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市石下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江西省萤石矿成矿规律浅析

江西省萤石矿成矿规律浅析

江西省萤石矿成矿规律浅析[摘要]江西省萤石矿按成矿物质来源、作用方式分为两类:岩浆热液充填型、地下热水类型;按赋矿围岩分为四类:花岗岩中的热液充填型,碎屑岩中热液充填型,碳酸盐岩中热液充填交代型和伴生萤石矿。

结合现有资料,对全省萤石矿时空分布、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等成矿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萤石矿床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矿规律江西全省已发现萤石矿床或矿(化)点99处,其中中型规模以上矿床达13处,全省累计查明萤石矿资源储量约10304千吨。

本文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省萤石矿成矿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研究江西省萤石矿形成演化历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成矿时间分布规律江西萤石矿成矿具有以晚侏罗世—白垩世(燕山中、晚期)为主、多阶段成矿的时间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中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个主要成矿时期。

中晚三叠世成矿期以岩浆期后热液、动力变质热液、地表水深部循环热液成矿为主,如瑞金谢坊萤石矿。

侏罗世—早白垩世大规模成矿期断裂活动强烈,酸性岩浆侵入,形成规模较大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多期次中酸性花岗岩株,是江西萤石矿的重要成矿期。

2成矿空间分布规律江西萤石矿床的分布极不均匀,大多数集中分布于九岭隆起东北部、武夷隆起带和雩山隆褶带。

2.1成矿横向分区、纵向分带“双向”复合分带规律成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块、带”矿分区,块体边缘及其深大断裂聚矿,纵向上体现为北北东向鹰潭—安远深断裂带及其推(滑)覆构造是武夷成矿带与罗宵(赣西南)成矿带分界线,横向上体现为分布在九岭—鄣公山隆起萤石成矿亚带、武功山—北武夷海泡石-萤石-硅灰石成矿亚带、赣南(罗霄山—武夷山)萤石-稀土成矿带内。

2.2矿床产布的丛聚性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基本格局可概括以下几种:呈面型产布(崇余犹地区、兴国地区、广昌地区),呈线状排列(永丰南坑—北村一带),呈点型产出(莲花山萤石矿床);除平面上产出有一定规律外,在垂向空间也有它自身的产布空间,总体分布高程处在-400m以上范围内,其中断隆区若剥蚀程度较浅的萤石矿床所处位置较高,顶部露头通常在海拔600m以上,最高者达1500m,如西华山钨萤石矿矿化区高程区间为800-400m;断陷区为为400-300m,如洪溪畈萤石矿,矿体出露标高为180m,向下延深-300m。

盘点萤石矿石的几种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盘点萤石矿石的几种类型及其选矿方法

盘点萤石矿的四种类型及其选矿方法萤石资源分布萤石又名氟石,主要化学成分为CaF2,相对密度3.0‐3.2,莫氏硬度为4,性脆,熔点为1270-1350℃。

萤石是一种较常见的矿物,分布广泛。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统计,全球查明的萤石矿资源约5亿吨,查明的储量约为2.5亿吨,中国的萤石储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南非、墨西哥。

表1-1 全球萤石矿生产与储量状况国家2014年生产量(t/年)2015年生产量(t/年)储量(t)美国NA NA 4000中国3800 3800 24000德国60 60 NA伊朗90 90 3400 哈萨克斯坦110 100 NA肯尼亚70 63 5000墨西哥1110 1100 32000蒙古国375 375 22000摩洛哥75 75 580纳米比亚65 —NA南非285 200 41000西班牙98 95 6000英国77 70 NA其他国家177 210 110000全球总量6390 6250 250000注:储量以CaF2计,数据来源于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January 2016。

我国萤石资源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态势,在全国27个省(区)均有分布,但集中分布在湘、浙、蒙、赣、闽、豫等省区。

