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综合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 28页)

更多资料请访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参照字符集 (5)4 资源编码的定位 (5)5 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5)6 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5)7 设备的机器编码 (6)7.1 设备 (6)7.2 机架 (7)7.3 机框 (7)7.4 槽位 (8)7.5 板卡 (8)7.6 端口 (9)8 连接的机器编码 (10)9 编制历史 (11)10 修订详细记录 (11)11 附录 (11)11.1 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1)11.2 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19)11.3 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22)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管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

测试结束: 关闭测试 环境,完 成系统测 试与验收 工作
系统验收标准与流程
系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功能是否完整、准确 系统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在各种负载下的性能表现,确保系统稳定、高效 系统安全测试:检查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验收流程:明确验收流程、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验收工作顺利进行
PART 5
系统测试与验收
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
测试准备: 确定测试 目标、范 围和环境
测试用例 设计:根 据需求和 功能设计 测试用例
测试执行: 按照测试 用例执行 测试,记 录测试结 果
缺陷跟踪 与修复: 对发现的 问题进行 跟踪、修 复和回归 测试
测试报告 编写:编 写测试报 告,总结 测试结果 和经验教 训
升级策略:分批次、分模块、分阶段进行升级 升级步骤:制定升级计划、备份数据、升级系统、测试验证、上线运行 升级注意事项:确保数据安全、避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升级效果评估:通过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等方式对升级效果进行评估
学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系统软件要求
系统软件架构:采用分层架构,包括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等 系统软件功能:包括网络资源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系统软件性能:要求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系统软件接口:要求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
系统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确保系统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主机安全:加强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安全配置 应用安全:对系统中的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加固,防止应用程序漏洞被利用 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系统在遭受攻击或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也愈发重要。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通信系统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人们的通信质量和稳定性,还需要兼顾信息安全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移动通信系统的时候,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
首先,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终端设备的接入。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用户的终端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终端设备的类型、数量和接入方法都会对通信系统的设计产生影响。
其次,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频带资源的分配。
频率作为一种紧缺资源,需要精心规划和妥善管理。
在设计移动通信网络时,需要根据频段和网络技术等因素进行频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配置。
