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控矿地质因素及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矿床12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矿床12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处(图2、图3): 1 岩石化学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i02≥54%,为中酸性高钾钙碱性-中钾钙碱性岩石(图3,a);
高A1203(≥14.5%;图3,b); 富钠(Na20≥3.0%;图3,c); Mg0=1.52%~2.91 %,Mg#=37~53; 与玄武岩高温、高压试验比较,基本都落在高压高温熔体的成分 范围内(图3,a~d)。
第十二章 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矿床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体,与一定地质时期的特定地质条件有关, 在地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 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合。 一、控矿条件 概念:控制矿床形成与分布的有利的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1.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专门研究一个区域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分布和分配状态,该区域
地质演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活动历史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系统的成
分、作用与演化。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涉及成矿的根本前提:物质最基本形式的化学 运动。如:成矿物质的来源、输运和浓集机制以及成矿环境等问题。 因此区域地球化学是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区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
例: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的成矿意义
143
Nd/ Nd)i >0.5130, ( Sr/ Sr)i<0.7040
144
(3)因此,扬子地块东部的这些岩石由俯冲的玄武质洋壳熔融形成 的可能性较小;很可能由增厚(≥40km)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
主要证据有:
同位素组成与MORB的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 图3(a)示出,这些岩石比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质岩石更
2 区域岩浆岩地球化学 例:安徽庐枞地区岩浆岩与成矿系列 研究表明,庐枞地区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是形成于同一 深部过程(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1)源自地幔、属于橄榄玄(安)粗岩系的火山-次火山岩或类似 侵入岩(图 A); (2)源自底侵玄武质下地壳、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钙碱性侵入岩 (图 B)

贵州大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贵州大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贵州大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贵州大观金矿床位于贵州省除西北部外大部分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中。

该矿床为多期构造-热液作用造矿,主要由破碎带和多期矿化构成。

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如下:1. 地质特征1.1 区域地质特征贵州大观金矿位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发育,主要为盖层构造、震旦构造和晚古生代构造,其中盖层构造发育最为显著。

矿区处于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中心区域,矿床形成与盖层构造运动和岩浆叠入活动密切相关。

1.2 矿体特征大观金矿床矿体主要由石英脉、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体构成,其中含金石英脉是主要矿体。

1.3 矿化特征矿化类型以高硫化物型为主,主要包括脉状、层状、块状、散在状等多种矿化形式,矿化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主,其中含矿物有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斑晶闪锌矿、辉钼矿、方铅矿等,其中含金物质主要以黄铁矿和赤铁矿包裹体中的微量金为主。

2. 控矿规律2.1 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大观金矿床富含金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与盖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2.2 与成矿岩石密切相关大观金矿床的成矿岩浆主要来源于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因此成矿岩石与矿床形成密切相关,成矿岩石的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和岩浆作用都是成矿的重要条件。

2.3 矿床形成与改造作用有关大观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受到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了矿床的多期形成,其中第三阶段的热液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期地质作用造成了矿床内产状、品位和储量的差异,这对于寻找该矿床的高产短矿段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总结所述的大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寻找方向上。

目前,大观金矿区已经有一定的储量,因此,后续的开采进一步寻找深部高品位矿体将是重点,同时,研究该矿床形成的具体机制和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贵州大观金矿床是中国富硫化物型金矿床中属于低品位类型的矿床之一。

经过多年的勘查和开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采掘量和矿石资源量,下面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浅谈控矿地质因素及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浅谈控矿地质因素及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C ) 所 谓正 常 沉 积 作 用产 物 , 们 在 相序 a系 它 上 , 往 都 在 海 进 序 列 的 下 部 并 多 为 向 上 往 变粗 或 向 上 增 厚 的 剖 面 结 构 。 磷块 岩 的 形 成 时 代 集 中 在 新 元 古 代 Ⅲ纪 初 期 ( 震 旦 晚 世 陡 山沱 期 ) 和早 寒 武 世梅 树期 两 个 时期 。 铝 土 矿 则 形 成 于 早 石 炭 世 大 塘 期 。 们 的 它 形 成 与 分 布 均 受 古 隆 起 控 制 , 就 是 同 沉 这 积时 期 黔 中 地 区 相 对 隆 起 ( 水 下 隆 起 ) 含 为 底盘 , 极 浅水 域 形 成 上 述 矿 产 。 原 始分 在 故 布的方位大致呈东西 向。 2 3汞矿( 、S Mo、S ) . Au e b
警 雾
工 业 技 术

