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链计算方法及案例详解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
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

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
在尺寸链的建立中,首先需要确定整个产品装配过程中涉及到的零部件,并给每个零部件标明一个唯一的编号。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零
部件之间的尺寸限制关系,即零部件的上下游关系。
这些尺寸限制关系可
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上游关系。
最后,根据尺寸限制关系,建
立整个产品的尺寸链。
在尺寸链的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零件,即整个产品中的一
个参照零部件。
然后,根据基准零件,逐级计算其他零部件的尺寸,并将
结果填入尺寸链的箭头上。
计算的方法根据零部件之间的关系而定,例如,对于基准零件上下游有一个长度尺寸限制关系的情况,可以采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计算下游零件的尺寸。
公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小公约数法”。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根据尺寸链计算结果,确定每个零部件的上下公差。
2.根据装配要求和功能需求,分析哪个关键尺寸对产品性能影响最大。
3.找出影响关键尺寸的所有零部件,并选择其中公差最大的零部件作
为关键尺寸的控制零件。
4.根据控制零件的公差和功能要求,逐级计算其他零部件的公差。
5.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每个零部件的公差范围。
除了“最小公约数法”外,还有其他的公差分析方法,如模态分析法、半经验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
高分析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是一种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它能够帮助设计工程师确定零部件之间的尺寸关系和公差范围,确保产品在装配过程中满足设计要求。
这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非常重要。
尺寸链公差计算案例

尺寸链公差计算案例摘要:1.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2.尺寸链的组成和分类3.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方法和步骤4.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案例分析5.尺寸链公差计算对制造业的意义正文:一、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尺寸链公差计算是工程设计和制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
在工艺尺寸换算、控制关键尺寸的公差、保证产品的制造精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尺寸链公差计算能够帮助企业优化零件加工工艺路线,避免累计误差,减少装配现场的修锉调整,降低产品的返修率,从而节约成本。
二、尺寸链的组成和分类尺寸链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包括线性尺寸链(一维)、平面尺寸链(二维)和空间尺寸链(三维)。
尺寸链中的组成环可以分为增环和减环。
增环是指随着环的变大,封闭环也变大;减环则相反。
组成环里还包括上偏差和下偏差,上偏差等于增环的上偏差和减环的下偏差和,下偏差等于增环的下偏差和减环的上偏差和。
三、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根据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和公差,通过计算得到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和公差;间接法是通过计算各组成环的上偏差和下偏差,进而得到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和公差。
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步骤如下:1.确定尺寸链的组成环,分析各环之间的相互关系;2.计算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和公差;3.计算各组成环的上偏差和下偏差;4.根据上偏差和下偏差计算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和公差;5.分析计算结果,检查尺寸链公差的合理性。
四、尺寸链公差计算的案例分析假设有一个线性尺寸链,由三个组成环A、B、C 组成,其中A 环的基本尺寸为100mm,公差为±0.1mm;B 环的基本尺寸为200mm,公差为±0.2mm;C 环的基本尺寸为300mm,公差为±0.3mm。
现要求计算该尺寸链的公差。
根据直接法,首先计算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和公差:A 环:基本尺寸100mm,公差±0.1mm;B 环:基本尺寸200mm,公差±0.2mm;C 环:基本尺寸300mm,公差±0.3mm。
尺寸链计算及例题解释

4、增、减环判别方法
在尺寸链图中用首尾相接的单向 箭头顺序表示各尺寸环,其中与 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反者为增环, 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同者为减环。
举例:
增环
A1 A0 A2
A3
封闭环
减环
二、尺寸链的分类
1、按应用范围分类
1)工艺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 同一零件工艺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 不同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3)零件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 一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4)设计尺寸链——装配尺寸链与零 件尺寸链,统称为设计尺寸链。
2、工序基准是尚待加工的设计基准
【例 4-3】图4-31所示键槽孔加工过程如下: 1) 拉内孔至 D1 57.7500.03; 2) 插键槽,保证尺寸x;3) 热处理 4) 磨内孔至 D2 5800.03,同时保证尺寸H 6200.25 。 试确定尺寸 x 的大小及公差。
【解】
ES ( A )
i m1
i
(4)各环公差之间的关系
封闭环的公差T(A0)等于各组成环的公差T(Ai)之和,即
m
n 1
n 1
T
(A ) 0
T(A)
i 1
i
T(A)
i m1
i
T
i 1
(A) i
极值法解算尺寸链的特点是: 简便、可靠,但当封闭环公差较小,组成环数目较多 时,分摊到各组成环的公差可能过小,从而造成加工困 难,制造成本增加,在此情况小,常采用概率法进行尺 寸链的计算。
2)查找组成环,建立尺寸链
m
n 1
A A A 0 max
i max
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

