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知识幻灯片57页PPT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础PPT课件

20
五、脑电图电极的安放
(一)、电极种类
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金质或 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迷病人可用 针电极。
(二)、电极安放位置:国际脑电图学
会电极放置法(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
21
电极放置部位
1、前后矢状线
从鼻根至枕外粗隆取一连线,在此线上,由 前至后标出5个点,依次命名为额极中点 (Fpz)、额中点(Fz)、中央点(Cz)、 顶点(Pz)、枕点(Oz)额极中点至鼻根 的距离和枕点至枕外粗隆的距离各占此连线 全长的10%,其余各点均以此连线全长的 20%相隔。这就是10-20系统名称的来源。
13
EEG的产生机理
实验证明:皮层表面的缓慢电活动来自皮
层锥体细胞体和顶树突所产生的兴奋性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4
EEG的产生机理
(二)丘脑非特异性核发出的纤维,广泛 投射至大脑皮层各区,用电刺激丘脑的非 特异性核,可在皮层上广泛地发生节律性 电活动,好像EEG中的梭形α节律。应用微 电极记录,在梭形节律发生时,可见丘脑 的非特异性核细胞和皮层椎体细胞内部发 生周期变化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由此推测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可能是EEG的起 步点。
3、帽状腱膜层:系一层坚韧富有张力的
腱膜与表皮层和皮下组织层紧密相连,因 而三层从临床应用看,可视为一层。
4、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
构成。
5
头皮
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
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范 围较广,前置眶上缘,后达上顶线。头 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 性大,头皮撕裂多沿此层。腱膜下间隙 出血或化脓时,血液可沿此间隙蔓延。 此间隙内的静脉可经若干导静脉与颅骨 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因 此,此间隙内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 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所以该间隙 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五、脑电图电极的安放
(一)、电极种类
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金质或 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迷病人可用 针电极。
(二)、电极安放位置:国际脑电图学
会电极放置法(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
21
电极放置部位
1、前后矢状线
从鼻根至枕外粗隆取一连线,在此线上,由 前至后标出5个点,依次命名为额极中点 (Fpz)、额中点(Fz)、中央点(Cz)、 顶点(Pz)、枕点(Oz)额极中点至鼻根 的距离和枕点至枕外粗隆的距离各占此连线 全长的10%,其余各点均以此连线全长的 20%相隔。这就是10-20系统名称的来源。
13
EEG的产生机理
实验证明:皮层表面的缓慢电活动来自皮
层锥体细胞体和顶树突所产生的兴奋性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4
EEG的产生机理
(二)丘脑非特异性核发出的纤维,广泛 投射至大脑皮层各区,用电刺激丘脑的非 特异性核,可在皮层上广泛地发生节律性 电活动,好像EEG中的梭形α节律。应用微 电极记录,在梭形节律发生时,可见丘脑 的非特异性核细胞和皮层椎体细胞内部发 生周期变化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由此推测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可能是EEG的起 步点。
3、帽状腱膜层:系一层坚韧富有张力的
腱膜与表皮层和皮下组织层紧密相连,因 而三层从临床应用看,可视为一层。
4、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
构成。
5
头皮
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
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范 围较广,前置眶上缘,后达上顶线。头 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 性大,头皮撕裂多沿此层。腱膜下间隙 出血或化脓时,血液可沿此间隙蔓延。 此间隙内的静脉可经若干导静脉与颅骨 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因 此,此间隙内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 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所以该间隙 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相干性分析
相干性分析研究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机器学习方法
机器学习技术被用于自动化脑电图分析和模式 识别。
常见的脑电图异常结果
癫痫发作
脑电图揭示了癫痫发作时的异常 电活动模式。
睡眠中的尖波
睡眠中的尖波是正常睡眠阶段的 特征之一。
阿尔法波
阿尔法波是一种低频、高振幅的 脑电活动,在放松状态下出现。
安德拉基和博巴尔的工作开创了脑电图研究的新篇章。
3
现代脑电图
使用高级技术和计算机分析,脑电图已经深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图的基本原理
1 神经元活动
脑电图是通过观察大脑的神经元活动电位来测量。
2 电极放置
电极被放置在头皮上,以记录不同区域的电活动。
3 波形和频率
脑电图波形和频率可提供关于大脑状态的重要信息。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 课件
欢迎来到《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探索脑电图的奇妙世界,从历史到应 用,一起揭开脑电图的神秘面纱。
脑电图基础知识的定义
了解脑电图是如何记录大脑活动的。探索脑电图的定义、测量单位和特征波。
脑电图的历史背景
1
1875 年
理查·卡莱尔首次记录到人类脑电图。
2
20 世纪 30 年代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
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新的脑电图技术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观察大脑活动。
2
脑电图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将脑电图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多信息。