SC TNG2N4 CE EOY0 O皿圆 I &CL 1 . E H0.2 1 N 一
浅 谈 控 矿 地 质 因素 及矿 床 时 空 分 布规 律 ①
弓帅 黄 万宽 ( 河南 省地矿 局第 一水 文地质 工程地 质 队 郑州
404 ) 5 0 5
断 裂 , 往 是 成 矿 流 体 的 驱 动 力和 运 移 通 塘 期 这 一 特 定 地 质 时 代 ; 由粘 土 岩 +铝 往 受 道 , 至 是 其 就 位 的 场 所 和储 矿 的空 间 。 甚 这 质 岩 +铁 质岩 组 成 的 九 架 炉 组 层 位 控 制 , 些 大 型 构 造 的 活 动 , 以 使 成 矿 元 素 从 母 分 布在 经长 期 隆 起 剥 蚀 喀 斯 特 化 古 地 貌 控 可 岩 、 源 层 或 矿 源 体 中 淬 取 出 来 , 行 迁 制 的陆 地——滨 岸相 内 。 矿 进 移 、 淀 和 富 集 的 过 程 中起 到 中介 场 和 储 沉 地 层 及 其 岩 相 对 某些 浅 成 热液 矿 床 的 矿 场 的 重 要 作 用 , 而 形 成 壳 源 浅 成 热 液 控 制 ,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两 个方 面 : 是 作 从 则 一 矿 床 , 明 二者 有 着 非 常 密切 的 关 系 。 州 为矿 源 层或 矿 源 体 , 供 成 矿物 质 ; 说 贵 提 二为 特 区域 成 矿作 用 受 控 于 大 地 构 造 和 地 壳 结 构 定岩 性 组 合 成 为 有利 成 矿 的场 所 ( 矿 场 ) 储 。 及 地 质 事 件 等 主 要 地 质 背 景 , 主 要 的 成 如分 布 在 黔 东——湘西 的 鱼 塘式 铅 锌 矿 , 最 贵 矿 作 用 发 生 在 中生 代 以 后 , 由受 特 提 斯 和

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2021年 5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85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胡 政(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郴州 424209)摘 要:研究区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在下二叠统栖霞组和当冲组组成的层间硅化破碎带中,地层对矿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性;矿石结构和构造较简单,矿石矿物以黄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斑铜矿等为主,含少量的镜状赤铁矿等;矿体受地层、岩浆岩以及构造的多重作用控制,地层和岩浆岩为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而层间破碎角砾岩带以及虚脱空间,为后期的含矿热液储闭提供了良好的储矿空间。

关键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赋矿地层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0-0085-2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polymetallic depositHU Zheng(Hunan Yaogangxian Mining Co., Ltd,Chenzhou 424209,China)Abstract: The orebodi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distributed in the interlayer silicified fracture zone composed of Qixia Formation and Dangchong Formation in the Lower Permian, which are stratified and lensed. The strata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rebodies obviously.The ore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ore minerals are chalcopyrite, chalcocite, galena, sphalerite, pyrite, pyrrhotite, bornite, etc., containing a small amount of vitrinite, etc.Th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actions of stratum, magmatic rock and structure. The stratum and magmatic rock provide rich ore-forming materials, while the interbedded broken breccia belt and collapse space provide a good ore-storage space for the later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storage and closure.Keywords: polymetallic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re-controlling factors;Ore formation收稿日期:2021-05作者简介:胡政,男,生于1987年,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地质、矿权管理、绿色矿山建设。

15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15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板块控矿作用 1、不同板块构造部位,其成矿作用具有明 显不同的特征 (1)在背离边界,即板块扩张边界,以热 )在背离边界,即板块扩张边界,以热 水成矿活动为主。 如:红海成矿热水池如:红海成矿热水池-在大洋中脊,伴随拉 斑玄武岩浆活动,形成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 床。 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2)在敛合板块边界,即板块聚合边界, )在敛合板块边界,即板块聚合边界, 形成的矿床丰富多彩。按矿床形成的不同 环境可分为: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如:斑岩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俯冲带,如:斑岩 铜钼矿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结合部位(地缝合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结合部位(地缝合 线),发育有超基性岩组合及大型的铬铁 矿床
第十五章 成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律
1、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时空关系、物质 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时空关系、物质 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和。 成矿规律在空间、时间关系上可以表现为:成 成矿规律在空间、时间关系上可以表现为:成 矿区域和成矿时代
成矿规律
各种主要控矿地质因素(区域地球化学、构 造、岩浆、地层、岩相和建造、岩性,以及 剥蚀深度等)综合制约,表现为矿床在空间 和时间上分布的一些规律。成矿规律。 和时间上分布的一些规律。成矿规律。 研究矿床的成矿规律,对于指导找矿勘探,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成矿 规律学” 规律学”建立:研究矿床产出的地球化学背 景和地质构造环境,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矿床的形成、分布与 大地构造的关系
大地构造是控制全球性和区域性一般成矿特点 和矿床分布规律的基本因素。不同的大地构造 单元具有不同的地质发展史及不同的岩浆、构 造、沉积和变质作用,因而产生不同的矿化特 征。探讨各种类型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大地 构造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 地槽地台学说,传统学说 地槽地台学说,传统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较新的成矿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较新的成矿理论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萤石矿控矿因素

