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移动方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J6 J2 J4 J3 J5 J 7 J1
J6 J2 J3 J4 J5 J7 25 J1
作业:
1。有9种零件在一台设备上加工,加工工时、交货期如下,
试分别用SPT法,EDD法,More法安排投产顺序。
任务编号
作业时间 交货期
i
1
2
7 15
3
3 10
4
1 5
5
4 8
6
5 6
7
2 13
8
8
9
1
P(i) 6 D(i) 12
J6
61 66 71 85
0 21 21 25
结束 加工开始 结束
J2
A B
加工开始 结束 加工开始 结束
J6
4 10 11 25
J3
10 17 25 45
J5
17 33 45 55
J4
33 46 55 60
J1
46 67 67 71
20
0 4 4 11
二 3×n 流水型排序问题
n项任务依次在A,B,C三台机床上加工,设 tAi, tBi ,tCi为第 i 种任务(零件)在A,B,C机床上的单件工时。排序方法有两种: 1。当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时,可将三台机床的排序转化 为两台机床排序问题。 (1) mintAi ≥ maxtBi (2) mintCi ≥ max tBi
(2)按 EDD法,可使任务拖期时间减少 (3)More法则可使拖期的作业项目达到最少
16

多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2×n 排序问题
3×n 排序问题 m×n 排序问题
17
多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一 2×n 流水型排序问题
n项任务在两台机床上加工,该问题使用约翰逊-贝尔曼

生产周期计算

生产周期计算
序加工,到产品完成、验收入库为止的全部时间; 生产周期组成要素 a:加工 b:运输(搬运) c:检查 d: 等待 d: 库存 其中加工时间只占很小比例,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库存等待上。
二、生产周期的确定
一个工序所用的时间是最小的单位,它称为工序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由若干个工序生产周 期组成的,即若干工序生产周期加和。
3.设备连续加工不停顿,提高了工效。
四、产品在工序间的流动方式
2.平行移动法: 所谓平行移动法是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完工后,立即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的移动
方式。
工序1
原料
投入
T1
工序2
T2
优点 加工周期短, 在制品占用量少;
工序n
……………
成品
Tn
产出
缺点
运输次数多, 当前后工序时间不相等时, 存在设 备中断和制品等待的情况
七、缩短生产周期工具方法
精益生产方法: 通过生产过程的价值流分析,消灭其中的非增值的活动(一般占80%以上)即浪费。
七大浪费
VSM(价值流)
SMED(快速换模)
TPM(全员生产维护)
精益
均衡化生产
持续改善(CI)
精益思想的成功案例已证实: ·精益生产让生产时间减少 90%; ·精益生产让库存减少 90%; ·精益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 60%; ·精益生产使市场缺陷减少 50%; ·精益生产让废品率降低 50% ; ·精益生产让安全指数提升 50%。
总和。
工序1
投入 T1
加工
工序2
T2
……………
工序n
Tn
产出
D 搬运
等待
检查
储存
三、生产周期分类

2020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0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0年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该遵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这是首要的。

2.在“互联网+”时代,现代服务业是最突出的转型之一,它代替了传统的生产制造业。

3.技术创新的依托是研究型组织建设,企业应该把“科教兴企”放到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关键位置,并用超前的战略投资眼光加大生产与运作培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4.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是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辅助生产过程。

5.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应该把目标性放在首位。

6.检验符号是指用来分析生产与运作过程的符号,其中属于生产与运作过程分析的检验符号为B。

7.跨功能作业互动图是由开始、结束、工作工程、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

8.大批生产是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方式。

9.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大量生产。

10.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T = nΣti,i=1 to m。

11.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应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因为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

12.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应该留有余地,遵循弹性的原则,不要一下子就排满所有部分。

13.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批量生产。

在生产和运作管理中,不同的布置形式可以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

其中产品导向布置形式、工艺导向布置形式、流水线布置形式和混合式设备布置形式是四种常见的布置形式。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结构化要素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与运作计划要素和人员组织要素。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组织、计划和控制。

这些职能对于管理生产和运作过程至关重要。

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其主要特点包括产品可以库存、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消费者反作用(干预)相对程度大以及质量可以直接衡量。

企业职能战略包括企业愿景、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生产与运作战略、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战略。

