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和《汉书》新版资料

合集下载

社区工作者: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班固及其《汉书》

社区工作者: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班固及其《汉书》

北京社区工作者/html/shequgongzuozhe
/ 社区工作者: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班固及其《汉
书》
社区工作者: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中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很多考生对此一筹莫展,接下来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有关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社区工作者考试网预祝广大考生能在社区工作者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班固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

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二、《汉书》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汉书》(明朝刻本)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第八讲 班固与《汉书

第八讲   班固与《汉书

2、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首先是体现在班固对司马迁史学成就的评价 上。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 序游侠则退处 士而进奸雄 , 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 , 此其所蔽也。 ”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 , 皆称迁有良史 之材 , 服其善序事理 , 辨而不华 , 质而不 俚 , 其文直 , 其事核 , 不虚美 , 不隐恶 , 故谓之实录。”(《汉书· 司马迁传》)
本紀/ 紀
《史記》
相同
《漢書》
(1)劉知幾史通:「紀之為體,猶春秋之經,繫日月,以成歲時, 書君上,以顯國統。」 (2)帝皇紀:不論好壞:例:堯、舜、桀、紂
相異
朝代紀:夏、殷、周
沒有
∵與記事(事件)斷限(時代)之分別
標準:在權不在位 例:項羽、呂后入紀
在位不在權 例:項羽、王莽入列傳
∵史記:「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尋找歷 史發展之規律,反映歷史現實 漢書:奉劉氏正統思想,故只有劉氏帝王入紀,高祖排於首
第九讲
《汉书》十志
一、《汉书》十志的的文献价值与思 想价值
㈠反映社会生活与贯通古今 ⒈全面反映社会生活 首先,《汉书》十志在《史记》八书的基础 调整了篇目 , 增写了内容。 其次 , 《汉书》新创了《五行志》、《地理 志》、《刑法志》、《艺文志》 , 扩大了典 志体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范围。 第三,典志体的独立是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 结果。
第二 , 《汉书》抛弃了《史记》“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的进步内容 , 而把天人感 应的神秘学说 , 特别是五行灾异学说当作社 会现象的永恒规律来宣扬。 第三 , 《汉书》以强调封建性代替《史记》 的人民性。
作者 體裁 斷限
成書 編修形式
《史記》 司馬遷 紀傳體通史 黃帝至漢武獲麟 西漢武帝時 私修

汉书·班固年谱简编(2)全文

汉书·班固年谱简编(2)全文

汉书·班固年谱简编(2)全文继续撰写《汉书》。

自为郎之后,遂见亲近,作《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大约此时又撰《答宾戏》。

水平八年乙丑(公元65),三十四岁继续撰写《汉书》。

班超大约在此年或稍后为兰台令史,涉猎书传。

后坐事免官。

永平九年丙寅(公元66),三十五岁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三十六岁继续撰写《汉书》。

蔡愔等取佛经回京,浮屠迦叶摩腾、竺法兰同来。

永平十一年戊辰(公元68),三十七岁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二年己已(公元69),三十八岁继续撰写《汉书》。

水平十三年庚午(公元70),三十九岁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四年辛未(公元71),四十岁继续撰写《汉书》。

