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切中肯綮—考场作文如何审题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作文审题技巧百步穿杨披沙沥金 精品

最新-高考作文审题技巧百步穿杨披沙沥金 精品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百步穿杨披沙沥金高考作文审题技巧百步穿杨披沙沥金江苏南通中学姚明作文号称高考第一题,从分值看,这一说法毫不夸张。

而作文成败,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审题。

虽然考试说明将审题与文体、语言、思想等诸多因素并列提出,占分比例相差无几,但是,全国各个版本的语文考试说明,切合题意总是列为第一项要求。

在实际阅卷过程中,审题也总是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来考虑。

偏题的作文无论内容、语言有多好,往往难以达到三类卷以上,绝大多数处于四、五类卷的困境。

所以,高考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建议加强作文审题训练,努力练就百步穿杨、披沙沥金的本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不偏题,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壹明辨作文不同题型的审题特点2019年全国共有17套语文试卷,也就有17道高考作文题。

梳理一下,有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四种题型。

材料作文因其有较高的审题要求,同时又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取舍空间,所以备受青睐。

2019年全国有9套高考卷的作文为材料作文,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新课标卷、全国大纲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等有影响的地区均采用材料作文的题型,这似乎透露出今后高考作文的主要发展方向。

天津卷要求考生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写出自己的感悟。

应该说,这道题审题难度最大,最接近于上个世纪末盛行的传统材料作文,考生需要从形象的比喻中准确提炼出抽象意义的立意方能符合要求。

其实,命题者从三个方面体现出课程改革以后新材料作文的变化。

一是五种镜可以任意组合,使考生在选择材料时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喜欢叙事的考生可以记叙与镜有关的故事,长于理性思辨的考生可以从镜中感悟人生,科学知识丰富的考生还可以撰写科学小品,考生可以充分施展才华,彰显个性。

切中肯綮,抓住材料的精髓——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PPT课件

切中肯綮,抓住材料的精髓——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PPT课件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 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 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 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 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 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当然,如果从韩国青年的角度立意也未尝不可,她 的这番话体现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应该有民族自豪感,应该坚守住自己,留 住自己的根并发扬光大之。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 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 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 “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切中肯綮,抓住材料的精髓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一、何谓新材料作文
首先我们看一个例子,即山东高考卷第一次出现的新材料作文。
(2006年山东高考作文)
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
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选定了一个侧面,再就是选择角度。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去 看这个侧面, “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对同一个事情,不同 的人会有不同的发现,正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06年全国题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 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 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把牧羊人的说法 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 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 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不妨 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 从而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精深之作)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这样一分析,你的构思立意就有了明确的范围了,你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来写了。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作者:罗文科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4期摘要:“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首要要求。

高考作文要做到切题。

一、把握中心意思,抓住主要意图,找准写作角度。

要分析文题的内涵和外延、隐含的条件与限制、命题者的主要意图;二、作文立意要中肯、准确、科学。

文章论点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辩证唯物哲学基本观点及社会的道德准则及情理。

三、行文写作、字里行间要紧扣题意。

关键词:切题;角度;立意;扣题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90-02高考作文,“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首要要求。

考场作文,切题是生命线,作文只有在切题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评判。

从难度上看,高考作文不会设置太大的审题障碍,但又会体现出思辨测试的梯度。

只有切合题意的作文才有可能获得高分。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呢?一、把握中心意思,抓住主要意图,找准写作角度高考作文题一般都从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角度等方面对作文进行了限制。

考生只有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才能不离题,不偏题,才能获得高分。

由此看来,那些只注重形式与语言,却忽视对题目内涵挖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当文题出现在考生面前的时候,考生既要考虑它属于哪种命题,又要分析文题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文题隐含的条件与限制。

如果忽视了命题的限制,理解题意就可能会出现偏差,写出的文章就难以切合题意了。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高考命题,其所提供的材料都会隐含着命题者的主要意图,理解这种隐含信息尤其重要。

如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是“我的时间”,写作的落脚点是“时间”,而且是“具体时间”。

它可以是“物理时间”,也可以是“人生时间”,但考生行文时必须强调“我”的存在。

即使是写他人,也是由“我”而引发的,侧重于“我”的思考和参与。

考生如果在审题时忽视了这种限制,就必然导致文章的偏题离题。

下面以一作文题为例:魏文王说扁鹊是最好的医生,扁鹊却说自己不如两个哥哥。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切入有难度的作文题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切入有难度的作文题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如何切入有难度的作文题高考作文一旦偏题,高考语文就难以得到高分。

