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黎川县枫坑金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黎川县枫坑金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严维建,邓扬泓摘要:为了准确了解枫坑金矿的矿产资源现状,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对基础地质资料的分析,重点阐述了该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关键词:枫坑金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黎川县枫坑金矿区位于江西省黎川县城南东方向135°,距离约20km,与邵武县接壤。
该矿区隶属于黎川县德胜镇管辖,矿床形成属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此前针对该矿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地质工作者们付出了不懈努力,并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
本文结合以往的地质研究成果,对该矿的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该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 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华夏板块东南造山带北缘,处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武夷隆起—武夷山隆断束东侧中部。
成矿区位于中武夷山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亚带内。
该区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十分有利于金、银、铜等多金属矿化的形成,从而形成了武夷山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
因此,该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非常优越。
此外,该区经历了规模较大的区域变质作用,加之频繁而强烈的构造活动,以及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特别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特别明显。
这些构造和岩浆活动为区内金矿、铜矿、铅锌矿等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质条件。
2 矿区地质2.1 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是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Z2l),分布在矿区的西北侧。
该地层的岩性主要是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混合花岗岩、条纹状混合岩、混合质片麻岩、混合质片岩和变质砂岩等。
(1)混合花岗岩。
与其他变质岩混杂分布。
岩石呈灰白色至青灰色,具有中细粒花岗石结构和碎裂化结构,以块状构造为主,并且部分可见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组成。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黄
金
GoLD
甘 肃 枣 子 沟 金 矿 床 控 矿 因素 及 找 矿标 志
代 文军 , 陈耀 宇 , 鼎 国, 小云 金 马
( 肃省地矿局第 三地 质矿产勘查院 ) 甘
摘要 : 枣子 沟金 矿床 是 西秦 岭 西段 近年 来勘 查发 现 的 大型金矿 床 之一 。从 成矿 地质 背景 、 矿床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枣子沟金矿床位于合作市枣子沟上游和夏河县
扎 油乡 的南东 侧 , 主要 含 矿地段 位 于枣 子沟 北侧 一号 沟一 四号 沟 和夏河 县格 娄 昂村 , 矿带 东西 长 180m, 0 南北 宽 120m( 图 1 。 0 见 )
21 地 . 层
夏 河 县 扎 油 乡 , 理 坐 标 为 东 经 1 2 4 0~ 地 0 。7 0” 12 5 0 , 纬 3 。 7 0 ” 4 5 0 。该 矿 床 是 0 。 10 ”北 4 5 0 。 9 0 ”
断裂带 。该 断 裂带位 于 矿 区北东 侧 , 多期 活 动 的特 具
中图 分 类 号 : 1 .1 P6 8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17 ( 02 0 0 1 0 10 2 7 2 1 ) 8— 0 7— 5