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四十一岁继续撰写《汉书》。

奉诏与马严等杂定《建武注记》。

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73),四十二岁继续撰写《汉书》。

《南史刘之遴传》所说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不可信。

班超为假司马,被窦固所遣,往使西域,因功为军司马。

西域与汉绝六十五年,至是复通。

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四十三岁继续撰写《汉书》。

与贾逵等撰《神雀颂》奉献。

奉命诣云龙门,答对关于《秦始皇本纪》所引《过秦论》之是非。

班超立龟兹国王。

永平十八年乙亥(公元75),四十四岁继续撰写《汉书》。

明帝死,太子刘炟嗣位,是为肃宗孝章帝。

焉耆、龟兹等攻没西域都护陈睦。

班超拒守岁余。

章帝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四十五岁继续撰写《汉书》。

章帝雅好。

班固和《汉书》新版课件

班固和《汉书》新版课件

03
CATALOGUE
《汉书》新版特色
版本介绍
版本类型
新版《汉书》为简体横排 版,方便现代读者阅读。
编纂团队
新版《汉书》由著名史学 家领衔,集合了一批专业 的历史学者参与编纂。
校勘注释
新版《汉书》在整理底本 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 校勘和注释,确保文本的 准确性。
新版特点
图文并茂
新版《汉书》加入了大量珍贵的 历史图片,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
文学成就
班固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 越的成就,尤其擅长辞赋 和散文,其作品深受后世 推崇。
班固的家族背景
家族地位
班固所在的班氏家族是东汉时期 的名门望族,其家族成员在政治 、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家族传统
班氏家族世代传承着儒学文化,注 重家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社会地位
班固作为家族中的一员,其社会地 位和影响力也与家族背景密切相关 。
促进了文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新版《汉书》的校勘和注释工作采用了先进的学术方法, 这为文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有助于促进文 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灵感
新版《汉书》中的史实和人物故事,为文学家提供了丰富 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有助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强化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THANKS
感谢观看
班固的学术影响
历史学贡献
班固最著名的作品是《汉书》,是中 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后世历史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贡献
思想贡献
班固在思想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 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其思想 观点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班固的辞赋和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也 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作品风格独特, 文笔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班固《汉书》苏武传

班固《汉书》苏武传
小标题 缑王谋反,虞常访胜
汉朝使团 苏武
(中郎将)
张胜
(副中郎将)
常惠
(假吏)
匈奴方面

且缑昆於鞮邪靬侯王王王( ( ((单 匈单匈于于 奴奴弟)王王,),曾曾降降汉汉))中 人 物 关 系
浞野侯(汉将,降匈奴)
虞 常(汉校尉,降匈奴)
卫 律(投降匈奴,丁灵王)
李 陵(汉将,降匈奴)
第三段 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动手 2、其一人夜亡 逃跑
第一段译文2
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 份出使,持节旄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 者回国,并趁此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 回报他的好意。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 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招募的士 卒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 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 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 (那样)。
班固简介
汉和帝永元初年, 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 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 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 中。《汉书》中的八“表” 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 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家庭--- 父亲:
弟弟: 妹妹:
班彪 班超(投笔从戎)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辞赋: 诗:
《汉书》 《两都赋》 《咏史诗》
第五段
逐渐 痊愈

使者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使动,使知道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定罪

使…投降
3、当死 判处;死罪
4、单于募降者赦罪 单于招募投降的人
5、副有罪,当连坐 判处;
6、本无谋 没有参加谋划
07、幸蒙大恩 幸而,表敬词 08、马畜弥山 满 09、空以身膏草野 使动,使…肥沃、滋润 10、君因我降 通过 11、今不听吾计 连词,假使,如果 12、畔主背亲 通“叛”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班固与《汉书》的特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班固与《汉书》的特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班固与《汉书》的特点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是继司马迁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无论对当代还是对后世均有重大影响。

班固(32—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郡安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东)人,其祖世代显贵。

父彪“家有赐书,内足于财”,是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师。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的班固,“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l6岁就读于洛阳太学,得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

父死,班固居丧期间整理父亲的遗著《后传》,并立志“竟其业”编写《汉书》。

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

其弟上书为他辨白,明帝阅读了他的书稿,赏识其才能,命他完成《汉书》的编写工作。

经过20年的努力,他基本完成。

和帝时他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后窦宪因罪自杀,班固受牵连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班固死时,唯八表和天文志未曾完稿,其妹班昭和马续补写完成。

班昭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杰出的女史学家。

《汉书》由12纪、8表、10志、70传组成。

体例与《史记》相比略有改动,如把《史记》的“书”改为“志”,把《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

《汉书》共100篇,约81万字,记载了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起,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一代前后共230年的历史。

从历史编纂学角度说,《汉书》创立了纪传体断代文体例,而且整齐了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体例。

如《史记》中没有惠帝本纪,班固则为惠帝立纪,确立了本纪“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的性质,也就是说只有天子能入本纪,这与司马迁创立本纪的意图完全不同。

可见,班固的断代史完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这自然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后来各个朝代的正史基本沿袭了《汉书》的编纂方法。

《汉书》的10志是在《史记》8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记述内容更完备。

其中《地理志》,《艺文志》、《五行志》、《刑法志》,皆为班固创立。

《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专著,开创了我国地理学史的研究。

班固简介资料

班固简介资料

班固简介资料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长卿,四川蜀郡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文人宰相”。

