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
矿产地质勘探找矿标志及方法运用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矿产地质勘探找矿标志及方法运用研究申晋青摘要:人们生产、生活、科技、国防等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多种物资,都是矿产资源开发应用的载体,而矿产资源的发现寻找是极其复杂的地质勘探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找矿标志、找矿方法,把众多的勘测数据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借助相关成熟的地质理论,做出科学地判断,为矿山开发提供具体的路径脉络,促进矿产的顺利开采,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矿产自给提供坚实的保障。
本文就矿产地质勘探找矿标志及方法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充电打气。
关键词:地质勘探;找矿标志;方法;运用;研究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膏、石盐等矿产大都储存在不同地层的岩土结构中,需要借助运用多种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进行勘察探测,采集的广泛地信息数据,以探明矿产的存量、走向、生成肌理及开发价值。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一般能够为矿产地质勘探提供直接、间接的线索和现象都称之为找矿标志,如长江中下游金属铜矿产区的铜草,在业界就认为是合格的找矿生物标志,铜草的俗名叫海州香薷,在湖北省井内的铜山口铜矿区、铜绿山古铜矿区、安徽省境内的铜官山铜矿区以及江苏省境内的伏牛山铜矿区,周边分布生长茂盛,形成良好的草本植被,其体内的铜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的铜元素含量浓度十分趋近,高铜限制植物定居的特征非常明显。
根据找矿标志提供的索引,具体运用普查、地质填图、取样化验分析等方法对地下矿产的生成、储量、分布等具体探明,为矿山开发提供精确的信息。
1 矿产地质勘探常见的找矿标志及方法1.1 地质勘探常见的找矿标志目前,业界普遍公认的矿产地质勘探常见的找矿标志有4种:①地质标志;②地表物理、化学标志;③生物种类标志;④人类活动标志;现就5种地质勘探界公认的五大找矿标志,现介绍如下。
一是地质标志。
地质勘探中常见的地质标志,根据目测直接判断和间接分析判断可以确定的找矿标志有三种,依次为地表矿化露头标志、近矿围岩蚀变标志和矿物特征标志。
铝土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探讨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铝土矿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探讨刘 华摘要:铝土矿是铝工业的基石,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铝土矿的供应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尽管铝土矿资源丰富,但随着多年的开采,浅层资源日益减少,找矿难度逐步加大。
因此,了解铝土矿的成因以及如何识别找矿标志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铝土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铝土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涉及多种地质作用。
岩浆活动作为最初始的成因,当富含铝硅酸盐的岩浆从地球深处上升至地表时,经过冷却和凝固,形成了原始的铝土岩。
然而,这些岩石要经过无数年的风化、侵蚀和搬运,才能在特定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下富集成形。
在这个过程中,沉积作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使分散的铝土物质逐渐聚集,最终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铝土矿。
另外,一些早期的沉积型铝土矿,在后来的地质变动中,经过高温高压的作用,会发生变质,形成更加致密的铝土矿床。
1 铝土矿矿床成因分析铝土矿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极为复杂且精细的。
其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古风化壳型铝土矿矿床和堆积型铝土矿矿床。
这两种类型的形成过程各有特点,但都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年代。
1.1 古风化壳型铝土矿矿床古风化壳型铝土矿矿床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有序的过程。
在陆生阶段,风化作用将母岩逐渐分解,形成了富含铝的物质,这些物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逐渐形成了富铝的风化壳物质,如钙红土层、红土层或红土铝土矿。
富铝风化壳物质经过海水的淹没和成岩后生作用,逐渐演变改造,最终形成了原始的铝土矿层,这个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是地质年代中的一瞬间。
在表生富集阶段,随着地壳的抬升,原始铝土矿层逐渐被带到地表浅部。
此时,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改造能力开始发挥作用,它们不断地冲刷和淋滤,使得硅质被淋失、铝质得以富集,这个过程进一步加速了铝土矿的形成,并使其品位变得更加富集。
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作用,最终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铝土矿矿床。
黑龙江省萝北地区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 7月上76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黑龙江省萝北地区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秦 超(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 要:本次研究的矿床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城西北方向,行政区划属于萝北县管辖。