所以,在写作时,考生绝不能出现审题方面的偏差。

那么如何做才能保证审题立意的准确呢?一、厘清题目中的人和事,不可囫囵吞枣有的些考生读题,粗枝大叶,眉毛胡子一把抓,信马由缰,这样的作文最易偏题。

正确的做法是仔细读题后,如果发现题目中有相关的人和事,就要仔细研究人和事之间的关系,仔细比较多个方向的立意,选出最佳角度立意。

笔者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为例,试研讨如何深入分析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则材料涉及两方人物(英美军方,沃德)和一类飞机(幸存飞机)。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英美军方决定加强对战机的保护。

那么对哪个部位加强保护呢?就有了分歧。

军方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显然这是简单思维、表象思维,是不严谨的。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这是个复句,与前句构成转折关系,提醒考生本句话异常重要,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力排众议”。

力排众议,就是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意见。

沃德能力排众议的力量来自何处?因为他是“统计学家”,拥有科学的力量。

由此,至少可以推理出“独立思考”“突破惯性思维”“坚持真理、不盲从”等。

要注意的是,英美军方的结论同样也来自实践调查,绝非突发奇想,但事实上他们的调查却出现重大的失误,即只看到成功返航的飞机,而未考虑那些被击落的飞机。

沃德之所以高人一筹,正在于他注意到了众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由此出发,探讨沃德超越众人的原因当是最佳立意。

所以本题的具体最佳立意应该有两个。

切中肯綮 丝丝入扣——漫谈作文点题扣题技巧

切中肯綮 丝丝入扣——漫谈作文点题扣题技巧
写作 快速 切入 主题 ,突显 文章精 髓 ,吸 引读 者注 意力 ,同时创 设一 心 。正 因为 李 同学在 这次 作文 中很 好地 注意 了点题扣 题 ,其作 文 被
种悬 念 ,引发 阅读 兴趣 。如吴 均 的山水 小 品文 《 与朱 元思 书 》 的开 阅卷老 师一 致评 定 为优 秀作 文 。点 题扣 题 既是 布局 谋篇 之需 ,也 是 篇 : “ 烟俱 净 ,天 山共 色 。从流 飘荡 ,任 意东 西 。 自富 阳至桐 庐 作 文层 楼更 上之 道 。 风 再如本学期第三次模拟考中 ,朱同学的作文 《 长大的滋味》同 百 许里 ,奇 山异水 ,天 下独 绝 。”其 中 “ 山异水 ,天下 独绝 ” 奇
保 险分 的 “ 基石 ” ,是 获 得 高分 的妙 招 ,是挽 救 离 题 文 的 “ 奠 救
命草 ”。

生也 因读 书而 美丽 、充 实 、光 明 。本 文最 大 的亮 点就是 作者 的点
题 扣题 意识 非 常强 ,全 文 “ 步 ” 出现 了1次 , “ 一 6 一生 ” 出现 了1 2
所 谓 点题 扣题 ,就是 紧扣 题意 来写 作 ,即在文 中恰 当 的地方 用 2 中要 浩 荡 篇 中点题 .
简 明扼 要 的语句 点 明题 目、话题 或 主题 ,以揭 示文 章 的主 旨 。灵光

点 ,价值 千金 。
篇 精 彩 的 文 章不 仅 要 在 篇 首 点 题 ,更 要 在 篇 中反 复 点题 扣 题 。在叙 述 、议论 或 抒情 的过 程 中 ,用 简洁 精炼 的语 句 ,不失 时 机

作 为一 线教 师 ,我们 深有 体会 ,点题 扣题 与否 直接 关 系到 学生 地 点明 文题所 包 含 的深意 ,可 以起 到 突出 中心 的作用 。这 样就 可 避 作文 质量 的 高低 。如果 是考 场作 文 ,更 是直 接影 响学 生作 文得 分 的 免 下笔 千言 、离题 万里 之写 作风 险 。 如朱 自清 的 《 影 》 ,为 突显 主 题 ,抒 父 子深 情 , “ 影 ” 背 背 多少 。2 0 年高 考 ,令 人 大跌 眼镜 的是 :首 届全 球华 人少 年 文学 金 03 奖得 主— — 费滢 滢 同学 的作文 只得 了2 分 。其最 大 的原 因就 是忽 略 四次 在文 中出 现 ,其 中有 两 次 就是 在 篇 中 。一 是父 亲在 车 站 蹒 跚 5 了点 题扣 题 的重 要 性 ,以 至于 被 阅 卷 者判 定 为 跑 题 之作 。 由此 可 过 铁 道 为 儿 子买 橘 子 时 的背 影 ,一 是 父 亲 和 儿 子 车 站 告 别 后 混 见 ,点 题扣题 是 中学 生作文 的必 备技 巧 。得 之 则生 ,弗得 则 溃 。 入 人 群 中的 背影 。这 两 处 背 影 的 细致 描 写 很好 地 表 现 了 文章 的 主 题— — 父 爱 子 ,子 爱 父 的深 厚感 情 。这 正是 此 文 流传 万 口 、光彩 症结

