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高血压

中药治疗高血压

中药治疗高血压今日本文为你送上两种治疗高血压的好方法,第一种是内服中药治疗高血压,第二种就比较新奇了关于运动治疗的哦,究根结底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对于自己身体的爱护一定要放在首位才是,没有好身体怎么会有好生活呢?!一、内服中药治疗高血压[配方]丹参、地骨皮、海藻、昆布、槐花、稀莶草各30克,川芎20克,丹皮、寄生、大蓟、茜草、牛膝各15克,莲子心、荷叶各10克。

[制用法] 取各味中药,水煎服。

[适应证] 高血压血热瘀滞证。

[点评]此方叫做丹参方,目前中药内服治疗高血压多用这个方子,基本大同小异。

治疗效果尚可,但须常服,方中有几味药药性较重,常服易伤肝肾。

二、运动“引血下行三步曲”治疗高血压运动引血下行法治疗高血压有句俗话叫做“人老先老脚”,一棵大树,只要树根不坏,树就不会枯萎,所以只要我们脚上的气血充足,全身的血流就会是正常的。

所以古人有每日搓脚心百次的养生法,还有赤足走路健身法,都对防止衰老有很好的效果。

今天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引血下行,见效更快,而且对每个人的父母都会有效的健身法,那就是引血下行“三部曲”。

1、推腹法腹部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如果不及时排出的话,气血就难以运行到下肢去,下肢就会由于缺血而出现膝痛、水肿、伤口不愈等很多病症,所以推腹是引血下行的第一步。

2、跪膝法这是个引血下行的绝妙方法。

气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脚底,那就先引到膝盖,膝盖气血充足,离脚底也就不远了。

在一个不太软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着行走,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膝盖,膝盖由于新鲜血液的供养,而使寒气可散,积液可消,肿痛可化。

3、金鸡独立做完了跪膝法,再练金鸡独立,您会突然发现可以闭着眼睛站更长时间了。

这是由于跪膝法已经把大量的气血引到下肢了,下肢有力了,当然脚也就站得更稳了。

用金鸡独立可以引气血把脚上6条经络(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原穴冲开,这样,气血才会运行得更加持久有力。

“引血下行法”, 顾名思义, 即指“导引逆乱于上或当下不下之血下行”的方法。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很多,也是我们常见病之一。

除了西药可以降血压外,我们不妨一试中药在降血压上的疗效。

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偏方一、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蜡适量。

前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

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偏方二、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

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本方具有化湿、熄风、祛痰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偏方四、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

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

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高血压的原因第一,血管由于缺少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钙当中的任何一种,血管就会慢慢失去弹性,变成一个弯管,使血液输送困难,不得不加大血压使血液流得比较顺畅。

第二个原因,如果血脂肪、胆固醇太高,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太高,就象长江的上游,水流速度非常快,水非常清澈,没有垃圾,下面没有沙子。

到了下游,水流速度变慢,整个水面上漂着一大堆的垃圾,底下都是沙子。

同样的,当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以后,血流的速度变慢,血管上就会沉积许多附着物,越来越多,这时候血流的速度越来越慢。

但是身体是不允许血流速度变慢的,因为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透过血流输送养分,然后才可以生存下来,才可以继续新陈代谢。

中药膏方治疗高血压

中药膏方治疗高血压

中药膏方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中药膏方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便于使用、吸收迅速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膏方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一、黄连膏方黄连膏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膏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降压的作用。

其制作方法简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

首先准备黄连粉和适量的蜂蜜,将两者混合均匀制成黄连膏。

每天早晚饭前将黄连膏取适量涂抹在肚脐周围,轻轻按摩,并保持15-20分钟。

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改善血压水平。

二、桑白皮膏方桑白皮膏方是一种以桑白皮为主要药材的中药膏方,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制作方法较为复杂,但疗效显著。

首先需要将桑白皮晒干,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花生油搅拌均匀,煮沸后搅拌至成膏状。

每天早晚用温水洗净脚后,将桑白皮膏取适量涂抹于足心,轻轻按摩并包扎固定。

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见高血压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丹参膏方丹参膏方是一种以丹参为主要药材的中药膏方,具有活血化瘀、降压平喘的作用。

丹参膏的制作相对简单,首先将丹参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膏状。

每天早晚睡前取适量丹参膏涂抹于胸前,轻轻按摩并稍作揉捏。

通过持续使用,可以明显降低血压水平,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四、龙胆草膏方龙胆草膏方是一种以龙胆草为主要药材的中药膏方,具有清热解毒、降压利尿的作用。

制作方法相对简单,首先将龙胆草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草蜜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每天早晚饭前将龙胆草膏取适量涂抹于腕部内侧静脉丛穴位,轻轻按摩并包扎固定。