另外,网络架构的选择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网络架构会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劣势,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覆盖范围、投资成本等因素进行选择。
其次,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优化,以保证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系统优化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优化方式就是优化射频网络,以充分利用频率资源。
此外,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还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人们对通信保密性和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通信系统的优化过程中,需要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等不良行为。
最后,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持续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整体运营效益。
总之,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只有在科学规划和精心管理下,移动通信系统才能够保持顺畅运营,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中国移动网管系统从“专业”走向“综合”资源管理、网络监控、质量分析成三大发力点

管系统 , 管理和控 制的费用始终居 高不下, 此分离 彼
的 管 理 系 统 也 使 得 全 网 的信 息管 理 难 以 实 现 集 中 统
”
一 一
。
位 中国 移 动 网 络 部 人 士 告 诉 记 者 。
人 士如 是说 。
据 记 者 了解 , 业 务 运 营 以 来 ,中 国 移 动 不 断 全
加 强 在 集 团 客 户 业 务 、 动 增 值 业 务 方 面 的 开 发 和 移
拓 展 , 后 台支 撑 系 统 也 不 例 外 。全 国 大 范 围 实 施 其
0MS 目就是 范例。由此带来 的直接 影响是移 动网 项 络 I化 程 度 越发 明显, P 针对传 统 通信 网络而 建设 的
网管 中心 一 位 吴 姓 人 士告 诉 记 者 。 面 对 当下 日 激 烈 的全2 3竞 争 态势 , 益 ' 网络管 理 已
经成 为保 障服务质量 的利器 , 如果还按照网管系统 但 原有的组成架构和精 细化程度 , 显然不能满足中国移
动 复杂 的 网络异 构 环境 变化 和业 务 的快 速 上线 需 求。 在 此 趋 势 下 , 国 移 动 的 “ e 0S 20 战 略 中 0n S . ” 顺 势 而 出 , 现 了 网管 系统 从 “ 实 专业 ” 向 “ 转 综合 ”的
新闻 关注
பைடு நூலகம்
”● ●_ ±一1 ■丑 — ●
资源管理\网络监控\质量分析成三大发力点
网管系统如果始终固守原有的组成架 构和精细化程度 ,显然不能满足中国移动 复杂的网络异构环境变化和业务的快速上 线需求。
WPM系统介绍

WPM系统介绍⽆线参数管理系统(WPM) 总体介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 2009年9⽉第1页WPM系统建设背景 WPM系统架构 WPM系统功能实现情况 WPM系统软硬件配置要求 WPM系统后续开发部署计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研究所第2页⽬前参数管理存在的问题⽹优的集中化程度低省公司主要担负考核、协调⼯作;⽹优所需各类参数分散,并未在话务⽹管中得到集中管理。
⽹优的标准化程度低各地优化⽔平不尽相同,未建⽴⽹优的标准电⼦流程;参数优化经验未形成标准模板,不易共享和交流。
⽀撑⼿段⽋缺⽹优的信息化程度低集团、省公司只能通过组巡等⽅式检查各地优化⼯作,⽆法实时掌握⽹络实际情况、优化⼿段是否合理等情况;⽹优所涉及参数需要靠⽹优⼈员⼈⼯下载和分析、调整。
在TD⽹络建设后⾯向数据业务、⾯向⽤户感知的⽆线⽹优⼯作压⼒极⼤,⽹优⼈员特别是⽹优专家将极为匮乏。
⽹优⼈员60%~80%的时间在进⾏数据采集、对⽐核查、配置命令等机械性⼯作,只有很少时间⽤于⽹优⽅法的思考;针对不同设备⼚家、制式的⼩系统、⼩⼯具很多,缺乏统⼀规划,⽆法⼤范围推⼴应⽤。
⽹优⼈员匮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研究所第3页⽆线⽹络优化平台建设的背景⽹管系统对⽆线⽹优⼯作⽀持情况- 省级话务⽹管三期可选模块包括‘⽹优综合分析’模块。
部分省(例如,上海、四川、海南…)进⾏了建设。
取得了⼀定效果,但普及⾯不⼴。
各省⽹优⼿段建设现状– 应⽤需求:⽆线⽹优⼯作急需⽀撑⼿段,现有的话务⽹管没有充分满⾜⽆线⽹优的需求,尤其是地市公司的⽆线⽹络优化需求。
– 建设⽅式与规模:各省或地市公司⾃⾏独⽴开发。
相对⽽⾔,地市公司⾃主开发的各类⽹优⼯具最为普遍。
– 主要特征:总体处于⾃⾏制定规范,⾃选本地软件公司或⾃⾏开发的⽅式。
⾯临的⼀些问题具有地⽅特⾊的⼩系统、⼩⼯具很多,缺乏统⼀规划。
