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鉴定

合集下载

大坝安全鉴定

大坝安全鉴定

大坝安全鉴定[大坝安全鉴定]大坝安全鉴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规范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保障大坝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大坝安全鉴定。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坝高15m以上或库容100万m3以上水库的大坝。

坝高小于15m或库容在10万m3~100万m3之间的小型水库的大坝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适用于水利部门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辖的大坝。

其它部门管辖的大坝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和过船等建筑物。

第三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对全国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辖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按本条第四、五款规定的分级管理原则对大坝安全鉴定意见进行审定。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大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m以上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其它中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以上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其它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

流域机构审定其直属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水利部审定部直属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

第四条大坝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所管辖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大坝安全鉴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水库管理单位协助鉴定组织单位做好安全鉴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鉴定材料《大坝安全鉴定》。

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

第六条大坝安全状况分为三类,分类标准如下:一类坝:实际抗御洪水标准达到《防洪标准》规定,大坝工作状态正常;工程无重大质量问题,能按设计正常运行的大坝。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总则
为规范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加固等工程的水库大坝。

鉴定组织与单位
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具体组织工作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

定期安全鉴定制度
水库大坝应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新建大坝应在竣工后一年内完成首次安全鉴定,后续每五年进行一次。

已建大坝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定期安全鉴定计划。

安全鉴定内容
安全鉴定内容应包括大坝的结构安全、防洪能力、渗流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大坝坝体、坝基、坝肩的稳定性防洪设施、溢洪道的完好性和过流能力渗流监测设施及渗流情况大坝的运行管理、维护和观测情况安全鉴定步骤
安全鉴定应遵循以下步骤:
收集大坝的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资料进行现场勘察和监测进行安全分析和计算编制安全鉴定报告
安全等级划分
根据安全鉴定结果,将大坝划分为四个安全等级:
一级:安全状况良好,无需特别处理二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加强监测和维护三级:安全隐患较大,需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四级:安全状况极差,需立即停止运行并采取紧急抢险措施鉴定意见审定
安全鉴定报告完成后,应提交给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定。

审定通过后,应向社会公开并作为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以上就是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主要内容,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库大坝(以下简称大坝)安全管理,规范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保障大坝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坝高15m以上或库容100万m<上标3>以上水库的大坝。

坝高小于15m或库容在10万m<上标3>~100万m<上标3>之间的小型水库的大坝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适用于水利部门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辖的大坝。

其他部门管辖的大坝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大坝包括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以及与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和过船等建筑物。

第三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对全国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辖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以下称鉴定审定部门)按本条第四、五款规定的分级管理原则对大坝安全鉴定意见进行审定。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大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50m以上中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市(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其他中型水库和影响县城安全或坝高30m以上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其他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

流域机构审定其直属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水利部审定部直属水库的大坝安全鉴定意见。

第四条大坝主管部门(单位)负责组织所管辖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大坝安全鉴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以下称鉴定组织单位)。

水库管理单位协助鉴定组织单位做好安全鉴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

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一、背景介绍。

水库大坝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办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重要性。

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通过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可以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3. 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可以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方法。

1. 巡视检查,定期对水库大坝进行巡视检查,发现裂缝、渗漏等问题及时处理。

2. 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水库大坝监测系统,对大坝的变形、渗流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 安全评估,定期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下的安全性。

4. 技术鉴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水库大坝进行鉴定,包括地质勘探、材料检测等。

四、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水库大坝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库大坝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 完善法规,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水库大坝的建设和管理。

3.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技术水平。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结论。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巡视检查、监测系统、安全评估和技术鉴定等方法,结合加强管理、完善法规、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宣传教育等保障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大坝安全鉴定实施方案

大坝安全鉴定实施方案

大坝安全鉴定实施方案一、前言。

大坝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大坝安全鉴定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大坝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大坝安全鉴定实施方案。

1. 鉴定范围。

大坝安全鉴定的范围应包括大坝的设计、施工、监测、运行等全过程,全面评估大坝的安全性。

2. 鉴定目的。

大坝安全鉴定的目的在于发现大坝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

3. 鉴定内容。

(1)大坝的地质与地貌条件;(2)大坝的设计与施工质量;(3)大坝的运行与监测情况;(4)大坝周边环境因素对大坝安全的影响;(5)大坝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 鉴定方法。