切中肯綮,选准新材料作文立意的最佳角度

切中肯綮,选准新材料作文立意的最佳角度

切中肯綮,选准新材料作文立意的最佳角度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潘婕.(江苏宝应225800)自2006年以来,新材料作文正逐渐成为各地高考作文的热点。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提到“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它不再强调在中心角度立意,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一视同仁,都视为符合题意,这样便降低了审题的难度,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可是在现实的写作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自己从材料中选择了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了,但写出的文章还是不入阅卷者的法眼,得的分数较低。

要解答这个困惑,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江苏语文高考作文在立意方面的评分标准。

1、切合题意(一类卷 70----63分)2、切合题意(二类卷 62----56分)3、符合题意(三类卷 55---49分)4、基本符合题意(四类卷 48---42分)从这个评分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同样是正确的立意也会被分为三六九等,所以仅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还不一定是好文章。

每则材料的中心虽只有一个,而从材料中提炼的论点却可以是若干个,或就材料的某一方面、某些方面提炼得来,或就材料的整体进行概括。

既然存在着多种可能,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去粗存精,扬长避短,选择最佳角度,确定立意。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确立这个最佳立意呢?下面笔者将从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几条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从主人公的角度入手晏子是齐国的国相。

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

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

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

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

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

”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

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2013年,南京二模)这则材料的特点是有三个人物出现,不同的人物自然形成立意的角度,根据他们的言行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拟定以下几个立意:车夫角度(1)闻过则改(2)善纳雅言(3)摆正位置(4)低调做人妻子角度:(1)用心观察才能知人(2)识人贵在由表及里(3)忠言逆耳晏子角度:(1)不以高位骄人(谦虚是美德)(2)唯德是举,不论尊卑(3)知人善任主仆关系角度:通过比较就会发现问题。

探骊得珠,切中肯綮(整理精校版)

探骊得珠,切中肯綮(整理精校版)

探骊得珠,切中肯綮作文辅导0223 1427探骊得珠,切中肯綮——谈应试文的最佳切题角度本次月考作文阅卷过程中突出的感受是,写作比拼的是机智。

同样写“热”,大多数叙写在炎热天气下发生的事,或写奥运热、救灾热、中国热,或写亲情让自己心头一热,而当少部分将“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写的作文呈现时,即使技巧或语言尚显稚嫩,但此类作文已明显较之前面的“大路货”高出一个档次。

因此,角度决定分数!一个精巧的构思,往往能掩盖语言的粗劣、形式的粗糙。

那怎样才能选准应试文的最佳切题角度呢?首先要吃准、吃透题意。

应试文写作,稳中求新,审准题意是前提。

2003年的高考爆出一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作文仅得25分。

如果是默默无闻者也就罢了,偏偏她获得过“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的头奖,出版过散文集《经常走神的女孩》,父亲又是位文学评论家,于是事情就变大了。

读了费滢滢写的考场作文,有人认为她“跃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而有人则认为“所议论的角度并不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违背了…竞赛规则‟”。

费文的标题是《人情与季节》,共有四段:端午、元宵、重阳和冬至。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抄录其中“重阳”一段: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是吉利的象征。

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放在那儿,没舍得吃。

其实这是件小事,但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是节日与情感的关系:节日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又使节日变得更美好。

这与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显然对不上号:首先,文中没有涉及“对事物的认知”的内容;其次,虽讲到了“感情”,也不含“亲疏”之意。

这段文字的要旨可概括为:美好的亲情增添了节日的意义。

切中肯綮,抓住材料的精髓——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ppt

切中肯綮,抓住材料的精髓——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审清主次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审题时我们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 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因为主 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所体现的道理,正是出题者希望考生着力所表现的东西。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 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 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 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 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 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 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 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 了枪……
06年全国题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 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 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把牧羊人的说法 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 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 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不妨 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 从而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精深之作)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这样一分析,你的构思立意就有了明确的范围了,你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来写了。 肯定有人会问,这么多侧面和角度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哪个侧面 哪个角度最好?其实都一样,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 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步为营,切中肯綮—考场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语文在经历了多年对审题要求不高的话题作文之后,又回归到了新材料作文时代,之后命题人又进一步加强限制,形成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个好处就是能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看学生是不是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可不可以快速地从素材里面提取主旨。

话题作文具体要求里往往有“自选角度”或“任选角度”“选一个角度”的表述,这明显是给考生留出了非常大的发挥余地。

话题作文之前的旧材料作文多是要求“选准角度”,而话题作文之后的新材料作文则换了一种很含蓄的方式,要求“选好角度”。

那么,何谓“选好角度”?
“选好角度”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是“选”好角度,意思是说材料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希望考生能选一个最佳的角度;第二种是“选好”角度,即考生任意选一个角度,选定就好了。

