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合集下载

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十五篇含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十五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一)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说明文阅读五篇

说明文阅读五篇

说明文阅读训练(共五篇)(一)低温世界的奇迹⑴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

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

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梆梆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这种低温粉碎方法用于粉碎肉类,可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⑵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

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

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

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气化后的氮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

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⑶低温技术能快速打捞沉船。

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入,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

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

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内灌入液氮,低温液氮便会爆炸般地膨胀,高压气体泵架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

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入英吉利海峡9米深的海水中,然后把近20升液氮压入沉船舱内,仅用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档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

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低温的作用有哪些?(3分)答:低温粉碎、除虫灭害、打捞沉船2.用低温灭鼠的原理是什么?请根据第⑵段内容概括回答。

说明文阅读 10 篇

说明文阅读 10 篇

说明文阅读10 篇(一)说窗“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 ou,窗子),在屋曰囱。

象形。

”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

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

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

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

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

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

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

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

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1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加以概括。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2.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首先看题目,其次抓中心句及关键词;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二、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2.举例子举了什么的例子,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3.列数字例举了什么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4.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更易理解5.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6.作比较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7.引资料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9.作诠释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什么特征10.画图表简明,直观,具体的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高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方法一、掌握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有;【1】从现象到本质【2】从结果到原因【3】从特点到用途【4】从整体到局部【5】从概括到具体【6】从主要到次要【7】从一般到个别2.确定说明顺序;【1】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2】把握语言的标志。

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

还要注意有时说明文的顺序。

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准确预报地震,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临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

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

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

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

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

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

目前,世界上地震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

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

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

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

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

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训练
张雅青
说明文阅读训练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 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 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 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 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 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说明文阅读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为避免流感传播,在公共场所应用手遮住口鼻。 【A】为避免流感传播,在公共场所应用手遮住口鼻。 所有人都可以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 H1N1流感疫苗 【B】所有人都可以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 所有得流感的学生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不用医生证明就可以回校上课。 24小时后 【C】所有得流感的学生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不用医生证明就可以回校上课。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D】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说明文阅读训练
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用圆圈画出说明事物的特征。 (1)用圆圈画出说明事物的特征。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骆驼的?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骆驼的? 作者在介绍骆驼的特征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作者在介绍骆驼的特征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阅读训练
5.小芳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咳嗽发烧,爸爸、妈妈意 小芳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咳嗽发烧,爸爸、 H1N1流感流行期间 见不一致。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为什么? 见不一致。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为什么? (1)爸爸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还是去上学吧!到学校 爸爸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还是去上学吧! 后就赶快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 H1N1流感疫苗 后就赶快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
说明文阅读训练
5.第三自然段在说明骆驼的特点时,概括得最准确、最精当的一种 第三自然段在说明骆驼的特点时,概括得最准确、 说法是:( 说法是:( ) 从骆驼的鼻子能回收水分、胃有“水囊” 【A】从骆驼的鼻子能回收水分、胃有“水囊”能贮存水分并把水送 到血液中、驼峰中脂肪在氧化过程中能产生水分,说明骆驼的特点。 到血液中、驼峰中脂肪在氧化过程中能产生水分,说明骆驼的特点。 从骆驼身体不同器官的特殊构造和生理功能有利于贮存水分, 【B】从骆驼身体不同器官的特殊构造和生理功能有利于贮存水分, 说明骆驼的特点。 说明骆驼的特点。 【C】从骆驼的鼻子内层呈蜗形卷能从呼出的气体中回收水分并同时 冷却气体,它很少撒尿极少出汗保持水分、胃中“水囊” 冷却气体,它很少撒尿极少出汗保持水分、胃中“水囊”贮存水分和 驼峰产生水分,说明骆驼的特点。 驼峰产生水分,说明骆驼的特点。 从骆驼的鼻子、长睫毛、胃和驼峰,说明骆驼的特点。 【D】从骆驼的鼻子、长睫毛、胃和驼峰,说明骆驼的特点。
(2)妈妈说:今天不能上学,我带你去医院看病。 妈妈说:今天不能上学,我带你去医院看病。
说明文阅读训练
4.骆驼一点儿也不在乎走在滚烫的沙漠中,是因为 骆驼一点儿也不在乎走在滚烫的沙漠中, (1)骆驼的蹄子很宽大; 骆驼的蹄子很宽大; 骆驼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 (2)骆驼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
然而,骆驼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它那宽大的蹄子 然而,骆驼却一点儿也不在乎, 走在沙漠上,稳稳当当,陷不下去; 走在沙漠上,稳稳当当,陷不下去;它脚底长着 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别的靴子, 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别的靴子,一点 儿也不怕烫。 儿也不怕烫。
1.这篇短文介绍了骆驼
耐劳

