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学》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课件解析
地质学基础(06 构造运动)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单个的弯曲称为褶曲,包括: 1、褶曲的基本类型
背斜和向斜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2、褶曲的基本要素
核部与翼部 转折端 枢纽、轴面和轴迹
TP
C
PT
T1 T2 T3 T2 T1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4、褶曲的识别 平面上
DS
O
SD
O
S
DS O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4、褶曲的识别 剖面上
6.2 地质构造
6.2.2 褶皱构造 4、褶曲的识别 形成时代
褶曲所包括的最新地层发育时间之后, 其上所发育的最老地层的发育时间之前。
是断层上盘相对下盘沿 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6.2 地质构造
6.2.2 断层构造 2、形态分类
两盘相对运动,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
断层的上盘相对下 盘沿断层面向上滑 动的断层。
6.2 地质构造
6.2.2 断层构造 2、形态分类
两盘相对运动,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
是断层两盘顺断层 面走向相对移动的 断层。
断层面上特征,擦痕与阶步
6.2 地质构造
6.2.2 断层构造 4、野外识别
断层破碎带和构造角砾岩
6.2.2 断层构造
牵引构造
6.2 地质构造
4、野外识别
6.2.2 断层构造
重复与缺失
6.2 地质构造
4、野外识别
6.2 地质构造
6.2.2 断层构造 4、野外识别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

小型逆冲推覆构造
构的 规
造断 模
。
层 面
较 小
远并
距且
离上
推盘
动沿
形低
成角
的度
逆波
冲伏
推起
覆伏
•
断层(C2逆冲在N之上, 新疆巴音沟)
C2 N
北京怀柔汤河口逆冲推覆构造
规模较大的逆冲推覆构造
推覆构造(大红山锰矿)
唐古拉山脉
• -
推覆体:经远距离位移的规模巨大的近水平或平卧
褶皱岩席,也称外来体或逆冲席体。是逆冲断层的 上盘。
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这种反向逆冲断 层称为反冲断层。
逆冲推覆断层与飞来峰构造
由于剥蚀,在推覆构造地区常出现飞来峰和构造窗两种现象。
冲断层
飞来峰
侏罗纪的
古生代的
逆断层组合形式
• 飞来峰:逆冲断层上盘被剥蚀,使下盘岩石出露,如果上盘岩石被剥蚀
成孤岛状,则称为飞来峰。
• 构造窗:如果下盘岩石以天窗式出露,周围被上盘岩石封闭则称为构造
窗。
飞 来 峰 和 构 构造窗 造 窗 发 育 过 程 示 意 图
构造窗
飞来峰 飞来峰
在逆掩断层或辗掩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 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 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 在新岩层上,这样就形成了飞来峰。
• 背冲式 由两条倾向相向倾斜、相背(反)逆冲的逆掩断层组成, 两条断层有一共同的上(升)盘。对冲式断层常与复背斜伴生,分 别发育在背斜两翼,总体构成扇型。
背冲式逆冲断层系
• 楔冲式 产状相近的 一套逆冲断层和一套 正断层共同构成上宽 下窄的楔状冲断体。
高级构造地质学课件10.ppt

典型构造分析(植村武,水谷伸治郎)
• 1东非裂谷 • 2圣安德列斯断层 • 3郯庐断裂带 • 4加拿大Rock mountain逆掩断层带 • 5Alps 推覆构造 • 6Francisco 构造混杂岩 • 7加拿大地盾和坳拉谷 • 8墨西哥湾沿岸的盐丘 • 9肖德伯里古陨石坑Βιβλιοθήκη 构造解释时对模式应用的原则:
• 要了解模式的原型和应用范围 • 要发现与典型模式的基本(或关键)相似
性。 • 要注意本地区的特殊性,不可机械的套用。
二、构造变形场或构造体制 tectonic regime
• 指形成构造时地壳所处的应力状态及其形 成的一套构造组合。
• Harland(197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提出了 构造体制的概念
• Extensile 张(伸展) • Compressive 压 • Trascurrent 走滑 • Transtensile 斜张
(transtension) • Transpressive 斜压
(transpression) • Transform 转换
• 马杏垣:升、降、开、合、扭。
• 伸、缩、升、降、旋、滑(重力滑动)、 剪(走滑)、斜(斜滑)。
一、构造组合分析的基本概念
• Tectonic association • ‘地壳并非各种构造事件和过程的杂乱无
章的堆积,而是各种构造现象具有密不 可分的联系,由统一的有规律的运动过 程造成的合乎规律的整体’(马杏垣)
• 构造体系:一切构造形迹都是成群发生的。 每一群构造形迹和其他有成生联系的构 造形迹群,往往各别形成构造带。构造带 与构造带之间,有时存在着构造形迹不 甚显著的地块,它们和围绕它们的或半 围绕它们的构造带,形成一个整体,构 成统一的构造体系。(李四光,地质力 学概论)
23地质构造PPT课件

•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 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核 部为老岩层,向斜核部为新岩层。
• 褶曲的类型:按轴面产状分为对称褶曲、斜歪褶曲、倒转
褶曲、平卧褶曲、翻转褶曲;按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和倾 伏褶曲;按转折端形态分为圆滑褶曲、尖棱褶曲、箱状褶曲; 按平面投影分为线状褶曲、短轴褶曲、穹隆和构造盆地。
• (二)节理 joint • 岩石受力破裂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 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 • 张节理和剪切节理 • (三)断层 fault • 岩石受力破裂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 断层要素有断层面、破碎带、断盘(上盘、下盘,上
升盘、下降盘) • 正断层及组合、逆断层及组合 • 剪切断层 • 断层的地貌标志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2 地壳运动及形变
• 一 地壳运动概说
• 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 变位的运动