我国单一型萤石矿床多,储量少;共伴生型矿床数少而储量大。

在单一萤石矿中,CaF2品位一般在35%—40%,其中品位大于65%的萤石矿石可直接作为冶金级富矿的储量仅占单一萤石矿床总储量的20%。

与金属矿床伴生的萤石矿,矿石中CaF2品位一般只有7%—20%。

伴生型萤石矿床虽然资源量大,但品位较低,常在主矿种开采时综合回收利用。

我国的大中型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晴隆大厂等。

萤石利用现状萤石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非金属原料应用广泛。

萤石按其品位和用途可分为三类:(1)用于化工行业的酸级萤石,萤石质量分数大于97%;(2)用于炼钢和电解铝的冶金级萤石,萤石质量分数在65%—85%;(3)建材行业用于制作玻璃和陶瓷的陶瓷级萤石,萤石质量分数85%-95%。

江西省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江西省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江西省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江西省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05—2010年)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9月正文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萤石资源开发利用形势 (2)一、社会和经济发展简况 (2)二、萤石资源基本情况 (3)三、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4)四、萤石资源勘查、开采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五、萤石资源需求预测及保证程度分析 (6)第三章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8)三、2010年规划目标 (9)四、2015年远景目标 (10)第四章萤石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1)一、政府投资的区域性萤石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预查 (11)二、政府投资的重点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区及预期成果 (12)三、重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15)四、商业性萤石矿产资源勘查 (15)五、勘查资金来源 (16)第五章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6)一、开发利用区域布局 (16)三、企业规模结构调整 (19)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 (19)五、严格矿山准入条件 (20)六、萤石资源保护 (21)七、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2)第六章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23)附表目录附表1:赣州市萤石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一览表附表2:2004年萤石矿山基本情况表附表3:赣州市萤石精选厂基本情况表附表4:萤石资源规划开采区基本情况表附表5:萤石资源规划勘查区、开采区、储备保护区坐标表附图目录江西省赣州市萤石矿产规划图(2005-2010) 1:500000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05—2010年)(送审稿)第一章总则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也是国家限制性开采矿种。

由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萤石资源需求的增加,我市萤石生产加工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氟化工产业也有良好开端。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萤石资源,为我市氟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促进我市萤石资源勘查开发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经管条例》、《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编制《赣州市萤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浅谈江西省萤石矿成矿规律

浅谈江西省萤石矿成矿规律

浅谈江西省萤石矿成矿规律【摘要】论文反映了中国江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矿产研究成果,研究了江西省萤石矿成矿时间分布规律与空间纵横关系及构造、岩浆、沉积等因素对萤石矿的成矿作用。

在归纳总结全省萤石矿成矿规律和演化的基础上,划分江西省萤石矿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

【Abstract】This paper reflec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 project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studies the metallogenic time distribution of fluorite deposits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spatial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and the metallogenic effect of structure, magma, deposition and other factors on fluorite deposit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metallogenic law and evolution of fluorite deposits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metallogenic series and genealogy of fluorite deposits in Jiangxi Province are pided.【关键词】萤石矿床;成矿规律;成矿谱系【Keywords】fluorite deposit;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metallogenic pedigree1 引言中国江西省萤石矿资源丰富,其形成、分布和演化受构造、沉积、岩浆等多因素控制,呈现出显著的规律性,总结其成矿规律,对今后寻找特定类型的萤石矿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萤石矿资源特征

萤石矿资源特征

萤石矿资源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矿床的时空分布中国萤石矿床,从大地构造位置看,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和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我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地带,即扬子钱塘准褶皱带以南,江南古陆以东和以南地区。

产于各种沉积岩(除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以上构造以北和以西地区,如产于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的热水沉积和交代矿床分布于我国北部中蒙交界的两大板块地缝合线的边缘和西南基性火山岩发育地区。

产于沉积碳酸盐地区交代矿床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北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萤石矿床,其次是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如甘肃、新疆等地)。