系统的体系架构和软件⽔平不⼀,在⼩范围适⽤的软件⼯具,⼀旦推⼴到⼤范围应⽤时,产⽣很多问题,不利于快速在全⽹推⼴ ? ⽹优⼯作所需各类数据分散、独⽴,不利于⽹优⼯作开展 ?现有的⽆线⽹优⽀撑⼿段能⼒现状与⽹络运维集中化管理需求和国际先进⽔平差距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研究所第4页话务⽹管四期⼯作路标试点阶段 NOW!北京福建江西北京会议会议会议会议陕西会议建设阶段话务话务⽹管⽹管四期四期试点试点启动启动福建会议前期前期调研调研⽆线⽹⽆线⽹优平台优平台业务需业务需求分阶求分阶段实现段实现研讨会研讨会话务⽹管四期技话务⽹管四期技术规范制定术规范制定湖南会议话务话务⽹管⽹管四期四期试点试点总结总结电视电话会议话务话务⽹管⽹管四期四期启动启动⽹通 [2008] 169 号06年07年1⽉07年2⽉07年5⽉07年6⽉07年12⽉ 08年1⽉ 08年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研究所第5页⽆线⽹优平台试点情况介绍试点省⼴河东北 BSC数 517 234 123 261 441 536 31 369 767 基站数 26112 12879 6845 11058 13096 12518 1745 15554 21557 ⼩区数 69487 33025 14857 24690 32639 45314 2734 38180 42836 载频数 350000 123811 57837 88643 126792 175955 44455 131297 182715 省优化⼈员 12 10 10 5 4 39 6 31 6 主要⽆线⼚商爱⽴信、西门⼦、华为爱⽴信、北电爱⽴信、华为、Nokia 、中兴、阿尔卡特爱⽴信、西门⼦、华为、Moto 华为、中兴、moto、北电爱⽴信、阿尔卡特西门⼦、华为中兴爱⽴信、华为、Moto 华为、Nokia、阿尔卡特、Moto试点⼯作: 1) 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典型省份 2) 涵盖了现⽹主要⽆线⼚商设备⿊龙江湖湖江青四浙北南苏海川江急需⽀撑⼿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研究所第6页⽆线⽹优平台试点情况介绍试点内容⽆线⽹络基础资源管理功能集⽆线参数管理功能集频率优化功能集⽆线性能分析功能集 DT CQT数据分析功能集⽆线链路测量报告分析功能集 GIS及逻辑树图功能试点任务安排⼴东、湖南、江苏、青海、四川湖南、青海、四川湖南、四川⿊龙江、湖北、江苏、青海、浙江⼴东、河北、湖北、湖南、四川⼴东、⿊龙江、江苏、浙江⼴东、⿊龙江、江苏、浙江2007年12⽉24⽇⾄25⽇于福州召开了⽆线⽹优试点总结会。
移动网络市县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t
宙 ~
,
~
护人 员 由于缺 乏信 息化手 段 .只能停 留在看 护 式
2 . 2系 统 硬 件 设 计 架 构
的维护 阶段 。因此急 需对 现有 应用 集成 、 融合 。 形 本 系统 共 配 置 三 台服 务 器 ( 图2 ) , 分 别 为 数 成标 准化 应用 , 以帮助 市县 更好 地 开展协 同工 作 . 据 采集 服务 器 , 业务处 理服 务器 和 w e b服 务器 。 目 提 高整体 工作成 效 前 数 据库 和采 集 服务 器是 分离 。w e b服务 器 主要 ¨
J r ) KI 5
一
一
羹 撂 采 集 l 配 置 数 据 i
l { 童 能 觳 据l 来自l ' o mc a l 5 5 l
VB60
两 鼓 元 据 图
圆
2 . 3 数 据采集 方式 :
系统设 计 采 用 三层 模式 ( 图1 ) : 采集层 、 数 据 采 集 模 块 自动 登 录 软 交 换设 备 MS C S E R V — 层、 应用层 , 应用 B / S模 式 系统 架 构 , 将 业 务 辑 E R和 M C W. 采 用 S O L语 言 向 MS C S e r v e r和
■■’■ ■■0■ ■■■ ■■ ■… 、 ■ ■■■■ ■ ■ ■■■ ■…
匿 徽 数 存 据 储
强 蕺 处 锯 理
采 数据
l O R A C L E  ̄ ] i J I l
圆 圆
图 l
圆
l 告 警 数 据 l
嚣
E B
嚣
2 【 x Sc r s
维 护 和 管 理 变得 E l 趋复杂, 更加 凸 显 了传 统 维 护 模 式 中的 弊 端 。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了移 动 网络 市县 协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_数据模板

中国移动综合资源数据录入工具
测试用例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010-09-08
1概述
为了配合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为相关的业务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保障前台客户业务的顺畅开通,需要对运营商的综合网络资源数据“摸清家底”,并将清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入库,确保资源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关联性。
本次资源普查工作量大、牵扯部门多、过程枯燥;涉及的专业多,资源广;专业内、专业间的关联关系复杂,增加了数据普查的难度。
为了提升数据普查效率,提高基础数据准确性,减轻专业人员日常工作负荷,故提供了本数据录入工具。
2测试用例集2.1模板维护2.1.1模板新增
2.1.2模板修改
2.1.3模板删除
2.1.4模板下载
2.2数据维护管理2.2.1数据导入功能
2.2.2数据导出功能
2.2.3数据查询功能。
智慧wifi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wifi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WiFi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WiFi网络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传统的WiFi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速、高质量网络的需求,同时也给网络管理员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压力。