萤石矿控矿因素

(一)矿床的时空分布中国萤石矿床,从大地构造位置看,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和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我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地带,即扬子钱塘准褶皱带以南,江南古陆以东和以南地区。

产于各种沉积岩(除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的矿床多分布于以上构造以北和以西地区,如产于古生代海相火山沉积岩地区的热水沉积和交代矿床分布于我国北部中蒙交界的两大板块地缝合线的边缘和西南基性火山岩发育地区。

产于沉积碳酸盐地区交代矿床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北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华中、华南、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萤石矿床,其次是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如甘肃、新疆等地)。

其中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的矿床,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

产于火山岩、潜火山岩中的矿床,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

其余类型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

中国萤石矿床赋矿岩层从太古宇、元古宇至中生界都有,但比较集中于古生代的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

从矿床成因考虑,萤石矿床(除沉积萤石矿床外)多在成岩以后,由热液活动引起。

因此,即使矿床赋存于古老变质岩地层,其成矿时代也比较晚。

经统计可知,我国萤石矿床的90%与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有关。

同时在燕山期内,又以燕山晚期成矿最为有利。

那些产于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多数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生成联系,只有少数萤石矿床与印支期或海西期花岗岩有关。

这种趋向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现象,不但从总体上看,而且从某一局部地区看也存在这一规律。

广西资源县双渭江萤石矿床,矿床所在区域内有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时期花岗岩出露,但矿床却明显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山东蓬莱巨山河萤石矿区,燕山期有三次岩浆侵入活动和一次脉岩侵入,但与萤石矿有关的是第二次以后的岩浆侵入活动及晚期脉岩。

至于那些产于中生代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中的萤石矿床更是较新的地质年代中地质作用的产物。

(二) 矿床的控矿因素同其他种类矿床一样,控制萤石成矿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类型和构造。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控矿地质因素及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摘要:由于贵州特殊的成矿背景,相当长时间以来,蜚声国内外地质界的一直是低温成矿作用和沉积成矿作用及其形成的矿产。

随着矿产勘查和地质科研工作的展开,贵州省与黑色岩系有关热水沉积矿产的地位愈来愈高,成为贵州非常重要的一种区域成矿作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按矿床的不同成因,探讨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关键词:控矿地质因素分布规律区域成矿作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在此系统中形成的各类矿床,无不受地质因素控制,并往往是多因素的。

由于贵州特殊的成矿背景,相当长时间以来,蜚声国内外地质界的一直是低温成矿作用和沉积成矿作用及其形成的矿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矿产勘查和地质科研工作的展开,贵州省与黑色岩系有关热水沉积矿产的地位愈来愈高,成为贵州非常重要的一种区域成矿作用而备受关注。

1 控矿地质因素针对那些不同性质的区域性断裂或大断裂,往往是成矿流体的驱动力和运移通道,甚至是其就位的场所和储矿的空间。

这些大型构造的活动,可以使成矿元素从母岩、矿源层或矿源体中淬取出来,进行迁移、沉淀和富集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场和储矿场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壳源浅成热液矿床,说明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贵州区域成矿作用受控于大地构造和地壳结构及地质事件等主要地质背景,最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以后,由受特提斯和滨太平洋全球动力学系统的控制,其成矿背景更加复杂。

1.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抱板群、石碌群、南碧沟组、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的Au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并与已知的金矿分布关系密切,抱板群和下志留统陀烈组是主要的矿源层。

