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附答案:言语理解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公务员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试卷(含答案)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公务员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图形推理(6题)1.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个填人问号处,使之呈现-定的规律性。
()2.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⑤⑥,②③④3.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与左边一组呈现相同的规律性。
4.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5.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二、定义判断(10题)7.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建造和使用期限内,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和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小,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符合生态建筑理念的是()A.某校被评为市绿色文明示范单位,该校重视培养师生环保意识,积极开展环保工作B.某森林公园通过引进多种植物,使得园中植物更加多样化,建造成一个“多彩森林”C.某学院建造了多座太阳房,通过建筑设计使房屋能充分太阳能,达到采暖和降温目的D.某度假村就地取材,使用原木作为主要材料,供游客休息的木凳也都是由树桩做成的8. 行政成本:政府为了社会的公共管理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行政成本和间接行政成本。
下列没有涉及行政成本的一项是()。
A.某政府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合并机构、精简工作人员B.某区政府为应对私家车增多的问题,新建了两个地下公共停车场C.某商业银行为方便广大用户处理业务,耗费巨资开通了手机银行业务D.某公安局招聘交通协管员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9.强制医疗,是指国家为避免公共健康危机,通过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以治愈疾病、防止疾病传播、维护公众健康利益,具有强制性、非自愿性、公益性的特点。
2021上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12.25)

2021上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12.25)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练习题(一)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人眼的光学系统跟传统的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
但照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人眼却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________地传给大脑,而是先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色度和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征,并把它们________成神经信号,再传送给大脑。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滴水不漏翻译B.原封不动转换C.纤毫毕见组合D.完整无缺换算二、判断推理2.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行为提高了产品附加价值的是:()A.某明星为娱乐活动优胜者的奖品签名B.雨天商贩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在景区内销售雨具C.某生产饮料的厂家将产品由过去的罐装变为塑料包装D.个体商贩请人在白色T恤上画上各种漂亮的图案后出售3.要从甲、乙、丙、丁、戊、己六位教师中选择若干人去参加会议,去参加会议的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甲、乙两人至少去一人 (2)甲、丁不能一起去(3)甲、戊、己三人要去两人 (4)乙、丙两人或都去,或都不去(5)丙、丁两人去一人 (6)若丁不去,则戊也不去由此可知:()A.甲、乙、己三人去B.甲、乙、丙、己四人去C.乙、丙、戊三人去D.乙、丙、丁和戊都去三、数量关系4.小李有一部手机,手机充满电后,可供通话6小时或者供待机210小时。
某天,小李乘坐火车,上车时手机处于满电状态,而当他下车时手机电量刚好耗尽。
如果小李在火车上的通话时长相当于他乘坐火车时长的一半,其余时间手机均为待机状态,那么他乘坐火车的时长是:()A.9小时10分钟B.9小时30分钟C.10小时20分钟D.11小时40分钟5.小张、小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驾车匀速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行驶。
2021下半年公务员考试(四川)行测言语理解题及答案(3.29)

2021下半年公务员考试(四川)行测言语理解题及答案(3.29)2021下半年公务员考试(四川)行测言语理解题及答案(3.29)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题型涉及逻辑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1. 从长远来看,要维持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繁荣,就必须注重提高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这最终决定了一个城市真正的________,决定了一个城市是不是________长期居住,是不是值得在闲暇之时走进________,去发现和体验每个人各具特色的生活状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内涵值得千家万户B. 品位适宜大街小巷C. 地位方便街头巷尾D. 价值能够寻常巷陌2.________的语言文字,________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汗牛充栋B.独具特色浩如烟海C.独具一格不可胜数D.独出心裁不计其数3.走近泉边细看,泉水澄澈,碧蓝如玉,清明如镜,泉畔有苇草丛生,泉中有鱼群________,这神异之处令人________。
