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层间构造带中的新型萤石矿体地质特征——以浙江常山县高坞山矿段ⅩⅣ号矿体为例
浙江“常山式”萤石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

LI U Da o — r o ng
( Z h e j i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 G e n e r a l B u r e a u o f G e o l o g y a n d Mi n e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0 2 , C h i n a )
刘道 荣
( 中化 地质 矿 山总 局 浙 江 地 质 勘 查 院 , 浙 江 杭州 3 1 0 0 0 2 )
摘
要: “ 常 山式 ” 萤石 矿床 是 近 年 在 钦 杭 成 矿 带 发 现 并 被 评 价 的一 种 新 类 型 矿 床 , 与 产 于 碳 酸 盐 岩 中 的充 填 交 代 及
me t a l l o g e n i c b e l t r e c e n t l y.A s t u d y o f o r e b o d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h o ws t h a t t h e y a r e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f i l l i n g — me t a o— s
层控型萤石矿床不 同, 其 矿 体 赋 存 位 置 及 矿 石 特 征 有 其 独 特 性 。 以往 勘 查 的矿 体 主 要 分 布 在 岩 前 短 轴 背 斜 的 南 东 翼、 岩 前 岩 体 与 寒 武 系 碳 酸 盐 岩 外 接 触 带 。位 于 背 斜 转 折 端 的苦 麻 岭 矿 床 的发 现 , 丰 富 了“ 常山式 ” 萤 石 矿 床 的 成 矿 理 论 。研 究 表 明 , 寒武系碳酸盐岩岩性差异与成矿关系并不密切 , 矿体顶底板 C a F 2 含 量 特 征 说 明成 矿 作 用 以充 填 为
浙汀遂昌天堂矿区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浙江遂昌天堂矿区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闫攀攀,沈徐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浙江 杭州 310022)【摘 要】浙江遂昌县天堂矿区萤石矿地处浙中萤石矿矿集区,成矿条件较好。
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资料研究,查明区内有3条矿化带及3处矿体,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及矿体成矿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矿化与岩体及构造有密切关系,属中低温火山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并指明了找矿标志,为周边地区萤石矿寻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萤石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热液裂隙充填型【中图分类号】P61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3)03-0023-05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iantang Fluorite Deposit in SuichangCounty, Zhejiang ProvinceYAN Pan-pan, SHEN Xu-rui(Zhejiang Branch of China Nation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enter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Hangzhou 310022, China) Abstract: The fluorite mine in Tiantang Mining Area, Suich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fluorite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central Zhejiang Province, with good ore-forming conditions. Through field geological work and indoor data research, three mineralized zones and three ore bodies in the area are identifi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i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body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ir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rock mass and structure, belonging to the hydrothermal fissure filling