石碌群第6层是富铁矿的赋存层位。

中寒武统大茅组控制着磷、锰矿产的分布。

古生界中多金属元素含量较高,与已知多金属矿床(点)的分布关系密切。

碳酸盐岩层位控制着水泥灰岩矿床的分布。

第四系控制着砂钛矿、锆英石矿、石英砂矿床的分布。

1.2 深部构造对岩浆成矿的控制岩浆岩的形成及其有关成矿作用,无不与构造,特别是深部构造有关。

现有资料表明,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区和黔桂边境的九万大山的岩浆岩都受前寒武纪古隆起控制,与之相关的岩浆成矿作用,均与中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和深化相关。

即经历会聚前岛弧基性熔岩喷→弧-陆碰撞→陆-陆碰撞A型俯冲→裂解这样一个构造旋回。

形成了与基性-基性岩有关铜镍矿床。

镇远的金刚石矿床,则与加里东期侵位钾镁煌斑岩有关。

1.3 地层及其岩相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地层及其岩相不仅是沉积矿床的首要控制因素,而且对一些浅成热液矿床(习称层控矿床)也有控制作用。

它对于沉积矿床的控制表现为时控、层控和相控:即产于一定地质时代、一定地层层位和一定相带内。

如瓮福超大型磷块岩(碘)矿床,就产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645Ma)这一特定的地质时代;受白云岩+磷灰岩+硅质岩组成洋水组这一特定层位控制;分布在受古隆起控制的台地边缘滩这一特殊的相带内。

又如,黔中修文(清镇)式铝土矿床,产于早石炭世大塘期这一特定地质时代;受由粘土岩+铝质岩+铁质岩组成的九架炉组层位控制;分布在经长期隆起剥蚀喀斯特化古地貌控制的陆地——滨岸相内。

地层及其岩相对某些浅成热液矿床的控制,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矿源层或矿源体,提供成矿物质;二为特定岩性组合成为有利成矿的场所(储矿场)。

如分布在黔东——湘西的鱼塘式铅锌矿,贵州以嗅脑铅锌矿床较为典型,它是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部藻灰岩(藻丘相)中,由于藻类的生命活动及其生物化学作用,吸附了Pb、Zn等元素,使其在地层中含量较高,成为了矿源层。

之后,浅成热液流体从地层中淬取出Pb、Zn等元素,在渗透性较好的灰岩中循环流动,并在适当部位沉淀或交代成矿。

又如产于南盘江褶皱带的烂泥沟金矿床,赋矿层位为中三叠世边阳组下部硅质陆源碎屑浊积岩系,其中的E段(Te)和F段(Tf)深灰一灰黑色粘土岩富含有机质,Au含量也高(0.1×10-6~0.5×10-6),为Au的矿源层。

此乃沉积阶段中生物(含微生物)——生物化学作用所致。

在其后的热液活动阶段,该矿源层中的有机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形成有机热液流体,在渗透性较好的砂质岩石中交代成矿,上述粘土岩则起隔挡层作用。

2 矿床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2.1 锰矿和重晶石(含Ni、Mo、V)贵州的锰矿和重晶石(Ni、Mo、V)矿床均产于海相黑色岩系中,属深层热水作用产物。

在地史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中后期(650Ma~545Ma)和晚古生代晚泥盆世、晚二叠世两个大的时期。

除晚泥盆世重晶石和晚二叠世锰矿分布贵州中偏西部和贵州北部外,新元古代中后期的锰矿床及重晶石矿床主要都分布在贵州的东部并呈NEE向展布。

2.2 磷块岩(REE、I)和铝土矿(Ga)贵州的磷块岩(含REE或I)和铝土矿(含Ga)系所谓正常沉积作用产物,它们在相序上,往往都在海进序列的下部并多为向上变粗或向上增厚的剖面结构。

磷块岩的形成时代集中在新元古代Ⅲ纪初期(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期两个时期。

铝土矿则形成于早石炭世大塘期。

它们的形成与分布均受古隆起控制,这就是同沉积时期黔中地区相对隆起(含水下隆起)为底盘,在极浅水域形成上述矿产。

故原始分布的方位大致呈东西向。

2.3 汞矿(Au、Se、Mo、Sb)汞矿及其伴生的Au、Se、Mo、Sb是特色矿产,属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成矿的高峰期为燕山期。

赋矿层位从黔中地区往黔东再到黔南有变新之势,即由上震旦统上部一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容矿岩石也相应由白云岩→白云岩+白云灰岩→灰岩。

矿床的空间分布方位由黔中的EW-NEE→黔东的NNE向→黔南的近SN 向。

这种空间分布方向的变化显然与控矿的薄皮构造方位有关。

2.4 金矿(Tl、As等)贵州西南部的金矿及其伴生的Ⅲ、As、Hg、Sb等,属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是浅成低温热液的产物,此类矿床有比较复杂的元素组合,在贵州的烂木厂等地含铊很高,不仅有多种铊矿物,而且可形成铊矿体或矿床,乃贵州省区域矿产一大特色。