其中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

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

其余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

中国萤石矿床赋矿岩层从太古宇、元古宇至中生界都有,但比较集中于古生代的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

从矿床成因考虑,萤石矿床(除沉积萤石矿床外)多在成岩以后,由热液活动引起。

因此,即使矿床赋存于古老变质岩地层,其成矿时代也比较晚。

经统计可知,我国萤石矿床的90%与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有关。

同时在燕山期内,又以燕山晚期成矿最为有利。

那些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多数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生成联系,只有少数萤石矿床与印支期或海西期花岗岩有关。

这种趋向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现象,不但从总体上看,而且从某一局部地区看也存在这一规律。

广西资源县双渭江萤石矿床,矿床所在区域内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时期花岗岩出露,但矿床却明显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山东蓬莱巨山河萤石矿区,燕山期有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和一次脉岩侵入,但与萤石矿有关的是第二次以后的岩浆侵入活动及晚期脉岩。

至于那些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中的萤石矿床更是较新的地质年代中地质作用的产物。

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探讨

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探讨

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探讨猫儿山萤石矿床位于皖鄂两省区交界处,于上世纪70年代由民采发现80年代曾由当地政府组织正规开采,现矿床开采已进入后期阶段。

笔者综合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地质条件,认为该萤石矿床是岩浆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1、成矿地质背景萤石矿床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断褶带之猫儿山背斜中部。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板溪群、震旦系变质岩系,下古生界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及奥陶地层。

区域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不同时期的SN向、NW向及NE向及NE向构造线纵横交错。

其中以NE-NNE向断裂构造最为显著,是本区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广泛分布有加里东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于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构成猫儿山复式岩体的主体,燕山期花岗岩则呈大小不等的岩株群产出,侵入于加里东期猫儿山花岗岩和围岩中,多沿着断裂构造分布,与从多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

萤石矿床即产于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中。

2、矿区地质概况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上元古界震旦系南沱组(Zln)黄褐色长石石英砂岩、不等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砂岩、绢云板岩、钙质板岩、泥灰岩和透镜状白云岩。

与猫儿山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外接触带发育有角岩化、硅化蚀变。

2.2 构造2.2.1 褶皱矿区褶皱主要为猫儿山复式背斜,轴向NE-NNE,次级褶皱不发育,岩层产状较平缓,构造变型不甚剧烈。

沿复式背斜轴部侵入有加里东期花岗岩体。

2.2.2 断裂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为NE向,具张扭性质。

较大的断裂有F1、F2、F3、F4断裂,前3者汇合形成枝状断裂。

断裂带宽5-54m,长180-3600m,整个断裂一大一小展布,局部略呈扫帚状、小分岔出现,倾向NW,倾角57-75º。

断裂具多期活动性质,前期的断裂破碎带经富含SiO2的热液充填与交代,形成硅化压碎央,并以脉状产出,数量约70余多,多沿NE和NNE走向略呈侧现排列,萤石矿脉(体)即充填于这种硅化压碎岩带中。

南武夷地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南武夷地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南武夷地区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毅翔,李 欣,艾薛龙,柯少斌(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中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2)摘 要: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十九个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萤石、叶腊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床及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

本文在讨论南武夷地区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萤石矿床的成矿模式,对南武夷地区下一步寻找萤石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南武夷;萤石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0-0098-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fluorite deposits in South Wuyi areaLI Yi-xiang, LI Xin, AI Xue-long, KE Shao-bin(Jiangxi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Jiangxi geological group, Nanchang 330002,China)Abstract: The Wuyishan metall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nineteen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 with many nonmetallic deposits, such as fluorite, pyrophyllite, graphite, and copper lead, with various types of ore deposits.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geological of the fluorite ore deposits in the South Wuyi are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fluorite deposit, which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next step of finding the fluorite deposit in the South Wuyi area.Keywords: South Wuyi; fluorit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1地质背景(1)地层。