type fluorite deposit after the middle and low temperature volcanic period, and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are pointed out, which indicites a direction for fluorite ore prospecting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Key words: fluorite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posit genesis; hydrothermal fissure filling type萤石作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陶瓷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
浙江青田孙坑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浙江青田孙坑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C2015年12期 89浙江青田孙坑铅锌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王青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矿区位于浙东南隆起区温州—镇海深大断裂西部,石平川—瓯江口基底断裂和李山—平阳基底坳陷中段晚侏罗世火山洼地中,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交代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孙坑;铅锌矿;矿床特征;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2-0089-021 区域地质背景孙坑矿区位于浙东南隆起区温州—镇海深大断裂西部,石平川—瓯江口基底断裂和李山—平阳基底坳陷中段晚侏罗世火山洼地中[1]。
区内火山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以钼、铅锌为主。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区域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八都群变质岩(Pt1bd ),上侏罗统磨石山群(J3m ),及第四系(Q4)。
(见图1)。
图1 浙江省孙坑铅锌矿床地质略图中元古界八都群变质岩(Pt1bd ):为浙东南褶皱带基底残块[2] 。
其岩性:上部为黑云母片麻岩,中、上部为浅变粒岩、均质混合岩。
上侏罗统磨石山群(J3m ):区内大面积分布,为一套陆相火山—沉积岩系地层。
岩性岩相复杂,厚度变化大,根据岩相组合、喷发旋回等特征,自下而上分为高坞组(J3g )、西山头组(J3x )和九里坪组(J3j )。
高坞组(J3g )出露于湖边—船寮—石平川一带,岩性为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
西山头组(J3x )出露广泛。
岩性组合复杂,纵、横向变化大,主要岩性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
九里坪组(J3j )主要分布在章岙、大尖山、孙坑一带,出露位置较高。
岩性以流纹岩、流纹斑岩为主。
其次为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
局部见流纹质集块角砾岩、集块角砾熔岩。
2.2 构造2.2.1 褶皱构造褶皱构造在本区不发育,仅在北部有一向轴北东—南西,向北东倾伏的石平川—沙湾背斜。
[2017年整理]浙江坑口萤石矿床特征及伴生多金属矿找矿
![[2017年整理]浙江坑口萤石矿床特征及伴生多金属矿找矿](https://img.taocdn.com/s3/m/c18c6b3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2017年整理]浙江坑口萤石矿床特征及伴生多金属矿找矿浙江坑口萤石矿床特征及伴生多金属矿找矿王成良,王其行,陈升立,程丽华(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浙江省丽水市 323000)摘要:浙江坑口萤石矿床位于遂昌——大柘变质岩断隆区的边界推覆断裂带中,是浙江省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萤石矿床又典型矿床,其意义在于推覆构造中发现了萤石矿体。
同时,在萤石矿床及其外围,还发现了异体钼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铅锌矿体和同体分布的金银矿化现象。
在评价了萤石矿体的资源储量情况后,对伴生矿的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进一步找矿,有极大的可能扩大和提升矿区的经济潜力。
关键词:浙江坑口萤石矿伴生多金属矿推覆构造找矿意义1(问题的提出2000年以来,随着浙江省境内萤石矿保有量的日趋紧缺,为保障萤石资源供给,全省和一些萤石矿集中区开展了矿调和勘查工作。
笔者在浙江横坑坪大型萤石矿勘查中得到启发,认为在浙江省境内北东向断裂构造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构造带是萤石矿的重要找矿对象。
同时,得到信息在遂昌变质岩断隆边缘有几处废弃的民采萤石点,经野外踏勘,现场认为具备形成大型萤石矿床的条件。
