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7篇)
关于读书交流会发言稿(35篇)

关于读书交流会发言稿(35篇)关于读书交流会发言稿(精选35篇)关于读书交流会发言稿篇1大家下午好!先哲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我感受最深的是爱一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爱。
当母亲把孩子送到学校,远离自己的怀抱和视线,她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能得到真诚的关爱。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担忧以及对教育的期望,期望孩子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一个新的生命,都如同一张白纸,读书、识字,当他们求知若渴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时,老师应给他们营造更多快乐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教师魅力。
教育素养的基本构成是对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内涵。
第一、精通本学科。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教材总有挖掘不完的课题,而每发现一个新的想法和教学思路把它传递给学生无疑会让自己感到快乐,同时也会感觉教材不是在重复。
第二、激情。
教师应该是个有情趣的人,要通过语调、姿势、表情以及逻辑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
第三、严格要求。
要努力成为是一名在学问上严厉的教师,我一直坚信严师出高徒的道理,通过严格的教育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愤,以使他们今后受用终生。
第四、设计课堂。
高效的教学要具有条理性,如果表达不清楚,即使你是该学科的权成人土也没有用。
当然教学可以采取一些变化的形式,如有可能,不妨让理论、概念及经验性的发现形象化以吸引学生,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责任心。
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需要一个教师的责任心来实现它。
回顾自己的教师经历和参与新课改的路程,我由衷的感到,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富有激情和富有诗意。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首先意味着一个精神世界,甚至可以说,教师的精神状态是教师能否获得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一个缺少精神追求的人,他的知识再丰富,他的能力再强,他仍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2023年读书分享会发言稿(9篇)

2023年读书分享会发言稿(9篇)读书分享会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说过:“读书能让人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们不断地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读过《一个都不能落》,让我对我今后所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了一个新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只是一名浇花匠。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你想幸福一生,请你热爱你自己的职业!我深深地爱着教师这一职业。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像园丁一样把雨露洒满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但是,看过《一个都不能落》后我常常问自己,我真的就要像园丁一样吗?园丁的工作是修剪树木,让树木花草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成长,稍有偏差就进行修饰,最后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如果说从辛勤培育、细心呵护角度理解,教师是园丁;如果说学生有错误,教师要帮助他整改,教师是园丁,可是花草虽然有生命但却没有意识,学生则是有意识有灵魂的,如果教师真的完全像园丁一样去“修剪”学生的话,那便是一千个读者,一个哈姆雷特,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一个都不能落》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不是园丁,我只是一名浇花匠!日常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层次不一,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而在他们享受着学习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难以融入其中,对所学的知识仍然是一团迷雾。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教学中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让课堂成为任何一个人心头难言的伤痛。
我的教育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千一律的.学会同一个知识,应用同一个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而是适时地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己特有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个都不能落》这本书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教学了,例如书中提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过度贪玩儿,课堂上违反纪律,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甚至因为摊贪玩而逃课。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范文十一篇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范文十一篇1. 尊敬的各位嘉宾、同志们: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读书分享会。
通过这次分享会,我不仅有机会向大家推荐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本书,也能够从其他同事的分享中收获到更多的阅读启发。
我个人要分享的这本书是《活着》。
这本书是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一个普通的农民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也让我们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所感动,从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坚韧,也看到了生活的不易和无奈。
这本书启发了我去更加珍惜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活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通过这次读书分享会,我还了解到了其他同事推荐的一些优秀的书籍,这些书籍涉及到了不同的主题和文化背景,从中我汲取了很多的阅读力量。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保持读书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
希望今后我们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谢谢!2. 尊敬的各位嘉宾、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次读书分享会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我要分享的这本书是《1984》。
这本书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景象。
通过对主人公温斯顿的描述,作者展现了极权统治下的异化和压制,揭示了权力与个人自由的斗争。
