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溴甲烷)

合集下载

最新甲烷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最新甲烷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最新甲烷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化学品名称:甲烷
危险性质:
-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燃易爆。

- 高浓度的甲烷可导致窒息和窒息性窒息。

- 甲烷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常见应用:
- 甲烷广泛用于燃料、能源生产和加热。

- 甲烷还用于工业过程和合成化学品的制造。

安全措施:
- 在处理甲烷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 避免甲烷泄漏到密闭空间中,确保良好通风。

- 在贮存和运输甲烷时,需使用合适的和装置,并遵循相关规定。

- 火灾和爆炸风险高,应避免明火、电火花和静电积聚等情况的存在。

紧急情况应对:
- 发现甲烷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泄漏,并通知相关人员。

- 在甲烷泄漏事故中,必要时进行紧急疏散和呼叫急救。

备注:
本安全周知卡旨在提供关于甲烷危险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便在使用、贮存和处理甲烷时保证人员的安全。

任何对甲烷的具体应用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和相应的法律依据,请务必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可能随时更新,请使用最新版本。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溴甲烷化学品英文名:BromomethaneCAS号:74-83-9分子式:CH3Br分子量:94.9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会中毒。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危害臭氧层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31吸入会中毒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341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H373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H420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常见危险化学品泄露现场应急处置卡25种

常见危险化学品泄露现场应急处置卡25种

常见危险化学品泄露现场应急处置卡25种线和隔离区域,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

泄漏:用沙土、活性炭等吸附剂吸收,收集到合适的中,妥善处理废弃物。

初步处置组织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着火:使用现场灭火器进行扑救,若无法控制,撤离人员,远离现场,调用消防车进行灭火。

值班干部化验室负责人岗位人员应急人员管理人员事故控制后清理现场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皮肤,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专业救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时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无关人员撤离,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

03甲醇泄漏现场应急处置卡步骤:1.报告:立即向班长、值班技术员、外操报告。

2.通知:通知管理区调度或化验调度、化验室负责人、安全工程师。

3.响应:化验室负责人启动应急处置,安全工程师、技术员协同指挥事件处理。

4.通知:通知事发周围人员远离事发地。

5.消除点火源:消除所有点火源。

6.划定警戒区: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7.初步处理: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着火:使用现场灭火器扑救。

组织现场无关的人员及时撤离。

8.专业救护: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

食入:口服大量乙醇在30分钟内可催吐(禁用阿朴吗啡),或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及时就医。

9.注意事项:无关人员撤离;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木材防腐剂、制冷剂、低沸点溶剂和有机合成的原料
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穿封闭式防化服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2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0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限制性空间
·喷雾状水改变蒸气云流向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火灾扑救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泡沫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毁损容器由专业人员处置
储罐火灾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别名:甲基溴




★有毒,接触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分子式CH3Br



危险性类别
2.3类 有毒气体

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安全周知牌-甲烷

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安全周知牌-甲烷

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安全周知牌Metha ne甲烷(天然气)CAS号:74-82-8CH4易燃易爆、可致冻伤危险性•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疼、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快、共济失调,可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体本品,可致冻伤。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或明火即爆炸。

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的化学反应。

其蒸汽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储运控制•安装可燃气体警报器•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w 30 C•远离火种、火源,防止阳光直射贮存场所最大数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到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生产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的气体用排风机送至空旷的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使用。

灭火方法•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分开存放,切勿混储混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外停留急救•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防护措施•正确佩戴安全帽,。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溴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临海市建新化工有限公司2009年8月1日前言根据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之相关规定,我公司编制了《溴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溴甲烷安全标签》,向接触溴甲烷化学品的人们传递安全卫生信息,使其正确认识溴甲烷的危害,掌握安全操作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主动预防和控制溴甲烷化学品危害事故的发生。

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应同步更新。

安全技术说明书每五年更新一次。

在此期间若发现新的危害特性,在有关信息发布后的半年内,生产单位必须相应修改安全技术说明书,并提供给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单位。

临海市建新化工有限公司依法获证情况:国家颁发生产许可证号:XK13-003-00333国家颁发农药登记证号:PD84122-2浙江省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号:(ZJ)WH安许证字(2008)-J-1537 浙江省颁发气瓶充装许可证号:TS4233658-2013执行GB434-1995《溴甲烷原药》国家标准。