再细察,一湾清泉,涟漪萦回,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追逐嬉戏望而却步B.游来游去叹为观止C.游来游去惊诧莫名D.追逐嬉戏目瞪口呆4.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________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和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_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涩奢望B.辛酸奢求C.历练幻想D.风雨梦境5.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__________。
2021上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解析(2.24)

2021上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解析(2.24)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练习题(一)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汉语的量词具有表量和修辞功能。
如“一只鞋”和“一双鞋”、“一头羊”和“一群羊”。
这里的只和双、头和群起着限定和区别鞋、羊之数量关系的功能。
修辞的功能,如“一头大象”和“一只大象”,“一尊佛像”和“一座佛像”,“一幅画”和“一张画”。
在这里,“头”与“只”并没有数量上的差别,而只有形象上的差别。
同样,尊和座、幅与张也没有数量上的差别而只是情感和格调上的差别。
对这段话的理解的是:()A.表量功能是量词的基本特点B.修辞功能是量词的基本特点C.表量功能和修辞功能是量词的基本特点D.表量功能和修辞功能都不是量词的基本特点二、判断推理2.“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特征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
下列不属于循环经济做法的是( )。
A.退耕还湖,退耕还林B.变单程式经济为循环式经济C.变消耗型经济为休养生息型经济D.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3.以往研究表明,喝咖啡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而一项最新的、更为可靠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咖啡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无关。
估计这项研究成果公布之后,咖啡的消费量会显著上升。
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A.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而老年人并不爱喝咖啡B.爱喝咖啡的年轻人很少患有骨质疏松症C.咖啡搭配牛奶会大大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D.许多人不喝咖啡是因为他们相信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三、数量关系4.游船顺水航行速度为7公里/小时,逆水航行速度为5公里/小时。
两条游船在同一地点出发,一个顺流而下后返回,一个逆流而上后返回。
若1小时后他们恰好在出发点相遇,则这1小时内有多长时间两船行进方向相同?()A.10分钟B.15分钟C.20分钟D.25分钟5.草地上插了若干根旗杆,已知旗杆的高度在1至5米之间,且任意两根旗杆的距离都不超过它们高度差的10倍。
2021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2021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2021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大水系。
A.黄河、长江两B.海河、黄河、长江三C.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D.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2.下列标志性建筑中,不属于世博会会场展馆的是()。
A.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B.比利时布鲁塞尔原子球博物馆C.意大利比萨城比萨斜塔D.美国西雅图太空针塔3.2009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小王在加拿大旅游,发现当地不少勇士佩戴白丝带,这表示()。
A.反对对妇女的暴力B.对恐怖主义者的抗议和对受害者的哀悼C.勇于承担对家庭的责任D.坚持对婚姻的忠诚4.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的。
A.感冒B.发烧C.传染病D.细菌感染5.下列图案中,不属于国际志愿者组织及大型活动志愿者标志图案的是()。
A.B.C.D.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6.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主动采取了减排措施,为促进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积极的_______作用。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导性B.战略性C.战术性D.建设性7.当前DNA基础的测度方法使科学家排除了外星球生命形式并非起源自地球的可能性。
这_______着科学家期望外星生命能够具有与地球任何已知有机生命完全不同的DNA结构。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预示B.标志C.意味D.暗示8.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共同放松信贷、降低利率、发行货币。
就是为了加大流动性,满足资本盈利的要求。
可是,这无疑是种_______的方法,因为,资本在获得利润满足后必然把更大的危机丢给了社会。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饮鸩止渴B.亡羊补牢C.杀鸡取卵D.竭泽而渔9.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是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至上,_______要建立法治国家,_______要形成法治社会。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又B.一面一面C.既然那么D.不只更10.事实上,尺度如果把握不好,正当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可能转化为不当的新闻审判。
2021年10月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答案解析)

2021年10月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共5 道题。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
