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图设计说明

建筑总平面图设计说明
建筑总平面图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容 (2)

一、设计说明书 (2)

二、设计图纸 (2)

初步设计阶段的总图设计容 (3)

一、设计说明书 (3)

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3)

2、场地概述 (3)

3、总平面布置 (4)

4、竖向设计 (4)

5、交通组织 (5)

二、设计图纸 (6)

1、区域位置图 (6)

2、总平面图 (6)

3、竖向布置图 (7)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容 (9)

一、图纸目录 (9)

二、设计说明书 (9)

三、总平面图 (9)

四、竖向布置图 (10)

五、土方图 (11)

六、管道综合图 (12)

七、绿化及建筑小品布置图 (13)

八、详图 (13)

九、设计图纸的增减 (13)

十、计算书 (13)

方案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容

一、设计说明书

1、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住址、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体设想。

二、设计图纸

1、场地的区域位置、

2、场地的围(用地和建筑物角点的坐标和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场地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需要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4、场地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拟建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是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6、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7、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一般情况下,做到以下深度即可满足常规要求:

场地区域位置图:大城市应包括城市位置的区域位置;

现状图:拟建主要的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控制标高。

场地外主要交通道路图:也可分为道路广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

绿化图:也可分为绿化布置图和路滑景观分析图;

竖向图、管网图(可以不做)

初步设计阶段的总图设计容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一、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集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容;简要说明已批准的设计方案所依据的资料及批准文件中有关总图方面的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和特殊要求;

应说明批准的用地文件、建设单位提供的气象、水文、地质等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容和其他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3)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搞成系统;

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一般由建设单位提供,应注意所提供的用地区域地形图的比例、实测日期、测绘单位等,地形图比例一般是1:1000或1:500,施测日期不能离现在太久,应尽量使用近几年施测的地形图。当为自建建筑坐标网时,要列出建筑坐标与城市坐标(测量坐标)的换算关系。

(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容可从略。

2、场地概述

(1)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置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一般区域位置图表示本项目所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说明建设场地所在的市、区、县、乡镇名称、地理位置、四邻单位、环境状况、用地面积、距市中心及交通枢纽的距离、对外交通联系情况等。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注、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如有洪水淹没问题,要说明洪水水位标高、洪水重现期(50年/100年/200年一遇)及防洪要求,说明建设场地现状性质(如农田、菜地、房基地等情况)。

(3)描述场地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描述中应包括地上、地下需保留或拆除的各种管线。

(4)摘述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

概述应包括土壤冻结深度、地下水位、气象条件(如风向特点,全年夏季盛行风向等情况)。

3、总平面布置

(1)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呢个、防火、卫生、交通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如高差、斜坡、地势起伏等,尽可能将主要建筑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建筑间距要满足日照间距的要求(国标和地方标准的规定);总平面布置要使各建筑,特别是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满足防火、卫生、环境保护等要求;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办公建筑与居住类项目、交通枢纽、大型停车场第城市交通设施项目,按当地政府规定应出“交通影响评价”专篇(此部分可有专业部门编制)。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远近期结合意图、发展用地考虑;

在建筑单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说明建、构筑物组成组合情况,分区一般包括主要功能区、辅助功能区、公用设施区(如锅炉房、热交换站、煤气调压站、开闭所及变电所、支局、水泵房等);远近期结合组好指分期建设条件,各种接口衔接处理,如:见、构筑的扩建、道路的衔接、管线的接口等;反战用地是指根据工程要求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

(3)说明室外空间的组织及其四周环境的关系;

应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及本工程周围环境关系,室外空间组织多采用对称、放射、序列、自由等手法,强调室外空间的功能性与良好视觉效果的结合,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等。、(4)说明环境景观设计和绿地布置等。

应说明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容及绿化的组成(如公共集中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林荫步道、水景、建筑小品及小游园等)以及各部分的布置,绿化美化的重点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布置(如防尘、防噪声、遮阳乃至不能有花的绿化部位等)。说明根据功能要求,在不影响交通和管线布置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选用了绿化植物品种情况及总的绿化面积、绿化系数。

4、竖向设计

(1)说明竖向设计的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

应说明本工程周围市政现有和规划道路的控制标高,与本工程衔接的市政管线(特别是排水管线)的接口标高,现有地形(含相邻场地)的标高、地势起伏、自然坡向、坡度、高差等,市政有关部门对本工程的建筑限定高度(指从建筑室外地坪算起的建筑高度),有洪水淹没的情况下,要说明坐高洪水位(50/100/200年一遇),利用自然水面时,还要说明常年水位、最低枯水位等,另外还有土方平衡的要求,及容许的填挖工程量大小。

(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沟)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高程等情况;

平坡式一般用于场地高差较小或有特殊要求时(如车流和人流的需求)的竖向布置,台阶式一般用于场地高差较大时的竖向布置,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一般为雨水口加暗管系统,明沟系统多用于郊区以外的山地、丘陵或暗管系统有困难的地方,说明明沟排放地点的地形高程,是为了确保雨水能顺利排除。说明主要建筑室外地坪的标高确定情况。

5、交通组织

(1)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车流(含小汽车、自行车、火车及垃圾车、消防车)和人流(含残疾人员)的组织原则是:线路最短、流向顺畅、交叉最小、人车分流。出入口布置包括:本工程对外的总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出入口等,对外总如出口的安排应注意其道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要求。停车场(库)的布置要满足相应规的要求。停车数量是依旧本工程的建筑规模、建筑性质、建筑功能等对停车的不同绣球,经过计算确定的,一般依据当地政府规定的停车和数量指标来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程建筑消防扑救场的布置

消防车道的布置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的规定,根据建筑物具体情况,说明消防车道的设置原则,消防车道的火车道或回车场、连通街道和院的人行通道、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等布置情况。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宽度、道路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应说明根据对车流、人流交通量的分析,布置不同路面宽度的道路系统,并分别说明主次干道、宅前支路、人行道等的型式、宽度、最大纵坡、横坡、转弯半径及其布置情况,如果有在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安全设备者亦应说明,另外还需说明道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

等占地面积。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总用地面积、建筑基地总面积、道路广场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小汽车停车泊位数、自行车停放数量)。

注:①、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规时,技术经济指标的容应按其执行。

②计算容积时,通长不包括地下建筑面积。

7、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设计总平面中的指标和标准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应阐述其情况及建议处理方法。

二、设计图纸

1、区域位置图

根据需要绘制,用文字能表达清楚时可不绘制

2、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一般将现状地形图作为总平图的图底背衬,保留部分按现状用细实现表示,扩建、预留建筑物用中粗虚线表示,其余部分按《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绘制,拆除建筑按底色用最细实线表示。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