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真题汇总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卷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0年全国卷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I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I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3.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 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5.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2017-2019三年全国三卷高考理综生物、化学、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2019三年全国三卷高考理综生物、化学、物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2019全国III卷理综解析2019全国III卷理综2018全国III卷理综2017全国III卷理综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物理、化学、生物解析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8.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9.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我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详解.doc

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及详解.doc

绝密★启用前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试题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势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底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此题共 6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36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达成的是 A. 以豌豆为资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响门路的实验 C. 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拥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答案】 D【分析】【剖析】此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达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案例的达成者很清楚。

【详解】以豌豆为资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达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响门路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达成的 B 错误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达成的 C 错误首例拥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 1965年达成的 D 正确所以选 D。

【点睛】此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达成者。

2.以下对于细胞的构造和生命活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耗费能量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达 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行逆【答案】 A【分析】【剖析】此题综合考察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

细胞增殖都需要耗费能量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的方式有三种经过化学物质传达信息、经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达信息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达信息细胞分化拥有以下几个特色长久性、稳固性和不行逆性、广泛性、遗传物质不变性。

历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真题汇总

历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真题汇总

历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真题汇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知识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必修二第四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遗传信息的转录”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Ⅱ层次要求;同时考查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的“核酸的分布”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Ⅰ层次要求。

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间进行一定的融合,本题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核酸的分布遗传信息的转录【解题技巧】题干明确考查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抓住“真核细胞中”这个关键词语,为后面的C选项作出铺垫。

【答案解析】A选项中考查DNA转录的产物,高中教材介绍了三种RNA,tRNA、rRNA 和mRNA,属于识记层次B选项考查理解能力,同一细胞中不同的基因转录可以同时进行,其转录的产物RNA不同,所以不同的两种RNA可以同时转录得到,属于理解层次C选项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见教材必修一第27页),所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以发生转录过程,形成RNA,故细胞核外也可以发生RNA的合成D选项考查DNA转录过程中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合成RNA,故合成的RNA和原模板连的碱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配对的【答案】 C【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在教学中要立足于课本,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全面而准确地复习,特别在后期复习中要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展开合理的延伸。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所以在备考时要加强综合练习,特别要阅读课本,熟读内容。

高考新课标Ⅲ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高考新课标Ⅲ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1.以下对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 tRNA 、 rRNA 和 mRNA 都从 DNA 转录而来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 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 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 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地区碱基互补【答案】 C2.以下与细胞有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动物体内的激素能够参加细胞间的信息传达B .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响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拥有自养能力并迅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答案】C【分析】动物激素属于信息分子,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A 正确;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响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 正确;癌细胞需要从它生计的环境中获取自己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属于异养型, C 错误;细胞凋亡是指为保持内环境稳固,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结束生命的过程, D 正确。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经过丈量光合作用对不一样波长光的反响(如O2的开释)来绘制的。

以下叙述错误的选项是A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汲取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响中ATP 的合成B.叶绿素的汲取光谱可经过丈量其对不一样波长光的汲取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汲取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 波长光下开释O2是由叶绿素参加光合作用惹起的【答案】 A【分析】类胡萝卜素主要汲取蓝紫光, A 错误;汲取光谱就是经过不一样色素对不一样波长光的汲取值来绘制的, B 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响阶段色素对光的汲取会直接影响到暗反响阶段对CO2的利用,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 CO2的汲取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C 正确;叶绿素主要汲取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汲取蓝紫光,叶片在640~660 nm 波长光下开释 O2是由叶绿素参加光合作用惹起的, D 正确。

4.若给人静脉注射必定量的0.9%NaCl 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浸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添,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浸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添,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浸透压上涨,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分析】0.9%的 NaCl溶液为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必定量的0.9%NaCl溶液,不会惹起血浆浸透压上涨,可是机体血浆量会增添,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Ⅲ卷)A卷

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Ⅲ卷)A卷

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Ⅲ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36分)1. (6分) (2016高一上·大连期中) 下面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 都是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 . 基质中都含有少量的DNAC . 都与能量转换有关D . 所含酶的种类基本相似2. (6分) (2016高二上·宝坻期中) 变形虫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A . 核糖体不断合成蛋白质分子B . 保持细胞完整性C . 线粒体不断供能D .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3. (6分)(2019·全国Ⅲ卷) 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 .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 皮肤血管舒张C .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 . 用酒精擦拭皮肤4. (6分)下图表示需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 . 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 .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D . 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5. (6分)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 . 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 .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 .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6. (6分) (2020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 l、w、f和m为非等位基因C . 说明了染色体是基因的集合D . 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二、必考题 (共4题;共39分)7. (11.0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1年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全国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造切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达成的是A.以豌豆为资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门路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变实验D.首例拥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以下有关细胞的构造和生命活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耗费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达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行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散布特点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干细随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对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同样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摆列在赤道板上5,以下对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品链上传达的能量有一局部经过细胞呼吸消散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能够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拥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检查,以下叙述错误的选项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花费者B.黑光灯传达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检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研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量29,〔9分〕回复以下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捉光能的物质散布在叶绿体的上,该物质主要捕捉可见光中的。

2017-2019三年高考生物全国三卷试题及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生物全国三卷试题及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Ⅲ卷生物2019全国Ⅲ卷生物2018全国Ⅲ卷生物2017全国Ⅲ卷生物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29.(11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真题汇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知识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必修二第四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遗传信息的转录”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Ⅱ层次要求;同时考查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的“核酸的分布”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Ⅰ层次要求。