请开始答题:1. 12, 14, 20, 38 ( )A.46B.52C.64D.922. 1,3/2,11/6 ,25/12( )A.133/60B.137/60C.141/60D.147/603. ( )28 3610 18 181 9 9 9A.18B.28C.54D.644. 81, 64, 121, 36 ( )16A.144B.169C.196D.2255. 3,3 ,5,10, 7,21 ,9,36 ( )A.10,50B.11,45C.11,55D.11,40二、数学运算:共10 道题。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你可以跳过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来做。
请开始答题:6.3×104比4×103大多少?( )A.25%B.50%C.750%D.650%7.某计算机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一批计算机,如果每天生产140 台,可以提前3 天完成;如果每天生产120 台,就要再生产3 天才能完成,问规定完成的时间是多少天?( )A.30B.33C.36D.398.祖父年龄70 岁,长孙20 岁,次孙13 岁,幼孙7 岁,问多少年后,三个孙子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的年龄相等?( )A.10B.12C.15D.20b,那么f(10,6)的值是( )。
9.若f(a,b)=3a-12A.13B.27C.29D.6010.有银铜合金10 公斤,加入铜后,其中含银2 份,含铜3 份。
如加入的铜增加1 倍,那么银占3 份,铜占7 份,试问初次加入的铜是多少公斤?( )A.3B.4C.5D.61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问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A.720B.600C.480D.26012.一居民楼内电线的保险丝只能允许同时使用6 台空调,现有8 户人家各安装了一台空调,问在一天(24 小时)内,平均每户最多可使用空调多少小时?( )A.16B.18C.20D.2213.试求出右边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川省考2021上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1.20)

四川省考2021上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1.20)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练习题(一)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一块木料,能不能用,怎样使用,舍弃什么,不是用嘴说,也不是用眼看,更不是凭“老经验”去推断下结论——权威只有一个,就是用尺子量一量,用墨线校一校。
这就是“匠人规则”。
匠人们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源于他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这一准则。
这段文字中的“匠人规则”启示我们:( )A.规则是有棱有角,非常清楚的,丁就是丁,卯就是卯B.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C.规则可惩罚违反它的人,又可保护和赏赐遵守它的人D.规则作为尺度和准绳,为人们做事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二、判断推理2.香:苦( )A.烫:凉B.大:白C.老:少D.辣:小3.小张准备在下周去观看一场比赛。
但她忘了具体是哪天,便分别询问了甲、乙、丙、丁和戊,他们五人的回答如下:甲:肯定是在双休日。
乙:是周二、周四、周六的其中一天。
丙:就是周一。
丁:绝对是周一、周三、周五、周日的其中一天。
戊:肯定是周五。
甲、乙、丙、丁和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那么比赛时间是:( )A.周一B.周三C.周五D.周六三、数量关系4.连接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如下图所示)。
已知正方体的边长为6厘米,问正八面体的体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5.为完成一批零件的加工需要增加工人的数量,其中占工人总数40%的第一道工序需增加20%的工人,占工人总数30%的第二道工序需增加30%的工人,占工人总数20%的第三道工序需增加40%的工人。
如果将工人工资总支出的增幅控制在20%,那么这些工人的平均工资将( )。
A.下降8%B.上涨8%C.下降4%D.上涨4%四、资料分析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0题。
6.2013年1~4月,该市电影院线平均每场电影观众人数最少的月份是( )A.1月B.2月C.3月D.4月7.2013年第一季度,该市电影院线平均每场电影的票房收入约为多少元?A.1170B.1370C.1570D.17708.2013年1~4月,该市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同比增量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3月—2月—1月—4月B.4月—2月—1月—3月C.3月—4月—2月—1月D.4月—3月—1月—2月9.2012年1~4月,该市平均每天观看电影的观众超过10万人次的月份有几个?A.1B.2C.3D.410.关于2013年4月该市广播影视情况,能够从资料中推出的是( )A.广告收入同比上升了近两成B.电影观众人次环比增速下降C.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速快于其他收入D.电影播放场次环比增速慢于同比增速【参考解析】1.【答案】B解析:由文段可知,匠人们在工作时靠的不是眼睛、嘴巴,更不是经验,而是墨线、尺子,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
2021年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解析

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解析(8.2)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有时,疼痛能使人变得敏锐、苏醒,唤起人道情怀,恢复本性良知。
不疼者往往不知疼者之疼,而疼者因己之疼而________,易于体验并感知她人苦楚,生出同情心,或许还会上升到对人类、对存在________之心。
填入划横线某些最恰当一项是:()。
A.由己及人悲悯B.设身处地崇拜C.感同身受爱惜D.将心比心敬畏2.普通地说,“智慧”不同于“知识”最大特点在于“智慧”具备原创性。
“知识”规定“广”,“智慧”规定“新”。
但两者又非绝对________:“智慧”必要有“知识”作基本,反之,只死读书,而无己见,无创意,那就容易成为________,也不算是“智慧”。
填入划横线某些最恰当一项是:()。
A.对立学究B.矛盾古董C.等同桎梏D.排斥束缚3.当咱们在谈论创意时候,大多会以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说,创意应当是________。
咱们会说:如果给创意制定一种框架话,也许会束缚创意,让创意变成________工匠活。
填入划横线某些最恰当一项是:()。
A.天马行空按部就班B.稍纵即逝循规蹈矩C.自由自在循序渐进D.标新立异熟能生巧4.怎么才干让老板给自己加薪?职场上最纠结事情莫过于此。
可是偏偏就有人________,幽默地给咱们做出了榜样。
漫画《老板,求加薪》中给咱们列出了加薪三十六计,从借刀杀人到________,书中妙计连连,让人忍俊不禁。
虽然都是些________招式,但或许你加薪之道就在其中。
填入划横线某些最恰当一项是:()。