3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脑电图在研究神经网络和大脑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脑电图的应用领域
临床诊断
《脑电图基本入门》课件

脑电图研究的未来方向
跨学科合作
01
加强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推
动脑电图研究的发展。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02
研发高分辨率的脑电图成像技术,以更精确地捕捉大脑活动的
细节。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
03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脑电图数据中的深层信
息。
记录
通过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的 电活动,通常持续数分钟 至数小时。
分析
对记录的脑电图进行波形 、频率、幅度等分析,以 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
03
脑电图的分析方法
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01
02
03
04
α波
频率在8-13Hz之间,是成人 闭眼休息时的主要波形,代表
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
β波
频率在14-30Hz之间,是大 脑皮层兴奋时的波形,通常在 睁眼或进行认知活动时出现。
解读脑电图时需要结合患者的 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等信
息,综合分析。
脑电图报告的内容
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脑电图的采 集时间等信息。
诊断意见
根据脑电图的特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给出 诊断意见或建议。
脑电图描述
描述脑电图的波形、节律、频率等特征,以 及是否存在异常波等。
其他信息
可能包括医生的签名、报告日期等信息。
脑电图基本入门
目录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 脑电图的分析方法 • 脑电图的解读与报告 • 脑电图的注意事项与伦理问题 • 脑电图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01
脑电图简介
脑电图的定义
01
脑电图(EEG):通过放置在头 皮上的电极记录大脑的电活动, 以图形方式显示脑电波变化。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

第11页/共64页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 位相 同步或同时相 负相(阴性) 正相(阳性)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双极导联原理模式图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第12页/共64页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 出现方式
波:单个形式出现的波 活动:数个相似的波 节律:三个以上相同波连续出现。按出现时限区分为 短程:小于
第55页/共64页
• 额叶癫痫发作期:左侧额部导联为著起源的低波幅18次/秒左右的快波节律,持续8秒 后转变为 3-4次/秒的尖慢波节律,并第向56对页侧/共额64部页扩散
• 眼动伪差:眼球旋转时角膜和视网膜之间电场的极性发生改变所致, 可在额部导联引起节律 性活动。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这种与额颞慢活动相似的伪差。 第37页/共64页
第四部分
癫痫
第38页/共64页
• 癫痫是一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疾病
• 脑电图对于癫痫的诊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辨认并无法使用。 • 伪差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原因
外部原因 仪器原因 生理学原因
第33页/共64页
• 心电伪差:某些个体,尤其是肥胖和短 颈者,在头部有较大的EKG电场。在
• 50Hz交流电伪差:由于现代EEG仪通常带有5060Hz滤波器,这种伪差在常规工作中罕有发生。伪
EEG记录上可出现心电图样改变,其中,
合 • 高波幅的慢波、快波爆发出现。过度换气中出现两次以
上的爆发性活动 • 睡眠时出现的顶部尖波、睡眠纺锤、K综合波明显不对
称 第20页/共64页
对异常脑电图的描述
• 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的波率不佳, 波幅一过性不对称,为非特异性改变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 位相 同步或同时相 负相(阴性) 正相(阳性)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双极导联原理模式图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第12页/共64页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 出现方式
波:单个形式出现的波 活动:数个相似的波 节律:三个以上相同波连续出现。按出现时限区分为 短程:小于
第55页/共64页
• 额叶癫痫发作期:左侧额部导联为著起源的低波幅18次/秒左右的快波节律,持续8秒 后转变为 3-4次/秒的尖慢波节律,并第向56对页侧/共额64部页扩散
• 眼动伪差:眼球旋转时角膜和视网膜之间电场的极性发生改变所致, 可在额部导联引起节律 性活动。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这种与额颞慢活动相似的伪差。 第37页/共64页
第四部分
癫痫
第38页/共64页
• 癫痫是一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疾病
• 脑电图对于癫痫的诊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辨认并无法使用。 • 伪差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原因
外部原因 仪器原因 生理学原因
第33页/共64页
• 心电伪差:某些个体,尤其是肥胖和短 颈者,在头部有较大的EKG电场。在
• 50Hz交流电伪差:由于现代EEG仪通常带有5060Hz滤波器,这种伪差在常规工作中罕有发生。伪
EEG记录上可出现心电图样改变,其中,
合 • 高波幅的慢波、快波爆发出现。过度换气中出现两次以
上的爆发性活动 • 睡眠时出现的顶部尖波、睡眠纺锤、K综合波明显不对
称 第20页/共64页
对异常脑电图的描述
• 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的波率不佳, 波幅一过性不对称,为非特异性改变
(精选课件)脑电图基础PPT幻灯片

,2月后的婴儿可见到睡眠中纺锤波; 1岁~3岁:30~60μV的θ波,枕区占优势,发育快的婴儿2岁可见到枕区
α波; 4~7岁(学龄前):7~10HZ,40~150μV的θ波和α波混合出现; 7~12岁(学龄期):8~11HZ的α波,枕区占优势,但有部分7~10岁θ
波枕区占优势;
12岁以上:9~12HZ,100μV,趋向成人标准靠拢
水合氯醛:加深睡眠,对背景有影响; 氯硝基安定:可导致EEG大量快波,对EEG异常放电
造成干扰;
.