(1)实地勘察,通过实地勘察大坝周边的地质、地貌等情况,了解大坝所处环境;(2)资料分析,对大坝的设计、施工、监测等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3)技术检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大坝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如地震监测、裂缝检测等;(4)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大坝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专业意见。

5. 鉴定报告。

鉴定完成后,应及时编制鉴定报告,详细记录大坝的安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报告内容要准确、全面。

6. 鉴定结果应用。

鉴定结果应用于大坝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7. 鉴定周期。

大坝安全鉴定的周期一般为3-5年,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安全鉴定。

三、结语。

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支持。

只有不断完善大坝安全鉴定的实施方案,加强大坝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安全可靠的水利工程。

大坝安全鉴定范文

大坝安全鉴定范文

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坝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不仅起到了防洪、发电、供水等诸多作用,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大坝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对大坝进行细致精准的鉴定和评估,确保大坝能够承受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压力。

因此,我较为关注大坝安全问题,特来参与本次大坝安全鉴定论坛,分享一些关于大坝安全鉴定的意见和体会。

一、关于大坝安全鉴定的基本概念大坝安全鉴定是指对大坝所处的环境、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检测和评估,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大坝安全评估报告的过程。

它是监测和评估大坝安全的重要工具,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大坝管理及防止大坝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是预防大坝事故的根本性措施。

大坝安全鉴定是通过对大坝的各项工程、施工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大坝的安全等级,进而确定大坝的整改、维修和加固方案,最终确保大坝的安全。

二、大坝安全鉴定的内容和要求大坝安全鉴定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主要包括地基与基础、大坝结构、坝堆与砂砾土、水文参数等方面。

因此,大坝安全鉴定所需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以下是我对大坝安全鉴定的内容和要求做出的思考和总结:1.地质环境综合分析和评价在进行大坝安全鉴定之前,必须要对大坝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包括地形、地貌、地震、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分析。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研究,可以了解大坝所处环境的特点、水文水情变化、山洪等情况,做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2.大坝结构和坝身情况大坝结构和坝身情况是评估一座大坝安全状况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必须要对大坝结构及坝身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包括大坝的建造年代、设计规范、技术参数等因素,以及大坝本身的坝体、坝基、堆石方案、坝壳、坝板、坝段、导流建筑物、展水建筑物、喷砼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等因素,把握其结构可靠性、强度性能,审查是否存在设计制图方面的缺陷。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利部)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利部)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利部)1000字
水库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而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则成
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障大坝安全,水利部制定了一套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下面将对这套办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鉴定办法的适用范围
鉴定办法适用于各类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包括新建、改建、扩建
和运行中的水库大坝。

同时,鉴定范围还涉及大坝周边工程建设对
大坝安全性的影响。

二、鉴定内容与基本程序
1.鉴定内容
安全鉴定应着重针对大坝现状情况、工程设计方案、监测分析结果、环境、地下水、降水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鉴定内容包括大坝整体
结构的安全性、围堰、溢洪道、泄洪建筑物、电站和附加设施(如
监测、护坡等)的安全性等。

2.基本程序
安全鉴定分为前期准备、资料收集、实地勘察、分析鉴定、鉴定报
告编写等五个基本程序。

其中,实地勘察和分析鉴定是核心程序,
鉴定报告编写是鉴定结果的体现。

三、鉴定人员与要求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需要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鉴定人员需要熟悉水利
工程、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水文学等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鉴定
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鉴定结果与意义
鉴定结果的判定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正常、警示和不安全。

当鉴定
结果为不安全时,需及时组织修建和加强对大坝的运行日常监管。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大坝的安全运行水平,预防大型水利工程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措施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措施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措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措施一、引言水库大坝是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国家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因此,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工作措施。

二、鉴定目标与内容1. 鉴定目标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目标是评估大坝现状和进行风险防控,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其具体目标包括:(1)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并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2)评估大坝所承担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3)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大坝的风险等级。

2. 鉴定内容大坝的安全鉴定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坝的技术状况,包括结构完整性、渗流情况、土质稳定性等;(2)大坝的运行状况,包括调洪调水情况、泄洪能力等;(3)大坝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包括监测设备的完善程度、数据的准确性等;(4)大坝周边的地质环境,包括地震活动频度、地质灾害情况等。

三、鉴定方法与步骤1. 鉴定方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可以采用定性鉴定方法和定量鉴定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鉴定方法主要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判断和评估,定量鉴定方法则是基于科学数据、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2. 鉴定步骤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资料收集阶段:收集大坝的资料,包括设计文件、建设记录、监测数据等。