试想,如果命题人的意图是第二种,那么为何不沿用以前“自选角度”“任选角度”更明确、更清晰的表达方式,而非要改成“选好角度”这样似乎有歧义的方式呢?我们宁可把它理解成命题人的为难,要求“选准角度”,不适应时代鼓励创新的精神,有限制学生思维的嫌疑;若“自选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又过分降低了审题难度,而且对审题准确的考生来说不公平。

所以干脆给一个“选好角度”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留给考生自己去揣度。

那么,在这里,我们宁可选择第一种理解,不仅仅因为第一种理解更保险,还因为它更符合生活实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生活中有人给你讲“狼来了”的故事,他其实是想告诉你:做人要有诚信,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甚至丢掉性命。

这一点毋庸置疑,这是你应该正确接受的信息,讲故事的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你能理解,没有必要专门给你“点明主旨”。

而你却非要从其他角度理解,你说故事里的大人也有责任,所以别人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你的道理是:做人不能见死不救,对小孩要宽容。

你说的有道理,甚至很有创意,可是要么你是真误解了说话人的意图,要么就会被人理解为抬杠。

而高考作文审题是同样的道理。

审题不仅包括对所给材料主旨的提炼,也应该包括对具体要求以及其中潜台词或者说命题意图的分析。

所以,材料作文审题绝对不能追求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应该是在审完题后第二步立意时要追求的境界。

而遗憾的是很多学生经常混淆审题与立意的概念。

审题是回答材料说什么的问题,立意是解决你自己想说什么的问题,后者必须由前者生发而来,绝不能为了另辟蹊径而另起炉灶。

那么,审题时如何才能选出来“好角度”呢?“好角度”不可能有一大堆,它往往具有唯一性;那这里就自然可以将“好角度”理解为“准角度”,而“准角度”自然来自于材料的主旨。

那现在问题就转化为考场上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材料的主旨,从而避免误入歧途。

方法有四,以下面一则材料为例来谈一谈。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

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

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

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

价钱还在不断攀升。

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很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一万英镑。

但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你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这则材料的审题难度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偏题甚或跑题,所以非常有必要研讨审题的思路和办法。

一是抓关键词。

所谓的关键词应该具备这些特点:一个是反复出现(当然有时候是以近义词甚至反义词的形式“披个马甲”出来的);二是“虚而不实”,绝对不会是“手机”“苹果”“钢琴”之类的实物;三是关涉人生观、方法论,即可以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两个问题的。

那么可以找出来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应该是“孤独,忧郁,快乐”,而不是“房子”和“金钱”,所以“鱼与熊掌可兼得”之类的立意完全是错误的。

二是抓主人公。

主旨绝对不会由配角告诉你,一定会在主角身上体现。

那么如何确定材料的主角是谁呢?首先是描述这个人(抑或某种事物、动物)的篇幅较大,而且往往会对他加上一些特别的修饰词语,比如上述材料中的老人不是普通的老人,而是“孤独的”“满眼忧郁”的老人,问题解决后,则是“颔首微笑”的老人。

其次是这个人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

上述材料的主角明显不是青年或其他买家,而是老人。

即使青年说得再动听,老人完全可以不卖,决定权始终在老人手里。

所以像“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成事者用心”“理解万岁”之类的立意明显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个结论是来自于青年而不是老人。

三是抓主要矛盾。

任何一个故事都有很多矛盾,但只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比如一所学校里也有很多矛盾,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之间的矛盾,教师与领导的矛盾,教与学的矛盾,这里的主要矛盾自然是“教与学”的矛盾,因为这是一所学校,而不是其他机构,“教与学”解决得如何决定了教学的品质。

同样,一个材料里的主要矛盾一定是冲突最激烈的矛盾,迫切需要被解决的矛盾。

上述材料的矛盾不是钱多钱少的矛盾,表面的主要矛盾是其他人想买、老人不卖的矛盾,实则是老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

材料想说明的是人活着既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大房子,而是快乐。

那么所谓“关爱空巢老人”“勿忘感恩”之类的立意是不准确的。

四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方面决定了矛盾的性质,能最终转化矛盾。

青年为什么能用低价买得大房子而其他人出很大的价钱却得不到呢?因为他们没能提供老人需要的东西。

所以,青年所提供的“陪伴”“关爱”“快乐”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所以主旨一定要从这里得出。

因此,像“欲享乐,先弃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立意也是不够准确的。

其实审题就如同射箭,怎样才算射得“好”呢?当然是射得准。

怎么才算射得准呢?当然是射中靶心。

一个靶子只有一个靶心,这一点必须明确,所以审题要尽量追求十环,而不能为了所谓的创新故意射中五环、六环,甚至脱靶,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