运营管理计算题总结

运营管理计算题总结

第三节 选址的评价方法
一 量本利分析法
例:某公司要建厂,拟订了 x,y,z三个不同的建厂方案,各 方案的生产费用预测见下表,试确定不同生产规模的最优 方案。(假定三方案所在区域内,产品的销售价格均相同)
X方案 固定成本 60万
Y方案 130万
Z方案 250万
单位可变成本
44元
27元
15元
第三节 选址的评价方法
假定Y地点被选中,分析过程如下:
工厂
A B P 15 ② 2100 27 Q 27
仓库 Y 32
虚拟仓库 0 ⑤ 300 0
生产 能力 2400 2400
1800
12 28 ① 2100 ④ 300 C 45 24 16 0 ③ 1800 2100 2100 2100 需求
计算其全部的运输成本为:
物料流量分析法
1 .根据产品生产运作的工艺流程,确定物料在生产运作过 程中总的流动方向,并绘制相应的物料流向图。
该工作要站在工厂整个生产运作过程的角度考虑,是在 已经选定好的专业化类型和工艺过程路线的基础上进行。
2.分析单位时间内各单位之间的物科运量,绘制物料运 量从-至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画出表示物料流量的 相关线图,以便更清晰、直观地反映问题。
i 1 i 1
m
m 1
A
B
C
D
其中:n--生产的批量
m --加工产品所需的工序的总数量
ti --各工序单件加工时间 tmax --各工序中单件加工时间的最大值 ts--相邻两工序中单件加工时间的较小值
例题:
工序顺序代号 零件单件加工时间(秒/件) 1 40 2 15 3 15 4 25 5 30 6 30 7 20 8 5

不同移动方式工件加工周期的计算

不同移动方式工件加工周期的计算

一、不同移动方式下工件加工周期的计算1.顺序移动方式。

这种移动方式是最简单的方式,它是指一批工件在一道工序上加工完成后,才整批转入下一道工序。

这种加工方式的加工周期最长。

加工周期的计算也很简单,即将各道工序加工时间直接相加即可,也等于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之各再乘以工件的批量。

例如批改一本试卷,试卷共有5种题型,分别由5位老师批阅,5位老师的批阅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

如果这本试卷共有50份,问批阅完这本试卷共需要多少时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顺序移动方式。

根据公式:这种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当一道工序加工时,后续工序只能等待。

2.平行加工方式。

这种移动方式是时间最短的一种。

这种移动方式是前一道工序加工完一个工件后,立即将其转入下一道工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多个工序同时工作,因而加工周期最短。

计算公式是:仍以上面提到的批阅试卷为例,假设我们将试卷拆开,变成一份一份的,这样,老师们在批阅时就可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一个老题批阅完一道题后,立即将试卷转给下一位老师。

这时的总批阅时间变为:如果我们再将条件加以修改,如果试卷仍然密封不能拆开,假设共有10本试卷需要批阅,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一本试卷作为一个工件,采用平行加工方式。

加工周期变为:因此在这里除了会计算加工周期外,主要是判断哪些是加工方式是顺序方式,哪些是平行方式。

二、流水线节拍及在制品的计算如果我们将上述平行加工的例子变为各工序的加工时间相等,这就变成了流水生产。

流水生产最重要的特征是按节拍生产。

围绕节拍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计划问题。

不仅要会计算节拍,而且要能够活用节拍计算公式计算制度工作时间和废品率。

其实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是全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和全年需要生产的产品产量(这里包括了正品与废品)。

当然为了计算简便,有时题目会给定全年的制度工作天数及工作班次与每班的工作时间。

如果没有限定全年的制度工作天数,就要按照教材P65的方法计算,即(365—104—10)。

顺序移动

顺序移动

1.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整批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的移动方式。

其特点是:一道工序在工作,其他工序都在等待。

若将各工序间的运输、等待加工等停歇时间忽略不计,则该批零件的加工周期的计算公式顺T 为∑==mt i t n T 1顺式中,n 为该批零件数量;m 为工序数;t i 为第i 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一批零部件连续加工,集中运输,有利于减少设备调整时间,便于组织和控制。

其缺点是:零件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时间长,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周转慢。

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⑵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每道工序加工完毕以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

其特点是:一批零件同时在不同工序上平行进行加工,因而缩短了生产周期。

其加工周期平T 的计算公式为公式()∑=+-=mi itt n T 11长平式中,长t 为各加工工序中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采用这种移动方式,不会出现制件等待运输的现象,所以整批制件加工时间最短,但由于前后工序时间不等,当后道工序时间小于前道工序时间时,后道工序在每个零件加工完毕后,都有部分间歇时间。

平行移动方式示意图⑶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吸收了上述两种移动方式的优点,避开了其短处,但组织和计划工作比较复杂。

其特点是:当一批制件在前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加工的部分制件转到下道工序进行加工,并使下道工序能够连续地、全部地加工完该批制件。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要按下面规则运送零件:当前一道工序时间少于后道工序的时间时,前道工序完成后的零件立即转送下道工序;当前道工序时间多于后道工序时间时,则要等待前—道工序完成的零件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将完工的零件转送后道工序。