2003年,由省地质勘查局资金补助,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出资进行勘查。
后来探矿权转让给杭州金石有限公司,于2008年初完成最终勘探报告。
在勘查过程中,发现该矿具有特殊的控矿构造——推覆构造控矿——其控矿的F1断层实为变质岩与火山岩二个不同块体之间的推覆断层。
同时在勘查过程中,还发现矿区内有钼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现象和同体伴生的金银矿化现象,在矿区外围还发现有铅锌矿体。
在普查过程结束后,在详查——勘探阶段:一方面业主为求省钱,缺乏综合找矿的主观思路;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多,笔者来不及调查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野外伴生多金属矿的找矿,伴生多金属矿的找矿未能有起色。
但在提交报告后,一直对该矿区的伴生多金属矿找矿抱有较大的希望,并希望该矿区后来的地质工作者和从事相类似条件找矿的地质同仁能有些借鉴,是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
浅析永春县吾峰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浅析永春县吾峰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摘要] 叶腊石是福建具有资源优势的非金属矿产,多产于南园群火山碎屑岩地层中,通过本文通过对吾峰矿区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赤水组为本区主要赋矿层位,围绕火山机体的环状或放射状断裂与北东向断裂的复合部位为成矿最有利部位。
近矿围岩普遍发育次生石英岩化,且具分带性。
并提出区内找矿方向,希望能有助于该区矿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萤石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0前言近数十年来,泉州地区陶瓷工业迅猛发展,瓷土原料紧缺,叶腊石作为一种较好的替代原料正得到推广使用。
笔者在收集前人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勘查和矿山调查,对叶腊石成矿规律和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并指出找矿方向,希望能有助于该区矿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成矿地质背景吾峰萤石矿区位于永春县城北西330°,平距约9.2km处。
2005年年初,福建省197地质队在该区开展普查工作,在距吾峰镇西部约1Km处的山沟中发现一条宽10~16m的萤石矿脉。
吾峰矿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上统赤水组地层,以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火山熔岩。
该套地层仅为围岩,与成矿关系不大。
构造主要受一条北北西断裂F1控制,具多期性活动的特点。
早期为压扭性,后期具张性特征,结构面呈舒缓波状,破碎带宽10m至16m,长1Km以上,被石英-萤石脉充填,为本区萤石矿的控矿构造。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五里街岩体”,岩性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该岩体分布于矿区北部,与萤石矿无直接关系。
另一种为侵入于赤水组地层中的钾长花岗斑岩,明显受北北西断裂F1控制,呈脉状展布,与萤石矿成矿关系紧密,应为本区萤石矿的成矿母岩。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其空间分布萤石矿赋存于赤水组地层与钾长花岗斑岩之间,矿体形态呈脉状,为单层矿脉。
据槽探揭露和地质点填测,矿脉延伸方向约350°,倾向80°左右,倾角60~65°,矿脉宽10~16m。
江西张家棚隐伏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矿产资源】江西张家棚隐伏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蔡启华1,尹积扬1,刘春生2,罗振辉2(1.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江西 鹰潭 335000)【摘 要】赣东北地区是江西萤石矿主产区,区内分布萤石矿床(点)40余处,探明资源储量达千万吨以上。
该地区萤石矿床按矿床和成矿作用分类主要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均围绕燕山期岩体内、外接触带发育的断裂构造破碎带中,且为地表出露矿床,少有隐伏矿床的发现。
张家棚隐伏萤石矿床是近年来赣东北萤石矿集区内隐伏找矿的一个突破,通过地表零星的矿化线索,发现一处隐伏矿床。
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特征、矿床成因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寻找隐伏萤石矿床提供案例。