• 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普遍性、永恒性、缓慢性、 方向性
• 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 动
2024版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21
不良地质现象防治方法
2024/1/25
滑坡、崩塌防治
0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等。
泥石流防治
02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工程措施(修建拦挡坝、
排导槽等)。
岩溶、土洞防治
03
对岩溶洞穴进行回填或跨越处理,对土洞可采用注浆、旋喷等
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类型之一。
2024/1/25
断裂构造
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 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 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 形成断裂构造。
节理构造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 显的位移,称为节理或裂隙。
12
地貌类型及特征
01
02
03
山地地貌
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坡 度较陡,切割破碎,多呈 脉状分布。
工程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5
1
2024/1/25
• 工程地质学概述 • 岩石与土体性质 • 地质构造与地貌 • 水文地质条件 •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2
01
工程地质学概述
2024/1/25
3
工程地质学定义与发展
2024/1/25
工程地质学定义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 关系的科学。
7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包括深成岩、 浅成岩和喷出岩。具有结晶结构,常 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沉积岩
变质岩
由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具有片理构造, 常见岩石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 等。
地质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
14
P7--12
五、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地质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地球奥秘的过 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 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 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 务的历史。
提问?
-
5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和学科划分 P2
研究内容和性质
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 成因及转化规律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及成 因
主要分科 结晶学 矿物学 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地质学
地壳的发展历史、生物及 古地理演化规律
古生物学 地层学 地史 学 第四纪地质学 区域 地质学 古地理学古气候 学
举例
-
13
P5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时期,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较弱,灾害性地质作用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也不如今日这样 巨大。
在当代的发达国家里,矿业和以矿产品为基本原料的工 业,一般要占到整个工业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所使 用的动力,几乎百分之百地取之于地球资源。
因此,地质学与人类的关系不仅仅在于资源的取用,还 在于与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的诸多方面直接相关。现在地 质学已成为人类社会所普遍需要的科学,参照地质学知识 制定矿产资源法、海洋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就表现 了这种密切的关系。
各个部分的物质能量转化到地球与外部空间的物质能量转化
等等,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举例 第三,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但地质学必须首先是以地球为大课堂,以大自然为实 验室,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大量掌握实际资料,进行分 析对比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并不断修正补充和丰富已有的结论。
《构造地质学》讲义解析

《构造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学二、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地壳或岩石圈不同深度的物理化学条件所导致的地质构造在垂向上的分带性。
不同的构造层次分别显示不同的主导变形机制。
三、构造解析的思想1.对不同岩石类型地区和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野外观察和地质填图始终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
2.构造解析分析和解释地质构造要素的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方法学,内容包括对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目的:了解地质构造的发生条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四、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模及其动力来源。
