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二 《矿产勘查学》--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
地大矿产勘查学实习二

大云山铅锌矿区0 —3勘查线勘查设计书姓名:程斌学号:08010511111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111班指导老师:张贤平时间:2013年12月9日绪言通过实习学会如何根据矿床勘查任务、矿床地质特征和地貌等因素,进行矿产勘查工程设计。
其主要内容有:①选择矿产勘查的主体地段;②确定合理的勘查工程总体布置方式;③确定矿床的勘查类型;④确定求取不同类别储量的勘查工程间距;⑤选择有效的勘查工程类型;⑥编制勘查设计剖面图和勘查工程布置平面图。
这是一次较全面的矿床勘探设计方法的训练。
该次课程设计的资料来源:勘探地质设计、大云山矿区地质简介、大云山铅锌矿综合地质图、地质调查基础及其它有关资料。
本次设计中张贤平老师的亲临指导,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学院提供设备和设计场所,在此致以最衷心感谢。
我们将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对大云山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系统全面分析,减少勘查风险,增加勘查效益。
第一章:矿区地质简介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只有前震旦系(AnZ)板溪群上段的浅变质岩系和第三系(R) 红色砾岩。
板溪群上段岩性为千枚岩、板岩、砂页岩等。
由于受热液作用,从南到北形成三个蚀变带。
1)硅化带(AnZB):主要由绢绿石英岩及燧石石英岩组成,二者相互过渡。
岩石致密坚硬。
2)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带(AnZC):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较强,一般具角砾岩化现象,不含矿。
3)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带(AnZD):以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硅化较弱。
岩石呈深绿色。
部分地区岩石具明显片理,当出现角砾岩化现象时,则往往构成角砾岩化含矿带(MZ)。
以上三个蚀变带呈过渡关系,相互间无明显的界线。
第三系(R)红色砾岩,呈厚层层状。
岩石中砾石的大小极不均匀,大者可达50cm,小者只有几mm,一般为3~5cm。
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千枚岩、板岩、云母片岩、砂岩等。
砾石多较圆滑,胶结物主要为砂质粘土及铁质。
大面积出露于矿区北半部,与板溪群地层呈断层接触。
矿石检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为了确保矿石质量,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我国对矿石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让我深入了解矿石检测工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矿石检测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矿石样品采集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矿石样品的采集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矿石的类型、产地、用途等信息,然后根据采集目的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
在采集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避免人为干扰。
2. 矿石样品制备采集到的矿石样品需要进行制备,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
制备过程包括破碎、磨细、筛分等步骤。
在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样品质量。
3. 矿石检测矿石检测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矿物鉴定、物理性质测定等。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各种检测方法,如X射线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了解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数据处理与分析矿石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计算各种参数、绘制曲线图、分析结果等。
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软件,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习体会1. 提高了对矿石检测工作的认识通过实习,我对矿石检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矿石检测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检测方法,还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检测仪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实习期间,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一系列检测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本次矿石检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矿产资源检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技术分析

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技术分析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技术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地质勘察、探矿和评价的一系列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为矿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本文将对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技术进行分析。
一、矿产勘查的意义和目的矿产勘查是指对矿床进行系统、综合的地质勘察、探矿、评价和预测的工作。
其意义在于:一是发现潜在的矿产资源,为矿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科学研究矿床形成和演化规律,为矿床学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矿产勘查的目的是:一是确定矿床的类型、规模、分布等基本特征;二是评价矿床的矿产资源、矿化程度和开采条件等;三是预测矿床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四是制定矿产开发方案和决策依据。
二、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采用多种综合、筛选的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方法和技术有:(一)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指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有关地质基础数据和地质背景资料的工作。
