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送别怀人诗专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附解答:诗歌鉴赏(三)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附解答:诗歌鉴赏(三)

专项训练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杜甫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C.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几时旧友。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B. 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 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

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分析】⑴B“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错误,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⑵《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高考历年真题诗歌鉴赏训练

高考历年真题诗歌鉴赏训练

高考历年真题诗歌鉴赏训练(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马交驰际”是写国家战乱频繁,战车来往不断,交代了时代背景。

B.“地阔”“天高”以地域的广阔反衬两人离别后再见之难,情深意厚。

C.“晚”字写出内心的沉重和不舍,“春”字则饱含对友的宽慰和祝福。

D.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希望友人在襄阳能觅得赏识自己者,一展才能。

【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作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题3】诗的颔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甚远。

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2020新高考Ⅰ卷)赠赵伯鱼(节选)韩驹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朗朗。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文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

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

③参:领悟,琢磨。

诸方:各地方,各方面。

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二句说赵伯鱼在荆州就结识了诗坛名家高荷和黄庭坚并向他们请教。

B.“仆常倦谈殊未详”,说明作者认为赵伯鱼水平很高,自己指导不了。

C.从诗歌内容看,前四句是客套,后四句才是重点,题旨集中在后四句。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題。

齐天乐贈秋崖道人西归王沂孙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舰将归时节。

江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阙。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都别。

江云冻结,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注】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9.简要赏析“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的表达特色。

(5分)10.简要分析下阕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9.借景抒情,“雁”、“孤艇”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3分)用典,“故里鱼肥”用晋人张翰之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分)(共5分)10.“无限旧事,繁华似梦”寄予了作者的家国兴亡之悲;“短褐临流,幽怀倚石”透露了作者向往归隐的隐逸之情;“寄取相思”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共6分。

每点2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郭震因上诗收(宝剑篇)而受武则天赏识。

②新丰酒:初唐马周游历长安时住新丰旅舍.因受冷遇,遂取酒独酌;后受到太宗赏识,拔居高位。

9.本诗颔、颈两联是怎样表现“凄凉"之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10.请赏析首尾两联的用典。

(5 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9.①以物喻人,凋零黄叶更加风雨推残,象征自己身世的凄凉遭际。

②苦乐对比,以青楼管弦的热周,对比作者旅漂泊的凄凉境况。

(③以友村己,新知遭诋毁,旧交关系疏远,写出诗人孑然孤独的凄凉困境。

(每点2分)10.①就近取事:都用本朝之事,使郭、马被重用和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归的对比更强烈,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送别怀人诗专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送别怀人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送别怀人诗专练知识回顾:题材特征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内容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用手法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综合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送张子尉南海岑参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舍小家顾大家,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的南海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B.“邑里杂鲛人”中的“鲛人”,即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

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C.颈联的“暗”与“明”字,写出南海特殊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D.“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绝佳诗句,这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

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答案:1、A解析A项对表达的思想感情拔高了,应该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2、①本诗首联写“张子”为奉养高堂不辞僻远去做县尉,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孝顺的赞赏和对其处境的同情;②颔联写出南州的条件恶劣,隐含了诗人的担忧;③颈联描写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四季如春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安慰;④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语重心长的警示,表达出对友人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期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送别怀人诗专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送别怀人诗专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送别怀人诗专练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A.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舍小家顾大家,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的南海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B.“邑里杂鲛人”中的“鲛人”,即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

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C.颈联的“暗”与“明”字,写出南海特殊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D.“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绝佳诗句,这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

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答案:1、A解析A项对表达的思想感情拔高了,应该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2、①本诗首联写“张子”为奉养高堂不辞僻远去做县尉,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孝顺的赞赏和对其处境的同情;②颔联写出南州的条件恶劣,隐含了诗人的担忧;③颈联描写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四季如春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安慰;④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语重心长的警示,表达出对友人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期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3—4)题。

(9分)千家双井茶①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②。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注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

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

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捎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

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

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

③云腴:茶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塘避暑①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1. D2. ①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

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

②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

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

③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

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0: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0: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专项训练二十诗歌鉴赏(一)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学科王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1)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你简要分析这两句是怎样写景的。

(2)诗人为什么说“只堪图画不堪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离果州作陆游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注】诗人走上了他渴望已久的军旅道路,赴任途中经果州时写下了此词。

(1)词的上阕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是通过何种意象来描写哪一时节的景色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

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1)本诗颔联的比喻新颖别致,请作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有何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梦令 [南宋]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不是梨花,不是杏花,词中描写的是什么花?为什么?(2)这首词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要知道两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见无期了。所以这次分离,多半成了长别。
C.下片“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这是一层意思。
D.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与一般别情之作不同,它是以华丽之语传至性之情而名传后世的。
10.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9、C (“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分析有误,本句就是概叙,并不是具体刻画别前欢笑。)
10、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②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用手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送别怀人诗专练
知识回顾:
题材特征
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内容情感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
B.“旧居士”中的“旧”字,写出了此时人物身份已经发生变化,并且旨在暗示你我仍是朋友。
C.精心研磨后细洁的茶叶连雪花也比不上它,送上美茶彰显诚意,望朋友能够笑纳。
D.全诗构思巧妙,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点明题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①,令堂清坐亦鸣弦②。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②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②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A.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舍小家顾大家,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的南海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B.“邑里杂鲛人”中的“鲛人”,即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C.颈联的“暗”与“明”字,写出南海特殊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答案】
7.D (“华丽”错,应为浅近或者浅易。)
8.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
4.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用意?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3、B解析 “旨在暗示你我仍是朋友”分析不全面,此处“旧”字还有点出旧情、唤起反思之意,为诗篇结语埋下了伏笔。
4、披露赠茶的根本用意,提醒苏轼,要适时进退,好自为之。诗人希望,喝了我家乡的茶以后,也许会让您唤起黄州时的旧梦,逍遥于仕途之外。诗人既为友人命运的转变(由黄州应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而高兴,又为他深陷宦海而担心。于是借送茶之机,提醒对方不忘黄州旧事,与其身在官场,不如及时功成身退。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送张子尉南海
岑 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五、六句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6.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
岑 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D.“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绝佳诗句,这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答案:
1、A解析 A项对表达的思想感情拔高了,应该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2、①本诗首联写“张子”为奉养高堂不辞僻远去做县尉,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孝顺的赞赏和对其处境的同情;②颔联写出南州的条件恶劣,隐含了诗人的担忧;③颈联描写南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四季如春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安慰;④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语重心长的警示,表达出对友人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期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3—4)题。(9分)
千家双井茶①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②。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注 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捎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③云腴:茶叶。④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⑤“独载”句: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答案】
5、D (“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一种威武和杀气。)
6、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豪迈情怀。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9分)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 滂①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①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恋人,赴任途中所作。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带雨”(《长恨歌》),张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为前二句所本。却用得脱化无痕,形神兼胜,真是色绘高手。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带泪的佳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