(2)现场勘察阶段:对大坝进行现场勘察,包括对大坝结构的检查、地质环境的调查等。

(3)技术分析阶段:对勘察收集的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包括应用相关软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流固耦合分析等。

(4)安全评估阶段:根据分析的结果,综合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确定存在的风险等级。

(5)风险控制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大坝的风险等级。

四、鉴定结果与措施1. 鉴定结果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结果通常以报告形式呈现,报告包括鉴定的结果、分析的数据和方法、鉴定的结论等。

2. 措施建议根据大坝安全鉴定的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水库名称 ***水库所在地点****
所在河流盘石沟总库容 17.50万m3
水库管理单位鉴定组织单位
鉴定承担单位鉴定审定部门
工程概况:
***水库集雨面积0.4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64.12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501.8mm,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0.07万m3。

水库总库容17.50万m3,其中有效库容9.40万m3,滞洪库容8.10万m3,死库容0.9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⑵型水库。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范,***水库属Ⅳ等枢纽工程,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该工程于1959年动工,1980年完工。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等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5.634m,坝顶高程为349.519~349.807m(假设高程),坝顶宽3.1m;上游坝坡边坡系数为1:2.5、1:1.3、1:1.95(从上至下),下游坝坡边坡系数分别为1:2.3、1:4.1、1:2.0(从上至下)。

在坝轴线上坝基设有齿槽,宽1.0m,深1.0m,内坡坡脚设有块石压脚,下游坝脚设有贴坡式排水体。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的左岸,为正槽宽顶堰,由溢流堰、陡槽、消力池三部分组成,溢流堰为宽顶堰,堰项高程347.830m,溢流宽度4.0m,陡槽长度22.3m,陡槽宽度4.0~3.70m,比降分别为1/8(0+007.8~0+027.8)、1/1.36(0+027.8~0+030.3),陡槽末端为消力池。

放水设备:位于水库左岸,由石质卧管和涵管组成。

卧管放水孔为单排,直径0.13m,净空尺寸b×h=0.55×0.65 m,卧管长15.1m,底坡1∶4.6,最大放水流量0.036m3/s;消力池长2.0m,宽0.55m,高1.25 m;涵管全长22.6m,宽0.3m,高0.35m,底坡1∶100,断面呈矩形,衬砌厚度0.3m。

大坝现场安全检查
大坝上游坝面在345.562m以下为块石压脚,以上坝坡无护坡措施,现场检查发现:上游坝坡出现垮塌现象严重,最大垂直临空面为 1.1m;下游坝面未护坡,被雨水冲刷凹凸不平,沟槽纵横交错;大坝坝顶沉降,高度与宽度不一,最宽处4.0m,最窄处2.5m,右坝端坝顶高程为349.59m,坝顶中部349.701m,左坝端坝顶高程为349.807m。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的左岸,为正槽宽顶堰,现有溢洪道断面不规则,溢流堰和消力池处衬砌侧墙部分垮塌,底板仅开挖成型,未衬砌,淤积堵塞严重。

放水设备为由石质卧管和涵管组成,经现场检查,发现卧管变形,卧管勾缝有脱落现象,卧管漏水严重,为了让水库正常蓄水,在涵管进口处(长 1.0m)用砼进行了封堵。

工程
质量
评价
***水库坝身填筑土料主要为粘土,土料填筑质量较差;大坝上游坝面未护坡,大面积出现垮塌;溢洪道侧墙衬砌质量差,水毁严重,底板未进行衬砌,淤积严重,影响行洪;放水设备未建在基岩上,砌筑质量差。

鉴于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等主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大部分未达到规范要求,运行中已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安全,导致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故将工程现状质量定为不合格。

大坝安全分析评价
运行管理评价
从运行情况上分析,***水库自建成以来,没有编制水库防洪和兴利调度运用规程及应急预案,无水库大坝运行大事记。

从大坝维修来看,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都存在着严重问题,由于资金缺乏,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整治,水库枢纽工程常年带病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从大坝安全监测角度上看,观测设备严重缺乏,无仪器监测资料和巡视检查记录,因此对大坝总体性状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

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有关规定,将***水库运行管理综合评价为差。

防洪标准复核
水文资料采用葛兰气象站1963-1998实测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成果: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7.67m3/s,洪水总量为5.19万m3,2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2.29m3/s,洪水总量为8.02万m3。