其中包括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地貌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多个方面,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地质地图绘制、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样品分析和资料归档等。
(二)物探和地球物理勘查物探和地球物理勘查是对地面和井下进行物理场勘查,利用地球物理仪器探测矿床和岩石体的物理特征。
物探和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磁勘查、地震勘查、放射性勘查等。
(三)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勘查是在地表和井下采集各种元素、矿物和气体的分布数据,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判断矿床分布新趋势,预测矿床的资源潜力和开采条件等。
其中包括土壤、水、岩石、矿物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环境调查等。
三、探矿技术和方法探矿是指对矿床进行深入勘探和验证,以确立其存在和可采性的工作。
常见的探矿技术和方法有:(一)钻探钻探是通过钻取岩芯或岩屑,对矿床进行深入勘探和验证的方法。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旋转钻探、钻孔静水压力测量、钻孔回弹仪测量等。
(二)采样分析采样分析是采取样品分析片段分析分离、各种元素和矿物成分进行测定的方法。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转]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转载自史海涛转载于2010年04月14日 17:35 阅读(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实习二 《矿产勘查学》--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

实习二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以德兴斑岩Cu-Au矿床为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2012年3月12日1 成矿地质背景地层岩性特征:德兴铜矿位于江南台隆东南边缘赣东北深断裂带的上盘。
矿田范围内,出露基岩全为基底浅变质岩(九岭群九都组),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
构造特征:构造是控制矿田成岩成矿的重要条件之一,早期生成的EW向构造系统和NE向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派生构造系统(图Ⅱ一1),是成矿前的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晚期NNE向断裂系统是成岩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
岩浆活动: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与铜矿成矿有关的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花岗闪长斑岩是这一杂岩体的主体,在矿田范围内呈3个大小不等的岩株及一系列小岩脉产出。
成矿物源分析:德兴斑岩铜矿床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侵位于上元古界浅变质千枚岩中的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密切相关。
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中的Cu、Mo等成矿元素富集系数的差异及矿化晕分带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本身。
通过对铜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元素地球化学、蚀变分带、流体包裹体和H、O、Sr、Nd 等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铜厂成矿热液体系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来源的热液流体,包括岩浆流体、深部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参与的晚期流体。
出溶最早的流体是与残余熔体相平衡的高温(520℃~570℃)、高盐度(31.0~63.3wt%NaCl)的和富CO2低盐度(7.5wt%NaCl)的岩浆流体.2 控矿因素分析2.1控矿地层该地区震旦纪—侏罗纪地层都有出露,其中震旦纪分布较广。
与铜矿床有关的围岩层位主要是震旦纪岩层,岩性为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的岩石。
2.2 控矿构造早期生成的EW向构造系统和NE向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派生构造系统(图Ⅱ一1),是成矿前的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晚期NNE向断裂系统是成岩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
地大矿产勘查学实习二

通过实习学会如何根据矿床勘查任务、矿床地质特征和地貌等因素,进行矿产勘查工程设计。
其主要内容有:①选择矿产勘查的主体地段;②确定合理的勘查工程总体布置方式;③确定矿床的勘查类型;④确定求取不同类别储量的勘查工程间距;⑤选择有效的勘查工程类型;⑥编制勘查设计剖面图和勘查工程布置平面图。
这是一次较全面的矿床勘探设计方法的训练。
勘查工程设计是指为完成勘查计划任务,在正式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技术方法和施工图件等工作,它是完成勘查任务的具体“作战方案”,是组织与管理勘查工程施工和落实勘查计划的具体安排。
勘查工程设计可分为矿区勘探的总体设计和局部地段的具体勘查工程项目的单项设计。
矿区勘探总体设计是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进行,一切设计工作都应按任务书的要求执行。
同时还须认真分析矿区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确定进行矿床勘探的主体地段和求取地质储量的大体空间范围。
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作勘查系统。
在矿床勘探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矿床(体) 地质构造特征和勘查工程手段的特点往往选择一平行或垂直的、或水平的勘查剖面系统作为基本的总体工程布置方式。
前者称为勘探线法,有时也采用两组相交勘探线构成勘探网;后者称为水平勘探。
生产勘探中还常利用坑、钻工程将勘探线法与水平勘探结合起来,构成各式坑道或(与)钻探组合的格架系统——矿产勘查工程系统。
合理的勘查工程间距应是在满足给定精度条件下的最稀网度。
地质因素,即指不同矿种及其矿床勘查类型高低。
矿床勘探工作阶段,以及勘探任务所要求的储量类别和勘查技术手段的类型等是影响合理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
目前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比较多,但都还不很完善,主要有类比法、加密法、数理统计法、稀空法等。
在进行矿区总体勘探设计时以类比法为最常用。
即根据规范所划分的勘查类型,采用相应的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影响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①矿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②矿体规模大小、形状、厚度和产状的稳定性;③有用组分分布的连续性和均匀程度等。
矿产勘查学重点总结汇报

矿产勘查学重点总结汇报矿产勘查学是研究地质和地球资源领域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矿产勘查技术与方法、矿产资源评价、矿石矿床成因与分类等内容。