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一、尺寸链计算1.确定基准尺寸: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基准尺寸,这是其他尺寸的参考值。
2.确定功能尺寸: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确定与之相关的尺寸。
例如,一个机械零件的功能要求是与其他组件配合,那么相关的尺寸即为功能尺寸。
3.确定辅助尺寸:辅助尺寸是与功能尺寸无关的尺寸,通常用于产品的加工和装配。
例如,孔的直径和深度就是辅助尺寸。
4.确定公差:在确定各个尺寸之后,需要为它们设置公差。
公差是指允许的尺寸变化范围,它的大小取决于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功能要求。
5.进行尺寸链计算:根据产品的功能和制造要求,依次计算各个尺寸的数值。
计算时需要考虑公差的影响,确保产品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
二、公差分析公差分析是确定产品尺寸的变化范围,即各个尺寸的上下限。
公差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产品的质量,确定工艺参数,并优化产品设计。
1.确定公差类型:公差分为基本公差和几何公差两种类型。
基本公差是根据工艺要求和产品功能确定的,例如直径公差、平行度公差等;几何公差是根据产品的形状和配合要求确定的,例如圆度公差、轴线位置公差等。
2.进行公差叠加:公差叠加是将各个尺寸的公差叠加在一起,得到产品整体的公差。
这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或专业软件进行计算。
3.进行公差分析:在确定产品整体的公差后,可以进行公差分析。
公差分析可以通过模拟或实验的方式进行,用于评估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尺寸变化的影响。
4.优化设计:通过公差分析可以了解产品尺寸变化的情况,如果发现一些尺寸变化太大,可能会导致产品的功能受到影响,需要对设计进行优化。
优化设计可以包括调整公差、改变加工工艺等。
总结起来,尺寸链计算及公差分析是确定产品尺寸和形状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指导产品的制造和装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制造工艺和使用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尺寸链和公差,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尺寸链公差计算

一.尺寸链公差计算
“公差的计算公式:尺寸公差δ=最大极限尺寸D(d)max-最小极限尺寸
D(d)min=ES(es)-EI(ei)。
公差就是零件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合理分配零件的公差,优化产品设计,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制造产品。
公差的计算方法:1、极值法这种方法是在考虑零件尺寸最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尺寸链中尺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计算目标尺寸的值。
2、均方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统计分析法,其实就是把尺寸链中的各个尺寸公差的平方之和再开根而得到目标尺寸的值。
尺寸链(dimensional chain ),是分析和技术工序尺寸的有效工具,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保证装配精度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互相联系的尺寸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而成的封闭尺寸组。
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
其中,在装配或加工过程最终被间接保证精度的尺寸称为封闭环,其余尺寸称为组成环。
组成环可根据其对封闭环的影响性质分为增环和减环。
若其他尺寸不变,那些本身增大而封闭环也增大的尺寸称为增环,那些本身增大而封闭环减小的尺寸则称为减环。
尺寸链计算(带实例)

尺寸链计算(带实例)尺寸链的计算一、尺寸链的基本术语:1.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如下图间隙A0与其它五个尺寸连接成的封闭尺寸组,形成尺寸链。
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
如上图中的A0、A1、A2、A3、A4、A5都是环。
长度环用大写斜体拉丁字母A,B,C……表示;角度环用小写斜体希腊字母α,β等表示。
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后自然形成的一环,称为封闭环。
如上图中A0。
封闭环的下角标“0”表示。
4.组成环——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称为组成环。
如上图中A1、A2、A3、A4、A5。
组成环的下角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增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该组成环为增环。
如上图中的A3。
6.减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该类组成环为减环。
如上图中的A1、A2、A4、A5。
7.补偿环——尺寸链中预先选定某一组成环,可以通过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要求,该组成环为补偿环。
如下图中的L2。
二、尺寸链的形成为分析与计算尺寸链的方便,通常按尺寸链的几何特征,功能要求,误差性质及环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位置等不同观点,对尺寸链加以分类,得出尺寸链的不同形式。
1.长度尺寸链与角度尺寸链①长度尺寸链——全部环为长度尺寸的尺寸链,如图1②角度尺寸链——全部环为角度尺寸的尺寸链,如图32.装配尺寸链,零件尺寸链与工艺尺寸链①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不同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4②零件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5③工艺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工艺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6。
工艺尺寸指工艺尺寸,定位尺寸与基准尺寸等。
装配尺寸链与零件尺寸链统称为设计尺寸链。
3.基本尺寸链与派生尺寸链①基本尺寸链——全部组成环皆直接影响封闭环的尺寸链,如图7中尺寸链β。
尺寸链计算方法及案例详解 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

