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7月地质简阳实习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地质实习

(200 ~200 学年第学期)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学号:姓名:实习地点:黄湾——龙门洞实习时间:7月17 日~7 月27 日实习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2011年7 月25 日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实习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校土木系学生对土木工程地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2.实习要求:(1).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描述和初步分析。
(2).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
(3).加深对各观测点所对应岩性的理解。
(4).绘制黄湾——龙门洞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剖面图。
(5).完成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
二、实习内容实习区各观测点及点性观测点点性NO---1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NO---2 断层岩性观察点,地层分界点NO---3 岩层观测点NO---4 断层岩性观测点NO---5 断层观测区NO---6 岩性观测点NO---7 岩性观测点NO---8 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分界点NO---9 岩性观测点NO---10 坡积层观测区、地形观察、岩性观察NO---11 岩性观测点NO---12 岩性观测点NO---13 地层标识层NO---14 水文地质观测点,下降泉NO---15 岩性观测点NO---16 岩性观测点NO---17 岩性观测点NO---18 岩性观测点、地层分界线NO---20 坡积层观测区NO---21 落石观测点NO---22 阶地观测区NO---23 二级阶地观测区1.自然环境:在黄湾——龙门洞实习区内,主要以沿峨眉河的主要地貌特征,该区属山地地区,地貌特征有:山坡、斜坡、河漫滩等;地层特征有:二叠层、三叠层等;实习区内有各种岩类、泥类,该区域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2.地形地貌:黄湾至龙门洞地区属于山地。
地形以观测点为标准,如下图所示:观测点地形观测点地形NO-1 山坡NO-13 斜坡NO-2 山坡NO-14 河谷斜坡底NO-3 斜坡NO-15 河谷斜坡NO-4 河漫滩NO-16 河谷斜坡NO-5 河漫滩NO-17 河谷斜坡NO-6 河谷斜坡NO-18 河谷斜坡NO-7 斜坡NO-19 河谷斜坡NO-8 斜坡NO-20 山坡NO-9 斜坡NO-21 斜坡NO-10 山坡NO-22 斜坡NO-11 河谷斜坡NO-23 二级阶地NO-12 河谷斜坡3.地层:二叠系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范文3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范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范文精选3篇(一)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了解工程地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本次实习于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5日在某建筑工地进行。
三、实习内容1. 地质调查在实习开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调查。
通过对工地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土介质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综合分析了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难度,并确定了工程地质调查的重点和方向。
2. 地质勘探根据地质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
通过地下钻探和取样,获取了地下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测试,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3. 岩土力学试验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岩土力学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不同土壤和岩石样品的抗压、抗剪、抗拉等力学性质进行测试,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4. 工程地质报告在实习结束前,我们还撰写了一份完整的工程地质报告。
报告中包括对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和岩土力学试验等工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工程地质评价和建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我更加熟悉了工程地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和学习,我对岩土力学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这次实习还加深了我对团队协作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我与同学们紧密合作,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与专业人员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效益,以及如何高效地与他人合作。
五、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实习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质学的基本
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实习生的地质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为2022年7月1日至7月15日,地点为中国某地质
勘探基地。
三、实习内容。
1. 地质调查,实习生参与了地质调查工作,学习了地质调查的
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地质调查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地层和岩石类型。
2. 野外地质实践,实习生进行了野外地质实践,学习了地质标
本的采集和鉴定,了解了地质构造和地层的实际情况。
3. 地质勘探技术,实习生学习了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球物理
勘探、化探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实习生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
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地质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实习总结。
本次地质实习让实习生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地质学的了解,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会更加努力地
学习地质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六、感想。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
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
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地质地貌研究所。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
实习内容:在地质地貌研究所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地质地貌调查和研究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学习了地质地貌调查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参与了一些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工作。
