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新变化(政治)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汇总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 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时间
所有制形式
特点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 上的所有权是一致的,雇佣劳动 者在资本家的直接支配和监督下
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第16任总统)
采摘棉花的奴隶在太 阳落山后返回。
被鞭打的黑人奴隶 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 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和南 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最终南北和谈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由松 散的联邦彻底转变为团结的合众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 奴隶制度。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 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此战不但改变了当时 美国的政治经济情势,导致奴隶制度在美国南方被最终废除,也 对日后美国民间社会及文化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
1881年,泰罗25岁那年开始进行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 的研究,1898-1901年受雇于宾夕法尼亚某钢铁厂进行咨询工作, 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铲实验,这为科学管理理 论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901年他退休,开始从事无 偿地咨询和演讲活动,宣传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管理原则 1、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 3、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 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许多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
1.政治因素:战争使得许多国家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德国的帝国崩溃和苏联的革命。
这些政治变化导致了许多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如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2.经济因素:战争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例如德国和日本。
这些国家在战后需要重建经济,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制度。
3.社会因素:战争造成了许多人员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例如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市场扩大以及女性劳动力的增加。
这些变化也导致了许多新的社会变化。
4.技术因素:战争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例如核能、航空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许多新的变化。
在政治方面,战争导致了许多国家政治结构的变化,并促成了共产
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
在经济方面,战争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破坏,并促成了许多新的经济制度的出现。
在社会方面,战争造成了许多人员流动和社会结
构的变化,并促成了许多新的社会变化。
在技术方面,战争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并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
我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我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XXXX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新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因此,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而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的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具有实际的支配和控制权。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的冲突和动乱,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
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
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
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即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背景介绍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包括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新兴 国家的崛起等。这些变化对资本主义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挑战
二战后,资本主义面临了多次经济危 机和挑战,如石油危机、金融泡沫等 。这些危机促使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 整和改革。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资本主义在多个方面所经历的变化,包括 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环保法规的制定
政府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绿 色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 主义也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05
结论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1 2 3
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放 和资本流动,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金融风险与资本主义的危机
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波动也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和波动,需 要加强监管和风政治
民主制度的完善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民主制度建设,实行了 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民主改革,如普选、言论自由、结社自 由等。
政治参与的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国 家的公民参与政治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形 式和渠道也日益多样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8210寝室
1、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这是主流观点。李琮等人是其 代表。他们认为,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特别是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转变时期,仍然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一个阶段。 2、二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黄素庵、甄炳禧把20世纪90年 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称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李景治、向 文华等人也持此观点。他们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 革命的兴起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资本加速向国际化发展,到90年 代则呈现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向全 球拓展,当代资本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 3、三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法国学者德罗奈持此观点。他 认为,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 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 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资本主义 实现了历史性进步。 4、四是社会资本主义的观点。这是高放的观点。他认为,当代 资本主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 结构到社会生活,从内部关系到国际关系,社会化的程度都越来 越高,范围都越来越广,层次都越来越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在逐 步增长,所以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即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 义)比之其他名称更为恰当、更为准确。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生 产 资 料 所 有 制 的 变 化 种 类
个体资本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
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出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表现在:提高关税,大打贸易战;实行货币贬值等。