通过对思想监控、历史篡改和言论限制等手段的描绘,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极权社会的威胁和破坏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权力与自由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思考到了个人在一个极权社会中的责任和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束缚,但我们必须保持自我和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和控制。
通过这次读书分享会,我还了解到了其他同事推荐的一些优秀的书籍。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通用6篇)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读书分享会发言稿(通用6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发言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发言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
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分享会发言稿(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20级知行文科试验班的。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二的leader代表在这里发言,与大家分享在大学生活中,我对于阅读的思考和体会。
经历了一个学年的阅读过程,我渐渐发现,读书的旅程,总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以心头的疑问和好奇为开始,以开放的思考和交流为过程,以宽阔的视野和心态为收获。
在知行书院的睿德读书会,在这段即将开启的阅读之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与经典一同成长。
读书的源起,总要追溯回我们心中对于这个世界,对于自身生活的种种疑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一个“问”字,便成为我们潜入书海,追寻活水的最初动力。
我们带着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带着观察身边社会生活的问题,乃至带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问题,开启一段阅读的旅程,叩开古代贤者与现代智者的大门。
在中国经典的研读中,我们追问着儒家与道家的矛盾与融合,阅读先秦诸子在战乱时代的忧国之心和对社会治理的独特构想,寻找古文书简中对于现代治理的阐释与启发;在西方经典的阅读中,我们追问着希腊与罗马的兴盛与衰亡,品味柏拉图与西塞罗的人生智慧和政治哲学,寻找海洋文明在历史起点上的原初表达;在贝卡利亚的法律世界里,我们追问着犯罪与刑罚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寻找“心中饱含正义,目光游走在事实与法条之间”在今日法治社会的意义;在亚当斯密的经济蓝图中,我们追问着分工、财富与道德的关系,寻找政治经济体系里恒久不变的自由与正义。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我们在这个涉世未深而又见识初成的年纪,对于自我和外在环境的好奇与探求之心。
所有的疑惑不一定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但我们又深知,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那一个确定的答案,而在于在这追问的过程之中,我们能遇见多少不同的经典的阐述,能在多少矛盾与对立的观点中求得包容与新知,能启发出多少创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追问。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篇一」何为“儒雅”?一是学识深湛,二是气度温文尔雅。
从一看来,在座诸君,为人师表,皆曾十年寒窗,囊萤映雪,万人同过独木桥。
然后鱼跃龙门,登临高等学府,拜名师,研经著,深造数载,略有小成,乃走向讲台,手执教鞭,经营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业也。
学问之深湛,有目共睹之,此所谓增城职校,儒雅之师也。
深湛学问既有之,温文尔雅之气度又从何来呢?读书人儒雅,君不见潇洒飘逸、放浪不羁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让我们无限神往。
读万卷书,就是读书人风度儒雅的雄厚基础。
谢冕老师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品味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不禁潸然泪下;吟诵他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体会到了那种离别之痛;赏读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感受到离愁别绪的伤悲。
品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流逝;吟诵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明了人世间的坎坷。
为人师表,我们当胸怀壮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道出了我们的愿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我们为教育事业建立功勋的不死决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儒雅教师的豪情万丈。
所以说,诵读经典,让我们铸就了儒雅为师的理想和追求。
做儒雅教师更是一种心态,文如明灯,为我指路。
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显示了人生不为追名逐利而烦恼,只为享受生活而释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我们一种人生的洒脱,一种豁达的淡然;有了执着的追求,更要拿得起,放得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儒雅教师的风度。
儒雅是骨子里的东西,真正儒雅的人,一举手一投足,就能体现出来,无须刻意表现。
正所谓“胸怀家国行方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范文(精选7篇)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范文(精选7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读书分享会发言稿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读书分享会发言稿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进行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其目的是要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包括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
下面,我把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做法和体会拿出来,跟各位老师做真诚的交流。
我们学校有许多喜欢读书的老师,尤其是卞金涛老师、高英猛老师、韩开平老师等,他们博学多才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
他们读书是为了兴趣,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
在上学的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优美的诗歌、散文,各类小说,也深深地吸引着我。
但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在繁琐的工作面前,读书的兴趣渐渐地淡去了,今天的自己总是感觉是在压力下读书。
以前,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杯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
但新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超越了老师是常有的事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仅满足于一杯水、一桶水,不求知识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够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
所以,我认为即使读书的兴趣散去,我们也应该在压力下读书,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我的学习是从反复阅读初中历史教学用书和高中历史教材开始的。
我购买的书籍,我自己把它们分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三类。