在实地考察中,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观察了不同地质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通过实地测量和采集样品,我学会了如何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地质地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了地质地貌调查的基本技能。
在研究工作中,我参与了地质地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习了地质地貌地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讨论和交流,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地质地貌研究领域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地貌研究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地质地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实习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地貌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挑战,激发了我对地质地貌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的学术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为地质地貌研究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这次地质地貌研究所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地质地貌研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导师和同事们在实习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了一次宝贵的实习经历。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地质地貌研究所。
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5日。
实习内容:在地质地貌研究所的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项地质地貌调查和研究工作。
首先,我参与了一次地质勘探工作,我们深入到地下300米的地方,使用地质雷达和地质钻机进行勘探,发现了一处潜在的矿藏。
这次勘探工作让我对地下地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仪器进行勘探。
其次,我还参与了一次地貌调查工作。
我们前往附近的山区,对当地的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测量。
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我了解到了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地貌图和测量工具进行地貌调查。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次地质地貌研究项目。
我们小组对某一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地质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通过这次研究,我对地质地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如何撰写地质地貌研究报告。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地质勘探、地貌调查和地质地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锻炼了自己的实地调查和测量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次实习让我对地质地貌研究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总结: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很多地质地貌的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为地质地貌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地质地貌研究所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导师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
我会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前行。
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工程地质领域,实地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地实习,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的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是在某工程地质勘察公司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二、实习内容。
1. 地质勘察现场实习。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跟随着公司的工程地质师和勘察团队一起进行了地质勘察现场实习。
我们前往了多个工程地质勘察现场,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地铁建设现场等。
在现场实习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勘察、钻孔取样、岩土样品分析等实际操作,并且了解了勘察报告的编制和提交流程。
2. 地质灾害调查实习。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公司组织的地质灾害调查实习。
我们前往了多个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通过实地调查,我了解了地质灾害的成因、预警机制以及应急处理措施,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地质勘探设备操作实习。
在实习的第三周,我进行了地质勘探设备操作实习。
我学习了如何操作地质勘探设备,包括岩土钻机、地质雷达等,掌握了地质勘探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勘察、如何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如何操作地质勘探设备等实际技能。
同时,我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工程地质工作做好准备。
感谢公司的教导和指导,让我收获颇丰。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本次地质实习活动于2021年7月1日至7月15日在中国某省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进行。
二、实习目的和内容。
本次地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地貌的观察与描述、地层岩性的识别、构造地质的调查以及地质资源的勘探等。
三、实习过程和收获。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入到地质调查现场,利用各种地质工具和设备进行地质勘察和测量,学习了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地层岩性的识别方法,了解了构造地质的特征及其对地质资源的影响。
通过实地操作,我对地质学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实习心得和体会。
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
作的联系,也认识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未来的学习
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实习总结。
本次地质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也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
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地质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大7月地质简阳实习报告
杨柳桥—石经寺公路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报告
杨柳桥—石经寺公路
1、概况
此模拟公路长度约12500公里,起点为杨柳桥,终点为石经寺,途经飞龙桥、狮子山、