其成矿的鼎盛期也是燕山期。

赋矿层位从扬子碳酸盐岩分布区向硅质陆源碎屑岩盆地分布区有变新之势,即由二叠系上部一下三叠统下部→中三叠统中上部;容矿岩石也相应地由石灰岩类或凝灰岩→砂质浊积岩。

其空间分布与线性构造变形带(背斜加断裂)方位一致,多呈NW和NWW向。

这可能与中生代晚期以来特提斯构造动力系统的作用有关。

此外,烂泥沟式金矿床多分布在二叠系礁隆起附近,这也许是古隆起地热场对成矿作用及其分布的控制。

3 矿床形成的矿源体矿源体是对形成矿床直接提供矿质的地质体。

没有矿源体成矿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不可能形成矿床。

在贵州诸种成因的矿床中,除外生成矿型(外源型)由地表风化、剥蚀、搬运提供矿源外,岩浆、浅成热液、深层热水和变质热液几类矿床都必须有各自的矿源体。

贵州与岩浆成因有关的Cu、Ni矿床,W、Sn、Cu、Nb、Ta矿床和金刚石矿床的矿源体是清楚的。

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相对富镁、基性度较高的橄榄岩是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的矿源体;而壳源超酸性花岗岩则是气成高温热液W、Sn、Cu、Nb、Ta 矿床的矿源体;富钾高钛钾镁煌斑岩是金刚石矿床的矿源体,当然是来自地幔局部熔融的石榴二辉橄榄岩提供了金刚石;晚二叠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为玄武岩铜矿提供了矿源。

贵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仅矿种多,分布广,而且赋矿层位众多,容矿岩石复杂,绝非单一的成矿物质来源。

因此,其矿源体或矿源层也是复杂多样的。

3.1 汞矿(含伴生矿)分布在贵州东部主要赋存在寒武系以碳酸盐岩容矿的汞矿,据有关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和等层位中的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特别是其中所夹的粘土岩,汞的含量高于其他地层的岩石,均为正常值或克拉克值的n~n×10倍,说明上述层位就是Hg的矿源层。

区域地球化学资料还表明,寒武系底部的“黑层”(多金属层)和中寒武统敖溪组中的黑色粘土岩中的Hg、Au及有关元素的平均值含量为克拉克值的n×10倍,它们很可能是Hg成矿的矿源层。

在构造动力的驱动下,热卤水或有机流体的活动从上述矿源层中淬取Hg,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成矿。

因此,以往曾把此类矿床称为层控矿床,说明来自一定层位的矿源物质对其成矿的重要性。

3.2 金矿(含伴生矿)贵州西南部的卡林型金矿赋矿层位较多,容矿岩石类型复杂。

兴晴贞(Ⅳ10)同册亨一望谟(Ⅳ11)两成矿带的差异很大,矿源体也不相同。

据研究,在Ⅳ10成矿带,金及其伴生矿(Sb、Hg、As、Tl、U)等的矿源层主要有峨眉山玄武岩组下段的凝灰岩层,上二叠统龙潭组中炭质页岩和下三叠统夜郎组下部暗色粘土岩。

上述层位岩石中Au及其有关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是区域背景值的n~n×10倍。

在有机流体的活动,可从中淬取出Au等元素,在适宜物理化学条件下,沉淀或交代成矿,使上述层位中的内矿体出现“多层楼”的构形。

3.3 铅锌(含镉)贵州东部轴缘带的铅锌(镉)矿床,赋矿地层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但该带南北两段赋矿的具体层位和容矿岩石均有差别。

北段为清虚洞组第一段上部的灰岩,南段则是清虚洞组第二段的白云岩。

二者的矿源层也不相同。

北段为第一段上部藻灰岩,它是台地藻丘相特定环境中藻类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使Zn、Pb等元素在岩石中相对富集,形成矿源层;南段则是第二段生物碎屑白云岩,使Zn、Cd的含量较其他层位岩石高,为克拉克值的数倍。

主要在热卤水的作用下,在该层位形成浸染型Zn、Cd矿床,类似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

参考文献[1] 丁式江,陈颖民,李志忠,等.海南省(岛)国土环境资源遥感应用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8,9:102~104.[2] 王金和.金竹坑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因素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1:98.[3] 杨国斌.山西老官庄磁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因素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10,12: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