下面将对矿产勘查学的重点进行总结汇报。
矿产勘查学的重点之一是矿产勘查技术与方法。
矿产勘查技术与方法是指用来寻找、识别和评价矿产资源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常用的矿产勘查技术包括地质实地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技术和地球信息系统等。
其中,地质实地调查是最基础的矿产勘查技术,通过观察地表岩石、地层和构造等,进而推断出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球物理勘查利用地球物理场理论和方法,通过测定地球物理场的异常变化,寻找与矿产资源有关的信息。
地球化学勘查则通过分析岩石、土壤、水和植物等的化学元素组成,判断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富集程度。
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或航天器上的遥感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距离感知和信息提取,以获取矿产资源的信息。
地球信息系统则是将各种勘查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地理信息数据库,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掌握矿产勘查技术与方法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
矿产勘查学的重点之二是矿产资源评价。
矿产资源评价是指对矿产资源的量、质和可采性等进行评价。
常用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包括储量估计、资源评级和经济评价等。
储量估计是对矿床储量进行定量估计的方法,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数据,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推断和计算矿床的储量。
资源评级是对矿产资源进行等级划分的方法,常用的评级系统有国际矿产资源分类系统和中国矿产资源评价标准。
经济评价则是对矿产资源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通过分析勘查成本、开发成本、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判断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性和经济价值。
矿产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矿产勘查学的重点之三是矿石矿床成因与分类。
矿石矿床成因研究是探索矿床形成的地质过程和规律,包括岩浆活动、热液流体、沉积作用等,通过研究矿物形成机制和岩石变质过程,揭示矿床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研究报告金矿床成矿寻矿标记

研究报告金矿床成矿寻矿标记金矿床成矿找矿标志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所以用我浅薄的知识及参考名人的资料浅谈一下寻找金矿的标志。
(一) 地化标志:特定的元素组合Au—Ag—As—sb— Pb—zn指示金矿体的存在。
(二)构造标志:?构造蚀变破碎带、韧性剪切带是本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点)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地表常表现为褐红色、褐黄色,破碎蚀变带标志较为明显(?规模较大的挤压片理岩化带中,应注意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断裂构造和脉岩产状多变及复合部位,往往是形成金矿的有利地段。
(三) 岩浆岩标志碱性系列分异完全的中酸性岩体,其次是富含钠质的长英质侵入岩。
? 金丰度较高,离散度大且有热液蚀变的后期岩脉是金矿化的标志之一。
? 中基性一基性火山岩发育区,对寻找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亦有利。
? 高磁性、高碱性指数的花岗岩是找金的标志。
(四)热液蚀变标志碱质交代作用:即热液期的钠化和钾化,表现为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
? 硅化:由于金在活动溶解、迁移过程中析出大量的SiO。
并与SiOz沉淀条件相同,所以,金矿化与硅化、石英脉相伴出现,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 黄铁矿化:金的氧化络合物,可以被硫化物还原而发生沉淀。
所以,金往往与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伴生。
黄铁矿化富集地段,也是金矿化或金矿典型存在地段。
? 碳酸盐化、褐铁矿经,特别是“红化”也常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
(五)矿物标志黄铁矿:物理特征:颜色暗淡、硬度小,它形微粒状及胶状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特别是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含金最高。
化学特征:黄铁矿中Cu、Pb、Zn含量与含金量呈正相关关系,Co、Ni与金为负相关;黄铁矿中As、Te含量较高时,表明可能含金,若Ag>15g,T、Cu>0(1 时,可作为找金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二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报告——以德兴斑岩Cu-Au矿床为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3月12日
1 成矿地质背景
地层岩性特征:德兴铜矿位于江南台隆东南边缘赣东北深断裂带的
上盘。
矿田范围内,出露基岩全为基底浅变质岩(九岭群九都组),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
构造特征:构造是控制矿田成岩成矿的重要条件之一,早期生成的EW向构造系统和NE向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派生构造系统(图Ⅱ一1),是成矿前的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晚期NNE向断裂系统是成岩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
岩浆活动: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与铜矿成矿有关的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花岗闪长斑岩是这一杂岩体的主体,在矿田范围内呈3个大小不等的岩株及一系列小岩脉产出。
成矿物源分析:德兴斑岩铜矿床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侵位于上元古界浅变质千枚岩中的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密切相关。
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中的Cu、Mo等成矿元素富集系数的差异及矿化晕分带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本身。
通过对铜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元素地球化学、蚀变分带、流体包裹体和H、O、Sr、Nd 等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铜厂成矿热液体系中至少存在三种不同来源的热液流体,包括岩浆流体、深部非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参与的晚期流体。
出溶最早的流体是与残余熔体相平衡的高温(520℃~570℃)、高盐度(31.0~63.3wt%NaCl)的和富CO2低盐度(7.5wt%NaCl)的岩浆流体.