耐热

耐旱
的特点。 的特点。
动物中最耐劳的要算骆驼。 动物中最耐劳的要算骆驼。 骆驼也很耐热。 骆驼也很耐热。 骆驼更能耐旱。 骆驼更能耐旱。
说明文阅读训练
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列数字 和 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 的说明方法。
动物中最耐劳的要算骆驼。骆驼要是驮200千克 动物中最耐劳的要算骆驼。骆驼要是驮200千克 200 重的货物,每天在沙漠中走40千米,能够连续走3 40千米 重的货物,每天在沙漠中走40千米,能够连续走3天; 不驮重物时,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8小时不停。 15千米 不驮重物时,每小时可跑15千米,连续8小时不停。 沙漠之舟”来褒奖它,它是受之无愧的。 用“沙漠之舟”来褒奖它,它是受之无愧的。
B
说明文阅读训练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 H1N1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接种疫苗后, H1N1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接种疫苗后,将极 大增强易感人群的整体免疫力,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 85%以上 大增强易感人群的整体免疫力,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但有些人员是不能 接种的,比如: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 接种的,比如: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 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严重过敏体质者, 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严重过敏体质者,以 及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 及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 加强日常预防工作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 加强日常预防工作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要减少或避免到人群 拥挤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手( 拥挤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手(特 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用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 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用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 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 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 证充足的营养和9 小时睡眠;锻炼身体等都是很有效的预防措施。 证充足的营养和9至10 小时睡眠;锻炼身体等都是很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要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 H1N1流感流行期间 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要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 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该自觉暂停上班或上学,并及时就医。 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该自觉暂停上班或上学,并及时就医。在急性呼吸道 感染症状小时24小时后,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 24小时后 感染症状小时24小时后,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 相关证明。 相关证明。但住院康复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明方可上 课。
说明文阅读训练
骆 驼 动物中最耐劳的要算骆驼。骆驼要是驮200千克重的货物, 200千克重的货物 动物中最耐劳的要算骆驼。骆驼要是驮200千克重的货物,每天 在沙漠中走40千米,能够连续走3 40千米 不驮重物时,每小时可跑15 15千 在沙漠中走40千米,能够连续走3天;不驮重物时,每小时可跑15千 连续8小时不停。 沙漠之舟”来褒奖它,它是受之无愧的。 米,连续8小时不停。用“沙漠之舟”来褒奖它,它是受之无愧的。 骆驼也很耐热。夏天,骄阳似火,人在50℃以上的沙漠里行进, 50℃以上的沙漠里行进 骆驼也很耐热。夏天,骄阳似火,人在50℃以上的沙漠里行进, 就像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儿也不在乎, 就像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然而,骆驼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它 那宽大的蹄子走在沙漠上,稳稳当当,陷不下去; 那宽大的蹄子走在沙漠上,稳稳当当,陷不下去;它脚底长着一层 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别的靴子,一点儿也不怕烫。 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别的靴子,一点儿也不怕烫。 骆驼更能耐旱。它的鼻子是保存水分的关键部位, 骆驼更能耐旱。它的鼻子是保存水分的关键部位,鼻子的内层 呈蜗形卷,能从呼出的气体中回收水分并同时冷却气体, 呈蜗形卷,能从呼出的气体中回收水分并同时冷却气体,节省了体 70%的水分 骆驼很少撒尿,通常体温升高到40.5℃后才开始出汗, 的水分。 40.5℃后才开始出汗 内70%的水分。骆驼很少撒尿,通常体温升高到40.5℃后才开始出汗, 也能保持住体内的水分。骆驼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室有众多的“ 也能保持住体内的水分。骆驼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室有众多的“水 当它们遇到水后,便拼命地喝,为的是要把水贮存在“水囊” 囊”,当它们遇到水后,便拼命地喝,为的是要把水贮存在“水囊” 并且迅速输送到血液里防旱。骆驼的驼峰既是“食品仓库” 中,并且迅速输送到血液里防旱。骆驼的驼峰既是“食品仓库”, 又是“水库” 其中能够贮藏相当于全身重量的五分之一的脂肪, 又是“水库”,其中能够贮藏相当于全身重量的五分之一的脂肪, 骆驼找不到东西吃时,就靠这两个肉疙瘩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 骆驼找不到东西吃时,就靠这两个肉疙瘩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而 脂肪在氧化过程中还能产生水分,有助于骆驼维持生命活动。 脂肪在氧化过程中还能产生水分,有助于骆驼维持生命活动。
说明文阅读训练
3.短文中把骆驼褒奖为“沙漠之舟”,称驼峰既是“食品仓库” 短文中把骆驼褒奖为“沙漠之舟” 称驼峰既是“食品仓库” 又是“水库” 对于这样表达的好处,下面说得最贴切的一项是: 又是“水库”。对于这样表达的好处,下面说得最贴切的一项是: ( C ) 【A】严密细致地说明了骆驼的特点 【B】简明直观地说明了骆驼的特点 【C】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骆驼的特点 【D】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的特点
说明文阅读训练
并列关系 2.阅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段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阅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段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源自并列关系说明文阅读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