(6)影响:①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②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特点:波及范围广,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特别大,资本主义生产缩减36%。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 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启示和教训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④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⑤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⑥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罗斯福新政背景: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历史大趋势的认识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二战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新科技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国家调节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诸多方面:(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战后各主要西方国家经济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10 年前的1870年增长了42倍,同期德国增长了23倍,日本增长了5515倍,90年代后仍保持了很强的增长势头,美国保持了长达124个月的增长,1999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上年同期相比竟高达6.9%。
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
劳动者: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劳动工具: 发生革命性变革, 由传统的“三机系统” (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 发展为“四机系统” (增加了电脑控制机) ;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
此外,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
自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开始时是每隔10年左右一次,后来是每隔5年左右一次,现在的情况又有所变化。
二战以前, 美国平均每个周期的时间长度为50个月,后则延续为75个月,而且每个周期中经济增长的时间也延长了。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及其本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1、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内在动因。
当代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经济放任主义所助长的频繁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教训,吸取了前苏联前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普遍强化了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的作用和功能,把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计划调节这两种手段和机制比较自觉地结合起来。
这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另一固有矛盾——单个企业生产的高度计划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减轻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后果,使世界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鼓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信奉市场万能论,主张政府不必干预经济,听任市场的自发性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因此,有个说法,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这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是相适应的。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这种机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特别是1900—1903年的经济危机,使它的弊端充分暴露,从而促使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促使私人垄断进一步走向国家垄断。
与此相适应,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应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在西方称为“凯恩斯革命”。
这样,市场经济有两只手在发挥作用,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另一只是看得见的手,即宏观调控。
因而又有一个说法,即管得最适当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战后,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的理论与实践,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流行起来,大体说来,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社会生产力领域,科学技术成为政府干预的重点领域之一。
各国政府都把科技的发展看作是关系本国经济实力加强、国际地位提高和民族兴衰的关键,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制度
概要
一
原因
二
体现
三
实质及分析
一、促成变化的因素
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入不断完善和 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生产力高速发展。 世界范围内民主力量不断壮大,统治阶级力量相对削弱,工人阶 级为谋求自身权益,继续同垄断资本主义抗争。 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的优越性和蓬勃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挑 战。 改良主义政党影响力扩大,相继获得执政地位。
③【国家行政机构权限不断加强】——通过宪法与法律,使国家权利的行使、
政权结构的布局以及国家权力中的各种权力主体的活动均纳入法制范围。
④【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三、实质及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 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它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 本框架内的变化。
济的干预。
如美国在50~60年代通过的 《民权法》和关于扩大选举权的 宪法修正案等;1946年日本、 1947年意大利、1949年联邦德 国,先后制定新宪法,恢复和确 立了民主的各项原则,并颁布了 一系列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福利 的立法。有些国家还重新制定或 修改了一些重要法典。有的国家 对司法组织进行了改革,加强了 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许多国家实 行了违宪审查制度,建立了宪法 法院,等等。
谢谢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转变。
二、新变化的具体体现
①【政治制度多元化,公民权利有所扩大】(政治制度的多元化及民主化趋势)
——公民在法制范围内较广泛地通过个人政治、法律行为,或以团体、组织、政党为单位,
通过集体的政治、法律行为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谋求自身利益。
政治制度多元化
小结
我们必须用辩证批判的态度和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待资本主义及其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 步作用,但其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 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限性。 对此,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既看到变化的一面,也看到不变的一面,这样有助 于我们在看清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积 极因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公民个人或团体组织,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等。
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总统选举等。
公民权利的扩大
在宪法中增加了关于公民权利义务的条款,扩大了公民权利的规定范围。如财产权、 继承权、受教育权,还有关于公民婚姻、家庭、子女、保险等一系列新规。
②【重视加强法制建设】——协调各阶级利益,缓和矛盾冲突,加强政府对经
所谓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是在不 动摇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赋予 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自由。福利制度没有 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其本质是 为稳固资产阶级统治而服务。政府、军 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仍然扮演着国 家机器的角色,协助资产阶级对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实行强力的统治。
另一方面,国家干预也不 能完全实施和协调产生于经济 体系的各种驾驭资本主义发展 的原则,资本主义的发展,仍 将伴随着各种失衡、失调、波 动和危机。在信息技术普及和 产业结构大变化的条件下,结 构性失衡和危机更加突出,阶 级矛盾更加扩大。资本主义世 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依 旧。为了把垄断性和剥削性的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强加于 各国之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 主义加强了它的政治和军事攻 势,以巩固它在全球的霸权, 造成了国际社会的称霸与反称 霸、支配与反支配、控制与反 控制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