以溢流堰项高程347.830m为起调水位,按实际进水口断面尺寸进行调洪水演算: 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48.330m,下泄流量为2.38 m3/s;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348.554m,下泄流量为 4.15m3/s,计算所需坝高为349.703m,现状坝顶349.519~349.807m,坝高不满足设计抗洪要求。

溢洪道侧墙垮塌、淤积堵塞严重,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该水库大坝抗洪安全性为C级。

结构安全评价
大坝上游坝面垮塌严重,坝顶沉降变形,但总体变形性状及坝体沉降稳定,无危及坝体安全的裂缝。

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该水库大坝现状的变形安全性为B级。

大坝结构稳定分析采用瑞典圆弧法,上游坝坡分析了3种工况:1/3坝高水位、正常高水位、死水位、校核洪水位骤降至死水位,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分别为1.754、1.809、1.538;下游坝坡3种工况:正常高水位、设计高水位和校核洪水位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分别为1.579、1.549、1.541,正常运行情况安全系数1.15,非正常运行情况安全系数1.05,大坝的上、下游坝坡是稳定的,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水库现状的抗滑稳定安全性可评为A级。

综合评价结构安全性为B级。

大坝安全分析评价
渗流安全评价
***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分析了5种工况:正常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1/3坝高水位的稳定渗流以及库水骤降时的非稳定渗流,结果为坝体最大渗透流量0.002 m3/d.m,浸润线溢出点最大高度为1.262m,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单宽渗流量较为正常,浸润线出逸点位置低,渗透坡降小于允许坡降,同时,通过了解当时的施工条件,得知坝体通过防渗整治后,防渗效果较好,因此坝体渗流安全。

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该水库大坝渗流安全性级别定为B 级。

抗震安全评价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水库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规定,不需进行抗震复核。

金属
结构
安全
评价
水库无金属结构。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大坝上游无护坡设施,长期在风浪淘刷下,正常高水位附近坝坡垮塌严重,局部坝段近直立;下游坝面变形明显。

⑵溢洪道断面不规则,侧墙垮塌严重,底板仅开挖成型,未衬砌,淤积堵塞严重。

⑶放水设备卧管砌筑及勾缝质量差,卧管变形漏水。

⑷水库无任何观测设施。

⑸管理房成危房。

⑹水库无防洪抢险通道。

大坝安全类别评定:该坝为三类坝。

对运行管理或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
⑴大坝上下游整形护坡。

⑵改造溢洪道。

⑶翻修涵卧管、消力池。

⑷完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⑸新建防汛抢险通道5.0km。

⑹新建管理房。

安全鉴定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渝东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的审查和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现场检查,同时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经专家组仔细分析、论证,对***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提出如下结论意见:
一、工程质量:
***水库大坝填筑质量差,上游坝面出现垮塌;放水设备砌筑质量差,卧管变形漏水;溢洪道侧墙底板未进行衬砌,淤积严重,影响行洪,因此,报告中将工程质量评为不合格,符合实际情况。

二、运行管理:
水库枢纽一直运行不正常,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规章制度不健全,调度运用和管理水平较差,工程档案资料不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报告中将运行管理评为差,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三、防洪标准:
在溢洪道能够正常溢洪的条件下,水库大坝抗洪能力不能够满足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的防洪标准,并且溢洪道底板未衬砌,淤积影响行洪,水库要求的最大泄洪流量不能安全下泄。

因此,报告中将水库大坝的抗洪安全性定为C级是合理的。

四、结构稳定分析:
***水库大坝上游坝面垮塌严重,坝顶沉降变形,但总体变形性状及坝体沉降稳定,无危及坝体安全的裂缝。

从计算结果看:大坝上、下游坝坡在正常运用工况和非正常运用工况下,其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近坝库岸稳定。

报告中将结构评为B级是合理的。

五、渗流安全评价
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坝基单宽渗流量正常;现场检查未发现大坝有渗漏现象,说明渗流状态安全。

报告中将该水库大坝渗流安全性级别定为B级是合理的。

六、水库枢纽工程无金属结构。

七、水库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视为A级。

鉴定结论为:水库枢纽工程质量极不合格;运行管理差;大坝防洪安全性为C级;结构安全性为B级,大坝渗流安全性为B级;大坝抗震安全性为A级;金属结构安全性为A级。

专家组组长:(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