尺寸链计算方法及案例详解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尺寸链计算方法及案例详解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尺寸链计算方法是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确定不同元件之间的公差分配关系,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设计和制造的精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多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技术。
本篇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尺寸链计算方法尺寸链可以理解为一个工程系统中的一串元件的尺寸关系,每个元件都是根据之前的元件尺寸来设计其自身尺寸的。
尺寸链计算方法是通过确定元件之间的公差分配关系来实现设计要求的。
实际运用中,常采用公差收缩法、最大公差法、最小公差法或偏心法等不同的计算方法,因此本部分主要介绍一下这四种尺寸链计算方法。
1. 公差收缩法公差收缩法是常用的分配公差的方法,它先以公差大小确定一个公差限制带,然后根据收缩值的大小来确定每个元件尺寸的公差限制范围。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按照公差大的原则,从高到低分别对各个元件进行公差的分配。
但也要避免公差分配重叠或者过于偏向某一元件的情况。
2. 最大公差法最大公差法是以平均尺寸与公差的最大值作为分配依据,即为最大公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工件装配精度,防止装配磕碰,同时还可以控制各个元件尺寸的精度。
3. 最小公差法最小公差法是以平均尺寸与公差的最小值作为分配依据,即为最小公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整个元件的公差,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但是也应注意每个元件的公差不应小于其自身制造能力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4. 偏心法偏心法是根据工件装配误差机理,确定出工作表面的偏心量,然后再根据此量来分配元件的公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防止工件装配误差的产生,但也可能因此过多地增加生产成本。
二、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工程系统实现公差设计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手工计算中繁琐的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和虚拟装配的仿真分析。
尺寸链公差计算案例

尺寸链公差计算案例摘要:一、引言二、尺寸链公差计算方法1.尺寸链概念2.尺寸链公差计算公式3.尺寸链公差计算实例三、尺寸链公差在工程中的应用1.零件加工中的应用2.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一、引言在机械制造领域,尺寸链公差计算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
尺寸链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尺寸组成的,它们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相互影响。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掌握尺寸链公差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尺寸链公差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尺寸链公差计算方法1.尺寸链概念尺寸链是指在零件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尺寸组成的链式结构。
这些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并相互影响。
尺寸链的公差是指各个尺寸之间的允许偏差范围。
2.尺寸链公差计算公式尺寸链公差计算公式为:T=max(Δi)+min(Δj)其中,T表示尺寸链的公差,Δi表示第i个尺寸的允许偏差,Δj表示第j 个尺寸的允许偏差。
3.尺寸链公差计算实例以一个简单的尺寸链为例,假设有一个零件的尺寸分别为A、B、C,它们的允许偏差分别为±0.1mm、±0.2mm、±0.3mm。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尺寸链的公差为:T=max(ΔA, ΔB, ΔC)+min(ΔA, ΔB,ΔC)=0.3mm+0.1mm=0.4mm。
三、尺寸链公差在工程中的应用1.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尺寸链公差计算有助于确定加工工艺和检验标准。
根据尺寸链公差,加工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参数,以确保零件加工质量。
2.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在产品设计阶段,尺寸链公差计算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尺寸链公差,合理设置产品的尺寸参数,使其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制造性和装配性。
四、总结尺寸链公差计算在机械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尺寸链公差的计算方法,有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寸链计算方法及案例详解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
1.确定产品的功能要求: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如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等。
这些要求将成为确定公差的基础。
2.建立尺寸链:根据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建立尺寸链,即确定产品各个尺寸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可以通过绘制产品的尺寸和公差关系图来实现。
尺寸链图可采用包容模式或功用模式,用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设计尺寸和公差。
3.评估公差传递路径:通过分析尺寸链图,评估不同尺寸之间的公差传递路径。
公差传递路径表示了如果一些尺寸的公差发生变化,它会如何影响其他尺寸。
这个过程通常可以通过计算公差传递系数来完成。
4.计算公差限制: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公差传递路径,计算每个尺寸的公差限制。
公差限制是指一个尺寸的公差应该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保证产品的功能要求。
公差限制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如正态分布法或最大熵法。
5.优化公差分配:根据公差限制和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对产品的公差分配方案进行优化。
这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尺寸的公差范围来实现,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并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说明尺寸链计算方法的应用。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紧固件的尺寸链。
紧固件由两个部件组成:螺栓和螺母。
我们的目标是确定螺栓和螺母的公差范围,以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配合。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紧固件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
假设紧固件的功
能要求是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螺栓和螺母之间的配合要求是旋转配合。
接下来,我们可以建立尺寸链图。
假设螺栓的直径为d1,螺母的内
径为d2,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为g。
我们可以用实线表示设计尺寸,用虚
线表示公差。
接着,我们需要评估公差传递路径。
在这个案例中,螺栓和螺母的配
合是旋转配合,因此公差主要会影响配合间隙。
通过分析尺寸链图,我们
可以看到,螺栓直径和螺母内径的公差都会影响配合间隙。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公差限制。
假设螺栓直径和螺母内径的公差都符
合正态分布。
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得到螺栓和螺母的公差限制,以
满足旋转配合的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优化公差分配。
根据公差限制和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我们可以调整螺栓和螺母的公差范围,以确保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配合。
综上所述,尺寸链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产品尺寸之间的相互
关系,并确定合适的公差分配方案。
它是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