枣 子 沟金 矿 床位 于 甘 肃 省 甘 南 藏 族 自治 州合 作 市 西南 方 向 1 m 处 , 7k 行政 区划 隶 属合 作市 那吾 乡 和
基 础 , 成 矿地 质 背景 、 床地 质特 征人 手 , 从 矿 探讨 了矿
所。其旁侧的次一级压性 、 压扭性及张扭性断裂也是
赋矿 的有利 空 间 。
区域 内岩浆 活 动频 繁 , 以燕 山期 中酸性 ~ 酸性 为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转]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转载自史海涛转载于2010年04月14日 17:35 阅读(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作者:胡杰李健莫京龙李凯林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3期摘要:针对与播卡金矿找矿密切相关的关键控矿因素,从地层、构造、岩浆岩这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并对不整合界面的控矿作用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近南北向断裂是矿床形成的先导因素;沿断裂侵入的钠质闪长岩、钠长闪长岩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就位;平顶山组和因民组地层则是金矿化的有利的层位,并且就位于平顶山组上部和因民组底部的不整合界面附近。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找矿的标志,以帮助播卡金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
关键词:播卡金矿;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播卡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川区西北部播卡乡,属拖布卡镇辖区。
前人在该地区做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其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认为其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
笔者通过在播卡地区为期2个月的研究工作,结合对前人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对该矿床的控矿因素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播卡金矿床的找矿标志。
一、区域地质概况东川地区处在地壳演化运动历史与地质面貌极为复杂的“康滇地轴”南段东北侧。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东川群、昆阳群低绿片岩相地层。
播卡地区则处在小江断裂与普渡河断裂之间。
因为其特殊的地壳演化环境与动力学背景,区内构造变形极为复杂,褶皱变形强烈,形态类型、产状及展布方式多样,断裂构造极为发育,规模、产状、运动特征以及活动期次多样;多期次、多类型岩浆活动发育,既具有中元古代裂陷槽环境的基性火山喷发-沉积产物,又发育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正长岩、钠长岩等侵入岩。
区内铜矿资源极其丰富,包括稀矿山式、汤丹式、桃园式、滥泥坪式等多种成矿样式,矿床规模大。
直至播卡金矿的发现,东川地区才有独立金矿床的记录。
二、矿区地质概况研究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昆阳群平顶山组,东川群因民组、落雪组及黑山组。
平顶山组平行不整合与因民组之下,据岩性分为3段:上段为灰黑色炭质板岩夹硅质板岩、“空洞板岩”;中段上部为灰白色细晶白云岩,局部硅化,夹白云质细砂岩,下部灰黑色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下段上部为深灰夹紫色铁质千枚状板岩与石英岩互层,下部为浅色钙质板岩,含“空洞板岩”。
黑龙江嘎拉山、福草山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区域 出露 的地 层 主要 有 :古 元 古界 兴 华 渡 口岩 群 ,是 典 型 的陆 缘增 生 带建 造 ,其 岩石 组 合 为片 麻
一
区 内岩浆 岩 主要 为三 叠 纪二 长花 岗岩 ,呈 岩基 状 出露 , 岩石 类 型 较 为单 一 , 分 变化 范 围较 窄 , 成 为 套钙 碱 平均 厚 度 为 3 5m,平均 品位 号 . 4 4 11 最高 品位 2.8 1 Ⅱ号矿体 宽 1m, . x0 , 4 61x0 ; 品位
1 8 1 Ⅲ号矿体宽 1 品位 4 9 1 . x0 ; 9 m, .  ̄0。 7
3 控矿 因素分析
1 区域地质概况
研 究 区 位 于 西 伯利 亚 板 块 南 缘 , 蒙 造 山 带 东 兴
拉 山组 , 要 岩性 为 ( 石 榴 ) 云 石 英 片 岩 和黑 云 主 含 二
