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矿控矿因素
萤石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

萤石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硅酸及氟络离子的分解,成为游离的F和SiO2在蚀变过程中,Ca从围岩进入热液,使成矿组分之一的ca进一步浓集,促进萤石的沉淀而聚集成矿。
3成矿控制控矿岩石如前所述,萤石矿以充填脉状形式产于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石英斑岩中,并且主要富集于硅酸盐及其接触带中这是因为该区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石英斑岩中含有丰富的CaO,SiO2和F(表2)。
矿区黑云斜长片麻岩CaO含量最高达957%,平均6.17%,SiO2平均5968%。
石英斑岩CaO平均0.60%,SiO2平均7595%。
变质地层与岩体中较多的CaO,SiO含量,在一定的地质一地球化学条件F,就能成为取之不尽的源泉第3期孟瑞发等:浑源董庄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石英斑岩75.580l0】245090029003025025l275l1004094018116石英斑岩76+32l1+321l70530.010960380404620.05】66044176黑云斜长片麻岩6152070l5956840.290120.18277243434026366177436黑五斛&片麻岩57 848509700500001889570l8094021384l45636萤石矿54390I3530840l40.0l03 50360670820l013504433.62586据我国南方相同矿区按萤石稀土元素,假定受3个不同的源区(花岗岩A,太古界变质岩B,上地幔c)的混合体系控制萤石稀土元素的三元混合模型为:F(萤石)=iIA+屯B+2C,式中,为不同源区的稀土组成对萤石稀土组成的贡献。
其混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不论哪种萤石.来自变质岩的贡献最大,这说明萤石的Ca来自近矿变质岩与Ca紧密相关的F,主要来源于侵入岩。
这是因为岩浆分异作用的晚期,富挥发的组分能为萤石矿化提供充足的F。
另据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侵入岩中F的含量随岩石的酸度增高而增高,花岗岩类由老到新F的含量逐渐递增,以燕山期花岗岩类F的含量最高。
重庆彭水火石垭重晶石-萤石矿床控矿因素与成因

对 象, 对 控 矿 因素 、 矿 床 成 因进 行 了探 讨 。结 果 表 明 , 地层 、 构 造 2大 因素 共 同控 制 成 矿 。 主 要 赋 矿 层 位 为 下 奥 陶 统 分 乡组 和 红 花 园组 。矿 区 有 北 东 向 和 北 西 向 2组 构 造 , 北 东 向 为 导 矿 构 造, 北 西 向为 布 矿一 容矿构造 , 矿体赋存 于北西 向压扭 性断裂 构造 中; 该 矿床 的矿物 简单, 矿 石 矿 物 为 萤 石 和 重 晶石 , 脉 石 矿 物 以方 解 石 和 石 英 为 主 ; 矿 石 结 构 主 要 有 自形 、 半 自形 、 他 形 粒 状 结构 等, 矿 石 构 造 以块 状 、 条带状 、 斑点状 、 团块状、 角砾状 等为 主; 蚀 变 以方 解 石 化 为 主 , 蚀 交 程 度 弱 。地 层水 及 大 气 降 水 淋 滤 、 溶 解、 萃 取 不 同地 层 中 的 B a 、 S 、 C a 、 F等 成 矿 元 素 后 , 使 成矿 元 素 富集 到 成矿 热 液 中 , 构 造 和 地 层 温压 梯 度 致 使 成 矿 热液 沿构 造 带 上 涌 , 厚 达 数 百米 的 大 湾 组 泥 页 岩将 成 矿 热 液 遮 挡 在 下 奥 陶 统灰 岩及 其 深 部 地 层 中 , 使得B a S O 4和 C a F 结 晶、 成矿。 [ 关 键 词 ]重庆 彭 水 ; 川东 南; 重 晶石一 萤石; 控 矿 因素 ; 成因
第4 o 卷 第1 期
2 0 1 3年 2月
成都 理 工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O UR NA L O F C HE NG DU UN I V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O L O G Y(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萤石矿控矿因素

(一)矿床的时空分布中国萤石矿床,从大地构造位置看,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和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我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地带,即扬子钱塘准褶皱带以南,江南古陆以东和以南地区。
产于各种沉积岩(除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以上构造以北和以西地区,如产于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的热水沉积和交代矿床分布于我国北部中蒙交界的两大板块地缝合线的边缘和西南基性火山岩发育地区。
产于沉积碳酸盐地区交代矿床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北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萤石矿床,其次是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如甘肃、新疆等地)。
其中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
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
其余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
中国萤石矿床赋矿岩层从太古宇、元古宇至中生界都有,但比较集中于古生代的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
从矿床成因考虑,萤石矿床(除沉积萤石矿床外)多在成岩以后,由热液活动引起。
因此,即使矿床赋存于古老变质岩地层,其成矿时代也比较晚。
经统计可知,我国萤石矿床的90%与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有关。
同时在燕山期内,又以燕山晚期成矿最为有利。
那些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多数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生成联系,只有少数萤石矿床与印支期或海西期花岗岩有关。