他是东汉开国功臣班昭之子,初任太尉长史,后历任尚书、奉车都尉、亲贵郎、中常侍等职,官至卫尉。

班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

西汉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他年幼时就目睹了家国的衰败,这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他深感天下大乱,百姓疾苦,于是立志要做一名有用之人,以挽救国家的危机。

班固具有非凡的才华。

他的文章优美而雄奇,语言凝练而深邃,被誉为汉代最出色的散文家。

他有着深入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热爱研究历史,精通儒家经典。

他是第一位将辞章、诗词、史传结合起来的文学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班固的代表作是《汉书》,这是一部记载汉代历史的重要著作。

《汉书》分为本纪、志、表三部分,共计一百二十篇。

班固在写作时,采用了正史的写作形式,同时加入了自己的体会和评价。

他在记载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评价和品评,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汉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班固一生的心血结晶。

他在汉武帝的大力支持下,历时十余年完成了这部巨著。

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个人理念融入到《汉书》中,使之具有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汉书》不仅成为了后世历史学家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班固的贡献不仅止于历史学方面,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官场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和政治智慧,一直备受朝廷的信任和赏识。

他曾多次出任重要职务,对于东汉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还秉持儒家的仁政思想,关心民众疾苦,努力为百姓谋福祉。

然而,班固的一生并不如意,他深夜幽居,以文章为伴,几乎完全疏远了世俗的生活。

他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完全实现,社会的腐败和乱象依然存在,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失望。