2 控矿因素分析
2.1控矿地层
该地区震旦纪—侏罗纪地层都有出露,其中震旦纪分布较广。
与铜矿床有关的围岩层位主要是震旦纪岩层,岩性为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变质沉凝灰岩为主的岩石。
2.2 控矿构造
早期生成的EW向构造系统和NE向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派生构造系统(图Ⅱ一1),是成矿前的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分明显;晚期NNE向断裂系统是成岩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
德兴斑岩铜矿主要呈NW向展布,成矿岩体主要侵位于NNE 向的断裂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
2.3 控矿侵入岩
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复杂多样的岩浆岩,与铜矿成矿有关的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中酸性杂岩体,花岗闪长斑岩是这一杂岩体的主体,在矿田范围内呈3个大小不等的岩株及一系列小岩脉产出。
三个(富家坞、朱砂红和铜厂)成矿斑岩均呈小岩株状产出,它们沿NWW向呈串珠状分布,单个岩体呈岩筒状向NW倾伏。
岩体为复式侵入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或石英闪长玢岩。
3 矿体基本特征
3.1 空间分布
主要铜矿体依附于斑岩体浅部的内外接触带产出,空间分布集中,形态完整,规模巨大。
它们沿NWW向呈串珠状分布,单个岩体呈岩筒状向NW倾伏。
3.2 矿石矿物组合
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简单,以黄铁矿、黄铜矿较多,辉钼矿、砷黝铜矿、斑铜矿次之;矿石结构构造多种多样,而组成的矿石类型却比较单一;多期多阶段成矿,在不同成矿阶段生成了不同类型的矿物
共生组合;除主要成矿元素铜富集成独立的工业矿体外,矿石中还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钼、金、银、铼、硫、硒、碲、钴等有益元素,其储量亦相当可观。
3.3 围岩蚀变特征
矿化蚀变是以斑岩体接触带为中心的环状蚀变分带形式,根据蚀变矿物组合和不同蚀变类型强弱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可将矿田内面型蚀变划分为6个蚀变岩带:
3.4 成矿元素与伴生元素
成矿元素:Cu,Mo。
伴生元素:Au,Ag,Se,,Ti,S。
4 综合找矿标志
4.1 直接找矿标志
围岩蚀变:矿田内3个矿床具有相同的蚀变类型和分带形式,除了缺乏泥化之外,几乎具有典型斑岩铜矿所有的蚀变类型。
(Ⅱ—3)
氧化露头:石英一绢云母化带(78矿)的氧化露头和绿泥石(绿帘石)一水白云母化带(H2)的氧化露头(铁帽),在结构构造、颜色等外观特征上有明显不同;前者的矿物成分为石英、伊利石、褐铁矿,后者为石英、褐铁矿、伊利石、针铁矿。
标型矿物:矿物标型是指地质体中的某种矿物由于形成的时、空及地质环境不同,或是形成的地质作用不同,造成该种矿物在宏观或微观性状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即称该矿物的标型。
深入揭示这些差异,即矿物标型特征,不仅能很好指导找矿,而且对于解释地质历史事件有独特的作用。
对比研究成矿期和成矿后的黄铁矿单矿物样品及有关测试数据,从反射色、晶形、含铜量等的微小差异中,可以得到启示。
铜草(海州香薷)
4.2 间接找矿标志
重砂异常:发现重砂矿物达50种,主要为金属硫化物及自然金。
(图Ⅱ4)
地球化学异常:地球化学土壤测量资料,区域高背景场铜含量一般大于0.00005,详细如图(Ⅱ—5)所示。
水化学异常:如图(Ⅱ—6)所示,根据化学比色分析,异常值为Cu2+≥0.04mg/L, SO4^2-≥4mg/L,PH≤7.
地磁异常:如图(Ⅱ-7)所示,在图上圈定的大于100nT的磁异常范围,标志着隐伏岩体的赋存状态。
图Ⅱ一7矿田地磁△Z异常图
1一岩体界线,2—蚀变带界线;3一△Z为lOOnT的地磁等值线,4—花岗闪长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