该矿床赋存于元古界大盘道组中段变质岩层中,矿层呈似层状,受地层控制,矿层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
本次工作共圈定 10 条矿体,圈出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矿体 共有7 条。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属于容易开采型矿床。
关键词:矿床特征;变质作用;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3-0076-2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ore deposits in Luobei area, Heilongjiang ProvinceQIN Chao(Heilongjiang Natur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stitute,Harbin 150000,China)Abstract: The deposit in this stud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Luobe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Luobei county. The deposit occurs in the metamorphic strata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oterozoic dapandao formation. The ore bed is stratoid and controlled by the strata. The ore bed i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has obvious stratabound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work, 10 orebodies were delineated and 7 orebodies wit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 were delineated.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eposit are relatively simple, and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good, so it belongs to the easy mining type deposit.Keywords: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Metamorphism; Prospecting criteria1 地质背景1.1 地层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老爷岭地块(Ⅴ),佳木斯隆起带(Ⅴ2),太平沟隆起(Ⅴ)南部。
金矿矿床特征分析与找矿标志探究

金矿矿床特征分析与找矿标志探究摘要:内蒙古虎拉林是金矿含量较多的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矿区的综合分析,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同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为今后我国的采矿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金矿矿区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点找矿标志所谓金矿,是指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即金矿石,也指通过用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即金矿山,还指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即金矿床。
本文以内蒙古的虎拉林为例,对金矿矿床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的形成原因和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虎拉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尔古纳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多个岩金矿床,我国的黄金支队一直对虎拉林地区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矿产地质对虎拉林金矿有了新的认识。
1 虎拉林金矿区地质特点中侏罗统22站组是矿区内德主要地层,矿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分部比较广泛。
有研究表明区内的主要侵入岩为石英斑岩和,然后是花岗岩。
其中石英斑岩主要在矿区的中南部,形状为椭圆状,花岗斑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分部分布,形状为条带状,花岗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和中部分布,形状为小岩株状。
有研究表明花岗斑岩与金矿化之间有密切关系,但是从矿区中采集到了岩石标本的鉴定表明,赋矿岩浆岩是花岗岩的演化产物。
矿区内的最主要控矿构造就是角砾岩筒构造,其次是角砾岩筒构造。
研究表明,在虎拉林矿区有一个角砾岩带,方向为南北方向,能够在每个钻孔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角砾岩,在这些控矿构造中,最小的环形构造的直径大约为240m。
从钻孔的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角砾岩筒构造的垂深大于290m,南北方向的宽度大于590m,而东西方向的宽度大于390m。
