作为表达方式及如何控制自 己的情绪。
冲动病人的护理

【操作步骤】
• 5.如患者仍有冲动行为,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隔离室,并 进行保护约束。(要点:①保护性约束一般应先征得患者 或家属签字同意和医嘱。在紧急情况下,可先约束后再向 患者和家属解释保护的理由,取得家属或患者的理解。② 进行保护性约束时,护士需动作协调、敏捷,避免用力过 猛造成患者受伤。)
• 6.根据医嘱给予药物干预,如肌内注射氟哌啶醇或氯丙嗪 等,使患者尽快平静。
【操作步骤】
• 二、冲动发生时的护理干预
• 1.当发现患者有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冲动行为出现时,应立即呼叫 其他人员协助,共同处理患者的冲动危险,尽快控制场面。(要点: ①接触有冲动危险的患者时,避免1名护士单独接触,一点要有能够 及时支援的人员以保证在必要时共同制止患者的冲动行为。②护士在 接触冲动患者时需保持至少一个手臂的距离,不能从患者身后接触, 防止患者受到惊吓而突然攻击工作人员。另外护士所处位置应便于撤 离。)
2013.12
冯杰华
什么是冲动行为?
• 冲动行为(compulsive behavior)是指一 种突然发生、历时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同时有情绪低落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 这种情感和行为可起源于内部感受或外部 影响,此时自控能力降低。严重者可有情 感爆发(愤怒、激越),甚至导致自伤的 暴力行为。在精神科,犹豫患者受精神症 状的影响,冲动控制能力减弱,容易发生 冲动行为,因此,及时护理干预对控制患 者冲动行为十分重要。
• 2.疏散围观人员,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其他病友起哄或批评,加 重患者的愤怒和紧张。
• 3.护士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语气告诉患者冲动行为的危险和后果。 • 4.如果患者手上有攻击危险物品,应以坚定、冷静的语气要求患者将
危险物品放下,护士代为保管。如果语气制止无效、患者拒绝放下危 险物品时,应安排一组人员转移患者注意力,另外一组人员乘患者不 备时快速夺取危险物品。
冲动病人的护理.

【操作准备】
• 1.环境准备 • 2.护士准备 • 3.用物准备
安静、安全、少干扰,病房光线宜暗。 调整情绪,熟悉冲动控制技巧。 约束带。
【操作步骤】
• 步骤 • 一、潜在冲动危险的护理干预 • 1.将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并严密观察患者的行为。 (要点:病房设置应坚定、没有可作为攻击的物品,必要时将患者安 置在专用防冲动的病房。) • 2.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清除病房的一切危险物品。 • 3.营造一个具有合作气氛的环境,护士以直接、坦诚的态度,同理性 的关心和支持性的反应与患者会谈,了解患者冲动的原因。(要点: 在会谈中避免批判者的感受,但也要避免太温和,让患者感受护士真 诚的关心和合作的态度。) • 4.与患者一起讨论处理愤怒的方法,向患者明确提出过去哪些不适宜 的行为,如攻击他人或伤害自己,并提出对这些行为的限制。(要点: ①谈话中要尽量传达护士接纳患者的态度,让患者明白护士对其行为 的限制都是为了他人的安全,是为了协助他控制不恰当的行为。 • ②让患者继续用药自我控制及决定的权利,这样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安 静,消除或减轻冲动危险。
冲动患者的护理技术
• 冲动患者的护理技术(nursing care of compulisve behavior) 是针对患者突发冲 动行为的护理干预方法。 • 【目的】降低患者的易激惹性,及时终止 患者的冲动行为,避免意外发生,同时通 过行为训练,让患者学习适应性行为方式 应对压力。 • 【适应症】有冲动危险的各类精神障碍患 者及其他疾病患者。
2.评估患者的冲动行为
• 通过观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冲动行为特征。要点: • (①)有针对他人身体或物体的攻击行为,如打人、踢人、 咬人、吐口水、破坏东西等。 • (②)有针对他人的言语攻击或威胁行为,如辱骂、威胁 真实或想象中的对象、强迫他人注意、语调高、抗议、不 听劝阻、质问他人等。 • (③)身体活动量增加,如踱步、兴奋、急躁不安、不能 静坐、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握拳或用拳击物等。 • (④)情绪表现:不稳定、易激惹、紧张、愤怒、敌意、 异常焦虑等。 • (⑤)认知方面: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 障碍、幻觉及妄想症状加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摘要: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
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
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
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
目的探讨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护理。
方
法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的病因进行了解,配合对患者的治疗选择护理方法,并进行健康教育。
结论对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更多损失,同时也可减缓患者的病情恶化。
关键词:冲动(攻击伤人)行为护理
冲动行为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伤人、毁物)。
对他人的攻击主要指躯体攻击,可使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
除已经实施的冲动行为外,还存在潜在的或可能的冲动行为。
患者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冲动行为,或者立即要实施冲动行为。
病因
(一)冲动行为的相关因素
1.年轻、男性、独身、失业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2.病理心理因素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酒和药物滥用、惊恐障碍、适应性反应等亦易发生冲动行为,尤其某些精神症状与冲动行为关系较密切,如敌意、激动、幻觉、妄想,或躁狂发作等。
3.冲动行为史尤其是最近发生过冲动行为,很可能引起再发。
(二)与冲动行为关系密切的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
1.分裂症引起冲动行为的常见原因:
(1)幻觉或妄想的影响。
(2)要求未得到满足或者对挫折耐受性低。
(3)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4)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
(5)也可能由于正当的自我防卫引起冲动行为。
2.情感性精神病
(1)患者易激惹性增高。
(2)躁狂发作患者可能由于性欲增强而发生性攻击行为。
(3)抑郁患者将愤怒指向外部,或者寻求外部的惩罚,导致攻击别人,甚至以杀人来达到杀死自己的目的。
(4)有严重罪恶妄想的患者害怕亲人因自己的罪恶遭受到痛苦的惩罚,先将自己的亲人(多为年幼的子女)杀死后再自杀。
3.酒和药物滥用
(1)醉酒时处于脱抑制状态、情绪不稳或判断受损,尤其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更易引起冲动行为。