A.知难而上两面三刀出人意表B.激流勇进刀头舔蜜出奇制胜C.游刃有余代人捉刀鸡鸣狗盗D.举重若轻笑里藏刀剑走偏锋二、判断推理5.网络成瘾是指个体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一种精神行为障碍,体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浮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附答案:言语理解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题型涉及逻辑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练习题(一)1.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________,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________。
“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狭隘虚弱的表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露雅量B.展现理解C.体现宽容D.彰显自信2.在画家的笔端,梅兰竹菊,被赋予文人风骨;牡丹荷花,被赋予盛世风范……无论色彩丰富还是清淡,都能读出诗意,读出真诚。
要它的________,有每一笔最自然的亮丽,要它的________,有攀附向上生命力的线条,要它的________,有花间人的恬淡自在,要它的________,有藤萝架上鸟儿的清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表里远近B.色形意音C.情趣静动D.美力真声3.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______所有优秀的文化,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出现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吸收断裂B.接纳蜕变C.借鉴浮躁D.融合停滞4.通过探测重力的微小变化,科学家发现一些地方的地下水越来越少。
尽管卫星数据显示地下水出现了________,相关部门对这些信号仍然相当________,他们对科学家最近的发现提出了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警戒反感批评B.枯竭不满辩驳C.危机谨慎质疑D.问题不安反对5.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申遗无疑意义重大。
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申遗只能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名分,要想使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深入人心,还有许多文章要做。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这样才能唤起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人们参与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达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要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参与度B.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C.要给传统文化资源申请文化遗产保护,使其发扬光大D.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激发国人的民族认同感6.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一切理念、制度和技术的价值基础。
企业在重视财务、营销、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员工,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根本,只有建立起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凝聚员工、创造个性,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B.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途径C.企业文化应以重视员工为中心D.企业如何形成和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参考解析】1.【答案】D解析:先看第一空,“流露”多与“感情”搭配,与“价值”搭配不当,由此排除A。
由“这是……更是……”可知,第二空要填入词语应与“胸怀”构成递进关系,“理解”、“宽容”与“胸怀”语义相近,不能构成递进关系,由此排除B、C。
“自信”不仅能与“理解”构成递进关系,也恰与后面的“狭隘虚弱”相呼应。
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B解析:此题可用对应分析法来解答。
“亮丽”、“线条”、“花间人的恬淡自在”、“清唱”分别对应的是“色”、“形”、“意”、“音”。
故本题答案为B。
3.【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
联系题干中的“敢于”、“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可推知,第一空后的“所有优秀的文化”指的是外来文化。
对于外来文化,用“接纳”比较形象。
“接纳”指吸收纳入。
与“吸收”相比,“接纳”多了一层包容、打心底认同的意思。
再看第二空。
题干意为大唐时期流行胡乐,却没有因为胡乐而使本土文化发生大的、不好的变化。
“蜕变”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或衰变,与句意契合。
故本题答案为B。
4.【答案】C解析:第一空是对前句中“一些地方的地下水越来越少”的概括,“枯竭”填入句中程度过重,排除B。
第三空应填入表示相关部门对科学家发现态度的词语,“批评”、“反对”程度过重,“质疑”最恰当。
故本题答案为C。
5.【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由“传统文化申遗”意义重大,引出“要想使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深入人心,还有许多文章要做”,并进而对这里的“文章”进行了具体阐述,即“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
B项表述与此一致,为正确答案。
6.【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然后强调了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最后进行总结:企业应建立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选项中强调重视员工的只有C项,当选。
练习题(二)1.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