红土地、张家湾、山泉乡、垭势口、大田XX等地;测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质构造有褶曲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等;沿途植被发育茂盛,多为果树园地;重点工程主要有杨柳桥、石经寺大桥、山泉乡隧道以及各地路基工程等。
2、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测区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山前盆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主要山脉为龙泉XX,龙
泉山XX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XX与沱江的分水岭。
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
龙泉XX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
丘陵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
有乡间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3、地层岩性
测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上更新统风积层成都黏土;下-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卵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XX组(J2s)泥岩夹砂岩,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夹砂岩;断层角砾、压碎岩。
4、地质构造及地震问题4.1地质构造
测区为一背斜山脉,呈北北东向纵贯测区西北部,隧址区发育褶皱1条:龙泉XX大背斜;断层2条:龙泉驿断层、尖尖山断层。
隧址区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浅部基岩多为风化卸荷裂隙。
分述如下:4.1.1褶曲构造
实习线路穿越龙泉XX大背斜,该背斜轴与线位在DK25+469相交,交角为88。
背斜东翼产状为N80E/5SE,西翼产状为N50E/30NW,轴部宽阔平缓,两翼陡然下降,延伸不远复又变平,为典型的箱状背斜,背斜由南西向北东渐次倾伏。
核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泥岩夹砂岩、中统上沙XX 组(J2s)泥岩夹砂岩,两翼发育有次级褶皱。
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
4.1.2断裂构造
龙泉驿断层——为一区域性逆断层,位于龙泉XX背斜西翼,地表因第四系掩盖而断续出露。
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断层南起仁寿陈大山之西,向南断裂形迹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岩层岩层陡立带。
该断裂地表虽有些地方为第四系掩盖,但在地下是一条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断裂。
有时在断面一侧形成小的背、向斜,较低序次的压扭性断裂。
以龙泉驿断裂为主干构造形成一个小型入字型构造。
测区内该断层被第四系掩盖,据隧道进口钻孔推测其与线位在DK22+524相交,交角为87,断层破碎带宽度约520米,破碎带物质为全-
强风化泥岩、砂岩,局部泥岩风化严重。
其对工程的影响较大。
4.1.3节理构造
此节理发育完全其产状分别为:
1、倾向224,倾角87,8条/米;
2、倾向141,倾角77,7条/米;
3、倾向141,倾角81,7条/米。
5、水文地质特征5.1地表水类型
测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系,表水主要为季节性沟水及较小的常年流水沟,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相对较小。
5.2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6、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测区不良地质为天然气、表层坍塌及风化剥落、断层破碎带。
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说明
工点工程地质说明
一、杨柳桥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小里程桥头位置CK0+770,大里程桥头位置CK1+026,全长256m。
2、地形地貌——丘陵地貌,中间有洼池、水库,植被茂盛。
3、地层岩性——该桥所在区域包括第四系坡残积砾石土,黄褐色中密状,砾石呈菱角状;侏罗系蓬莱镇组砂岩,砂红色,中厚层状;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
4、地质构造——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
5、水文地质——地表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沟槽,未观测到地下水情况。
6、桥位稳定情况——大桥跨越的区域无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
地质灾害,地表基本无覆盖,有种植土、桥面下面有淤泥。
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小里程桥头被居民区占据,大里程桥头是公路,大桥跨越部分有基岩出露,基础持力层稳定。
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较软下伏层;无塌陷、滑坡、流砂层。
9、采取措施——可采取深钻填充混凝土的方法和巩固墩台。
二、石经寺大桥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该桥位于龙泉XX背斜以西翼部,起点里程CK11+130,终点里程CK11+470,总长度340m,高程在500m以上。
2、地形地貌——该桥横跨龙泉山下降段的沟谷,大桥两部分别位于两个山头,此处有两个斜坡,地形比较陡峭,山顶被植被覆盖。
3、地层岩性——大桥所在地区地层包括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其中蓬莱镇组上段以紫红色砂岩和灰白色砂岩为主,夹杂少量紫红色泥岩;白垩系苍溪组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夹杂泥岩。
岩体工程性质为较硬岩,地表弱风化,上不完整,下部不完整。
4、地质构造——此工程位于龙泉XX背斜以西翼部,桥下方有一山沟。
5、水文地质——该地区下部有小何。
6、桥位稳定情况——该地段以砾岩、砂岩、泥岩组成,风化程度较弱,且桥台位于山头,被大量植被覆盖,保持好。
此地段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桥位较稳定。
7、墩台地层剖面描述——墩台位于以砂岩为主,夹杂少量泥岩的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和白垩系苍溪组地层上,属软岩地基,耐风化能力较弱,饱和抗压极限为5—30MPa.
8、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山体可能出现滑坡,边坡变形及破坏问题。
(2)软土层的存在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或破坏问题。
9、采取措施
(1)减小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可根据地下水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适当降低1—2级。
(2)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防护。
三、山泉乡隧道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1、概况——此隧道位于龙泉XX背斜核部,起点里程CK5+500,终点里程CK6+500,隧道全长1000m,埋深200m左右。
2、地形地貌——该隧道所经地区海拔较高,多在750m以上,地势险要。
该区具有龙泉XX最高峰,并被隧道穿越,周围分布有较多的山脊、陡壁和谷底。
该区具有地下水分布,可沿岩土体较弱面渗出。
3、地层岩性——该隧道先后穿越了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XX组下段。
遂宁组岩层多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并夹杂少量砂岩,遂宁组上有蓬莱覆盖层,多以巨厚层块状岩体为主。
4、地质构造——隧道位于龙泉XX大背斜核部,岩层近似水平,节理不规则发育,表面露出的节理以风化型为主,部分有泥质填充物,岩体被分割为破碎结构,线路西侧约500m未见断层。
5、水文地质—无地表水,由于节理发育,地下水渗入层中,公路西侧有渗流现象,但流量较小。
6、围岩分级——由于处于背斜核部,岩层多构造作用影响不大。
地表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出露岩体为破碎软岩,土岩为较湿润软土,工程性质为II 级,在土体下风化较软为软岩,硬岩的页层岩,工程性质II级。
7、洞身地质灾害
(1)岩层较软,施工过程易出现塌方;(2)存在地下水,可能发生渗流水现象。
8、洞口地质条件描述——洞口岩体节理发育、稳定性差,本身岩石为软岩,施工时可能发生塌方,积水洼地可能发生滑坡。
9、采取措施(1)修筑拦挡建筑物;(2)加固边坡和路堑边坡;(3)做好工程中排水;(4)消除危岩或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