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下6.1《奇光异彩的金属》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_学案2(无答案)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_学案2(无答案)

奇光异彩的金属【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2.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时,溶液变成黄色,并常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氧化铜、锌粒、稀硫酸为原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铜(其中第一个方案的过程中有蓝色溶液产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质量的金属镁、锌、铁、铝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1)反应速度最快的是(2)产生氢气最多的是4.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的胃液(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这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5.把足量的盐酸加入到盛有少量铁粉、铜粉、银粉、铝粉和碳酸钙粉末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反应完全后过滤,在滤纸上的剩余固体有(写化学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个。

二、自我检测1.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A.Al、CA.Cu、Zn B.Ag、Hg、Fe、ZnC.Al、NA.Zn、Cu D.Cu、Zn、Fe、Ca2.鱼胆养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

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A.水B.纯碱C.食盐D.食醋3.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专家魏伯阳在最早的炼丹专著《周易参同契》一书中记载“金入于猛火,而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在强热的条件下黄金的性质()A.很稳定B.很活泼C.易氧化D.易还原4.“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0

6.1 奇光异彩的金属
第1课时金属材料
一、设计思想
以人类探索自然发现金属和创造文明的历史线索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对金属材料实行理解。

学习简单的物理性质的探究方法,学习阅读归纳的学习方法。

以金属的物理共性和简单分类出发,思考金属的使用与性质的联系,并引导学生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2)知道常见金属材料的用途。

(1)由生活经验入手,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提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体验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我国古代金属发展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化学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课堂教学思维结构
五、教学环节设计及学科育人价值。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8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8

人类和金属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既能够对前面学过的三大还原剂、金属、氧化物和酸碱盐知识巩固提升,又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通过金属的冶炼和回收,让学生在知识复习的同时,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为后续深入高中学习物质的制备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让学生知道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三大还原剂和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有一定的理解,但知识比较零碎,不够系统化,迁移、归纳和分析水平不强;班级学生两级分化较严重,少数同学思维活跃,多数同学反应较慢,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从金属存有状态引发学生对于金属冶炼难易的思考,以碱式碳酸铜为原料得到氧化铜,再由氧化铜制得铜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冶炼金属的一般原理,通过方案的评价,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逐步形成化学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对金属冶炼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合理地利用金属资源,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对回收金属原理和过程的分析,巩固前面所学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提升有序思维水平,促动学生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理解一氧化碳、碳和氢气的还原性,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2)巩固金属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度析元素的性质与其存有状态、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顺序之间的关系,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2)通过对比不同的冶炼方法,提升分析、对比、归纳水平,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

(3)通过对回收金属方案的分析,初步学会流程分析,通过思维过程外显,提升解题和分析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金属冶炼的简单介绍,体会金属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一些化学基本观点(性质决定用途,化学服务社会等)。

(2)通过对回收金属的学习,提升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11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和酸、盐的反应》_11

上课时间:3月8日第3周周五第1节上课地点:科学实验室上课班级:九3 上课教师:公开课类型:见习教师汇报课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第一节《奇光异彩的金属》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第一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下接第三课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根据《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本节课作为6.1的第二课时,内容涵盖金属的三条化学性质以及置换反应。

在此之前第一学期的教材中,已经出现过Mg、Fe、Cu三种金属与氧气反应;4.2《碳》中,出现过置换反应;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中,出现过酸能与金属铁反应。

本节课教材注意从实验事实出发,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到不同金属的活泼性不同,这也为之后第三课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埋下伏笔。

教材同时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采用实验探究让学生感悟比较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金属的分类和各种物理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方面:上学期已经学过镁、铁、铜与氧气反应。

在上一章节酸的性质探究过程中,提到过金属铁能与酸反应,所以知识起点方面:学生很容易得出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这两个性质,重点在于金属的第三个化学性质,能够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非常喜欢做实验,从实验中获得知识与结论,用事实说话,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为生动、牢固。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从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感悟比较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估计学生可能存有的问题是实验现象描述不全面,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依然存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1. 掌握金属的三个化学性质,并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知道不同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并能利用金属的活泼性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