【关键词】张家棚;隐伏;萤石矿;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4)02-0050-05萤石作为战略性矿产,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广泛应用于航天、制冷、医药、电子、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萤石资源需求与日俱增,2020~2023年6月国内萤石精矿(FC-97)价格一直稳定在2800~3000元/每吨的高位,这使得萤石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寻找的战略矿种。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查开发,推动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在此背景下,深入开展萤石成矿规律研究,加强主要萤石成矿带和矿集区矿床边深找矿,特别是在地表矿已发现殆尽的情况下,寻找隐伏矿床的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
钦杭成矿带江西东段是我国重要萤石矿集区之一,磨盘山—灵山—怀玉山一线是钦杭结合带重要的萤石矿田。
截止2021年12月,国内萤石矿探明储量矿物量达到6725.13万吨,其中江西萤石储量占全国的30%以上[1],属于萤石资源大省。
浙江金华萤石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第37卷第9期2021年5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〇1.37 No.9May. 2021浙江金华萤石矿集区地质特征^矿条件分析黄光辉(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通过综合分析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探究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本特征及它们与 萤石成矿之间的关系,对第二找矿空间的找矿前景进行研究。
且萤石矿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包括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
并与火山构造、(火山洼地型)盆地构造及潜火山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以浅成热液充填型为主。
关键词:萤石矿;构造;成矿条件;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21概述该区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浙中丘陵盆地区,以中低山、低山、丘陵盆地地貌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为江绍断裂带中段和浙江中生代火山岩汇 合区,以断裂构造、火山构造、盆地构造最为显著,褶皱不发育。
经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对比,对这 一地区的萤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 研究,总结出萤石的找矿标示,为该区萤石的勘探 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2区域地质概况该区坐落于江绍断裂带中部和浙东中生代火 山岩集中分布区。
大地构造位置显示为两大构造单 元,西北区属下扬子陆块东南缘,主体处在常山-诸 暨台隆之航埠-漓渚台拗内,东南区属华夏陆块北 缘边部,居于丽水-宁波隆起带之新昌-镇海隆断束 与龙泉-遂昌隆断束内h i。
西北以新元古代浅变质 岩系构成双层基底,盖层为南华-奥陶纪陆缘海相 沉积岩系和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岩系;东南以元古 代八都岩群、陈蔡岩群变质杂岩系为结晶基底,盖 层为中新生代陆相火山沉岩系。
区内深大断裂及燕 山期构造盆地发育,燕山晚期岩浆-火山活动频发,大范围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岩浆侵人和双峰式火山 喷发、潜火山岩的形成叭火山期后热液作用产生众 多的萤石矿床(点)和其他一系列内生矿产。
3区域成矿特征3.1萤石矿床的分布及控制特征区内萤石矿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包括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
葛山坞矿区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特点

2 1 年第 1 期 01 1
科 技 论 坛
葛 山坞矿 区萤 石矿地质东北 大 队 , 西 上 饶 3 4 0 ) 江 江 30 0
摘 要 : 细阐明 葛山坞萤石矿的成矿 地质 条件 ( 详 地层 、 构造 、 岩浆岩 ) 描述 了矿体的数量、 。 分布、 形态、 厚度 、 产状 等地质特征 。 对矿床 的控 制因 素及成 因进行 了初步探 索。认 为矿床 成因类型属 于中低 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关键词 : 葛山坞萤石矿 ; 地质特征 ; 矿产特征 ; 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
~