这种趋向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现象,不但从总体上看,而且从某一局部地区看也存在这一规律。
广西资源县双渭江萤石矿床,矿床所在区域内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时期花岗岩出露,但矿床却明显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山东蓬莱巨山河萤石矿区,燕山期有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和一次脉岩侵入,但与萤石矿有关的是第二次以后的岩浆侵入活动及晚期脉岩。
至于那些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中的萤石矿床更是较新的地质年代中地质作用的产物。
(二) 矿床的控矿因素同其他种类矿床一样,控制萤石成矿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类型和构造。
萤石矿床成矿区带成矿规律

萤石矿床成矿区带成矿规律
萤石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
萤石矿床的成
矿规律是指在地质条件、岩浆活动以及特定构造背景下,萤石矿石得以形成的规律和过程。
以下将介绍萤石矿床成矿区带的主要成矿规律。
首先,地质条件是影响萤石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萤石主要形成于含有氟
离子的岩石中,并且需要存在一定的岩石溶解度和含氟物质的来源。
碱性火山岩是萤石形成的重要地质背景,因为碱性火山岩中富含氟、硅和锶等元素,为萤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成分和热液来源。
此外,沉积岩、变质岩等其他岩石类型也可作为储存萤石矿床的基质。
其次,岩浆活动对于萤石矿床成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岩浆的喷发和岩浆热液
作用是形成萤石矿床的重要过程之一。
在火山喷发和火山岩浆活动的过程中,岩浆在岩石中的运移和热液的生成使得岩石中的氟等元素得以溶解并迁移至矿床形成区域。
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周期也会对萤石矿床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的岩浆类型具有形成不同类型萤石矿床的特点。
最后,特定构造背景也是萤石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构造运动可引起地壳
的断裂和变形,形成热液通道和储集空间,从而有利于萤石矿床流体的迁移和沉积。
褶皱带、断裂带和岩层滑动带等构造破碎带是萤石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带尤为重要,因为断裂带可作为成矿流体的通道和集聚区。
综上所述,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涉及地质条件、岩浆活动和特定构造背景三个
方面。
了解这些成矿规律有助于寻找新的萤石矿床,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萤石矿

y ou j i n x u 中 国 萤 石 矿中国萤石矿资源状况及分布中国萤石矿资源状况萤石资源分布十分普遍,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现。
从成矿地质环境来看,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萤石储量最多,约占全球萤石储量一半以上。
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蒙古、泰国,北美洲的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地。
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和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也有一定的储量。
据1996年《Mineral Cammodity Summaries》报道,1995年世界萤石储量为1.9亿t、储量基础为2.8亿t。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成矿带,萤石资源十分丰富,全国20多个省区内均有不同规模的萤石矿床。
全国计大型、特大型矿床30多处,中型矿床70多个,列入储量登记表的萤石矿产地240多处。
截至1996年底,我国萤石矿保有储量:以矿物量计190个矿区,储量10871万t。
其中A+B+C级储量2140万t;以矿石量计的40个矿区储量2 999万t,其中A+B+C级储量为768万t。
如果将内蒙古白云鄂博伴生萤石(CaF2)储量13 183万t 也统计在内,我国萤石储量将大大超过世界其他各国萤石储量的总和。
图4.3.2显示了近40年来我国萤石的矿物和矿石保有储量增长状况。
y ou j i nx u 图 4.3.2中国萤石保有储量增长曲线中国萤石矿地理分布中国除上海、天津、西藏、宁夏等省、市、自冶区尚未发现有价值的萤石矿外,其余各省、市、自冶区均有萤石矿分布,现已发现各类萤石矿床、矿点874处(表4.3.5)。
主要萤石矿床及其储量均分布在我国东部的省、市、自冶区。
而大中型萤石矿床又都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内蒙古白云鄂博—二连浩特一带(图4.3.3;表4.3.6)。
1)东部沿海地区,萤石矿主要产于北东向火山-构造活动带中,北起辽东半岛,经胶东半岛、安徽、浙江、福建,延伸至广东、广西。
全长2 000km,y ou ji n x u 宽200km。
德江县大元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田 。 s s s s 。 - 团 回 圈 园 园 园 园 园 o
图 1 德 江大 元萤石矿 区域 地质略图
Fg1 C o o k t f aunf o rf l ea g i . el csec o D y a uroe e i D j n o h l i dn i
一
回 z s s s s 9 囹 固 回 回 囡 团 圈
图 2 德 江 大 元 萤 石 矿 地 质 略 图
Fg2 G ooi se ho ahn u r rt l ei g i . e l c kt f c agf o e e i D j n g c D l o  ̄dn a
出层位 。厚 15 4 3 . m。
②第二段 ( g) e。 :主要 为 灰色 中厚 层夹 薄层 白云 岩 ,底部 时 夹 厚 12 的 深 灰 色 中 厚 层 泥 质 白云 岩。 .m