2.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由角度不整合限定。
思考题1. 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
2. 对地质构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各有什么主要内容?3. 学习构造地质学有什么意义?第二章沉积岩层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一、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1.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图中直线MON),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
倾斜线下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倾角:岩层的倾斜线与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就是该岩层的(真)倾角。
注意:规定:水平岩层的倾角为0°;直立岩层的倾角为90°,走向有两个数值。
当观察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视倾角的值比倾角值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tanβ=tanα·cosω2. 倾斜岩层产状表示法(1)方位角表示法:“倾向∠倾角”如:213︒∠54︒、0︒∠ 25︒、60︒∠ 60︒地质学上一般采用方位角表示法。
以正北为0°,正东90°,正南180°,正西270°。
构造地质学ppt课件

熔岩被
构造地质学
熔岩流 带状和舌状展布的熔岩。一般由 中心式喷发而成。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詹姆斯岛上 基性熔岩中的流动构造
美国夏威夷Kilauea的熔岩流
构造地质学
火山锥 火 山喷发物围绕 火山通道构成 的锥状体。是 中心式喷发的 产物。火山锥 的顶部中央为 圆形的漏斗状 火山口。根据 组成火山锥的 火山喷发物的 成分,可将火 山锥分为碎屑 锥、熔岩锥和 混合锥三类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 侵入岩体在岩浆晚期冷凝阶段常发生脆性变形,形成 产状、性质各异的断裂构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它 们作了分类。 克鲁斯的几何学分类 20世纪20年代,克鲁斯(H.Cloos)根据侵入体中节理 的产状及其与流动构造的关系,将侵入岩体中的节理可分 为六类: 1.L节理 又称层节理,是与流面平行的节理,常平 行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一般较缓。 2.S节理 又称纵节理,是平行于流线、垂直于流面 的节理,倾斜一般较陡。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二、侵入岩体产状
根据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将侵入岩体分 为整合侵入岩体和不整合侵入岩体。 1、 整合侵入岩体 指侵入岩体的边界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的侵入岩体。根据整合侵入岩体的形态、大小,可进一步 分为岩盘、岩盆、岩床和岩鞍等。 岩床 顺层侵入的板状侵入岩体。岩床规模不等,一 般多为中小型,厚度自数十厘米至数米。组成岩床的岩石 成分自酸性至地质学
枕状构造——水下形态 枕状构造——露头
构造地质学
四、柱状节理 若干走向不同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这 种节理称作柱状节理。柱状节理常见于产状平缓的火山岩 内,一般垂直于熔岩流层面或火山管道壁。柱状节理的横 截面常呈六边形,但也有呈四边形、五边形或七边形的。 柱状节理常见于玄武岩质 、安山玄武岩质熔岩流中,也 发育在火山灰流及超浅成岩 体中。柱体垂直火山岩的底面 。因此可根据柱状节理产状确 定熔岩流动面和岩体的产状。 多年来,柱状节理的成因一直 解释为熔岩冷却收缩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运动(燕山)
7、喜马拉雅构造期(距今0.65亿 年-现今)
(1)、包括整个新生代,主要表现是新生界地层的强烈褶皱变形 与隆升造山,伴随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古近系-新近系内部及 其与第四系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2)、我国主要见于青藏高原、三江地区、天山、昆仑山、阿尔 金山和台湾等地。东部沿海地区也有一定响应,以碱性玄武岩喷发 为特征。 (3)、喜马拉雅运动是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因最先在喜马拉雅山区
印支运动(十万大山)
6、燕山构造期(距今0.65-2亿年)
(1)、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末,此间发生了穿时的、强烈的构造-岩 浆作用。以地壳-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陆内成盆、巨量花岗岩 浆活动为特征。导致白垩系与侏罗系之间、古今系与白垩系之间出 现不整合接触关系。 (2)、我国见于东部地区,形成走向近南北、宽400-800千米, 延伸4000千米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 (3)、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变动、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及部分地
蓟县运动(盘山)
4、晚古生代构造期(距今2.544.16亿年)
(1)、此构造末,相当于2.54-3亿年前,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岩浆 活动,使下古生界地层及更古老岩层褶皱变形,逆冲推覆,伴随着 大规模的玄武岩浆喷发和花岗岩浆侵入活动,以及二叠系地层不整 合覆盖在老地层之上。 (2)、我国主要见于新疆、内蒙古、昆仑山、峨眉山等地区,华 南变现不明显。 (3)、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 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
阜平运动(太行山)