20
儿童脑电图的特点
总体发育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高,波幅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新生儿:出生到一月,低波幅15~50μV,δ波占优势,清醒和睡眠差别
不大; 1月~1岁:6月前δ波占优势,6月后θ波占优势,低~中波幅20~50μV
术语: 节律:3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活动:2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散
发。
长程:持续5~10秒连续出现;短程:持续2~3秒;中程:持续3~4秒;
散在:1秒以下;
低波幅:25mv以下;中波幅:25~75mv;高波幅:75~150mv;极高波幅:
150mv以上。
.
19
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
睁闭眼反应:睁眼3秒,再闭眼,观察背景波的变化,主要是枕区改变, 即α和θ波的抑制(睁眼时),但年龄愈小愈不明显,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闭眼时放电明显;
剥夺睡眠诱发:用于各类型的癫痫、尤其是夜间发作癫痫的诱发。
.
18
脑电图报告
内容:背景(节律、波幅、双侧对称与否、调节调幅)、快波、慢波、睁 闭眼、过度换气、睡眠波、异常波等;
的电活动,范围广,但干扰多; 双极导联:有关电极间的电位差,特点:不接地,抵消交流电的干扰,
α波; 4~7岁(学龄前):7~10HZ,40~150μV的θ波和α波混合出现; 7~12岁(学龄期):8~11HZ的α波,枕区占优势,但有部分7~10岁θ
波枕区占优势;
12岁以上:9~12HZ,100μV,趋向成人标准靠拢
水合氯醛:加深睡眠,对背景有影响; 氯硝基安定:可导致EEG大量快波,对EEG异常放电
造成干扰;
.
20
儿童脑电图的特点
总体发育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高,波幅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新生儿:出生到一月,低波幅15~50μV,δ波占优势,清醒和睡眠差别
不大; 1月~1岁:6月前δ波占优势,6月后θ波占优势,低~中波幅20~50μV
术语: 节律:3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活动:2个同样大小的波接连出现;散
发。
长程:持续5~10秒连续出现;短程:持续2~3秒;中程:持续3~4秒;
散在:1秒以下;
低波幅:25mv以下;中波幅:25~75mv;高波幅:75~150mv;极高波幅:
150mv以上。
.
19
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
睁闭眼反应:睁眼3秒,再闭眼,观察背景波的变化,主要是枕区改变, 即α和θ波的抑制(睁眼时),但年龄愈小愈不明显,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闭眼时放电明显;
剥夺睡眠诱发:用于各类型的癫痫、尤其是夜间发作癫痫的诱发。
.
18
脑电图报告
内容:背景(节律、波幅、双侧对称与否、调节调幅)、快波、慢波、睁 闭眼、过度换气、睡眠波、异常波等;
的电活动,范围广,但干扰多; 双极导联:有关电极间的电位差,特点:不接地,抵消交流电的干扰,
《脑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信 号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脑电图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收集这些微弱的电 流,并将其转化为可观察的图形。
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可以反映大脑的不同状态和功 能。
脑电图的应用
01
02
03
04
癫痫诊断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发现异常的脑电波活 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数量或时序上出现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 综合症等。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波异常,帮助医生确诊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脑电图监测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周期和睡眠深度等指标,医生可 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电图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 应用于认知过程、情绪调节、 学习与记忆等领域,有助于深 入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对未来脑电图发展的展望
02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图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捷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脑电图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全面 地揭示大脑的功能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脑电图是诊断 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脑 电活动的异常变化,帮助医生确诊癫痫的类型和病灶位置。