厚 4 . m。 02
③第三段 ( 。 ) eg :下部为灰色、黄灰色薄层 泥质 3
白云岩夹页岩 ;上部为 灰色薄层 至厚层 白云质 灰岩 、白
云 岩 夹 灰 岩 厚 3 . m。 25
2 2 构 造 概 况 。
矿 区位于金鸡岭背斜的南东翼 ,为一单斜构 造 ,地层走 向北 东 ,倾 向南东 ,倾角 o 3 。 ~ 1。 矿 区 内除 F F、F 规 模 较 大 的断 层 外 ,次 级 2 3
断裂构 造较 为发 育 ,主要 为北北 东 向和北 北西 向 张 性 断层 。矿 区 内的 9条 张性 断层均 发育 于清 虚 洞 组地 层 之 中 ,断 层 走 向长 30~ 45 5 0 m,断距
组第一段 白云质灰岩之中,产出层位独特 ,矿物 组合简单 ,矿石质量尤佳 ,露采条件 良好 ,可与 沿河丰水岭萤石矿床相类 比。
萤石矿资源特征

萤石矿资源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矿床的时空分布中国萤石矿床,从大地构造位置看,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和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我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地带,即扬子钱塘准褶皱带以南,江南古陆以东和以南地区。
产于各种沉积岩(除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以上构造以北和以西地区,如产于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的热水沉积和交代矿床分布于我国北部中蒙交界的两大板块地缝合线的边缘和西南基性火山岩发育地区。
产于沉积碳酸盐地区交代矿床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北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萤石矿床,其次是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如甘肃、新疆等地)。
其中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
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
其余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
中国萤石矿床赋矿岩层从太古宇、元古宇至中生界都有,但比较集中于古生代的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
从矿床成因考虑,萤石矿床(除沉积萤石矿床外)多在成岩以后,由热液活动引起。
因此,即使矿床赋存于古老变质岩地层,其成矿时代也比较晚。
经统计可知,我国萤石矿床的90%与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有关。
同时在燕山期内,又以燕山晚期成矿最为有利。
那些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多数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生成联系,只有少数萤石矿床与印支期或海西期花岗岩有关。
这种趋向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现象,不但从总体上看,而且从某一局部地区看也存在这一规律。
广西资源县双渭江萤石矿床,矿床所在区域内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时期花岗岩出露,但矿床却明显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山东蓬莱巨山河萤石矿区,燕山期有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和一次脉岩侵入,但与萤石矿有关的是第二次以后的岩浆侵入活动及晚期脉岩。
至于那些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中的萤石矿床更是较新的地质年代中地质作用的产物。
富阳塔坞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矿床地质富阳塔坞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李祖斌1 ,王成良2,杨晓勇3**(1 浙江省富阳市国土资源局,浙江富阳311400;2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浙江丽水3230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1 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富阳市南东塔坞村,距富阳市直线距离28 可km,矿区位于龙门山北东段西侧。
塔坞萤石矿区位于浙西、浙东两构造单元分界的江山一绍兴大断裂带北西侧的扬子准地台边缘,二级构造单元属于常山—诸暨台隆,三级构造单元属于寿昌—章村台拱,为区域重要的成矿带。
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从中元古代的双溪坞群(Pt2sh)到古生代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中生代的侏罗系等地层均有出露。
区内断裂系统较发育,而褶皱欠发育。
断裂构造主要有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等。
华夏系构造构成区内构造主格架,对古生代的地层及与其有关的矿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燕山运动形成的新华夏系构造,在北东向构造的基础上叠加了北北东向的构造,使该区构造复杂化,新华夏系构造制约着中生代的火山活动。
2 矿床地质通过普查槽探在矿区发现一条萤石矿化带,赋存于F1断裂带中,总体上呈东西向展布,分布于诸暨市境内的林场—富阳市境内大岭—苦竹坞—靠坑坞—湖田山地段,长1 800 m左右,宽1~14 m。
该矿化带东起于诸暨境内的林场,往西止于富阳境内的湖田山寺一带,矿化带为萤石矿化硅质破碎带,破碎带内角砾发育,角砾大小不一,角砾成分有石英、萤石、凝灰岩及石髓,萤石矿体直接赋存于破碎带中,硅质和晚期形成的萤石矿胶结,带内地表高岭土化强烈,尤其是两市交界处的大岭段(L4勘探线),矿化破碎带总体产状170~197°∠58~81°,局部反倾,在L25线矿化带产状325°∠61~78°。
矿石矿物组分简单,矿石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石髓,其次为长石、少量绿泥石、高岭土和极少量的黄铁矿、绢云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床的时空分布