(2)戒酒可使患者易激惹、激动,或引起谵妄导致冲动行为。
&nb
sp; (3)药物滥用,如可卡因引起的陶醉状态,可转成易激惹、激动和多疑,又如长期服用苯丙胺可以引起妄想性精神病,引发冲动行为。
(4)由于不择手段希望得到药物,也可能采取冲动、暴力行为。
(5)突然停用BZ类药可以引起激惹和激动,冲动行为的危险也增加。
4.癫痫
癫痫发作期可能发生无目的的冲动行为。
有人格改变的癫痫患者固执、记仇、易激惹,而且凶狠、残忍,也可引发冲动行为。
5.人格障碍
特别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危险增加,这类患者也有很多其他行为问题或严重的心理问题。
6.器质性精神障碍
(1)谵妄患者可受错觉、幻觉,或妄想的影响引发攻击行为。
(2)脑外伤、脑部的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H1V综合征、结核病等)、正常压力脑积水、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多发梗死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伴有脑损害的缺氧或低血糖状态,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可能因控制能力降低或由于精神异常。
(3)很多内科疾病也可能发生冲动行动,如缺氧、电解质紊乱、肝或肾脏疾病、全身感染、砥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重金属或杀虫剂或其他物质中毒等。
7.其他
(1)病理性激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癫痫和脑外伤患者可以突然发生强烈而短暂的情感暴发,甚至暴力行为如伤人、毁物。
(2)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可能对其妄想中的害人者,嫉妒的配
偶、钟情者采取攻击行为。
(3)精神发育不全:精神发育不全患者由于判断和理解幼稚,易受人利用和诱骗,自我控制能力差以及生理本能要求亢进,因此易发生冲动行为。
(4)家庭冲动:主要为配偶虐待(多为丈夫殴打妻子)和儿童虐待(多为父亲虐待子女)。
护理
(一)护理目标
1.不发生冲动导致的躯体或物品损害,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
2.能有效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
(1)提供良好居室环境,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将冲动或易激惹的患者分开活动与居住。
(2)减少外界刺激,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参加喜爱的活动,适当地安排工娱疗。
宣泄缓解恶劣情绪。
(3)主动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交流养身的经验。
不讲令人不快的事,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2.心理护理
(1)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建立与患者良好的关系。
及时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有条件时,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利于缓解抑郁、愤怒、恐惧等不安情绪,增进自控能力。
3.基本症状护理
(1)了解病情及既往冲动行为(伤人毁物)的形式、程度等,掌握冲动发生的规律。
对患者过激言行采取不辩论的方式,但不迁就。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发生躯体接触时,应谨慎,必要时应有他人陪同。
(2)在良好护患信赖关系基础上,告诉患者如果感到某人对自己有威胁时,要及时告诉,以便及时帮助患者排解或转移焦躁、愤怒、敌视情绪。
(3)患者出现妄想、幻觉时,应尽力将其注意力吸引到现实中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上来,谈论真实的人与事。
(4)与抑郁情绪者多交谈,鼓励其回忆往日的成功业绩,并表示赞誉和敬重,观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和焦虑、愤怒增强时出现的行为,及时防范冲动行为发生。
(5)对有消极观念或自杀自伤企图者,必须置于看护人员视线范围内,对有积极自杀行为者,要有专人监护、严防意外。
(6)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在言语的安抚下平静下来,而大部分患者对言语安抚无反应。
尽管如此,仍要好言相劝,答应患者的要求,说服患者立即停止冲动行为。
(7)一旦发生冲动时,要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其伤害行为,保护患者的安全。
酌情隔离或保护约束患者,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
应清除患者身上的危险物品,对于受冲动损害者立即妥善处理。
(8)对冲动后的患者要做好事后心理护理,让患者讲述冲动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
在患者安静解除隔离或约束时,要解释冲动危害,以及隔离或约束的必要性。
(9)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幻觉妄想者需用抗精神病药;焦虑抑郁者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失眠者及时用催眠药等。
健康教育
1.应注意对患者的个性、品德和安全给予指导和教育,教会应对恶劣情绪的方法。
2.应对患者家属讲解,暴力行为往往在妄想和幻觉等精神症状支配下产生的。
(1)教育家属应耐心和蔼,避免对患者做出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躁狂患者,应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多用正面教育,表扬要多于批评,并用转移其注意的方法,防止很多人围观及挑逗,避免患者因激惹而更加兴奋。
(2)应帮助患者家属组织患者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使其精力得到应有的发泄,促进晚间睡眠。
应注意安全保护性措施,减少环境中的不良刺激,限制一定的人际交往。
(3)教育家属对幻觉妄想比较丰富的患
者尽量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防止突然发生冲动行为。
(4)让家属了解患者的妄想内容,协助患者减轻或摆脱精神症状的干扰,消除其紧张和烦躁不安的心理,增强患者控制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陈兆红,陈淑娟.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XX年11期.
孟宪梅;钟华荪;Carol Ewashen.加拿大精神科护理实习见闻[J];护理研究;20XX年34期.
陆惠琼;孔荣见.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风险管理[J];护理研
究;20XX年S1期.
赵志耘;李菲菲.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伦理缺陷及对策[J];护理研究;20XX年08期.
张秋红;张玉国;苏静.精神病人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XX年05期.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