依据角砾岩的分类方法,可以敬爱那个角砾岩分为以下三期:第一期为隐爆角砾岩,此期的角砾岩分布比较防范,而且在整个角砾岩筒内均有分布,角砾的成分大约包括:粉砂岩、长石、黑云母等。
角砾岩的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为棱角状的,也有的为磨圆状的,角砾的尺寸也不一样,最大的尺寸超过6cm,而最小的尺寸小于1mm;第二期为隐爆角砾岩,它主要在角砾岩筒的东侧分布,黑云母和第一期的角砾岩是角砾的主要成分,角砾的尺寸也不样,范围为从1mm~9cm,角砾的形状主要为磨圆状,也由少量的角砾为次棱角状,此期的局部地段的金矿已经达到了边界品位;第三期为角砾岩,主要分布在角砾岩筒内,且角砾的尺寸不一样,主要形状为棱角状,角砾岩脉呈平行状产出,虽然此期的角砾岩规模比较小,但是进品位较高,且矿化强度也达到了最大。
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探究——以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地区金矿矿床为例

地 质 、 质 找 矿 等 活 动 。同 时 . 有 地 质 南 羊 山 组 和 下 石 炭 统 的 袁 家 沟 组 . 邻 地 还 紧 科 研 单 位 和 一 些 大 专 院 校 进 入 本 区 开 矿 区外 围 为 中一 下 石 炭 统 四 峡 V组 其 I 展 地 质 特 征 . 造 演 化 . 矿 规 律 等 方 层 序 及 岩 性 组 合 构 成 面 的专 题 研 究 工 作 . 区 也 发 现 了 一 大 见 表 1 该 。
致 的 .受 近 南 北 向压 应 力 作 用 . 形 成北 西 西 向一 近 东 西 向展 布 的 褶 皱 断 裂 构 造 格
架 在 金 龙 山 背
图 1 矿 区构 造 应 力分 析 图
口 圈]田
阳构 造带 .其 北 以镇一板 断 裂 为界 . 呈
近 东 西 向 展 布 : 皱 构 造 属 金 鸡 岭 复 式 褶
金 矿 矿 床 成 因 及 找 矿 标 志 探 究
发 育南 北 向 张性 断 裂 使 金 锑 再 次 富集 形 成 富矿体 。 蚀 变 类 型 . 常 与 高 岭 土 化 相 混 不 易 辩 认 , 金 矿化 有一 定 的关 系 。 与 比 值 33 36 s S 比 值 87~ 27 .0~ . 0、/ e . 1 .×
其 关 系 为 东 西 向构 造 最 先 形 成 并 进行
究 2 0世纪 5 代 以后 . 0年 陆续有 武警 黄
门 先 后 派 地 质 队 伍 进 入 本 区 开 展 基 础
中 分 布 于 该 断 裂 带 的 西 部 及 北 部 . 感 金 元素 的预 富集 . 遥 当与其 它方 向构造 交
一 一 一 ~ 一 愀
向斜北 翼 之次 级褶 皱松 ( 松树 岭 ) 枣 一
山东莱州望儿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山东莱州望儿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盛明坤(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望儿山金矿床位于胶东地区之招平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
研究结果表明:望儿山金矿床严格受控于望儿山—河东断裂带及次级断裂,矿体主要富集在断裂带下盘以及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体系中;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煌斑岩脉与金矿化分布密切相关;从矿体中心至外侧具有“矿化体→蚀变型矿体→下断裂面→碎裂岩型矿体→上断裂面→钾长石化带→钾长石化花岗岩”的变化规律;矿化蚀变带延深大、走向延伸较为稳定,在望儿山深部以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1-008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Laizhou, Shandong ProvinceSHENG Ming-kun(Six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ihai 264209,China)Abstract: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Zhaoping metallogenic belt of Jiaodong area, with great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Wangershan Hedong fault zone and its secondary faults.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ootwall of the fault zone and the NE and NNE fault systems. The magmatic activity of the mining area is strong, and the lamprophyre ve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mineralization. From the center to the outside of the ore body, there are "mineralized body → altered ore body → lower fault plane → cataclastic ore body" The change rule of "body → upper fault plane → K-feldspar zone → K-feldspar granite"; the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zone has a large extension depth and a relatively stable strike extension, and has a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deep and peripheral Wangershan.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资源储备基地之一,黄金资源储量已探明千余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论某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Il iIii lI ;;j j iiij I圃 il IIi
.
II 。 a。 t Z U a U N i P ; ̄ 。 I — i U .