酸盐化及黄铁矿化。 1 岩 浆 岩 . 3 区 内 发育 燕 山晚 期 复 式 花 岗 岩 , 为 葛 仙 山 岩 体 外 湾 单 元 (K2  ̄ Ww) ,主要岩性为 肉红色正 长 岩 、肉红 色似斑状正长 岩及 肉红色 多斑石英 正长岩 ,主要 出露 于详企 区的北东角。 1 蛇 绿 魍 牲性 轷 2 缃 避 单无 边界 3 烈 轿 I 群 4 溪 附 瓣 5 、 、 j l 、 ’ 瓣 年 区内岩脉 主要发育有花 岗斑岩 。 6 l 溪坞 群 8 磋 一志 留承 9 中元 弊 一 奥陶 系 艰 、 、 占 1 围 岩蚀 变 . 4 区 内 围岩 蚀 变 种 类 主 曼 有 硅 11 地 层 . 化、 萤石化 、 绿泥石 化 , 次为绿帘石化 、 碳酸盐化 、 叶腊石化和黄铁矿化。 区内出露的地层 主要 为中生代侏罗 系下统水北组 、上 统鹅湖岭组。 1 . 硅化 : .1 4 为本 区主要蚀变 , 在不 同岩石 中普遍发育 , 只是 强弱程 度及 第 四系联圩组沿沟谷 、 溪流及地势低洼之处分布 。 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111 侏 罗 系 下 统 水北 组 ( ) .. J s 在长石石英砂 岩 、 粉砂岩等 围岩中 , 硅化作用 的强弱与其破碎 程度 广泛出露于区内, 区内的主要地层 , 是 也是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 与下 有着密切的关系。 远离断裂破碎 带其表现形式 主要为沿岩石裂隙面被硅 伏周潭岩组地层呈角度 不整合接触关 系。分上下两段 。 质交代 ; 于断裂破 碎带两侧则表现 为硅化石英脉 穿插 , 或交代构造 角砾 下段 (. ) J 为灰 白色厚层状石英砂砾 岩、 s 含砾石英 砂岩 , 厚层——块 岩使原岩硅 质增多 , 形成宽 度数米——数十米不 等 , 呈带状分布 的硅化 状 中粗粒 —— 中细粒长石石 英砂岩 、 中粒 长石杂砂岩 、 中——细粒石 英 蚀变带 。 杂砂岩 、 粉砂岩 、 含炭泥质粉砂 岩 、 泥质硅质 页岩 。 断裂破碎带或矿 体中 , 主要表 现为大量 的硅化 石英脉的穿插 , 或以 上段( ) Jz s 为黑灰色含炭粉砂岩 、 中——薄层细粒 长石石 英砂 岩 、 粉 胶结物形式充填于构造角砾 的空隙中并交代构造角砾岩 。 石英脉 以平行 砂岩 、 炭泥岩 。 含 细脉 、 网脉 、 规则 团块状 为主 , 不 石英 大脉较少见 , 分钻孔 中见及 0 ~ 部 . 5 11 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 .. 2 J e 1r .a 5 m厚的石英微脉 , 多数以 05 5m石英脉为主。 .~ c 为一套流纹质陆相火 山碎屑岩夹火 山熔岩建造 , 喷发不整合覆盖 呈 区内有两期硅化作用 , 早期硅化 与成矿关系密切 , 其结 晶程 度差 , 多 于 中下侏罗统地层之上 , 共分四段 , 区内只发育第一段 流纹质凝灰岩 , 分 呈浑浊状 , 白状 , 乳 为非晶质玉髓 、 白石等 , 蛋 同时伴有大量萤石化。 晚期 布 于详 查 区南 东 面 。 硅化脉多 为灰白色微——细粒石英 , 往往切割早期 硅化脉 , 并沿 碎裂面 11 第 四系联墟组( h ) .. 3 Q 1 交代萤石 , 晚期硅化伴 有少量 萤石化 。 沿沟谷 、 溪流及地势低洼之处分布。 岩性为亚粘土 、 亚砂土与砂砾石。 1 . 绿泥石化 、 .2 4 绿帘石化 : 在花 岗斑 岩 、 矿化层及 两侧 围岩 中 , 绿泥石 1 构 造 . 2 化、 绿帘石化普遍发育 , 呈显微鳞片状结晶 , 常与硅化相伴 生。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构造不甚发育 , 断裂 主要有 北东向 、 北西 1 _ 萤石化 : .3 4 一般伴随硅化出现 , 常常充填交代 围岩 的裂隙或断裂破碎 向、 南北向 组 , 近 控制着本区矿体的空 间分布 、 规模及形态产状 。 带的角砾 , 形成 萤石石英脉或 萤石石 英团块 , 局部地 段形成有工业 意义 1 . 北东向断裂 : -1 2 主要为 F 1断裂 , 为区域性 田棚坂——朱坑断裂的一 的矿体 。 部分 , 区内延 1 k 带 宽 3 3 m, . m, 1 ~ 0 总体 走 向 3 。 5 。倾 向南东 , 角 5~0, 倾 1 . 黄铁矿化 : 区内普遍发育 , 星点浸染状 、 .4 4 在 呈 稠密浸染状 、 粉晶集 4。8。为压性 断层。断层 面舒缓 波状 , 内岩石硅化破碎 强 , 6~ 5, 带 挤压 片 合状 、 细粒状及小 团块状 。结晶较好者呈 立方体状 , 粒大小一般 02 颗 .~ 理、 构造角砾岩 、 节理及硅化石英 脉发育 。 中见有硅化 、 带 绿泥石化 、 绢云 2 m之间 , a r 多沿裂隙及硅化脉空洞分布 , 常伴有硅化 、 绿泥石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于层间构造带中的新型萤石矿体地质特征——以浙江常山县高坞山矿段ⅩⅣ号矿体为例刘道荣;章益民;杨国镁;江廷石;谭杰【摘要】浙江常山八面山萤石矿床是浙江省首次发现的新类型萤石矿床,其中高坞山矿段ⅩⅣ号矿体为矿田中受寒武系碳酸盐岩层间构造带控制的似层状矿体的典型代表.萤石矿体厚度大,品位较高,资源储量规模达中型.通过矿体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研究,认为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受岩浆岩、构造和地层因素的共同控制;成矿作用以充填作用为主,伴有交代作用;成矿物质氟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而非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据此提出了直接和间接的找矿标志.