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膏方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黄连膏方、桑白皮膏方、丹参膏方和龙胆草膏方都是中药膏方中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但是,个体差异较大,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自身体质和病情变化。

在使用中药膏方治疗高血压时,应注意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高血压中药方

高血压中药方

高血压_中药方集1.松花淡菜粥用治高血压[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作粥,可加少许盐调味。

食蛋菜饮粥,每早空腹用。

[功效] 清心降火。

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2.柠檬马蹄汤治高血压[配方] 柠檬1个,马蹄(荸荠)10个。

[制用法] 水煎。

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功效] 用治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症状也大有益处。

3.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配方] 鲜西红柿2个。

[制用法] 将西红柿洗净,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功效] 清热降压,止血。

用治血压高、眼底出血。

4.菊槐绿茶饮治高血压[配方]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制用法] 以沸水沏。

待浓后频频饮用,平时可当茶饮。

[功效] 清热、散风。

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5.莲心饮强心降血压[配方] 莲心(莲子中的胚芽)2—3克。

[制用法] 以开水沏。

代茶饮用。

[功效] 清心,涩精,止血,降压。

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心悸失眠等。

6.鲜葫芦汁治高血压[配方] 鲜葫芦、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 将鲜葫芦捣烂绞取其汁,以蜂蜜调匀。

每服半杯至1杯,每日2次。

[功效] 除烦降压。

治高血压引起的烦热口渴症。

7.玉米须煎饮治高血压[配方] 玉米须60克。

[制用法] 将玉米须晒干,洗净,加水煎。

每日饮3次。

[功效] 降压,利水。

用治高血压。

8.柿漆和牛奶治高血压[配方] 市漆(即未成熟柿子榨汁)30毫升,牛奶1大碗。

[制用法] 牛奶热沸,倒人柿漆。

分3次服。

[功效] 清热降压。

用治高血压。

对有中风倾向者,可作急救用。

9.猪胆汁绿豆粉治高血压,[配方] 猪苦胆汁200克,绿豆粉100克。

[制用法] 将绿豆粉拌人胆汁内,晒干,研成细末。

每服10克,日服2次。

[功效] 清热、平肝。

治高血压。

10.黄瓜藤汤治高血压[配方] 干黄瓜藤1把。

[制用法] 洗净加水煎成浓汤。

每门2次,每次1小杯。

[功效] 清热、利尿。

治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中药方剂

治疗高血压中药方剂

治疗高血压中药方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药方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

1. 降压安神汤
组成:
- 黄芩10g
- 牡丹皮10g
- 青皮5g
- 熟地15g
- 龙眼肉10g
- 瓜蒌仁10g
- 龙骨15g
- 丹参10g
用法:
- 将以上药材一起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
- 该方剂具有降压、安神的作用,对于高血压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状有辅助治疗效果。

2. 茯苓丸
组成:
- 茯苓30g
- 赤苓6g
- 天花粉12g
- 牡丹皮9g
- 丹参15g
- 黄芩9g
- 石决明6g
用法:
- 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粉,每次取9g左右,用温水送服,每日1剂。

功效:
- 茯苓丸有利尿、降压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水肿、头晕等症状的治疗。

3. 天王血压丸
组成:
- 紫珠草15g
- 石决明12g
- 菟丝子15g
- 白花蛇舌草20g
用法:
- 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粉,每次取10g左右,加水冲服,每日2次。

功效:
- 天王血压丸具有降压、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这些中药方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嘱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民间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民间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民间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一些传统的中药配方也被民间广泛
使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民间治疗高血压的中药配方:
1. 天麻降压汤天麻降压汤
- 天麻30克,黄芪20克,麦冬15克,丹参10克,山楂10克,红枣5枚。

- 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每日分2次服用。

- 这个配方有助于降低血压,平稳心律。

2. 山楂薏米茶山楂薏米茶
- 山楂15克,薏米30克,红糖适量。

- 将山楂和薏米一起煮沸,加入适量红糖。

- 每日饮用1-2次,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3. 黄芪茶黄芪茶
- 黄芪30克。

- 将黄芪用开水冲泡,每日两次。

- 黄芪具有补气和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有助于控制高血压。

4. 当归生姜糖水当归生姜糖水
- 当归适量,生姜适量,红糖适量。

- 将当归和生姜切片加入热水中,加入红糖调味。

- 每日饮用1-2次,有助于调节血压和血液循环。

请注意:
- 这些民间中药配方仅供参考,并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 在使用任何中药配方之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并遵循其指导。

- 患有高血压的人士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健康,适量锻炼,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规范的治疗。