近期我购买的书籍主要有:《教师语言的艺术》、《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优秀教师的经典说课案例》、《史记故事》、《成功教师的22条军规》、《人一生要读的经典》等。
分别放在家里、办公室里、学校宿舍里,利用休闲时间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读书分享会领导总结发言稿

读书分享会领导总结发言稿读书分享会领导总结发言稿篇一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带着希望上路》。
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感谢这次活动,给了我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
读专著,谈体会,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从中我感触颇多: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新知识新学科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我们没有时间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而是要不断学习,超越自己。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
” 宽容地对待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宽容地对待学生,意味着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宽容地对待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三、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有思想的人和爱劳动的人。
思想是根基,是教育这棵参天大树的芽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甚至更多的灵魂。
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
“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
用思想去健全学生的人格,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情操,用思想去激活学生的心灵。
四、做一个有爱心的仁者“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甘霖”。
教育植根于爱。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要用爱去浇灌,去呵护,去培养。
或许鼓励没有鲜花那样娇艳,也没有太阳那样耀眼。
但它可以是一滴甘露,使鲜花绽放;可以是一支蜡烛,驱走一方寒冷。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做好孩子,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也可以成为骏马。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12篇)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12篇)读书分享会发言稿1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下午好!畅谈读书心得,共享阅读快乐,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认真做事,简单做人》。
拜读马可·奥勒留所著的《沉思录》已经很久,感触颇深。
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和言论鼓舞人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如:正如我们必须打扫、整理、维护好我们的住所,才能放心去做其他事一样,对我们的心灵也应该如此。
如果你已取得了这些:善良、谦虚、真诚、理智、镇定、豁达,注意不要改变它们;如果你失去了它们,迅速地找回。
你没有采取相同的方法,付出同样多的时间,你就不要指望获得与他人同样的回报。
《沉思录》的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说:“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我们的温总理也说,《沉思录》就放在他床头,天天都在读,已经看了不下100遍了。
由此可见该书的影响力。
由于我仅仅只是通读了一遍,加之水平有限,对该书的理解远不如温总理和何教授那么深刻、透彻,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看待一件事物必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将我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我们为什么阅读?“阅读能让我过快乐平静地生活。
”作者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读书,这是我们天天在做的一件事情,我也是一样。
但就在我读这本书之前,还是处于一边读书一边迷茫的状态。
直到读了这本书,看到这句话,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阅读能让我们过快乐平静地生活。
不是吗,通过读书,学会了更好的思考,并成为一个更具辩别和反省能力的人;通过读书,学会了很多知识,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于是我们快乐充实;通过读书,懂得了许多道理,远离了生活喧哗,于是我们心态平静。
书中的内容告诉我们:不要对生活百般挑剔。
“醋不好,因为它是酸的”、“我不喜欢蔬菜”。
你也许还会说:“我不爱空闲,因为空闲表示孤独”、“我不喜欢人群,因为乱哄哄的”。
但是,如果环境使得你必须独处,你应该认为这是宁静的时刻,要善于享用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7篇)作为一个大师,他的磨课的过程居然也和我们如此相似。
看来,一节好课的出炉:也必须是经历几番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的。
当然还有罗明主编的《陶行知文集》,《教海漫记》,《支玉恒课堂情趣与智慧》,《做最好的老师》以及我们共读的《教师阅读地图》和《给教师的建议》等等,那里面的知识也罢,方法也罢,理论也罢,如天上的星星,如大海的水滴,我只需摘其一颗,取其一滴,选最适合自己的,把它发扬光大足矣。
在阅读中吸取那些有助于我的点点滴滴,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让自己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壮大,在阅读的伴随下走向教育的彼岸,静看一路花开。
和同伴相比,我这点修为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还需我们相互促进,以书为友,让阅读点亮我们的职业幸福!谢谢大家!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
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
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
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
”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
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谢谢大家!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篇三首先,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感谢区委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能我有幸在这里和各位前辈分享有关读书的心得体会。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请大家就读书这件事说一句话,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共鸣,大家回复非常踊跃——有的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朋友,书友多少种朋友就有多少类;也有人说,读书的过程就像思想在旅行,还有人说,没有书的人生无法想象……看来对于读书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关于读书和个人的关系,我觉得杨绛先生有一段话总结的非常精辟,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确实是这样,读书带给人的是一种极致的自由,同时也无限延伸了我们生活的空间。
就我个人而言,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而读书的过程也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人生体验。