%The Bamianshan deposit located in Changsh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is a new type of fluo-rite deposit and firstly discovered in Zhejiang province. Ore body ⅩⅣ of Gaowushan ore domai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layered ore body with big thickness, high grade and large mineral resources volume. Study on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how that it is jointly controlled by intrusion, wall rock and structure. The ore is dominated by filling and acompanied by replacement. The ore material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ost-magma hydrothermal fluid rather than the Cambrian carbonate rocks. Then direct and indirect prospecting indicators are put forward.【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7页(P433-439)【关键词】八面山萤石矿田;高坞山矿段;矿床新类型;层间构造带;岩浆期后热液;浙江省【作者】刘道荣;章益民;杨国镁;江廷石;谭杰【作者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杭州 31000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杭州 310002;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杭州 310002;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杭州 310002;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杭州 3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P619.2150 引言浙江常山八面山萤石矿田高坞山—蕉坑坞矿床是近年发现的特大型新类型萤石矿床①,其矿体有3种赋存方式:①高氟花岗岩体与围岩外接触带中的似层状矿体;②碳酸盐岩层间构造带中的似层状、透镜状矿体;③近地表高角度断裂破碎带中的脉状矿体。
前人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1]、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2-3]进行了研究,并就浙西北寒武系碳酸盐岩内寻找同类型萤石矿床的地质因素与前景[4]进行了总结,笔者亦对该矿区蕉坑坞矿段17号矿体的控矿因素作过较详细的描述[5],但对产于层间构造带萤石矿体的控矿因素研究还不够深入。
本文拟从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描述,并探讨矿床成因,以利于浙西北地区同类型萤石矿床的找矿工作。
1 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华埠—新登陷褶带上方—罗村拗褶束西南段。
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细碎屑岩、寒武系碳酸盐岩及奥陶系泥岩、粉砂岩和泥质碳酸盐岩;NE 向、NNE向和NW向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的岩前高氟花岗岩体沿短轴背斜侵位,同时发育种类繁多的岩脉,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
2 高坞山矿段地质特征高坞山矿段位于八面山萤石矿田高坞山—蕉坑坞矿区的北东侧(图1)。
2.1 地层矿段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寒武统荷塘组(∈1h)黑色含碳质硅质页岩、碳质页岩、硅质页岩;中寒武统杨柳岗组(∈2y)含碳泥质灰岩和钙质泥页岩;上寒武统华严寺组(∈3h)条带状灰岩,岩性单一,经热变质后大理岩化现象明显,其下部层位大多被花岗岩体吞噬,与ⅩⅣ号矿体成矿关系最密切;西阳山组(∈3x)泥质灰岩夹薄层钙质泥岩;下奥陶统印渚埠组(O1y)泥质、粉砂质和泥质灰岩;第四系(Q)残坡积物。
图1 高坞山—蕉坑坞矿区地质简图Fig.1 Generalized geologic map of Gaowushan-jiaokengwu ore field1.下奥陶统印渚埠组2.上寒武统西阳山组3.上寒武统华严寺组4.中寒武统杨柳岗组5.下寒武统荷塘组.下震旦统志棠组7.花岗岩8.花岗斑岩9.细粒花岗岩10.硅化破碎带11.辉绿玢岩12.闪长玢岩13.地质界线14.ⅩⅣ矿体露头15.实测断层16.推测断层17.平移断层18.逆断层19.地层产状20.岩前短轴背斜2.2 构造2.2.1 褶皱矿区主要褶皱为岩前短轴背斜,长约6 500m,中间最宽处2 300m,长宽比为2.8∶1。
背斜轴向总体为NE-NEE向,中部略呈弧形弯曲,两端分别向SW/NE方向倾伏,倾伏角较缓。
背斜核部地层大多被岩体侵入吞噬,仅有部分杨柳岗组存在;两翼由华严寺组、西阳山组和印渚埠组组成,呈椭圆形环状分布。
高坞山矿段位于背斜的南东翼,总体为单斜构造,但受后期岩脉及构造错动,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2.2.2 断裂矿段范围内断裂发育,具有多期次、多方向、性质复杂的特点,部分断裂多次活动。
按断裂走向可分为NE-NEE向、NNE向、NW向和近SN向4组,其中NE-NEE向及NNE向断裂与脉状萤石矿体成矿关系密切。
(1)NE-NEE向断裂。