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间进行一定的融合,本题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题技巧】题干明确考查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抓住“真核细胞中”这个关键词语,为后面的C选项作出铺垫。

【答案解析】A选项中考查DNA转录的产物,高中教材介绍了三种RNA,tRNA、rRNA 和mRNA,属于识记层次B选项考查理解能力,同一细胞中不同的基因转录可以同时进行,其转录的产物RNA不同,所以不同的两种RNA可以同时转录得到,属于理解层次C选项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见教材必修一第27页),所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以发生转录过程,形成RNA,故细胞核外也可以发生RNA的合成D选项考查DNA转录过程中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合成RNA,故合成的RNA和原模板连的碱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配对的【答案】 C【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在教学中要立足于课本,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全面而准确地复习,特别在后期复习中要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展开合理的延伸。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所以在备考时要加强综合练习,特别要阅读课本,熟读内容。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知识点】本题以细胞为主题,用简短的题干考查细胞的代谢、癌变、凋亡以及激素的功能,考查了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中第4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其中的“光合作用的过程”考点;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3节“细胞凋亡的概念”,第4节细胞癌变中“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第二章“激素的作用特点”。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需要对教材中生物学概念、原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掌握,逐个阅读选项,抓住每个选项中的关键概念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A选项中考查动物体内激素的功能,动物激素可以随体液运输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教材最后一段话“有人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你赞成这一说法吗?”例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属于基础知识层次。

B选项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必修一第104页,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属于识记层次。

C选项考查癌细胞的特点,癌细胞具有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的特点。

动物细胞需要从其生活的环境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长、分裂等活动,属于异养型。

所以癌变的动物细胞一样也属于异养型。

属于识记、理解层次。

D选项考查细胞凋亡的概念,必修一第123页黑体字部分。

属于识记层次。

【答案】 C【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高考试题更加注重生物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生物学概念、原理、过程等的。

教学中要注意教材中黑体字的分析理解,同时加强教材中思考与拓展训练的教学,让学生理解透彻。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知识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

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为试题载体,考查了必修一第五章细胞能量和利用的第4节光合作用中“色素对光的吸收”考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教材中第99页图5—10的作用光谱的表示方法(数学模型表示)。

本题考查知识比较单一,集中考查色素知识点,属于中等难度题。

【解题技巧】本题题干以“作用光谱”的绘制为材料,学生感觉有点陌生,其实就是教材中99页的图5--10“吸收光谱”,要能打破思维,适当延伸。

通过回忆教材中的图进行知识的再现,找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以快速解答本题。

同时要能理解作用光谱模型构建方法有:通过测定光谱中出现黑线或暗带来确定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通过测定在不同波长的光下光合作用中氧气的释放量来绘制;也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绘制等。

【答案解析】A选项中考查不同色素吸收的光谱,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蓝紫光,而不是红光。

光能在光反应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将水进行分解,二是促成ADP和Pi发生化学反应,合成ATP。

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识记。

B选项考查学生对题干的阅读理解,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所以色素的吸收光谱可以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属于理解迁移考查。

C选项考查内容同B选项,只要理解了题干中的信息,就能容易判断。

属于理解层次。

D选项考查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吸收光的波长是两个,一个是640—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

同时清楚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

属于识记层次。

【答案】 A【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教材中的图表成为了试题命制的材料。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图标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图标的构建方法和原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理解为什么。

必修一第103页光反应过程的一段文字成为了本题的选项设置,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阅读理解教材内容,避免搞题海战术。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知识点】本题考查稳态及水盐调节知识点,属于理解层次考查。

通过贴近生活实际,以临床上给病人静脉注射0.9%NaCl溶液为背景材料,考查必修三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部分(血浆、渗透压),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部分(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的中心内容---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生理反应。

第一要清楚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其中无机盐中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第二要明白人体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而0.9%NaCl溶液相当于人体内环境渗透压,故称为生理盐水。

第三要知道水盐平衡调节及方式,人体每天既要摄入一定量的水和盐,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解析】A选项由于注射的是0.9%NaCl溶液,即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B选项由于注射了一定量的0.9%NaCl溶液,所以血浆的含量会增加。

但由于机体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要排出一定量的水和NaCl。

C选项同B选项一样,要明白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即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

D选项同A选项,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答案】 C【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题干的内容其实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5页,右边思考栏内的问题“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如果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够注意这两个问题,知道其原因,能够用专业的生物学术语来表达,也就能准确判断本题的所有选项。

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的问题与思考,找准教学和复习的方向。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知识点】本题考查种植物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样方法。

题干简短明了,考点清晰,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中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

本题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属于容易题,学生容易作答。

【解题技巧】解答题目时,抓住关键词语,陆生植物----个体数量较少----样方法调查,特别是抓住“个体数量较少”这个核心,就能判断相关选项。

同时要快速回顾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要求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答案解析】A选项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标记,一般对动物的调查才先进行标记。

B选项样方法调查时要随机取样,由于题干明确说明该种群个体数量较少,所以在取样时可以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选项等距取样是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植物分布和地形情况进行等距取样,由于个体数量较少,所以不能减少样方的数量。

D选项五点取样也是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植物的大小来确定样方的面积,不同植物所选面积不同。

且在个体较少时,应该适当扩大面积,而不是缩小面积。

【答案】B【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高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是新课改的一大要求。

本题的试题材料来自于必修三第61页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要求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及掌握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教学中开展过调查实践,那么学生做这道题就很容易了,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际调查,加深印象,培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知识点】本题考查基因和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