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外文言文部分闵行初中培训机构初二语文练习题介绍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是我们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因为课外阅读更考验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入蜀记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谒:拜见(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全,都(3)是日是:这(4)如鸾鹤翔舞徘徊如:像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初二语文文言文必做10题(含答案和解析)

初二语文文言文必做10题(含答案和解析)

初二语文文言文必做10题(含答案和解析)1、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横柯上蔽。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望峰息心。

⑤ 争高直指。

⑥水皆缥碧。

(2)翻译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顺,随。

2.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像飞奔的马。

4.使……停止。

5.笔直的向上。

6.青白色。

(2)①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②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意思: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只要对课文熟悉不难答出。

“从”是常见实词,表示“随着”的意思;“上”本是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表示“在上面”;“若奔”,“若”是“像”的意思,“奔”本是一个动词,但在这里形象地表示“飞奔的马”;“息”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直”在这里作状语,形容“指”,“直指”表示笔直地向上,“缥碧”表示水的颜色,是“青白色”的意思。

(2)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同时注意句子通顺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13课外文言文-综合能力训练闵行初中培训机构初二语文

13课外文言文-综合能力训练闵行初中培训机构初二语文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这几个词我们都曾经在课内学到过,而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因此答出这几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
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桔。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⑵然( )有竹据其间
⑶或芟而去( )焉 ⑷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
(1)被灾尤剧。(1分)
译文:
(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译文:
13.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
(4)能言之鸭
陆龟蒙①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时有内官②,经长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告内官曰:“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乃将表示之。内官惊而且惭,酬之银盏。临行询之,竟解何言语。陆曰“教来数载,能自呼其名尔!”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28、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注释】①陆龟蒙:晚唐诗人。②内官:宦官。
14.《古汉语词典》中“修”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乃乘小舟,修表章”中的“修”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修饰B.整治C.书写D.学习
15.文中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讲解-共8页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讲解-共8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仲恺区沥林镇塘角学校杨士林一、《泷冈阡表》(节选)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译文: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一、解释加点的词1.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2.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2、毋以是为我累三.从欧阳修母亲的口中你知道欧阳修有哪些优秀品质?参考答案一、他,指欧阳修他的二、1、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好药抚养我、教育我。

2、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三、清廉乐善好施爱结交朋友二、马厩夜读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③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

10课外文言文部分闵行初中培训机构初二语文练习题介绍

10课外文言文部分闵行初中培训机构初二语文练习题介绍

10课外⽂⾔⽂部分闵⾏初中培训机构初⼆语⽂练习题介绍课外⽂⾔⽂分析⼀、整体分析:1 实词考查:150个实词的各种⽤法。

2、句⼦翻译:以选择题的⽅式来考查,和直译相⽐,⽆疑是降低了难度,但我们平时复习时还是要多练⼀练直译,直译能够翻译很好的话,选择题就不在话下了。

3、内容理解: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章中⼼主旨、⼈物形象等。

这部分的题⽐较灵活,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式考查,当然也有少数的简答题。

第三题⼀般考查对⽂章内容的理解,或者让你⽤原⽂的话回答,或者让你⽤⾃⼰的话回答,做题时要仔细分析情节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真题演练【宝⼭区、嘉定区】桓公知⼠齐桓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争谗之,⽈:“宁戚卫⼈,去齐不远,君可使⼈问之。

若果真贤,⽤之未晚也。

”公⽈:“不然,患其有⼩恶者,民⼈知⼩恶亡其⼤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也。

”乃夜举⽕⽽爵①之,以为卿相,九合②诸侯,⼀匡③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矣。

【注释】①爵:⼤摆筵席。

②九合:多次联合。

③⼀匡:安定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将任之以政() (2)以为卿相()13.⽂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3 分)A.宁戚是卫国⼈,(卫国)离开齐国不远,您可以派⼈去调查他。