在治疗癫痫时,脑电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生可以根据脑 电图的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 时间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脑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脑电图简介 • 脑电图的记录与解读 • 脑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脑电图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结论
01
脑电图知识PPT课件

指数〈5%。
编辑版ppt
11
波形
正弦样波:αβθ波,δ也可是。 棘波:周期为20~80ms的快波,突出于背景
活动之上,呈尖钉状,为异常波,不见于 正常人。
尖波:波形与棘波相似,时限较宽,周期为 80~200ms,突出于背景之上,可以是病理 的,也可以是生理的(新生儿、顶部尖 波)。
编辑版ppt
12
✓ 2. 波幅 波顶与波底的距离 单位是微伏(μV)临床 上分为低中高波幅。
编辑版ppt
9
✓ 3. 对称性
大脑左右对称部位的脑电波的频率、波幅、 波形的对应程度。
✓ 4. 位相
是脑电波呈现形态的一个参数。位于基线 以上为负相,位于基线以下为正相。注意 与数理教科书中相位相区别。
✓ 5. 特异波形
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特殊形态的波形。如 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 尖慢综合波等。
编辑版ppt
20
优点
• 电极部位与大脑皮层的解剖关系比较明确, 如:C3和C4在中央沟上,F7和F8在外侧裂 附近。
• 便于发现位相倒置。
编辑版ppt
21
正常成人脑电图
以α节律占优势。 枕部α波数量最多,波幅最高,波形最整齐,
节律性最好。 两侧α节律应对称同步,左右两半球对应区
幅值应基本对称,两侧波幅差应不超过 30%。 只有少量散在慢波,无病理性波。
呈正比。 • 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左半球为奇数,右
半球为偶数,A1A2为左右耳极(无关电极)。
编辑版ppt
18
电极安装方法
将鼻根和枕骨粗隆连线10等分,其中点为 头顶。
将鼻根、外耳孔、枕骨粗隆连线10等分。 根据以头顶为中心的同心圆与半径的交叉
编辑版ppt
11
波形
正弦样波:αβθ波,δ也可是。 棘波:周期为20~80ms的快波,突出于背景
活动之上,呈尖钉状,为异常波,不见于 正常人。
尖波:波形与棘波相似,时限较宽,周期为 80~200ms,突出于背景之上,可以是病理 的,也可以是生理的(新生儿、顶部尖 波)。
编辑版ppt
12
✓ 2. 波幅 波顶与波底的距离 单位是微伏(μV)临床 上分为低中高波幅。
编辑版ppt
9
✓ 3. 对称性
大脑左右对称部位的脑电波的频率、波幅、 波形的对应程度。
✓ 4. 位相
是脑电波呈现形态的一个参数。位于基线 以上为负相,位于基线以下为正相。注意 与数理教科书中相位相区别。
✓ 5. 特异波形
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特殊形态的波形。如 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 尖慢综合波等。
编辑版ppt
20
优点
• 电极部位与大脑皮层的解剖关系比较明确, 如:C3和C4在中央沟上,F7和F8在外侧裂 附近。
• 便于发现位相倒置。
编辑版ppt
21
正常成人脑电图
以α节律占优势。 枕部α波数量最多,波幅最高,波形最整齐,
节律性最好。 两侧α节律应对称同步,左右两半球对应区
幅值应基本对称,两侧波幅差应不超过 30%。 只有少量散在慢波,无病理性波。
呈正比。 • 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左半球为奇数,右
半球为偶数,A1A2为左右耳极(无关电极)。
编辑版ppt
18
电极安装方法
将鼻根和枕骨粗隆连线10等分,其中点为 头顶。
将鼻根、外耳孔、枕骨粗隆连线10等分。 根据以头顶为中心的同心圆与半径的交叉
《脑电图学》PPT课件

ppt课件
36
异常波出现在空间上的方式
ppt课件
37
•1)局限性:异常波局限于一 个或一个脑叶。
•2)一侧性:异常波局限于一 侧半球上。
•3)弥散性:异常波出现于两 侧大片区域
•4)广泛性:异常波出现于所
有区域
ppt课件
38
低波幅、中波幅、高波幅、极高波幅
• 25微伏以下为低波幅。 • 25-75微伏为中波幅 • 75-100微伏为高波幅。 • 100微伏以上为极高波幅。
ppt课件
52
• 3)低波幅脑电图特点为:a波稀少且 振幅低,不超过20微伏。Beta( β) 波少而难于计算,结果低幅Theta (θ)波反而明显。视反应和过度换气 后常出现a节律。正常人占7%。
• 4)不规则型脑电图特点:a节律不规 则,在额部的a波振幅较高,步宽可达 3周/秒,低幅Beta (β)活动较多。 正常人占10%。脑电图的分型可能与 性格和神经类型有关。
ppt课件
21
棘波概念、产生及临床意义
ppt课件
22
•棘波:在走纸速度为3厘 米/秒的纸速下,脑电波 的电位变化呈陡直上升和
下降,与a波相比呈极端 尖锐的一种波,极性多为
阴性。
ppt课件
23
棘波有四个特点:
•1)上、下支均陡直。
•2)周期小于80毫秒,多为 20-60.
•3)波幅一般在100-150微 幅。
ppt课件
14
•不同波形的脑波图 如图
ppt课件
15
快活动和慢活动的产生
ppt课件
16
•快活动可能是由网状结构 来的冲动消除了丘脑非特 异性核的节律性放电,使 大脑皮质神经元电位变化 成为去同步化而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脑电图基础知识幻灯片6 Nhomakorabea、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