3.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金属与酸、与盐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学会比较金属的活泼性的方法。

4.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_学案3(无答案)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_学案3(无答案)

奇光异彩的金属【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2.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宋代初期,人们发现江西上饶有一苦泉,蒸发这种苦泉水会得到胆矾,熬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会变成铜锅,这也是湿法炼铜的起源,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一种单质,两种盐溶液和,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等质量的铁、镁、锌、铝分别与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则反应速度由快到慢为,产生氢气质量由多到少顺序有为。

4.要除去硫酸亚铁中混有的硫酸铜溶液,可以先加入,充分反应后,留下溶液即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自我检测1.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在硫酸铜溶液中,X表面析出金属Cu,Y没有明显现象,据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铜>X >Y B.X > 铜> Y C.Y > 铜> X D.X > Y > 铜2.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为了辨别真伪,以下方法可行的是()A.观察颜色B.称质量C.放入稀盐酸中D.用磁铁吸引3.一个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的溶液是()①盐酸②氢氧化钠③硫酸亚铁④氯化铜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④4.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各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的是()A.硫酸铜溶液B.稀硫酸C.硫酸镁溶液D.硝酸银溶液5.在CuSO4和Zn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物质是()A.Fe和Zn B.Cu和Zn C.Cu D.Cu和Fe6.把铁棒浸入下列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固体质量减少的是()A.稀硫酸B.硝酸银溶液C.硫酸镁溶液D.硫酸铜溶液7.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盛有150克20%的稀硫酸的烧杯,并调至天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铁和铝各5克(硫酸足量),反应完成后,天平将()A.右低左高B.左低右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8.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金属是()A.铁和铜B.铜和银C.铁和银D.银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不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KNO3NaOH HCl B.BaCl2Na2SO4Na2CO3C.FeCl3NaOH KOH D.BaCl2Na2CO3HCl10.在置换反应:A+B→ C+D中,(1)若D为氢气,B为稀硫酸,则A的选择应满足的条件是;(2)若D为铜,化合物B的物质类别可能为;(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3)某些非金属也有活动性顺序。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_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_学案设计(无答案)

奇光异彩的金属【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金属;2.了解金属的分类,掌握金属的共性。

【学习重难点】1.金属的共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

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和;一般将密度在以上的金属叫做。

金属还可分为金属和金属,如铁是金属,铝是金属。

2.大多数金属一般具有、、、等共性。

铜是制作输电导线的材料,就是利用它的性。

金属在通常情况下,除是液体外,都是固体。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目前冶炼最多的金属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是,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导电能力最强的金属是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作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5.金属的表面一般都有,黄金饰品就是利用这种性质制作的。

但是有些金属露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变得暗淡无光,这是因为它们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了变化。

二、自我检测1.下列金属中,属于黑色金属的是()A.铝B.铜C.汞D.铁2.从金属的利用历史看,先是青铜器时代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100年的事。

下列说法与这个先后顺序有关的是()A.金属的导电性B.金属的延展性C.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D.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3.我国广泛使用铁锅,最主要是因为()A.铁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B.铁资源丰富,铁制品价格低廉C.使食物中增加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D.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4.金、银、铜被人们做成货币流通,主要是利用它们性质中的()A.硬度适中B.不活泼型C.产量高D.在自然界中得到它们的单质矿石5.患贫血症的人可以多吃韭菜,因为韭菜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蔬菜,每100g韭菜中含铁8.9mg。

这里的8.9mg铁是指的是()A.铁元素B.铁单质C.氧化铁D.硫酸亚铁6.下列关于铝的性质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铝是银白色金属B.铝易传热导电C.铝有良好的延展性D.铝表面易形成氧化膜7.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A.不锈钢B.水银C.铁锈D.冰8.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教案设计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6.1《奇光异彩的金属》教案设计