B.宁戚是守卫者,到齐国上任不久,您可以叫⼈去问问他的情况。

C.宁戚保卫⼈名,消灭齐国时间不久,您可以让⼈调查这件事了。

D.宁戚是卫国⼈,(卫国)与齐国距离不远,您可能派⼈问过了吧。

14.齐桓公认为“失天下之⼠”的原因是(⽤原⽂回答)(2分)15.从这件事看出,齐桓公⽐群⾂⾼明之处在于( 3分)【闵⾏区】曾巩为⽂章,上下驰骋,⼀时⼯作⽂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游,安⽯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何如⼈?”对⽈:“安⽯⽂学⾏义,不减扬雄①,以吝故不及。

”帝⽈:“安⽯轻富贵,何吝也?”⽈:“⾂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

”帝然之。

【注释】①杨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谜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二翻译1.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2.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 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5.IIIIIII I I II I1. J ()2. II II()3.()1. ()2. J J ()3. JJ!()J 1. 12. II IIJII ・ II II ・ II・HJ!"・"・・J!" II4.J JII . II1. ()2.()3.()4.()J 1.12. I II II I I I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 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2.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形容原文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 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 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 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IIJ II ,1. 2. 3.4.,1.,().21.3.3.J J JJ ・IIJII J,1. 2. , 3.,1. , 2. 3.,1.J.21. 2. 3. 1.2.1 " " 1・ J1. :" 11 23.."2.四,以讹传讹4■南辕北辙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 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 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 1.派遣,差遣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3.—年,周年二, 1用2认为3.因为4用来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I.问候2.这样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7■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 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l.快2分别3.怕,担心4.辞去谴散使(让)……休息5.独得,据有二, 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分析一、整体分析:1 实词考查:150个实词的各种用法。

2、句子翻译: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和直译相比,无疑是降低了难度,但我们平时复习时还是要多练一练直译,直译能够翻译很好的话,选择题就不在话下了。

3、内容理解: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文章中心主旨、人物形象等。

这部分的题比较灵活,主要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式考查,当然也有少数的简答题。

第三题一般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者让你用原文的话回答,或者让你用自己的话回答,做题时要仔细分析情节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真题演练【宝山区、嘉定区】桓公知士齐桓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亡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①之,以为卿相,九合②诸侯,一匡③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注释】①爵:大摆筵席。

②九合:多次联合。

③一匡:安定统一。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1)将任之以政() (2)以为卿相()13.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3 分)A.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开齐国不远,您可以派人去调查他。

B.宁戚是守卫者,到齐国上任不久,您可以叫人去问问他的情况。

C.宁戚保卫人名,消灭齐国时间不久,您可以让人调查这件事了。

D.宁戚是卫国人,(卫国)与齐国距离不远,您可能派人问过了吧。

14.齐桓公认为“失天下之士”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15.从这件事看出,齐桓公比群臣高明之处在于( 3分)【闵行区】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①,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注释】①杨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一时工作文词者()以吝故不及()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巩)就对王安石有了不同的看法。

B.(曾巩)就觉得王安石很奇特。

C.(王安石)就对曾巩有了不同的看法。

D.(王安石)就觉得曾巩很奇特。

14、曾巩认为王安石与杨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15、本文表现了曾巩、等形象特征。

(3分)【浦东新区】虎门节马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

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

马为逆夷所获。

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不从。

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

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

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

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

道光壬寅年四月,马卒于香港。

【注释】1、逆夷: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这里指当时侵略中国的英军。

2、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削。

3、道光壬寅:即1842年。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1)则昂首而去()(2)指为陈公马()13、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随他回家。

B、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归还给主人,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

C、有时马呼叫着,盼望着有人带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它。

D、有人呼唤着马,说能带着它回去,马就急忙摇着尾巴追随她。

14、马“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的原因是“”,这正是它“守节不变”的具体表现。

(2分)15、“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

”由马见人,人和马的“节”指的是、的精神品质。

(3分)【长宁区】亮躬耕陇亩①,好为《梁父吟》②。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④与亮友善,谓为信然⑤。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⑥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⑦亮,凡三往,乃见。

【注】①陇亩:田地②《梁父吟》:古歌曲名,曲调悲凉慷慨。

③管仲、乐毅:分别是春秋和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的名臣。

④元直:徐庶,字元直⑤谓为信然:认为确实是这样⑥器:器重⑦诣:到……去1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好为《梁父吟》()(2)将军宜枉驾顾之()13. 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A. 每次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那时的人们不赞同他。