中国萤石矿床,从大地构造位置看,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和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我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地带,即扬子钱塘准褶皱带以南,江南古陆以东和以南地区。
产于各种沉积岩(除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以上构造以北和以西地区,如产于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的热水沉积和交代矿床分布于我国北部中蒙交界的两大板块地缝合线的边缘和西南基性火山岩发育地区。
产于沉积碳酸盐地区交代矿床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北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萤石矿床,其次是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如甘肃、新疆等地)。
其中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
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
其余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
中国萤石矿床赋矿岩层从太古宇、元古宇至中生界都有,但比较集中于古生代的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
从矿床成因考虑,萤石矿床(除沉积萤石矿床外)多在成岩以后,由热液活动引起。
因此,即使矿床赋存于古老变质岩地层,其成矿时代也比较晚。
经统计可知,我国萤石矿床的90%与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有关。
同时在燕山期内,又以燕山晚期成矿最为有利。
那些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多数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生成联系,
只有少数萤石矿床与印支期或海西期花岗岩有关。
这种趋向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现象,不但从总体上看,而且从某一局部地区看也存在这一规律。
广西资源县双渭江萤石矿床,矿床所在区域内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时期花岗岩出露,但矿床却明显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山东蓬莱巨山河萤石矿区,燕山期有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和一次脉岩侵入,但与萤石矿有关的是第二次以后的岩浆侵入活动及晚期脉岩。
至于那些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中的萤石矿床更是较新的地质年代中地质作用的产物。
(二) 矿床的控矿因素
同其他种类矿床一样,控制萤石成矿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类型和构造。
适宜的岩相和岩性往往是萤石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基础,一定褶皱和断裂,为成矿溶液提供通道和有利的容矿空间。
在这些因素中,对不同类型矿床而言,各自所起作用程度也不同。
(1)岩石类型的控矿作用岩浆岩类型对萤石矿化的影响因矿床类型而异。
对于产在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内、外接触带的矿床,特别是那些成矿物质来自岩浆岩本身的矿床,总的来讲,对围岩的选择性不强,而往往岩体本身的性质对能否构成萤石矿化或矿床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与萤石矿化有关的岩浆岩多为酸性或中性,很少与基性岩浆有关,以酸性花岗岩(包括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及某些中酸性岩石(如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富sio2的钙碱性岩
石对成矿有利。
具体到某一地区来讲也有类似规律。
那些区内只有晚期岩浆热液活动但成矿主要在碳酸盐岩层中的矿床,特别是那种具明显交代特征的矿床,矿化程度对围岩的依赖十分明显。
例如,江西德安县洪溪坂区萤石矿床。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志留系薄层砂岩夹页岩和奥陶系瘤状灰岩夹泥质条纹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等。
区内出露有限的石英闪长岩脉,从地质现象看,可分为热液充填式及热液交代式两种成矿方式。
其中热液交代型的萤石矿脉。
主要产于中奥陶统的纯灰岩中,上奥陶统瘤状灰岩次之。
产于碳酸盐岩地区,与岩浆岩无成生联系的萤石矿床类型中,萤石矿化对围岩的依赖性更为显著,如川东南、黔东北地区广泛发育的萤石、重晶石矿化,主要集中在下奥陶统红花园组中-厚层较纯的生物碎屑灰岩中,而其上部的大弯组(或湄潭组)的灰岩、粉砂岩,含泥质灰岩夹页岩薄层的岩组,只在其底部,而且与红花园组联控条件下才有萤石矿化。
红花园组下部分乡组和南津关组(或桐梓组)的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矿化很少,也只有与红花园组联控时,才有可能形成矿化或构成工业矿体。
而对产在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的热水沉积矿床和交代矿床,火山岩本身是酸性还是基性,并非至关重要,关键要看有无碳酸盐岩(或陆源碳酸盐岩)层的存在,例如,苏莫查干敖包矿床是处于酸性火山沉积岩地区,而贵州晴隆大厂矿床却处于基性玄武岩地区。
云南老厂萤石矿床为产于玄武岩地区外围地带的单一萤石矿床。
矿床中所有矿化均为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与上二叠统龙潭组硅质岩
接触时为最佳,当矿体遇到泥质灰岩或凝灰质砂砾、粉砂岩时,含矿变差。
同时还可以发现矿体任何部位都没有单独落在同一岩层的情况。
只有两者接触时,即一个是矿体上盘(如茅口组),另一个是矿体下盘(龙潭组)岩层时,才能成矿。
与碳酸盐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