萤石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

萤石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

萤石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萤石矿床特征指的是萤石矿床在地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和特征。

控矿因素则是指影响萤石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

一、萤石矿床特征:1.萤石矿床多呈片状或脉状产出,有时也会呈层状产出。

这与萤石在地质过程中一般是从热液或热液气体中析出的有关。

2.萤石矿床的分布通常与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有关。

例如,萤石矿床常常分布在接触变质或岩浆侵入岩中,因为这些地方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有利于矿化作用发生。

3.萤石矿床通常具有不同的赋存形态,包括晶间赋存、脉状赋存和层状赋存。

晶间赋存是指萤石与宿主岩石的晶间填充物或背构造岩浆矿石中的矿物;脉状赋存是指萤石以脉状矿体形式分布在宿主岩石中;层状赋存是指萤石以层状矿体形式出现在沉积岩或火山岩层中。

4.萤石矿床的成矿年代较长,往往与岩浆和热液活动有关。

例如,许多萤石矿床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活动期间。

二、控矿因素:1.地质构造:构造活动对萤石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构造发育的地区,由于构造活动引起的裂隙、断裂等缝隙的出现和扩展,有利于热液活动和矿物沉淀,从而形成矿床。

2.岩性:一些特定的岩石类型对萤石矿床的形成与分布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比如,碱性岩浆对萤石的矿化作用有促进作用,因为碱性岩浆中富含萤石的成分,有利于形成矿床。

4.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矿化作用和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通常,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压力有利于热液活动和矿物沉淀,从而形成矿床。

综上所述,萤石矿床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和特点,其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

研究和了解这些特征和控矿因素,对于寻找和评价萤石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瑞金市石下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对江西石下萤石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赋存于白垩纪红盆控盆断裂内的热液充填破碎带型。

区域位置处于钦杭结合带南,华夏板块东南造山带武夷山隆起带中段会昌盆地,瑞金—会昌白垩系红色盆地主要萤石矿富集北东段。

矿区南部萤石矿体及中部萤石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北部狗云山矿段萤石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属热液脉状充填型萤石矿床。

矿床的形成与红盆边缘的深大断裂关系密切,深大断裂活动既可带来深部的成矿热液,由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也为成矿物质的富集提供空间场所,形成萤石矿床。

关键词:石下萤石矿;矿体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瑞金市石下萤石矿区位于瑞金市210°方向27千米处。

地理坐标东经115°52′36″—115°56′45″,北纬25°39′00″—25°43′07″。

石下萤石矿位于瑞金市南西部赣南重要的瑞会萤石成矿带。

谢坊萤石矿早在苏区时代就为当地群众发现,并进行过少量开采;且周边萤石矿开采已成规模。

近两年,在石下萤石矿区开展了普查工作,共发现含萤石矿破碎带14条,其中6条破碎带证实有萤石工业矿体,四条为主矿体(V6、V8、V13、V14)。

1.矿区地质矿区区处于钦杭结合带南,华夏板块东南造山带武夷山隆起带中段会昌盆地,瑞金—会昌白垩系红色盆地主要萤石矿富集北东段。

石城—寻乌大断裂穿越本区,并且沿着该段裂派生出众多的次级断裂侧幕状排列,组成一系列斜冲断裂,萤石矿脉充填于断裂之中,形成赣南重要的瑞会萤石成矿带普查区位于会昌盆地,瑞金—会昌白垩系红色盆地主要萤石矿富集北东段;本区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次级构造多次活动,伴随紧密复式褶皱,对本区燕山期花岗岩与铜、钨、锡、钼、萤石矿的形成起重要控制作用。

根据区内及周边萤石矿区的勘查成果,确定了工作区的地层,构造,基本了解了区内构造形态及矿层厚度。

1.1地层工作区分布的主要地层为震旦系下统坝里组(Z1b)和上统老虎塘组(Z2l),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0-1n),白垩系下统茅店组(K2m)和周田组(K2z)及第四系(Q)。