B. 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那时的人们不赞同他的这个说法。

C. 常常亲自把管仲和乐毅对比,当时的人们不赞成他。

D. 每次亲自把管仲和乐毅对比,时的人们不赞同他的这个说法。

14. 请你给上述选文拟一个题目《》(2分)15、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普陀区】归计决矣(1)公归计决矣()(2)操于此回师()1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关中,又难以奏效。

B.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关中,又难以奏效。

C.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没有得到前进指令;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D.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不能够前进;想守住汉朝,又难以奏效。

14.杨修由“鸡肋”揣摩曹操回师的依据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5.这件小事表现了杨修聪明但的个性,表现了曹操的个性。

(3分)【奉贤区】15、从朱文公受骗后的表现来看,他是个的人。

(2分)【黄浦区】互不相师《世说新语》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③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履行:实行,做②绥:安抚③恣:任凭④师:学习,效法。

1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久而益敬()(2)异世而出()13. 对画线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分)A. 我去的时候曾担任邺县县令,正好在做这事。

B. 我以前曾担任邺县县令,正是做了这些事。

C. 过去我独自担任邺县县令,正好能实践这些事。

D. 我曾独自担任邺县县令,正是做了这些事。

14. 根据上文回答问题。

(6分)(1)文中“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是委婉地回答袁公之问,如果陈元方直截了当回答,他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元方的口吻)(2)原文中,袁公听到陈元方回答后的反应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山区】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时劫江贼方炽()(2)偶与思顺往来相善()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人就谎称:“我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B.官人就谎称:“仆人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C.官人就坦白说:“我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D.官人就坦白说:“仆人和幸秀才沾亲带故。

”14.官人被劫后群盗的言行证明了幸思顺的好人缘,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用文中词句回答)(2分)15.请结合“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这一情节简析为什么幸思顺会有如此好的人缘(3分)【松江区】郭氏之墟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于野人。

对曰:“郭氏之墟也。

”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

”桓公曰:“善善恶恶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

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见一故墟而问于野人()(2)善善而恶恶焉()13.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恶人看见他比自己低贱而不喜欢,就仇视他。

B. 恶人看见他看轻并且不喜欢自己,就仇视他。

C. 恶人见他比自己低贱且品行不好,就仇视他。

D.恶人见到他后觉得自己低贱不好,就仇视他。

14.郭氏城址终成废墟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15.“郭氏之墟”给人的启示与《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的建议较为接近。

(3分)【徐汇区】林琴南友菜佣林琴南早年贫甚,授徒奉母,时苦不给。

一日,有卖菜佣弛担息其门首,出见,○1○2与语。

菜佣自言家止一母,负贩所得,以供甘旨外,无他求。

林叹曰:“若然,我侪之友也。

”菜佣谢弗敢当,林曰:“若无然。

我侪操业不同,能孝母一也,我今友汝○3矣。

”【注释】时苦不给:时常基于生活不能维持。

佣:受记住出卖劳动力的人。

○1○2○3侪:同类,同辈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菜佣自言家止一母()(2)我侪操业不同()13、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背菜卖得的钱,除了母亲外,没有其他人需要供养。

B、背菜卖得的钱,除了用来供养母亲外,没有其他的要求。

C、背着母亲贩卖所得到的,只能用来养家,其他都没有要求。

D、背着母亲买菜赚钱,只能用来养家,其他都没有要求。

14、菜佣“谢弗敢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文中林琴南与菜佣在生活境遇上的共同点是,二人共同拥有的品质是(3分)【杨浦区】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

”奇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阿:阿县,现山东境内。

铸:熔铸。

12.解释加点字。

(4分)(11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2分)14.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5.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至少两点)(3分)(1)(2)【闸北区】郑之鄙人学为盖①。

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②。

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

未几而盗起,民尽该戎服,鲜有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③黍,弗对,而仍④其旧。

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注释】①盖:雨具。

②桔槔:亦作“秸皋”,井上汲水的工具。

③树:种植。

④仍:依照。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鲜有用盖者()(2)旱斯具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