2009年8月1日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2)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3)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3)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4)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4)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5)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6)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7)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7)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9)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10)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10)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10)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1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溴甲烷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甲基溴,溴代甲烷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Bromide,Monobromomethane 企业名称:临海市建新化工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临海医化园区邮编:317016企业网址: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86-576-85588477企业应急电话:++86-576-85588488 85589503技术说明书编码:JBC/CSDS200901生效日期:2009年8月1日国家应急电话:++86-010-******** 64463325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一溴甲烷有害成分含量 CAS No.:一溴甲烷≥99.5% 74-83-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

溴甲烷(甲基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溴甲烷(甲基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溴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116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溴甲烷中文别名:甲基溴英文名称:bromomethane英文别名:methyl bromide CAS号:74-83-9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116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皮肤、粘膜、肺、肾、肝、心血管等也有损害。

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最早受到损害,也最为严重。

急性中毒:轻度有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嗜睡、震颤、咳嗽、咯痰等;较重者出现兴奋、谵妄、共济失调、肌痉挛,并可伴有多发性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水=1): 1.7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7分子量:94.94燃烧热(kJ/mol):769.1临界压力(MPa):769.1爆炸上限%(V/V):16.0爆炸下限%(V/V):10.0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甜味。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速查手册拼音索引苯甲酰氯/301A 苯酰氯/301阿尼林油/9 苯乙烯/15阿西通/19 芐基氯/308氨/1 冰醋酸/278氨基苯/9 1-丙醇/299氨基环已烷/79 2-丙醇/300氨基甲烷/253 丙炔/30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316 丙酮/19氨气1 丙酮合氰化氢/22丙酮氰醇/22B 丙烯/26白磷/4 丙烯醇/29白砒/311 2-丙烯-1-醇/29 白药粉/157 丙烯腈/32败脂酸甲酯/39 丙烯醛/36保险粉/121 丙烯酸/302苯/6 丙烯酸甲酯/391,4苯二酚/299 丙烯酸正丁酯/302 苯苯酚/12 丙烯酰胺/303苯酐/306 2-丙烯酰胺/303C 二甲基苯/51二甲基酮/19赤磷/305 二甲醚/298臭碱/307 二硫化碳/54粗汽油/214 二氯二乙硫醚/133 醋酐/42 二硼烷/269醋醛/272 二氧化氮/304醋酸/278 二氧化硫/57醋酸酐/42 二氧化氯/60醋酸乙酯/315 二氧化钠/304醋酸正丁酯/314 二乙醚/266D F电石/217 氟化硼/310电石气/275 氟化氢/622-丁醇/300 氟化氢溶液/176 1,3-丁二烯/45 氟氢酸/1762-丁酮/1101-丁烯/299 G丁烷/48 高硫酸铵/67对苯二酚/299 高效漂白粉/169E 光气/65硅仿/195烷/88 硅氯仿/1951,2-二氨基乙烯/298 过二硫酸铵/67二甲胺/303 过硫酸铵/67二甲苯/51 过氧化苯甲酰/69 过氧化苯酰/69 2-甲基丙烷/286 过氧化二苯甲酰/69 2-甲基丙烷/286 过氧化二苯甲酰/69 2-甲基丙烯/315 过氧化环已酮/72 甲基丙烯酸/305 过氧化氯/60 甲基肼/107过氧化钠/304 甲基联胺/107过氧化氢/74 甲基氯/1551-过氧化氢环已基/72 甲基氯甲醚/149 过氧乙酸/77 甲基氰/262过乙酸/77 甲基氰溴/236H 甲基乙基酮/110甲基乙基甲酮/110 红磷/305 甲基乙炔302环已酮/82 甲肼/107环氧丙烷/85 甲硫醇/306环氧乙烷/88 甲醚/298黄磷/4 甲醛/113火碱/182 甲酸/116J 甲烷/119甲氧基钠/104已烷/91 甲乙酮/110甲胺/253 芥子气/133甲苯/95 金属钠/309甲苯二异氰酸酯/98 酒精/259甲醇/101 