工 程 技 术
论某 矿 区矿 床地 质特 征及 找矿 标
李 超 白 莲
士
( 川 省 地质 矿 产 勘 查 开发 局 化 探 队 , 四 四川 德 阳 68 0 ) 10 0 摘 要: 通过 对矿 区的矿 床地 质特征 、 物化探 异 常特 征 与 见矿 效 果 的验证 、 矿体 地 质特征 、 围岩 蚀 变的 分析 , 某铅锌 矿床 属 构造 、 层 地 岩性 复合拄 矿 , 石按其 自然类 型可 分为 氧化矿 和硫 化矿 两种 , 矿物 以 白铅矿 、 矿 矿石 铅钒 、 菱锌 矿 、 异极 矿 、 水锌 矿 、 褐铁 矿 、 铁矿 及 针 粘 土矿物 为主 , 并总结 了该矿 床 的找矿 标 志。 关键 词 : 铅锌 矿 ; 质特征 ; 地 找矿 标 志
构造 发育 。 褶皱平行排列 。 小 断裂纵横交错 , 是 A - aC 组合 异常几乎覆盖矿区 , sB_ u 异常形 态与 成矿 的有利地段 。 后来民采 说明, 该异常是矿致 区域性 断裂 构造 ㈣ 的展布及 P 、n 化带分 bZ 矿 异常 。 布特 征一致。 I v号异 常 :此激电异常呈偏带状分布 , 极 土壤次生晕异常多呈面状展布 , 浓集 中心 化率强度不大 。2 0 年我院在此作 T M,E 沿 F断裂带 呈条带状延 伸 , 01 E TM 。 异常分布区主要为 异常与此激 电异常吻合 , 其异常特征与 已知矿 独 山组 与栖霞组地层 ,与原生晕异常分布形态 体异常特征相似 , 推断该异常是矿致 异常。 基本一致 , 次生晕异常范围大 , 但 在构造交 汇区 V号异常 :激电异常呈面性特征 ,连续性 往往形成多元 素相互套合 的叠加异常。在矿 区 好。 峰值 n 9 , 最大峰值达 5 %。 5 此段地层 的蟒 硐 矿点 ,bz 、bA P 、ns、异次生晕 异常分 布于 为旧司组 , 为泥岩 、 页岩、 岩等 , 岩性 炭质 砂 推断 F上下盘, 与激电、 原生晕异常相吻合, 但异常 该异常为地层 引起 。 强度高 , 趋势 明显 , 浓集 异常值范围 : 矿 层位 , 8 1 1 。 厚 4 m 1 2 T M异常特征 1 E wp) 3 O 1 00 l wZ) 40 ( 为 0 ×O b o ×0,f 为 0 x n 区 内构造以断裂为 主,褶皱次之 ,一系列 某矿 区作为新发现矿 产评价 区 , 结合地 质 1— 0×0 ,( ) 1×0 0 l (s O 6O 1 ws 为 O 1。 ×O , A ) q b t w 为 0 1 0 N 向断裂、褶皱 所组成 的 丫 蟒 硐断裂带 , 条件分析 , W 都一 首先选择 民采地段开展 了 T M测量 1 Ox 0 0 ×1 E 是著名的 丫都— 蟒硐一 紫云深大 断裂的盖层构造 工作 , 然后 沿含矿构造 由 s E往 N 方 向展 开。 W 12 32原生晕异常特征 之一 , 具多期活动特点 , 区调资料属 中生代 前 据已知矿体上 2#剖面 Ⅶ 多测 图的 T M测量 据 2 E 区内岩石测量 共圈定 3 P- nC -b 个 bZ - u. — . S 形 成的古断裂 , 可能形成于加里东期 , 从而控 制 观 测成果 , 矿体随 F 倾 向 S 剖面上 1-5 1 W, 4, 点 A- g 生晕组合异常。 - 1 sH 原 原生晕异常与 T M异 E 着 区域构造 的格局 , 并控制着古生代 以来各 时 下方 , 空区具 一定规模 。在 l 点深部 ,24 常的分布地段较 吻合 , , 采 2 3,0 - - 因此 原生晕异常编号与 代 的岩相 古地理环境 ,是地 台内隆起 区与沉 降 测 道仍 有 明显高 二次 电位 ,低 电阻异 常 T M异 常编号 一致 ,分别称为 12及 3异常 E - 区的分界 , 即大地构造单元的边 缘部 位。 3n・ ) 6 0 m , 测道 以后 ,s3 m ,推测该点深部 区。各元 素异常呈椭 圆状 , 2 T>. s 8 沿断裂带分布 , 套合 区域 内岩浆活动不发育 ,主要为早二叠世 303 3 3, 1m段和 3032 , - 5 ̄6m段尚存在富矿段 。