以上是关于民间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体系。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状等因素来选择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天麻钩藤饮:主要成分有天麻、钩藤、夏枯草、菊花等。

主要用于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

2.杜仲茶:主要成分有杜仲、桂枝、当归、川芎等。

主要用于肾阳不足型的高血压。

3.平肝熄风汤:主要成分有龙骨、牡蛎、石决明、夏枯草等。

主要用于肝风上扰型的高血压。

4.益母草煎剂:主要成分有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等。

主要用于血瘀阻络型的高血压。

5.黄连温胆汤:主要成分有黄连、黄柏、黄芩、生姜等。

主要用于湿热内蕴型的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高血压不仅仅是服用方剂,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变等综合措施。

此外,中药的选择和用法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

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在高血压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一种高血压早期治疗的中药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在高血压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血压早期治疗的中药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高血压早期诊断与评估1.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成人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

高血压早期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水平、病史、临床表现等。

2. 评估指标:高血压早期评估应包括血压水平、心率、体重、腰围、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

三、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1. 基本方剂: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高血压早期治疗的基本方剂如下:(1)基本方:黄芪、白术、当归、川芎、泽泻、丹参、牛蒡子、枸杞子、桑寄生、钩藤。

(2)加减法: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适当加减药物。

2. 方剂解析:(1)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

(2)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安胎等功效,可调节脾胃功能,降低血压。

(3)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4)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解郁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5)泽泻:具有利水消肿、泻热通淋、清热解毒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6)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7)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8)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咳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9)桑寄生: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10)钩藤: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剂
专病专方
1.建瓴汤:淮山药、淮牛膝各30g,生赭石25g,生龙、生牡蛎、生地黄各20g,生白芍、柏子仁各15g,生甘草3g。

舌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阳明实热便秘加大黄;头痛、头晕甚者加菊花、钩藤、天麻、龙胆草;夜不能眠,心悸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夜交藤、酸枣仁;心绞痛加三七、延胡索;血脂高者加泽泻、槐花;肝肾虚者加淫羊藿、桑椹、肉桂、泽泻;脑血栓形成加用补阳还五汤或地黄饮子。

水煎服,每天1剂,每个疗程10天,连服3个疗程。

本组共观察120例,男82例,女38例。

其中Ⅰ期35例,Ⅱ期53例,Ⅲ期42例。

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观察3年血压稳定者为显效,共72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改善,血压基本正常,观察1年未复发者为有效,共44例。

总效率为96.7%
2.活血降压方:赤芍、川芎各10g,丹皮20g,丹参、女贞子各15g,潼蒺藜、钩藤、泽泻、酸枣仁各12g,葛根9g,琥珀粉3g(冲),益母草30g。

兼肝肾阴虚者去川芎,加熟地、白芍、桑椹;肝阳偏亢者去川芎,加珍珠母、生龙牡;痰浊中阻者加天麻、法半夏、炒白术;气虚血瘀者加黄芪、红花、炒杜仲;血脂偏高者加茵陈、决明子、炒山楂。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治疗高血压病102例。

按WHO标准分期,Ⅰ期22例,Ⅱ期48例,Ⅲ期32例;有明显血瘀见证者67例,占65.68%;合并冠心病26例,心律失常l6例,高脂血症31例,脑血管后遗证l9例。

经服用活血降压方,其治疗结果为血压明显下降者,总有效率84.13%。

同时具有明显降低血脂、改善心电图、影响血流变指标等作用。

3.平肝活络汤:钩藤20g,夏枯草30g,杜仲15g,地龙、菊花、川芎、牛膝各10g,红花12g。

血脂高加白僵蚕,桑寄生;湿热盛加黄芩,鬼针草。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对照组采用复方降压片治疗,每次1~2片,每日3次,口服用牛黄降压丸,每次1丸,每日2次、本组共观察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60例。

结果:显效(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2.66kPa以上)治疗组为37例,对照组为23例;有效(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2.5kPa,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4kPa以上)治疗组18例,对照组14例.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症状消失42例,减轻15例;对照组症状消失25例,减轻13例,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本方所用中药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降脂、抗凝、改善心脑血管神经功能的作用。

这种综合治疗效果可能是中医药的治疗优势之一,也可能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防止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有效途径之一。