2、元古宙构造期(距今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5亿年)
(1)、除南华纪、震旦纪以外的全部元古宙。 (2)、包含多个次一级构造期,每一个次一级构造期的末期都出 现了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 (3)、五台运动,太古宙末的一次褶皱运动。是根据五台山区新 太古界五台群与古元古界滹沱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确定的。它和中 条运动、四堡运动、晋宁运动促使古、中元古代地层发生区域变质、
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山)
讲课完毕 感谢各位评委领导和老师
第四节 构造期与构造世界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
1、剧烈期与平静期交替重复出现(旋回性和多 期性) 2、不同地方不一定同时发生或结束,有一定时 间跨度(穿时性)
二、我国七大构造演化期
1、太古宙构造期(距今25-46亿年) 2、元古宙构造期(距今8-25亿年) 3、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距今4.16-8亿 年) 4、晚古生代构造期(距今2.54-4.16亿年) 5、早中生代构造期(距今2-2.54亿年) 6、燕山构造期(距今0.65-2亿年) 7、喜马拉雅构造期(距今0.65亿年-现今)
海西运动(秦岭)
5、早中生代构造期(距今2-2.54 亿年)
(1)、早-中三叠世,发生了强烈构造作用,其表现为三叠系以及 更古老地层的褶皱变形、逆冲推覆和变质作用,伴随着花岗岩浆活 动,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不整合覆盖在中三叠统及更古老地层之上。 (2)、我国见于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和东北部、大别山以及华 南等许多地区。促使海水从我大多数地区撤退,开创了大陆沉积作 用为主的新时期。 (3)、大别山地区,发生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含金刚石柯石 英榴辉岩和蓝闪石片岩。南岭,形成大规模花岗岩带,同位素年龄 2.1-2.4亿年。 (4)、印支运动,称呼中国中生代初期的地壳运动,并将其划分 为2-5个造山幕,主褶皱运动发生在晚三叠世晚期。一般认为,印 支运动应包括整个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其主要 时限为250-205百万年。印支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形变期及岩浆期, 以及其中若干地段的变质期和成矿期,亦为中国构造格局发生明显 转折的时期;在构造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变形。产生强烈岩浆活动并造成相应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中条运动(中条山)
3、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 (距今4.16-8亿年)
(1)、南华纪、震旦纪以及寒武纪到志留纪末的漫长时间。大陆 地壳快速增长。 (2)、晚奥陶世-早泥盆世期间,在华南以及秦岭-祁连、天山等 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使所有前泥盆纪岩层卷入 强烈褶皱变形,发生区域变质作用,伴随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泥 盆纪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志留系或更老地层之上。 (3)、蓟县运动,晚前寒武纪的一次地壳上升运动。是根据下寒 武统砾状灰岩(府君山组)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千枚岩之间 的平行不整合确定的。仅局部有微角度不整合。 (4)、加里东运动,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 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 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 接触。传统的加里东运动仅指早古生代发生的造山运动,
1、太古宙构造期(距今25-46亿)
(1)、研究程度不够,未作详细划分,形成多个太古宙深变质岩 组成的古老核心—陆核。 (2)、在东北、华北和塔里木地区,都出露成岩年龄值为26-28 亿年钱的古陆碎块,其中携带有37-38亿年最古老基底信息。 (3)、迁西运动,发生于中国北方中太古代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及 的变形、以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以钠质花岗岩为 主的岩浆事件。为迄今中国境内确定之最早的构造运动。 (4)、阜平运动,新太古代的一次褶皱运动。其时限置于26亿年。 阜平运动在华北各太古宙变质岩区影响较广,它使阜平群及更老地 层普遍发生变形和产生以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并伴随大量花 岗质岩浆侵位。 (5)、使太古宙地层发生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伴随强烈岩浆活动 以及太古宙地层与元古宙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确定。这一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使中生代的特提斯海变成巨大山脉, 更新统的湖泊、河流堆积物隆起高度达4000多米。一般认为包括3个主要 造山幕:第一幕在始新世末期至渐新世初期,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 并伴随强烈褶皱、断裂及中酸性岩浆侵入,同位素年龄值为30-40百年; 第二幕开始于中新世初期,有强烈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 形成大规模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导致地壳大幅度隆起,其侵入岩同位素 年龄为10-20百万年;第三幕从更新世至今,主要表现为高原急剧隆升、 周围盆地大幅度沉降以及老断裂继续活动,部分地区有第四纪火山喷发活 动。喜马拉雅运动使中国现今构造地貌景观得以形成,且延续至今正在发 生的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对自然环境演变、地质灾害发生及区域地壳稳 定性均有重大影响。形成地壳上最新的褶皱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