段, 东侧 以黑龙 江断裂 为界 , 与俄罗斯结 雅一布列 亚地块相邻 , 南侧为松 嫩地块 , 北侧为 额尔古纳地 块 [。 卜1 拉 山 、 草 地地 区在 空 间上 位 于重 要 的东 。嘎 福 乌珠 穆 沁旗一 嫩 江 Ⅲ级 成 矿带 之 多 宝 山一 黑 河 Ⅳ级 铜、 、 、 、 钼 金 铁 锌成 矿 亚带上 。
2 研 究 区地质特征
研 究 区出露 地层 主要有 新 元 古界一 下 寒 武统 嘎
收 稿 日期 :0 1 1- 9; 订 日期 :0 2 O — 0 2 1 - 10 修 2 1一 1 1.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I N ̄资源厅基金“ 龙江省嫩 江县 嘎拉 山、 黑 福草 山 l :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目( 5万 项 编号 : L K 2 0 — 6 资助 H J D 060 ) 作者简介: 赵炳新 (9 1 )男 , 17 - , 山东莱西人 , 高级工程 师, 从事地质勘查及找矿工作. zab gi@ 2 . m w h oi x 1 6 o j n n e
藏北商旭金矿床控矿因素及其找矿标志

区域上 存在 找 到 商旭 式金 矿 床 的 可能 。
关键 词 :商旭 金矿 床 ; 地 质特征 ; 控 矿 因素 ; 矿床 成 因; 找矿 标 志 ; 藏 北
摘要 : 班公 湖一 怒 江成矿 带跨 班 公 湖一 怒 江缝合 带 两侧 , 是 近年 来发 现 的一条 重要 的 多金 属 成 矿 带。 商旭金 矿床 位 于班公 湖一 怒 江缝 合 带 中段 , 主要 矿 体 呈透 镜 状 或脉 状 产 于 中一 下侏 罗统 木 嘎 岗 日群 浅 变质 海 相复 理石 建 造 中 , 受 近 东西 向断 裂构造控 制 。矿 石类 型 以石英脉 型 为主 , 其 次为
行 了概 略 的 地 质 研 究 和 矿 点 检 查 , 并于 1 9 9 5 -1 9 9 8 年 曾开展 过初 步 普 查 工作 J 。但 由 于藏 北 地 区对 岩 金 矿 调查 评 价 工 作 较 少 , 加 上 研 究 区 特 殊 的地 质 条
件, 影 响 了前 期 的找 矿 评 价 效 果 。 因此 , 2 0 1 1 _2 O 1 3
2 0 1 3年 第 l 0期/ 第3 4卷
黄
金
GoLD
藏 北 商 旭 金 矿 床 控 矿 因素及 其 找 矿 标 志
肖万峰 , 李光 明 , 黄瀚 霄 , 马 东 , 张智林。 , 曲 扎。
( 1 . 中国地 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 2 .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 所 ; 3 .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 大队)
( Q) 。
区域 内断裂 构 造 较 为发 育 , 由一 系列 近 于 平行 、 呈 近东 西 向展布 的逆 断层 以及 近南北 向断裂组 成 , 断 层 面呈 舒缓 波 状 。褶 曲主 要 表 现 为岷 钦 日北一 尼 玛 南 复式 背斜 和木 嘎 岗 日复 式背斜 , 轴 向与 区域 总体 构
关于钾长石矿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

矿 石 妄 \
伟 晶岩 型
( % )
钾长石矿 石 6 0 . 0 4 1 7 . 4 1 2 . 7 8 0 . 1 7 2 . 6 l O . 7 2 0 . 1 8 O . 0 5 l 0 . 0 0 6 3 4 4
向具分支 复合现象 ; 主要矿物 为微 斜长石 、 正长石 、 石英 ; 出露标 中 K 2 0 + N a 2 0品位在 1 1 . 0 3 ~ 1 5 . 5 6 %之 间 , 平 均品位为 1 3 . 1 9 %, 主
高3 0 5 4 2 6 m; 围岩 为 大 理 岩 , 界 线 明显 。 1 . 1 . 4 p 1 0伟 晶岩 脉
1 矿床地质特征
1 . 1 矿体 地 质特 征
找矿 工作 , 在矿区发现伟晶岩脉 ( 带) 1 4条 , 整体走 向 N WW ,
1 . 2 矿石 质量
1 . 2 . 1 矿 石 矿 物成 份
根据岩矿鉴定及野外观察, 矿 石 中共 发 现 矿 物 9种 。 其 中, 非
主要有微 斜长石 、 石英, 少 量 为 正长 石 、 白云母 、 北倾 , 倾角较 陡, 长度 3 0 ~ 1 6 2 5 m, 厚度 0 . 3 O 1 2 . 9 5 m, 沿 走 向具 分 金 属 矿 物 7种 ,
1 2 3 砖 毛 键 桷
( 1 ) 伟晶结构: 主要 指 矿 石 中 以微 斜 长 石 、 石 英 为主 的浅 色 矿
位 于 矿 区 西 部 , 由三 条 近 平 行 的伟 晶岩 脉 组 成 , 岩 脉 间 距 物 , 呈较 大斑 晶相 间分 布 排 列 的结 晶 习性 。 4 . 7 0 2 O . 4 0 m, 平均 1 2 . 5 0 m。 灰 白~ 乳 白色 , 带状, 走 向长 6 8 0 m, 整 ( 2 ) 粒状结构: 主 要 指 矿 石 中微 斜 长 石 、 正长 石 、 石 英等 矿 物 ,
探析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探析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以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变质岩系最为发育,次为泥盆系、第四系。