代表性断裂为F1逆断层,属早期区域性断层,是岩前—上方断裂带的组成部分。
出露长8km,宽度2~20m不等。
破碎带内发育硅化构造角砾岩和交代石英岩,见有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现象。
该组的其他断裂多以硅化破碎带形式出现,少量充填有萤石矿脉,规模小。
(2)NNE向断裂。
该组断裂较发育,分布较密集,少数具有再次活动特点,力学性质以左行压扭性为主,总体走向10°~20°。
早期形成的断裂构造被花岗斑岩、中基性岩脉及萤石矿脉充填,部分地段形成规模较大的萤石矿体(Ⅳ号)。
晚期断裂中为硅质物充填,形成硅化破碎带,且局部切穿早期花岗斑岩脉。
(3)NW向断裂。
规模较小,成组分布,以张性、张扭性左行或右行平移断层为主,往往错断矿体或岩脉。
表1 矿区侵入岩岩石化学成分Table 1 Petrochemistry数据来源:浙江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量的单位:wB/%。
岩石名称样品数 SiO2 Al2O3 TiO2Fe2O3 FeO CaO MgO K2O Na2O MnO P2O5F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7 76.03 12.46 0.04 0.50 1.03 0.56 0.15 4.64 3.68.12 0.19 0.03 0.02 0.46花岗斑岩 4 75.56 12.28 0.08 1.11 0.72 0.61 0.22 5.28 2.48 0.03 0.01 0.14中国花岗岩(黎彤) 71.47 14.25 0.25 1.24 1.62 1.62 0.80 4.03 3.790.08世界花岗岩(戴里) 70.18 14.47 0.39 1.57 1.78 1.99 0.88 4.11 3.48 0(4)“虚脱冒落”构造。
岩浆侵位过程中上拱产生的巨大挤压力,致使上覆岩层产生碎裂。
当熔浆固结成岩、气液逸散以后,岩体发生收缩,致使岩体接触界面和上覆围岩之间产生“真空地带”;上部围岩由于自身重力崩塌下落,形成基本平行岩体接触界面的似层状、透镜状大小裂隙带,即“虚脱冒落”构造。
这种构造是本区重要的含矿构造,蕉坑坞矿段17号矿体即赋存于该类型构造中[5]。
2.3 岩浆岩矿段内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的岩前花岗岩体及后期的花岗斑岩,另有闪长玢岩等岩脉。
岩前岩体及花岗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岩前岩体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一不规则小岩株(出露面积2.94km2)侵位岩前短轴背斜核部。
据夏学惠等②的资料,岩体基本可划分出边缘相、过渡相、中间相3个相带。
其边缘相细粒花岗岩多发生钠长石化,与萤石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花岗岩矿物成分以钾长石、石英、斜长石为主,黑云母少量。
副矿物以萤石、黄玉等富氟矿物为主。
里特曼指数1.79~2.22,为钙碱性岩。
据岩体的分析结果(表 1),w(F)=0.35% ~ 0.63%,平均0.46%,高于地壳克拉克值(0.05%);w(CaO)平均值0.56%,低于中国花岗岩的平均值(1.62%,黎彤)。
稀土元素特征[2]表明,岩体稀土曲线模式呈“海鸥式”分布,具明显的Eu亏损(δ(Eu)=0.02~0.04)。
花岗斑岩与岩体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其形成时代稍晚,对成矿有叠加改造作用,靠近花岗斑岩脉一侧的矿体厚度变大,斑岩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矿体的连续性。
3 矿体地质特征以往发现的萤石矿大多为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如浙江武义杨家萤石矿),或是层控型似层状矿体(如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特大型萤石矿[6]);而产于层间构造带中呈缓倾斜似层状产出的充填型萤石矿,尚属首次发现。
该类型萤石矿体在高坞山矿段共发现2个,分别为ⅩⅢ号和ⅩⅣ号,其中ⅩⅣ号矿体更具代表性。
图2 产于层间构造带的ⅩⅣ矿体Fig.2 Ore bodyⅩⅣin the interformation tectonic zone1.残坡积物2.泥岩3.泥质灰岩4.大理岩化灰岩5.角岩化灰岩6.花岗岩7.花岗斑岩8.萤石矿化9.地质界线10.断层破碎带11.萤石矿体及编号12.产状13.钻孔及编号14.第四系15.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16.寒武系上统西阳山组17.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18.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19.花岗岩20.花岗斑岩3.1 ⅩⅣ号矿体地质特征萤石矿体赋存于华严寺组大理岩化灰岩中,为半隐伏似层状矿体。
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倾向SE,倾角25°~30°,矿体长约300m,宽约200m;垂厚0.30~24.96m,平均厚度7.32m。
矿体形态较复杂,花岗斑岩脉和硅化破碎带切割萤石矿体(图2)。
矿体平均品位52.90%,经详查,探明其(122b+333)矿石量为137.05×104 t,折合矿物量72.50×104 t,达中型规模,占高坞山矿段总资源储量(矿物量)的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