这样就可将人力及设备的零散时间集中使用。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T 平顺在以上两种方式之间,计算公式为()∑∑-==--=1111m i i m i i t n t n T 较短平顺式中,较短i t 为每相邻两道工序中较短的单件工序时间。

[自考]计算题汇总:生产与作业管理

[自考]计算题汇总:生产与作业管理

1、[应用]顺序移动方式下,产品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如何计算?[201104计算题]某车间生产甲零件,批量为10件,先后经过4道工序的加工,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T1=10分钟,T2=5分钟,T3=15分钟,T4=10分钟。

要求:计算顺序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

解:计算公式如下:T顺:顺序移动方式下的产品加工生产周期;n :批量;m :加工工序的道数;ti: 第i 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T顺=10×(10+5+15+10)=400分钟[应用]平行移动方式下,产品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如何计算?[201104计算题]某车间生产甲零件,批量为10件,先后经过4道工序的加工,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T1=10分钟,T2=5分钟,T3=15分钟,T4=10分钟。

要求:计算平行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

解:计算公式如下:T平:平行移动方式下产品加工的生产周期;t最长:在各道工序中,单件工时最长的那道工序的单件工时。

T平=(10+5+15+10)+(10-1)*15=85分钟[应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产品全部生产完成的生产周期如何计算?例:某零件投产批量为4件,经过5道工序加工,单件作业时间铱次为:10分钟,5分钟,20分钟,10分钟,5分钟。

要求:计算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的加工周期。

解:计算公式如下:T平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产品加工的生产周期;t较大: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大的工序的单件工时;t较小:比相邻工序单件工时均小的工序的单件工时。

T平顺=(10+5+20+10+5)+(4-1)*(10+20-5)=125分钟2、代表产品法:是以代表产品为标准确定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步骤:1、确定代表产品;(代表产品是反映了企业专业化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量较多、在结构或工艺上具有代表性的方向)2、计算出以代表产品为标准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额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设备单位时间产量定额3、将其他产品的计划产量用换算系数分别折合成代表产品的产量。

生产与作业过程及类型

生产与作业过程及类型

流水线生产
组织条件 1.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相对稳定 2.产量要足够大,以保证流水线上各工作地充分负荷 3.时间组织条件——制造的工艺过程能划分成简单的工序,又能根据工序
同期化的要求把某些工序适当地合并和分解,使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基 本相等或成整数倍。 4.空间组织条件——必要的厂房条件 分类 1.按生产对象移动方式:固定流水线与移动流水线。 2.按加工对象数目:单一对象流水线与多对象流水线。 3.按生产过程连续性程度:连续流水线与间断流水线。 4.按生产节奏: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与粗略节拍流水线。 5.按机械化程度: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与自动生产线。
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
定义:是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前一道 工序完工后,立即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 工的移动方式。
公式: 例:一批制品,批量为4件,须经四道工序加
工,各工序时间分别为:t1 = 10,t2 = 5,t3 = 15,t4 = 10。 采用平行移动方式计算,其加工周期:
平行移动方式
流水线生产
概念 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过程,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 统一节拍完成工序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特征 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流水生产线上每个工作地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都是固定的。 2.具有封闭性和顺序性。工作地和设备按产品加工顺序排列。 3.具有节奏性。按规定的节拍或时间间隔产出产品。 4.各道工序的工作地(设备)数量与各道工序的生产时间比较一致 5.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缺点:组织管理比较复杂。 平行顺序移动法的运用:
(1)当前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间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的单间 作业时间时,则前道工序上完工的每一个零件应立即转移到后 道工序去加工,即按平行移动方式单件运输。 (2)当前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间大于后道工序的单间作业时 间时,则前道工序上完工的零件,并不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 加工,而是等待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能连续加工的那一刻,才 将完工的零件全部转移到后道工序去,这样可以避免后道工序 出现间断性的设备停歇时间,并把分散的停歇时间集中起来加 以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移动方式计算公式
平行移动是一种常用的图形变换方式,它可以将图形在平面内水平或竖直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计算平行移动后图形的坐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1)水平方向平移
新的横坐标 = 原来的横坐标 + 平移距离
新的纵坐标 = 原来的纵坐标
(2)竖直方向平移
新的横坐标 = 原来的横坐标
新的纵坐标 = 原来的纵坐标 + 平移距离
例如,假设原来的图形的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要将图形向左平移3个单位,则新的图形的坐标为(x+3, y)。

注意,平行移动并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在平面内的位置。

如果想要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使用缩放或旋转等变换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