他曾写下“天下欲平直,而人心不肖”的诗句,表达了对社会不幸的忧虑和失望。

班固的光辉形象在后世一直被称道。

国学讲稿:班固与汉书

国学讲稿:班固与汉书

汉书《艺文志》论“诸子百家”十家
法家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 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 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法家学派,起源于法官,主张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以刑法辅佐礼制。 《易》上说“前代君王以严明的刑罚来整顿法制”,这是他们的长处。等到 刻薄的人来施行,就不要教化,放弃仁爱,只施行刑法而想达到太平,以至 于残害至亲,恩将仇报。
• 官至长子县令 曾祖 班况
• 举孝廉为郎,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迁家至昌陵
班氏族谱
曾祖 班况 • 举孝廉为郎,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迁家至昌陵 祖父辈 班稚(祖父) • 汉哀帝时曾任广平相,被王莽排挤为延陵园郎 • 班伯 受儒学,曾以“沈湎于酒”谏成帝,官至官至奉车都尉
• 班斿
博学,官至右曹中郎将,与刘向一同校阅皇家秘书
《汉书》的体例
(三)志 由《史记》的《书書》 演变而來。 新创的表有:《地理 志》、《五行志》、 《刑法志》和《艺文志》 主要记述上古到汉代的 制度。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包括"本纪"十 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 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 “,“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 汉代勋臣世家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 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 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 改易。《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 《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 些具体的律令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意识。《汉书》批评《史记》: “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 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 也。”说明班固对历史的认识和处理以 纲常名教学说为标准。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史记·太
史公自序》对道家和儒家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4、别增《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 《五行志》四志; 5、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内容方面,汉武帝以前的记载多袭用《史 记》原文,但也增添了许多史料。如《萧何传》 增“项羽负约,封沛公于巴、蜀为汉王”等内 容;增立了《史记》所没有的《惠帝纪》和王 陵、吴芮(ruì)、蒯(kuǎi)通、伍被、贾山 等列传以及《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
和评论,都还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 6、此外,行文结构比较严密,词简意
赅,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 7、 值得一提的是《艺文志》。《艺文
志》是刘歆《七略》的缩编,在了解古 代学术发展和图书流传方面有其特殊重 要的意义。
《七略》著录图书603家,13219卷, 记书名、篇数、作者和记要。凭《七 略》,当时宫中收藏的一万多卷图书, 可了如指掌。但《七略》久已失传,所 以《汉书·艺文志》为世人所重视。
班固与《汉书》
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其人及《汉书》来由
二、《汉书》之内容与价值
三、《汉书》的不足和传世情况
返回首页
返回末页
一、班固其人及《汉书》来由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 汉右扶风郡安陵人(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班固家族家世显贵,是吸引学者文士造门的 文化贵族。班固伯祖班斿(líu)因为是外 戚的缘故,得到汉成帝庞幸,曾助刘向校书, 并被皇帝赐与宫庭藏书的副本。班固之父班 彪依赖家有赐书,得读《史记》及各种史籍。
三、《汉书》的不足和传世情况
首先,由于写作过程被置于皇权直接 监督之下,所以全书突出地颂扬天子受命 说,即所谓“汉绍尧运,以建帝业”。
再次,许多内容充斥着五德终始、天 人感应、阴阳灾异等浓厚的神秘气息。如 汉宣帝时,统治者大肆宣扬祥瑞,以欺骗 人民,于是凤凰、甘露、黄龙等纷纷出现,
《汉书》都以肯定的语气记载下来。
3、《汉书》十“志”虽继承《史记》 “八书”而作,但它不少地方表现了作者 的识见。如《汉书·食货志》首先记录了 封建国家对土地问题的处理,而《史 记·平准书》仅注意到封建国家对经济生 活,特别是商业活动的干预。 4、《汉书》还保存了很丰富的史料,能 较多注意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 5、书中对某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记录
班彪既不满于司马迁的历史见解 经常违背经学观念,也不满于褚(chǔ) 少孙、冯商、刘歆、扬雄等相继编撰 的《史记》续篇,于是重新加以续补, 称为《后传》(即《史记》续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班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博览百家著
作。在为班彪居丧期间,决定改编《后传》,
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开始改写,永
平五年(公元62年),因有人告发他私改国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
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
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
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
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
《汉书》因此受到严重破坏,八表 和《天文志》等篇均缺,后来班固之妹 班昭加以整理,续作八表,马续再补作 《天文志》,全书始成完本。续补各篇 与原作部分如出一手,故《汉书》内容 比较整齐,不若《史记》之多错乱现象。
二、《汉书》之内容与价值
《汉书》所记,从汉高祖元年(公元
前206年)起,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
下方面:
1、断代史能为中国传统社会历史
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历史研究提供例证,
在史学上有重要价值。
2、难能可贵的是,班固还注意到
突破断代史的不足。
(1)在修撰十“志”时,并没有拘泥于断代 体例,而把先秦到西汉的政治、经济、法律、 文化、学术等方面分门综合,贯通记述。
(2)此外,《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 等也都不限于西汉。《百官公卿表》“略表 举大分,以通古今”,对官制作历时性考察; 《古今人表》“以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 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略要”,将西汉前至 西汉的重要历史人物按时间顺序分等介绍。
年)止,计229年,包括了整个西汉一代
的历史。全书由十二“帝纪”、八“表”、
十“志”、七十“列传”组成,计一百篇,
一百二十卷(有些篇内容过多,分为子
卷)。
体例方面,基本上继承《史记》而有所变
更,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书”为“志”; 2、合《礼书》、《乐书》为《礼乐志》,
《律书》(讲乐器、声律)、 《历书》为 《律历志》(讲乐器、声律、度量衡制度、 历法、帝王年号等); 3、改《平准书》为《食货志》,《封禅书》 为《郊祀志》,《天官书》为《天文志》, 《河渠书》为《沟洫志》(xù,田间水道, 讲治理水患、修筑灌溉水渠等);
史而被捕入狱。其弟班超求见汉明帝,陈说
他著书意向,郡守也献上他的原稿。汉明帝
赏识他的才能,派任兰台令史(兰台,东汉
宫内藏书的地方),参加编写东汉开国史即
《东观汉纪》的首批传记。后来又奉诏撰写
《汉书》,经二十余年始成。
班固和当时掌握大权的外戚窦宪 有着密切的私人关系,汉和帝永元四 年(公元92年),窦宪失势以谋反罪 被迫自杀,班固也牵连被捕,死在洛 阳狱中。
同时,在帝纪中增载了不少重要诏令, 在列传中保存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状况的奏疏等重要文献,如董仲舒 《限民名田疏》、晁(cháo)错《募民徙 塞下疏》等。
至于汉武帝以后部分,大都没有袭用 《后传》原文。
《汉书》创立断代史纪传体,由于
具有比较高的史学价值,故后世史家纷
纷仿效。《汉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
又如《汉书》又特立《五行志》, 大力宣扬迷信思想,按照“天人感应” 的说法,把一些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 山崩地震、冬暖夏寒、动物畸形、久雨 大旱、日蚀月蚀等,都与人事联系起来, 用“五德终始”加以解释。
《天文志》也如此,列举一些不常
见的天文气象,以“天人感应”解释。
• 其次,以帝王将相为中心,浸透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