由 程度 高 ,浓集趋 势明显 ,在 3异常区 :bZ — P. n 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基性岩浆喷溢形成的峨眉 于深度大 , 且上方有采空 区的存在 , 异常幅值较 A -b 合异常强度高 , sS 组 - 梯度变化明显。伴生元 山玄武岩。 低, 在平面等值线图上不能圈定异常 , 但在剖面 素 A 相对 活泼 , 3 s 在 个矿化地段均形成 了完整 1 . 2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平面图上 , 异常明显可见 , 特别是 2 线 , 4 表明该 的异常, s 在某隐伏矿体上方仅有较弱异常 而 b l 激 电异常特征 21 矿体可能往 S 方 向继续侧伏延深。 E 显示。 矿区激电场总的特点是: 背景场北低南高, 在 此工作认识基础上 , 通过往 N 方向沿 W 2矿体地质特征 西低东高, 局部视极化率背景值达 3 0 此外, F 构造带布置面积性物探 T M测量工作, 5 %。 E 共获 21 .矿体特征 在矿 区中部 下石炭统大塘组 旧司段及下 二叠 统 得 3 个异常。1异常: 中心点位于 l/ , 1 l 在 6 56 某铅锌矿赋存于、都— r 蟒硐断裂破碎带l1 F) 梁山组煤系地层上出现高极化异常带,视极化 道范围较大( 长近4 0 ) 0 m。其异常特征与已知矿 及 下盘栖 霞组灰岩 中 ,在矿 区 F 断裂走 向为 l 率峰值一般为 3 -%, % 5 易于与地质相结合于实 体异常特征相似, 推测场源体埋深在 2 83 0 25-9 % 向 S 倾角 507 ̄其上盘地层 8-0 m 8。2 0 倾 W, 0 0, - 地分辩 , 但对激 电工作有—定的影响。因此 , 在 段和 3932 4-6m段 , Ⅱ类异 常。 为 为 中泥盆统 邦寨组砂岩和砂质页岩 , 山组 白 独 找矿过 程中 , 应结合地 质、 化探成果 , 来识 别激 1 _ 常 : 布于( — 92 ( — 9 1 _ 2 3异 分 1 1 /- 6 1)0一 云岩 、白云质灰岩 夹砂 岩和上泥盆统融县组灰 6 ) ,1 - / 电法矿致异常和非矿异常。矿 区共 圈出 个 激 带 , 4 0 , 长约 0 m 宽约 40 宽达 30 ) v 岩 , 为中二叠统栖 霞组灰岩 。 0r 恨 0m。从 / I 下盘 矿区共 发现 1 0 电异常。 中 I 、I 其 、 I 号异常在工程验证中见矿 多 测道 图分析 ,低阻场 源体埋深向 S 逐 渐加 个铅 锌矿体 。矿体产出形态有陡脉状和缓倾斜 ⅡI W 效果较好, 现分别对异常特征描述如下 : 大, 形成倾向 S 的板状低 阻体 。 W 结合地质 条件 似层状两种类 型图 I其 中 I 、 号、 号矿体 。 号 I Ⅸ I I 号异常 :视极化率 以 3 %圈定的异常宽 分析 ,断层 F 在异常带 N D E侧 2 1 -0号测线 的 最具代表性现分别描述如下 : 缓 , 向长约 70 面积约 0 m 以 3 % 走 0m, .% 1 5 圈定 2- 1 测点 间出露地表 ,破碎带 中褐 铁矿较 02 号 I 号矿体 : F 破碎带 中, 产于 1 矿体呈 陡f 斗 臻 掰 I1 . 两个 二级 异常。激电异常分布 于 F 断 多 , 矿化 、 -、- I2 l 黄铁 方解石化、 白云石化强烈。 为 2 透镜 状 ,长 6m,倾 向延深 10 ,平 均厚度 认 0 0m 层之 南侧( 上盘) F 构造 断裂带 、 沿 1 中上泥 盆统 异常深部成矿地质条件和异常特征均与矿 区已 7 为黄褐色、 . m, 1 1 紫色、 白色土状氧化矿 , 灰 其 呈近东西向哑铃形 。 极化率峰值 3 9 6 知矿体基本相同 , F 及其 下盘可能存在黄 中仍 残 留有 方铅锌 团块 。矿石中 w I为O % O 。尚 推断 1 b . ) 5 有 F 断层通过此异常 , 2 次一级构造发育。蚀变 铁 矿型铅锌 矿 , 故将该异常划为 I 类异常。该异 3% , 均为 2 .% , n 0%-5 %, 5 平 3 3 w ) . 5 6 平均 9 为 5 带强烈且宽 。而且在异常区东 部分 布有已知矿 常已有 L 3 D 一平巷验 证 , 见黄铁矿型铅锌矿 厚 为 10 wA 为 7. l 一6. 1 ̄平均 为 . %;(曲 1 6 x 11 x0 , 2 7 体。此激电异常地E具有一定找矿远景。 乏 28, . m 平均品位 P0 9 Z 16 5