1.2构造矿区褶皱构造不发育,白垩纪地层基本呈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北西,倾角15°~25°间的单斜构造,局部地层受断裂构造影响,产状有所变化,如矿区北部地层局部倾向正北,西南部地层局部倾向正西。

矿区断裂构造甚为发育,北东向断裂斜贯矿区,规模较大,其次为北东东向断裂。

断裂带硅化强烈,萤石矿液大部分充填其中。

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

工作区位于北东向钦州—信丰—瑞金—南平断裂带分支会昌—瑞金断裂上。

根据地表调查成果,石下普查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普查区内目前已发现有14条破碎带,其中8条破碎带中见萤石矿(化)体。

总体走向北东向,以强烈硅化、大量网脉状硅质脉体充填、萤石矿化为特征,地表局部可见萤石风化残留的网格状空洞、蛋白石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现象。

主要破碎带分述如下:F1:产出于矿区西北部,为慧敏矿区主要构造北东延伸,总长3200米,区内延长约1900米,地表构造带宽约2-5米,倾向150°,倾角55°-60°。

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组成,普遍发育萤石矿化、蛋白石化、硅化。

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地表局部可见萤石风化后残留的网格状硅质骨架(孔洞)-蜂巢状构造。

F2:产出于矿区北西部,区内延长约1500米,地表构造带宽约1-5米,倾向95°,倾角40°-60°。

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组成,普遍发育蛋白石化、硅化。

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F3:为慧敏矿区主要构造北东延伸,总长2400米左右,区内延长约1100米,地表构造带宽约1-5米,倾向南东,倾角50°-75°。

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组成,普遍发育萤石矿化、蛋白石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F5:为F6支脉,控制长度150米,地表构造带宽约1-5米,倾向南东,倾角76°-85°。

F6:为狗云山矿区主要构造北东延伸,是普查区主要断裂带,总长4800米,区内延长约1000米,地表构造带宽约1-21米,倾向南东,倾角50°-80°。

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和少量方解石组成,普遍发育萤石矿化、蛋白石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

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地表局部可见萤石风化后残留的网格状硅质骨架(孔洞)-蜂巢状构造。

为本区的主要主要导矿及储矿构造,其中V6萤石矿体产于该断裂破碎带中。

F8:长约800米,地表构造带宽1-10米不等,倾向北西,倾角40°-72°,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组成,普遍发育萤石矿化、蛋白石化、硅化、绿泥石化,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地表局部可见萤石风化后残留的网格状硅质骨架(孔洞)-蜂巢状构造。

V8矿体产于其中。

F9:为安背山好场主要构造北东东延伸,总长约2500米,区内延长约1400米,地表构造带宽约1-5米,安背山好场以东至水库倾向南东,倾角45°-68°。

水库以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70°。

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组成,普遍发育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F13:为本普查区主要断裂带,长约3600米,地表构造带出露宽度0.5-10米,倾向320°,倾角40°-70°,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和少量方解石组成,普遍发育萤石矿化、蛋白石化、硅化。

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地表局部可见萤石风化后残留的网格状硅质骨架(孔洞)-蜂巢状构造。

为本区的主要主要导矿及储矿构造,其中V13萤石矿体产于该断裂破碎带中,。

F14:区内延长约3000米,平行于F13。

地表构造带出露宽度1-6米,倾向320°,倾角50°-70°,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和少量方解石组成,普遍发育萤石矿化、蛋白石化、硅化。

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部分呈次圆—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地表局部可见萤石风化后残留的网格状硅质骨架(孔洞)-蜂巢状构造。