在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音乐,戏剧,美食,旅行……在享受这些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和志同道合者来分享,在分享中得到认同,获得更大满足。
国家博物馆一位公众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在所有的分享当中,知识的分享是最高层次的分享。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
我们今天在这儿正是在做这样一件高尚的事情。
我们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但读书又不仅仅只为追求个人的愉悦,知识需要传递才更有力量,在交流中建立更加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在互动、碰撞中促进思考,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
而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困惑。
所谓智者多忧,前不久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映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影片,其中有一部南美洲的电影《蛇之拥抱》深深打动了我,电影是根据上世纪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在亚马逊丛林中的探险日记改编的,其中有个情节是探险家和当地部落的一段冲突——常年的丛林生活使探险家和当地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他们的文化也十分了解,又一次,在他去部落交换食物补给后正离开时,突然发现他的指南针被部落的孩子拿去了,他非常焦急,再三要求首领归还。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以为探险家的焦虑是担心没有指南针而无法继续旅行,因为他一再重复说,我不能把指南针留在这里,甚至不惜要动武强行夺回。
这让他的印第安向导十分气愤,他说:“知识是属于所有人的,你们白人不能垄断!”但是探险家却说:“不,你不明白,我真的不能把指南针留在这里,他们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星象和风向之中,如果有了指南针,他们就会依赖它,而忘记从祖先继承来的知识,忘记自然赐予的天赋。
”而在影片的结尾,随着欧洲文化不断强势入侵,印第安人的雨林文化最终消亡了。
这段情节让我感触很深,和古人相比,我们获取和分享知识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可能面临选择:如何辨别,怎样取舍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对读书那份纯粹的热爱,我们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是装点门楣、充实谈资、提高身份,还是求道解惑、学以致用、经世济人?目的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想,我们的阅读和分享,不应该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为了炫耀博学,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明辨和思考的能力,是能够塑造独立的思想,建设积极的行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就像刚才法师所说,学修并进,最终达到回归天真、知行合一的境界。
如果总结几个关键字的话,我理想中的读书轨迹,应该是一个从内心愉悦到传递力量,再到改变行为的升华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于读书与分享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最后,再次感谢区委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本次活动付出的心血,我也希望能在今后更多地参加这样的活动,和大家一起努力,在阅读中发现更好的自己,在分享中创造更美的世界。
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篇四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时值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在院领导、老师的。
帮助下,我们高博墨源文学社的读书会成立了!首先我谨代表高博“墨源文学社”的全体成员,向热情协助读书会的院学生会表示真诚的感谢!向给予读书会鼎力支持的领导、顾问以及无私帮助读书会的指导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读书会的发起人彭院长、总策划者吴歧范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使人顿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籍。
亲爱的同学们,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的年轻一代,更应该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
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时代在召唤,风华正茂的我们必须勇于担当重任,多读好书,修身养心,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行为,远离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把别人沉湎于网游的时间用在读书上,争做一个精神高贵之人吧!亲爱的同学们,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来临,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点燃一盏阅读的心灯,拥有一轮人生的红太阳。
同学们,以书为友,以书为鉴,攀登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共同走向美好的人生!谢谢大家!读书分享会总结发言稿篇五何为“儒雅”?一是学识深湛,二是气度温文尔雅。
从一看来,在座诸君,为人师表,皆曾十年寒窗,囊萤映雪,万人同过独木桥。
然后鱼跃龙门,登临高等学府,拜名师,研经著,深造数载,略有小成,乃走向讲台,手执教鞭,经营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业也。
学问之深湛,有目共睹之,此所谓增城职校,儒雅之师也。
深湛学问既有之,温文尔雅之气度又从何来呢?读书人儒雅,君不见潇洒飘逸、放浪不羁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让我们无限神往。
读万卷书,就是读书人风度儒雅的雄厚基础。
谢冕老师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品味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不禁潸然泪下;吟诵他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体会到了那种离别之痛;赏读李叔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感受到离愁别绪的伤悲。
品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流逝;吟诵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明了人世间的坎坷。
为人师表,我们当胸怀壮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道出了我们的愿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我们为教育事业建立功勋的不死决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儒雅教师的豪情万丈。
所以说,诵读经典,让我们铸就了儒雅为师的理想和追求。
做儒雅教师更是一种心态,文如明灯,为我指路。
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显示了人生不为追名逐利而烦恼,只为享受生活而释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我们一种人生的洒脱,一种豁达的淡然;有了执着的追求,更要拿得起,放得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儒雅教师的风度。
儒雅是骨子里的东西,真正儒雅的人,一举手一投足,就能体现出来,无须刻意表现。
正所谓“胸怀家国行方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的人不肯读书学习,没有文化修养,一身名牌,但胸无点墨,谈吐粗俗。
即便硬是学别人儒雅,也只能学得皮毛,附庸风雅,不伦不类,最终只落得个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