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在金的矿床中最主要的是自然金(其中常含银4—15%,有时有少量的铋钯锑等杂质),其次是银金矿、碲金矿、砷金矿等。
金矿床银多。
因其成矿时间,几乎贯穿整个地质史,现讲下列几类主要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标志介绍如下:一、砂金矿这类矿床由于埋藏浅。
只用简单是淘洗工具就可以轻易获取,所以远在几万年前就被古人开采。
目前砂金任然是一类重要的金砂,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金来自砂金。
砂金矿床以冲积砂金矿最具工业价值。
各类高背景含金岩石和金的原生矿床是金砂的主要来源。
但产生砂金的地方不一定有原生金矿,砂金是靠水流的搬运而富集。
有时离原生金源可达10—20公里。
砂金找矿标志1、沿水系上游是否存在金的高背景岩层或岩金矿床。
2、在河的变宽部是否有“沙洲”,在河曲的突出部位,水流端急的支流进入水流平缓的主流处,易富集成矿。
3、黑龙江流域是我国砂金最多的地区之一,当地老百姓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找砂金的经验:“大沟有腿(即产生金的山脉),小沟有咀”“沟里平宽,侧山平正,旁有排子(阶地),后有座山(沟之顶山,即原生金来源地,钱有迎门山,即关门咀子)4、冲击砂金矿主要产于基岩上面的砾石层的底部。
二、含金石英脉矿床属中温或中低温热液矿床。
金主要产于石英脉中而得名。
可是常与花岗岩话和混合岩化作用有关。
矿床可产于各种性质不同的围岩,特别是含中基性火山岩是变质岩中。
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及黄铁绢石岩化。
矿床多呈脉状及网脉状,少数呈扁豆状受构造裂隙控制。
矿石矿物有自然金、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少量碳酸盐类。
萤石、重晶石。
电气石和钠长石等。
三、火山岩、次火山岩金矿矿床主要赋存在中新生代火山口。
超浅成侵入体,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严格受火山机构及其周围的构造裂隙所控制,矿体呈脉状、圆筒状、环状等。
技术矿物有自然金、银金跨国、黄铁矿、白铁矿、辉银矿等。
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冰长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习目的
以江西德兴铜矿为例,通过对 有关找矿标志实物及各种资料 的研究,学会识别和综合运用 找矿标志,以便较系统地掌握 找矿标志研究内容及其指导找 矿的作用
二、实习要求
1. 认真阅读所附文字资料和图件,了解该矿床地 质概况及找矿标志的有关内容。
2. 观察(包括肉眼观察和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蚀 变岩石标本、氧化露头标本、标型矿物、照片 及其他实物。
6 地磁异常
如图Ⅱ7所示,在图上圈定的大于100nT的磁异常范围,标志着隐伏岩体的赋存部位。
图Ⅱ-7矿田地磁ΔZ异常图 1—岩体界线;2—蚀变带界线;3— ΔZ为100nT的地磁等值线;4—γδπ花 岗闪长斑岩
7 铜草(海州香薷) 参见标本。
四、实习思考题
1. 针对典型矿床,如何分析各类找矿标志的 预测找矿意义?
2. 怎样认识综合研究找矿标志的重要性?