因此,设计一个智慧WiFi管理系统,能够提供高速、安全、智能的网络体验,同时解决网络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系统需求分析1. 高速网络体验:系统需要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以满足用户对高质量网络的需求。
2. 安全网络保护:系统需要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机制,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漏和网络攻击。
3. 智能网络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智能网络管理功能,能够自动识别网络使用情况,合理配置网络资源,提供最佳的网络体验。
4. 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需要提供网络监控功能,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问题,同时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维护与升级等。
三、系统设计方案1.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分为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应用层:负责接收和响应用户的请求,提供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
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系统的具体功能,包括网络连接管理、数据加密和解密、网络优化和管理等。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2. 功能设计(1)高速网络体验系统通过优化网络连接配置,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提高用户的网络体验。
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无线桥接功能,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2)安全网络保护系统通过数据加密和解密技术,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漏和网络攻击。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访客网络功能,实现访客网络与内部网络的隔离,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
(3)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网络使用情况,合理配置网络资源,提供最佳的网络体验。
系统可以分析网络负载、网络流量和网络连接数等指标,进行智能网络优化。
(4)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设备状态、网络连接状态和网络负载状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综合资源管理系统;资源资产管理;资源质量管理;在线设计平台;物联网;5G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电信运营商网络资源不断扩张,业务资源更加纷繁复杂[1]。
为了加强对现网多种资源的管理及应用,优化资源结构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合理性,提高电信运营商面向网络的管理能力、面向业务的提供能力,电信运营商提出网络资源综合管理,实现包括集网络调度、设备管理、业务管理于一体的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从而更好的支撑电信业务的提质增效发展[2]。
1系统现状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作为xx省移动网络资源管理平台,经过前期建设已实现对现网全专业的数据进行集中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规范了家客业务、集客业务的管理流程和网络割接流程中资源的标准化管理;并与周边网管系统打通了接口,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对部分上层应用系统提供了数据及应用支撑。
目前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在数据接入、功能实现以及接口协作等层面均取得了一定提升。
统一采集平台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共享至综合资源管理平台,在采集层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对比等处理后,存储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3]。
数据管理层对资源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满足后端服务层和应用层需要。
服务层作为应用层与数据管理层中间件,根据应用层的需求,以数据管理层数据为基础,像应用层提供对应服务。