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一、教学说明本节教材内容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求为B级,属于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初步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的作业反馈发现,学生仅仅熟记金属活动顺序表没有问题,可是要灵活应用,解决一些与金属有关的实际问题有些困难。

因此本节课是一节金属化学性质的复习课。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通过学生设计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引起学习兴趣,感觉学习化学知识很有用,并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出课题。

在复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后,通过判断物质之间是否能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大小两个基础应用后,巩固了金属的化学性质。

接着通过白铜和白银的鉴别和未知金属钯的验证设计,让学生感受生活和生产中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也很广泛,进入能力提升模块,每一环节把主体交给学生,由学生通过练习、分析,归纳方法、规律、原则。

最后通过废液处理的设计,学生学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本堂课在多媒体的使用中引入智慧课堂,也能更快地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学习后,初步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并已经初步建立起化学的学科思想方法。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我校学生大多数学习能力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并通过练习归纳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及除杂的原则与思路。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再次巩固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反应规律。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3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6.常用的金属和盐 6.1奇光异彩的金属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_3

厨房中的化学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熟知的化学物质及其用途。

2、了解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环境的关系。

3、从化学视角理解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综合应用知识,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到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本节课为专题复习课,涉及到的内容大多较为简单,所以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通过评选化学小博士,展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复习效率。

复习时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研究生活中的问题,如厨房中可用铁锅、铝锅炒菜,联系化学可设置下列问题:(1)为什么锅体用铁或铝制?(2)铁锅为什么易生锈?(3)炒过菜的油锅用水很难洗净,但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却容易洗净,为什么?等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化学新课已结束,你们认为化学与我们生活相关吗?(学生举例说明),确实!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正是化学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本节课我们从厨房这个特殊的场所来重新理解一下生活中的化学。

先理解一下厨房中的化学物质。

一、厨房中的化学物质比一比:说出这是厨房中的什么物质?1、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常用来腌渍蔬菜、鱼、肉等的盐。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3、制作馒头时用到的一种俗称“纯碱”的物质。

4、用作调味剂的一种有机酸。

5、常用调味品,是一种甜味剂,它的主要成分是。

赛一赛: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6、据悉,当前我国生产的配制酱油中的致癌物——三氯丙醇含量严重超标,为此欧盟将限制中国的酱油出口到欧洲市场,三氯丙醇的化学式为C3H5Cl3 O,下列相关说法中准确的是()A、当前在烹饪时应拒绝使用配制酱油B、三氯丙醇是由C、H、Cl、O四元素组成的混合物C、三氯丙醇中碳、氢、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5:3:1D、每个三氯丙醇分子是由12个原子构成的7、制作保鲜膜,用来包装食品的有机合成材料是()A、聚氯乙烯B、合成橡胶C、合成纤维D、聚乙烯8、在超市中,我们常看到一些营养盐,如加碘盐、低钠盐、钙强化盐、硒强化盐、锌强化盐等等,这里讲的“碘”、“钠”、“钙”、“硒”、“锌”是指()A、元素B、单质C、分子D、原子(为什么要在盐中加这些元素?它们与我们的健康相关吗?)知识链接:如何选择营养盐?(见参考资料1)讲到食盐,让我想起报纸上多次报道有些工地上的民工将工业用盐中的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结果引起中毒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光异彩的金属
一、教学意图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知道金属的分类和共性,理解金属的用途所对应的性质,金属与酸的反应,置换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知道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其还原性以及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形成设计简单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内容:
三、学情分析
已经对生活中的金属制品的共性和用途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一些的实验方法,具备观察实验基本现象的能力。

课堂接受能力较一般,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善于归纳总结结论。

通过练习巩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四、教学方法
让学生思考讨论生活中的金属用途对应的性质,直接呈现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置换反应,然后直接呈现置换反应的概念和用途。

让学生回忆氢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

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直接呈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五、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