4.川芎泽泻汤:川芎20~40g,泽泻30~80g,白术、草决明、钩藤、桑寄生、全蝎各适量。

肝阳上亢型加银花、菊花、焦山栀;阴虚阳亢型加生地、玄参、麦冬、枸杞,火麻仁;气阴两虚型加杜仲、牛膝、生地;气血瘀谞酵加红花、赤芍、丹参、全蝎、穿山甲。

同1剂,水煎服.12剂为1疗程。

本方观察80例,经治疗后,显效(症状消失)54例,有效(症状减轻)24例,总有效率为97.5%。

方中重用活血化瘀和利水之品治疗高血压病,方中川芎味辛性温,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佐决明子、钩藤、桑寄生、全蝎平肝熄风,清利头目而除眩晕;泽泻甘利水,与白术配伍取《金匮》泽泻汤化饮而去眩晕。

本方改善症状明显,疗效稳定。

5.七味活血汤:当归、何首乌各15g,丹参20g,蒲黄、莪术、槐花各10g,生山楂30g。

肝阳上亢加夏枯草、菊花、珍珠母、白芍;阴虚阳亢加生地、桑寄生等;肝肾阴虚加枸杞子、桑椹子等;阳虚寒凝加仙茅、淫羊藿;项强加葛根、羌活;肢体麻木加天麻、豨莶草、鸡血藤;痰湿盛加半夏、茯苓等。

凉水浸泡30分钟,煎至200ml,再加水煎取200ml,混合后早晚分2次温服。

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80例,治疗结果:显效29例,好转4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

方中当归养血活血,莪术活血化瘀,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丹参可降低血粘度,与槐花共同降低血管脆性;蒲黄可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小板粘附率;山楂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作用,与何首乌并用,降低血脂,养血滋阴补肾。

诸药合用,瘀血得活,血脂得降,血
压下降,症状改善。

6.蒋氏降压基本方:石决明、夏枯草各30g,豨莶草20g,莪术、地龙各15g。

按主症分为5型,基本方随辨证加减。

①肝火上炎型:加龙胆草、黄芩、山栀子、钩藤、白芍、生地、泽泻或合用龙胆泻肝汤。

②阴虚阳亢型:加天麻、桑椹、白芍、干地黄、知母、黄柏、龟板、生牡蛎或合用知柏地黄汤。

③阳虚阴盛型:加附子、肉桂、山萸肉、熟地、杜仲、淫羊藿或合附子汤及金匮肾气丸。

④痰气互结型:基本方合十味温胆汤。

⑤瘀血阻络型:加丹参、赤芍、川芎、葛根或合通窍活血汤。

然后随兼症加减:心痛胸痹者加全瓜蒌、九香虫、丹参;心烦不眠者加夜交藤、磁石;头痛眩晕,步行不稳者加泽泻、牛膝、首乌;胆固醇、血酯增高者加枯矾、泽泻。

7.健脾祛瘀降压方:黄芪20g,茯苓、葛根、川芎、郁金、菌陈、苍术、白术、山楂、泽泻各15g,木香10g。

伴有肝阳上亢者加桑叶、菊花、夏枯草;伴有心脾两虚者加远志、当归;伴有脾肾阳虚者加肉苁蓉、淫羊藿。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15剂为1疗程。

主治舒张期高血压。

五、中成药
1.心脉通片:功具活血化瘀、通脉养心、降压降脂,用于高血压兼高脂血症患者。

口服,1次4片,1日3次。

2.愈风宁心片(葛根片):本品有扩张冠状血管及脑血管、降压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功具解痉止痛,主治高血压心脏病。

口服,1次5片,1日3次。

3.复方罗布麻片:中西医结合制剂。

功具镇静安神、降压。

口服,1次2片,1日1次。

4.珍菊降压片:中西医结合制剂。

对于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疗效较好,可用于各类高血压。

口服,1次3~4片,1日3次。

5.杜仲降压片:平肝熄风,多用于年老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不足之患者。

口服.1次5片,1日3次。

6.清眩降压片:成分为莱菔子。

可用于各型高血压病症。

口服,1
次2~4片,1日3次。

7.牛黄降压丸:功具清心化痰、镇静降压,对肝火旺盛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较好,对中风之昏迷者,以及口禁、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症也有效。

口服,1次1~2丸,1日2次。

8.山楂降压丸:功具清热明目、化瘀泻浊,研究表明具降压、降低胆固醇之作用。

口服,1次1丸,1日2次。

9.松龄血脉康胶囊:研究显示:有降压、降脂、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及有扩张冠脉及抗衰老作用.口服,1次3粒,1日3次。

10.乐脉颗粒:功具行气活血、养血通脉、化瘀止痛。

主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

用于气滞血瘀造成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头痛眩晕、肢冷麻木等病症。

口服,每次1~2包,每日3次。

6~8周为1疗程。

实验研究证实:能降低心肌氧耗量,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形成,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11. 其他:对于兼患冠心病或心衰、心律失常,可选取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对并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或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可选用刺五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