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____之外,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遮蔽精妙若隐若现B.隐藏奇巧跃然纸上C.衬托精彩昭然若揭D.叙述可爱露出马脚2.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长期的__________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__________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间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__________的流派。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变融汇标新立异B.演化吸收异彩纷呈C.传承借鉴家喻户晓D.积淀汲取风格迥异3.传统是历史大潮冲击下的抵住,但是它不应该是阻挡潮流的东西,而应有________潮流走向的作用。
传统在经受历史大潮淘洗的同时,也更新着自己。
但是这种更新不是使自身________,而是使其精髓愈益凝练,随着历史进展而持续地焕发活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约受协B.扭转改变C.引导消亡D.规范迷失4.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________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和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_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涩奢望B.辛酸奢求C.历练幻想D.风雨梦境5.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__________。
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
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化发展的关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瓶颈现代B.障碍规模C.问题市场D.阻碍产业6.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
除了极少数的人能________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练,依托________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立同事B.一手集体C.直接组织D.主动团队7.古人写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小说,动辄“闭门谢客,披阅十载”。
现在许多作家每年出好几部长篇,几十万字,个把月就写成了。
没有对生活的日积月累,没有对人生的深思熟虑,没有对写作的精心布局,没有对文字的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怎么会有精品?又怎能抵抗时间的淘汰?“创作”如果说不同于别的工作,就在于一个“创”字;如果说有难度,也在于一个“创”字,既不同于前人,又不同于自己。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A.生活是创作的源泉B.时间是艺术作品的试金石C.今人的创作态度不如古人严肃D.长期潜心创作,才会出高质量的作品8.一块木料,能不能用,怎样使用,舍弃什么,不是用嘴说,也不是用眼看,更不是凭“老经验”去推断下结论——权威只有一个,就是用尺子量一量,用墨线校一校。
这就是“匠人规则”。
匠人们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源于他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这一准则。
这段文字中的“匠人规则”启示我们:( )A.规则是有棱有角,非常清楚的,丁就是丁,卯就是卯B.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C.规则可惩罚违反它的人,又可保护和赏赐遵守它的人D.规则作为尺度和准绳,为人们做事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参考解析】1.【答案】A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史书中的细节记载很多,主线被淹没了而显得模糊不清,而非史书本身的主线“叙述”得不清楚,排除D。
第三空,“昭然若揭”为贬义词,不能用来描写中性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排除C。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
“跃然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由“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可知,“跃然纸上”程度过重,与此处语境不符,排除B。
答案选A。
2.【答案】B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排除。
皮影戏流传地域广阔,各地皮影戏吸取当地文艺元素精华,这样形成的众多流派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家喻户晓”形容人人皆知,广为流传。
从句中看不出皮影戏各流派知名度高这一特点,排除C。
“风格迥异”意为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
作为同属皮影戏的各个流派,即使有差异也未达到完全不同的程度,排除D项。
“标新立异”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用来形容“流派”不妥,排除A项。
“异彩纷呈”所表现出的多元化契合题意,故B项当选。
3.【答案】D解析:第一空,“制约”与“走向”不搭配,排除A。
“扭转”不能用来形容传统对潮流的走向的影响,排除B。
第二空,“更新着自己”与“使自身消亡”矛盾,排除C。
故答案选D。
4.【答案】A。
解析:第一空___后的回味,排除C选项历练后的回味;第二空要填一个与希望意思相近,而且程度要重一些的词,排除B选项的奢求和D 选项的梦境,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
5.【答案】B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等一系列相关经济学术语的理解。
句中可再生能源之所以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过高,因而降低成本便成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6.【答案】C解析:文中大多数人都是先磨炼、再成功,是间接的建立自己事业。
极少数人与此构成对比,故第一个空应该是“直接”创建自己事业。
7.【答案】D解析:作者首先将今人的创作与古人相对比,说明今人的创作态度不如古人严肃。
接着指出这种不严肃的创作难出精品。
最后得出结论,“创作”的重点在于一个“创”字。
结合题干,可知答案为D。
A、B、C三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
8.【答案】B解析:由文段可知,匠人们在工作时靠的不是眼睛、嘴巴,更不是经验,而是墨线、尺子,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