3. 编写实习报告,综合论述德兴铜矿找矿标志, 其内容包括找矿标志种类、主要特征、预测找 矿意义、心得体会等。
三、实习资料
1. 德兴铜矿位于江南台隆东南边缘赣东北深断裂带的 上盘。矿田范围内,出露基岩全为基底浅变质岩 (九岭群九都组),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 两段,上段以千枚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为主,下段以 变质沉凝灰岩为主。构造是控制矿田成岩成矿的重 要条件之一,早期生成的EW向构造系统和NE向长 期继承性活动的深大断裂带及其伴生、派生构造系 统(图Ⅱ—1),是成矿前的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 分明显;晚期NNE向断裂系统是成岩成矿期和成矿 后的构造。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复杂多样的 岩浆岩,与铜矿成矿有关的是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 中酸性杂岩体,花岗闪长斑岩是这一杂岩体的主体, 在矿田范围内呈3个大小不等的岩株及一系列小岩脉 产出。
1—浅变质岩; 2—浅变质岩的绿泥石伊利石化带; 3—浅变质岩 的绿泥石水白云母化带; 4—浅变质岩的石英绢云母化带; 5— 花岗闪长斑岩; 6—花岗闪长斑岩的绿泥石伊利石钾长石化带; 7—花岗闪长斑岩的绿泥石水白云母化带;8—花岗闪长斑岩的石 英绢云母化带
3.氧化露头
• 参见实物标本。石英绢云母化带(γδπ3)的氧化 露头和绿泥石(绿帘石)水白云母化带(H2)的 氧化露头(铁帽),在结构构造、颜色等外观特 征上有明显不同;前者的矿物成分为石英、伊利 石、褐铁矿,后者为石英、褐铁矿、伊利石、针 铁矿。
• 4.标型矿物对比研究成矿期和成矿后的黄铁矿单 矿物样品及有关测试数据,从反射色、晶形、含 铜量等的微小差异中,可以得到启示。
(1) 重砂 异常,如图 Ⅱ-4所示, 发现重砂矿 物达50种, 主要为金属 硫化物及自 然金。
5.矿产分散晕
图Ⅱ-4德 兴斑岩铜 矿田重砂 异常略图 1—浅变质 岩; 2—花 岗闪长斑 岩; 3—蚀 变岩;4— 深断裂带; 5—重砂异 常;6—黄 铜矿;7— 黄铁矿; 8—辉钼矿;
(二) 有关找矿标志的资料
1 遥感地质信息参见卫星照片及图Ⅱ-2。
2 围岩蚀变
如图Ⅱ-3所示,并结合蚀变岩石标本和薄片进行研究。
• 矿田内3个矿床具有相同的蚀变类型和分带型式,除了缺乏泥化之外,
几乎具有典型斑岩铜矿所有的蚀变类型。矿化蚀变是以斑 岩体接触带为中心的环状蚀变分带型式,根据蚀变矿物组合
和不同蚀变类型强弱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可将矿田内面型蚀变 划分为6个蚀变岩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钾长石化带(γδπ1)
• 花岗闪长斑岩 绿泥石(绿帘石)-水白云母化带(γδπ2)
• (γδπ) 石英绢云母化带(γδπ3)
•
•
接触带
• 千枚岩夹变质 • 沉凝灰岩 • (H)
石英-绢云母化带(H3) 绿泥石(绿帘石)-水白云母化带(H2) 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化带(H1)
9
(2)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资料,区域高背景场铜含量一般大于50×10-6,
(3) 水化学异常,如图Ⅱ6所示,根据化学比色分析,异常值为Cu2+≥0.04 mg/L,SO2-4≥4 mg/L,pH≤7。
图Ⅱ-6矿田水化学异常图 1—花岗闪长斑岩; 2— 浅变质岩; 3—蚀变带; 4—含量等浓度线(mg/L)
2. 德兴铜矿矿体特征是:主要铜矿体依附于 斑岩体浅部的内外接触带产出,空间分布 集中,形态完整,规模巨大;矿化强弱呈 过渡性变化,铜矿体与围岩没有具体的突 变界限;矿石的主要矿物成 分简单,以黄 铁矿、黄铜矿较多,辉钼矿、砷黝铜矿、 斑铜矿次之;矿石结构构造多种多样,而 组成的矿石类型却比较单一;多期多阶段 成矿,在不同成矿阶段生成了不同类型的 矿物共生组合;除主要成矿元素铜富集成 独立的工业矿体外,矿石中还伴生有可供 综合利用的钼、金、银、铼、硫、硒、碲、 钴等有益元素,其资源/储量亦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