xx省移动资源管理系统按集团统一要求采用分层的软件结构,软件从下至上分为采集适配层、数据管理层和应用功能层,每层只需要关心本层的数据、业务逻辑和业务实现,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交互,能更好的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4]。
系统基于跨平台的J2EE架构设计实现,采用主流的B/S模式,为用户提供高效的系统应用[5]。
(图1)随着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逐步深入,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在资源数据质量、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网络资源管理能力。
2方案与建议
为了有效提升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管理能力,满足业务支撑需求,发掘资源内在价值,反向精准倒推业务发展,综合资源管理系统需要资源资产管理、资源质量管理、在线设计平台、集客业务支撑、面向物联网及5G等新业务支撑能力几个方面加强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能力。
2.1资源资产管理
2.1.1系统接口现网各专业资源与资产关联平台完成地址、设备绑定后,将绑定信息推送给资产管理平台,并定时将资产系统的资产信息推送至资源与资产关联平台。
接口同步方式:FTP接口协议。
接口同步内容:地址编码、资源与资产映射关系编码、无线资源编码、无线资源名称、资产编码、资产名称。
2.1.2资源管理资产资源对应关系管理:对资源和资产的对应目录进行管理,按照规则方式进行管理。
对资产关联工具及资产关联的合理性核查进行支撑。
资产关联工具:通过查询资源侧统一地址和资产侧地址,对两边的地址进行映射关联。
资产关联核查:根据资产资源对应目录关系,对资产资源关联合理性、关联性进行核查,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呈现。
资产关联任务管理:对未关联的资源,根据工作量分批次选择资源范围,制定出资产关联任务,派发给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处理。
2.1.3资产管理资产的管理需根据项目建设流程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流程,包括如下:入网资产关联管理:通过资源入网清单和资产转资清单的双向同步,映射审核,实现资源入网和资产转资的一体化管理,使得资源在入网时即实现资源和资产的准确映射。
割接资产关联管理:通过资源割接清单和资产调整清单的双向同步,映射审核,实现资源调整和资产替换同步,并实现资源资产映射关系的实时修改。
清退资产关联管理:通过资源退网清单和资产清退清单的双向同步,映射审核,实现资源退网和资产清退的同步进行,达到资产
清退即资源退网。
2.2资源质量管理
2.2.1动环资源管理将动环数据中动环CSC唯一编码与KJ设备编码一一对应的数据进行整理;将动环CSC唯一编码与KJ设备编码不能匹配的数据分为匹配为空、匹配错误、匹配多个的三类报表分别呈现在系统中;通过动环唯一编码匹配的方式成功数据入动环集团最小集19个新建模型中;后续用户整改的数据通过后台脚本定时更新到集团最小集19个模型中。
2.2.2传输资源管理基于入网规范化要求,对传输SDH、PTN、PON、波分、RTN等设备的采集指标做改造,不允许直接入现网库,需接入入网规范化分析系统生成对应入网申请单;对于新采集传输设备做集中化空间归属和状态同步,只有通过集中化数据归属的传输设备现网才可查,才可用。
支持新入网设备并发拓扑采集,并根据拓扑进行物理连纤制作和物理链路分析;基于业务合规性和物理合规性两个维度对入网网元的入网链路进行分析[6]。
2.2.3集客资源管理以集团客户为入口,关联集团客户相关业务,业务相关专线,专线相关设备方式对巡检资源进行选定,通过流程+APP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巡检;从高维到低维、逻辑到物理的拓扑关联能力,以实际现场光缆中断这种物理场景反推对专线业务的影响,同时通过同路由分析判断该光缆中断是否影响保护路由,以此推断对集客业务的影响[7]。
2.3在线设计平台
通过开展传输外线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数据质量提升,科学有效地将工程设计纳入到系统管理中,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传输外线工程在设计阶段的管理模式与实现模式,以便更好的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与效率,提供更准确及时的系统数据[8]。
在线设计覆盖管道工程、线路工程,聚焦设计,融合时间、人员、位置、对象、动作五要素,具有互联网化页面方案,基于位置的可视化线上在线设计工具[9]。
2.4新业务支撑
物联网专线业务:针对物联网业务实现不同承载模式下,实现物联网专线的勘察、开通、变更、停闭等功能,使原本串行的流程转并行,实现物联网业务端到端售中建设统一电子化、平台化、可视化[10]。
5G网络资源管理:根据业务5G业务发展,实现5G资源模型及数据的管理能力,包括新增5G基站(G-NODEB)、5G小区(NR-ULTRACELL)、BBU池资源管理,改造升级现有的BBU、RRU、天线、板卡、端口模型支持适配5G资源的;并实现5G设备面板图可视化呈现[11]。
3结束语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管理平台,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与扩张,支撑的业务不断精细化,需要将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资源管理平台的系统性能与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