K甲醇钠/104甲氟磷酸异丙酯/211 苛性钾/179苛性钠/182 3-氯丙烯/301 L 氯醋酸/163氯仿/310连二亚硫酸钠/121 氯化钡/142联乙烯/45 氯化苯甲酰/301 邻苯二甲酸酐/306 氯化苄/308磷化氢/123 氯化铝/200磷酸/126 氯化氢144磷酰氯/242 氯磺酸/146磷酰三氯/242 α氯甲苯/308硫/131 氯甲基甲醚/149 硫醇甲烷/306 氯甲酸氯甲酯/152 硫化钾/306 氯甲烷/155硫化碱/307 氯气/250硫化钠/307 氯酸钡/308硫化氯/128 氯酸钾/157硫磺/131 氯乙醇/160硫芥/133 2-氟乙醇/160 硫氢化钠/307 氯乙酸/163硫酸/136 氯乙烷/308硫酸酐/206 M硫酸甲酯/139六氟丙烯/307 密斑油/224六氟化硫/307 木醇/101六氢化苯胺/97 木精/101N 氰化氢/188氰基乙烯/32钠/309 巯基甲烷/30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16 全氟丙烷/307 P 全氟乙烯/312 硼氟化锂/309 R砒霜/311 溶剂油/192漂汾精/169 SQ 三氟化硼/310 汽油/171 三氯硅烷/1951-羟基-1'-过氧化氢二三氯化磷/197环已基过氧化物/72 三氯化铝/2002-羟基-2-甲基丙腈/22 三氯化磷酰/242 漒水/227 三氯甲硅烷/195 氢/174 三氧化二砷/311 氢氰酸/188 三氧化硫/206 氢硼化锂/309 三异丁基铝/208 氢氧化钾/179 沙林/211氢氧化钠/182 山奈钠/184氰氨化钙/310 烧碱/182氰化钠/184 石灰氮/310石脑油/214 烯面值醛/36石炭酸/12 硝铵/231石油/295 硝基苯/224石油精/311 硝漒水/227石油醚311 硝酸/227双氧化钠/304 硝酸铵/231双氧水/74 硝酸乙烯/324四氟乙烯/312 溴/233四氯化碳/312 溴化氢/314四氯甲烷/312 溴甲烷236四碳酰镍/313 溴素/233蒜醇/29 Y酸性硫化钠T 亚硫酸酐/57亚砷(酸)酐/311 碳化钙/217 盐酸/239碳酰氯/65 氧/245羰基镍/313 氧化氯/60天然气/219 氧化丙烯/85W 氧化乙烯/88氧氯化磷/242无水肼/313 氧气/245无水联胺/313 液氨/1戊烷/221 液化石油气/247X 液氯/250一甲胺/253烯丙醇/29 一氯化苄/308一氯甲烷/155 异丙醇/300一氯乙酸/163 异丙烯基氯/301一氧化碳/257 异丁醛/284乙醇/259 异丁烷/286乙二胺/298 异丁烯3151,2-乙二胺/298 异丁烯酸/305乙酐/42 异氰酸甲酯/289乙基氯/308 引发剂BPO/69乙腈/262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292 乙醚/266 原油/295乙硼烷/269 Z乙醛/272乙炔/275 正丙醇/299乙酸/278 正丁烷/48乙酸酐/42 正已烷/91乙酸丁酯/314 正磷酸/126乙酸乙酯/315 正戊烷/221乙烷/315 制冷剂R-1216/307乙烯/281 仲丁醇/300乙烯基苯/15 其他乙烯基氯/166乙烯基氯/32 MEK/110乙酰过氧化氢/77 TDI/98蚁酸/1161.氨别名:液氨;氨气2.白磷3.苯4苯胺别名:氨基苯;阿尼林油5.苯酚别名:石炭酸6.苯乙烯7.丙酮别名:二甲基酮;阿西通8.丙酮氰醇别名:2-羟基-2-甲基丙腈;丙酮合氰化氰9.丙烯10.丙烯醇别名:烯丙醇;2—丙烯—1—醇;蒜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
·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作用
·在环境中比较稳定,是有害的空气污染物
·臭氧消耗潜能ODP为0.65
·在土壤中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特性及用来自途理化特性·无色气体,有甜味。不溶于水。受热分解,释放
出有毒烟气
·沸点:3.6℃
·气体相对密度:3.3
·爆炸极限:10.0%-16.O%
用途
·用作植物保护用的杀虫剂、杀菌剂、谷物熏蒸剂、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气体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并在低洼处或限制性空间(如下水道、地下室等)聚集
·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泄漏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
·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限制性空间
·喷雾状水改变蒸气云流向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火灾扑救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泡沫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
·毁损容器由专业人员处置
储罐火灾
·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
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
别名:甲基溴




★有毒,接触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分子式CH3Br



危险性类别
2.3类 有毒气体
燃烧爆炸危险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放出有毒气体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立即撤离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木材防腐剂、制冷剂、低沸点溶剂和有机合成的原料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穿封闭式防化服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2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0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2mg/m3(皮)
·IDLH:250ppm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214mg/kg;大鼠吸入LC50302ppm(8h)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主要经呼吸道吸收
·严重中毒时,可引起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
·接触极高浓度蒸气可迅速死亡
·眼和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