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地层沿矿区背斜轴部呈向南凸出之弧形展布,走向47°~135°,倾向137°~225°,倾角30°~60°,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绿泥石板岩、绢云母板岩及变质石英砂岩,呈互层产出,矿区南部夹有薄层大理岩;变质砂岩与板岩互层岩系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主要赋矿层位,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则产于大理岩中。
1.2构造矿区构造主要为褶皱、断裂(裂隙)。
1.2.1褶皱褶皱即背斜构造,平面上形态呈扭曲状,扭曲产生的剪切作用极为显著,剪切应力集中于矿区中部马坳一带,倾向SE,倾角25°~50°。
1.2.2断裂(裂隙)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被岩浆岩墙所充填的NW向深大断裂及被矿脉所充填NW、NNW、NNE、NS向的成矿裂隙群;同时,还有产于成矿期后的NEE和NNW方向的断层破碎带。
1.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沿断续运动的构造裂隙先后有一系列酸-中基性、中深-喷出之岩浆岩发育,如:花岗岩、流纹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及少量长英岩、煌斑岩脉等,其均为同一岩浆源,由于深部周期性的分异作用先后上升侵入-喷出,形成矿区岩浆岩系,钨矿床的形成在成因上与花岗岩密切相关。
1.4变质作用矿区发育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两类。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矿区地表广泛分布的浅变质岩,接触热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云英岩化、角岩化、夕卡岩化。
2、矿床地质特征2.1石英脉型黑钨矿床2.1.1矿体形态、规模、空间分布及矿化特征石英脉型黑钨矿体受北西向断裂及隐伏花岗岩脊控制,赋矿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及变质砂板岩互层。
密集矿脉带以马坳为中心,沿NNW向山脊延伸,构成长1750m、宽100~380m的矿化带。
矿化带走向325°~342°,倾向SW,倾角75°~85°,向下延伸达7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
(二)构造因素分析
▪ 构造因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构造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可以分为导矿、 散矿和容矿构造;从构造运动与矿化的时间关系而 言,可以分为成矿前、成矿时和成矿后构造,它们 对成矿物质的集散起着不同的作用;就构造发育的 规模而言,可以分为全球性构造、区域性构造、矿 田、矿床、矿体范围的构造。不同级别、不同规模 的构造,对成矿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它们分别控 制了矿带、矿田、矿床以及矿体的产出和展布(图 3-2-1)
h
15
华北克拉通北缘多金属矿带: 190-160Ma, 140Ma 左右和120Ma左右三次成矿
h
16
▪ ②中期阶段:为主要褶皱阶段,轴部多因花岗岩基的 侵入而隆起,边缘相对下降。主要矿床是产于碳酸 岩系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热液型Au、 Mo、Pb、Zn矿化。而侵入于硅铝质岩层的花岗岩, 则有伟晶岩型和云英岩型、W、Sn、Ta、Li、Be矿 的形成。外生矿床则有煤、石油、可燃有机岩的形 成。
h
9
碰撞与成矿
玉龙斑岩铜矿带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课题10
斑岩铜金矿带
青藏高原碰两撞种造不山带同与背斑景岩铜的矿斑岩铜矿带
h
10
碰撞与成矿
侯增谦
青藏高原理想断面与矿床分布(E-W)
W
E
侯增谦等
h
11
高
原
东
缘
转 换
逆冲 流体
带
与
成
矿
作 碰撞 用 岩浆
兰坪 Pb-ZnCu-Ag 成矿区 (40-62Ma)
h
4
h
5
1大地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 大量的资料表明,大地构造与大范围的成矿 区(带)之间有某种固定的联系,大地构造控制 了大的成矿带(或成矿区域)的形成和展布。因 此大地构造的研究,对指导战略性的区域成 矿预测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h
6
h
7
洋中脊
黑烟囱
h
8
汇聚板块俯冲带的构造-岩浆-成矿模式
(据J.Kutina, 1996)
组
表火山