为本区的主要主要导矿及储矿构造,其中V14萤石矿体产于该断裂破碎带中。

F21:区内延长约1200米,地表构造带出露宽度0.4-5米,倾向320°,倾向北西,倾角60°-88°。

构造带内主要由构造角砾岩角砾、硅化石英、萤石组成,普遍发育萤石矿化、蛋白石化、硅化、绢云母化。

1.3岩浆岩工作区内东面大面积出露三叠纪中世花岗岩基(γδT2)(富城岩体),区内白垩系地层内见有小规模安山玄武岩脉等。

三叠纪中世富城岩体花岗岩基(γδT2):为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岩石呈中粗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24%-30%)、斜长石(28%-35%),钾长石32%-40%,黑云母占5%-8%,白云母占2%-4%等。

石英一般呈他形粒状、聚晶产出,黑云母自行-半自形晶,具有深褐-黄绿色多色性,常蚀变为绿泥石。

呈岩瘤、岩滴产出。

玄武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矿区中部石下村附近,呈紫褐色、灰褐色,杏仁状构造。

主要岩石成分由基质和斑晶组成,其中基质为斜长石(73%)、辉石(10%)、磁铁矿(3%);斑晶为斜长石(3%)、橄榄石(2%)、杏仁体(9%)。

据岩矿鉴定结果:斜长石斑晶呈自形粒状,粒径0.5-0.65mm,弱粘土化;橄榄石斑晶呈自形粒状、切面六边形,粒径0.75-1mm,无解理;辉石呈它形粒状,具绿泥石化;杏仁体呈眼球状、透镜状,由沸石、石英、碳酸盐及孔雀石充填气孔而成。

产状330°∠24°,与下覆地层茅店组下段呈平行整合接触。

2.矿体(层)地质2.1矿床规模石下矿区内共发现含萤石矿破碎带14条,破碎带延长100--4000米、延深15-290米不等(图2-1)。

有6条破碎带证实有萤石工业矿体,其中以V6、V8、V13、V14为主要矿体。

萤石矿体厚度0.50—4.78米,CaF2品位28.91%—83.70%,延伸稳定,走向北东,倾向北东-北北东向,倾角32°-80°不等。

图2-1 石下矿区矿体分布简图1、茅店组;2、周田组;3、牛角河组;4、老虎塘组;5、坝里组;6、晚侏罗世;7、玄武岩;8、角度不整合界线、平行不整合界线;9、地质界线、推测地质界线;10、矿体编号;11、正断层、逆断层;12、产状;13、完工钻孔及编号; 14、矿权范围;15、矿段范围及编号2.2矿体(层)特征矿体分布于白垩系茅店组地层北东向硅化破碎带中,严格受其限制。

集中于矿区北部的狗云山萤石矿区北东延伸端及矿区中部石下到大坪山一带。

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V6:走向延长约350米,赋存于白垩系茅店组红层中的F6硅化破碎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整体形态较规则,局部有分枝复合、膨大缩小及尖灭再现等现象(图2-2)。

矿体总体走向呈40°左右,矿体倾向南东,倾角地表为65°-75°,深部逐渐变为50°-60°。

矿体水平厚度1.37-3.92米,平均为1.78米,CaF2品位为33.48-73.21%,平均44.74%。

图2-2 石下萤石矿区54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V8:矿体地表连续延长220米,赋存于F8硅化破碎带内,矿体呈脉状产出,整体形态较规则,局部有分枝复合和膨大缩小现象。

矿体总体走向呈35°左右,矿体倾向南东,倾角地表为65°-85°,深部逐渐变为50°-60°。

矿体水平厚度0.49-3.88米,平均为1.20米, CaF2品位为33.48-73.21%,平均39.19%,V13:矿体赋存于F13硅化破碎带内,矿体呈透镜状产出,整体形态较规则,局部有分枝复合、膨大缩小及尖灭再现的现象。

V13号矿体石下矿段控制地表延长330米,倾向延深50米,矿体总体走向呈30°左右,倾向320°,地表倾角32°-53°,深部逐渐变为50°-60°,矿体沿倾向延深有变陡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