杂的矽卡岩矿床,火山热液矿床
磨拉石
沉积建筑材料
沉积 杂色
Fe、Cu、V、U的沉积-淋积矿床
组
含盐
盐类、石膏的蒸发岩矿床
含碳氢化合物
石油、天然气和煤 h
14
▪ ①早期阶段:地槽开始剧烈下沉,中心部分 伴随海底火山的强烈喷发,形成细碧角斑 岩系、火山—碳酸盐沉积岩系和火山—硅 质沉积岩系。典型的矿床是含铜黄铁矿矿 床(如苏联乌拉尔和我国祁连山地槽)。继而 在地槽边缘地带发生褶皱断裂,沿断裂有 基性、超基性岩的侵入,伴随出现Pt、Cr、 Cu-Ni和V、Ti磁铁矿矿床。还有派生的斜 长花岗岩、正长岩以及Cu-Fe矽卡岩型矿床 的形成。
▪ 地台盖层中的矿产以各类沉积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建造 组
建造
矿床类型
早阶段
岩浆 组
海底火山细碧-角斑岩; 橄榄岩;辉长岩-纯橄榄 岩;斜长花岗岩-正长岩
Fe和Mn的黄铁矿型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 铬铁矿、Os和Ir的岩浆矿床 钛磁铁矿、Pt和Pd的岩浆矿床 Fe和Cu的矽卡岩矿床
沉积 组
碎屑 碳酸盐 鲕绿泥石 硅质 沥青质
砾岩,砂岩,粘土
Fe、Mn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床,磷块岩,石灰岩 Fe和Mn的硅酸盐矿石 Fe和Cu的贫矿石 分散的有机物质,Fe、Cu、Zn、Mo的分散的硫化物,U、V的 氧化物
▪ 国内外学者在总结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为 主要成矿带(巨型)的空间分布,往往与地槽带 相一致。并进一步认识到,一定类型的矿带 与一定的构造—岩浆带相适应。前苏联学者 Ю.А.毕里宾和В.И.斯米尔诺夫将地槽 的发展演化和有关成矿作用分为三个主要阶 段(表3-2-1)
h
13
表3-2-1 地槽发育早、过程的大规模成矿作用
西秦岭金大型矿集区形成于后造山环境
h
18
240-220Ma
大 山西 规 及秦 模 后岭 成 造中 矿 山生
造 金代 山 矿早 , 成中
矿期 模碰 式撞
造
190-160Ma
h
19
▪ ③晚期阶段:主要褶皱运动结束,逐步向年青地台 转化。地槽的边部和接合部断块发育,伴随中酸性 小侵入体的侵入,有热液型Sn、Ag、Au、Hg、Sb、 As等矿床的形成,此外有与晚期的安山岩—英安岩 有关的火山热液矿床的形成。沉积岩为杂色建造(粘 土—砂互层),有Fe、Cu、V、U的沉积矿床和膏盐、
腾冲 Sn-稀有 金属成矿区 (50-60Ma)
玉龙斑岩CuMo-Au成矿带 (41-33Ma)
丽江-鹤庆斑岩型 Cu-Mo-Au带 (32-40Ma)
走滑 剪切
哀牢山Au 成矿带 (23-38Ma)
h
12
主要大地构造学派有关成矿分析理论: 1)地槽、地台、地洼对成矿的控制
▪ (1)地槽区的控矿和成矿特征
中阶段
岩浆 花岗闪长岩
组
花岗岩
矽卡岩矿床,主要是钨的矽卡岩矿床,Au、Cu和Mn、Pb和Zn 的热液矿床
Sn、W、Ta、Li和Be的伟晶岩矿床,钠长石-云英岩矿床和石英 共生热液矿床
沉积 复理石
组
可燃有机岩
沉积建筑材料;可燃页岩
晚阶段
岩浆 各种成分的小侵入体地 深成矿液矿床,主要是硫化物共生组合,复
油、气、煤的沉积矿床出现。最后趋向稳定而过渡 为年青的地台。在向地台过渡时有Pb、Zn、萤石、 重晶石等低温热液和层控型矿床形成。
h
20
(2)地台区的控矿和成矿特征
▪ 地台区的成矿,受变质基底、沉积盖层和岩浆活动 所控制。
▪ 变质基底主要产出各类变质矿床,其中包括沉积变 质矿床、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及岩浆变质矿床等,矿 种有Fe、Mn、Au、U、Cu、Pb、Zn、Cr、Ni等, 还包括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及其有关的矿产的形成。 其中变质基底中古老的岩层如太古代的绿岩带,蕴 藏着丰富的矿产,尤应引起重视。
第4章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h
1
第四章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h
2
一、控矿因素
▪ (一)概述
▪ 控矿因素一般是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如 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区域地球化学因素、 变质因素、岩性、古水文、风化因素等。
▪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 对具体的某一类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 的。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到岩浆岩、构造的控制,外生矿 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 主要受到变质因素的制约。控矿因素研究是预测、找矿工作 中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