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PPT课件

资
2、确立股份制
本
(企业组织与融资方式)
主
英 ——积聚资本、优化组合
国
分担风险
工 促进
业
革 命
3、实行自由贸易 (贸易政策)
——占领国际市场
义 经 济 制 度 确 立
获取最大商业利润
4、兴起现代货币信用体系
(金融制度)
——融资、资本流通
第16页/共18页
1、促进工业 大规模发展, 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第10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一、现代工厂制度 二、股份制 三、贸易制度 四、金融制度
第1页/共18页
一、现代工厂制度
1、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2、产生的标志: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厂
3、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集中生产、规章制度、分工协作、机器生产 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效能,最大限度发挥劳动潜 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促进工业 社会的到来 与发展
• “现代工厂制度”、“自由贸易制度”既 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又是工业发展的强大 推动力;
• “股份制”、“金融制度”既是工业革命 产生的重要因素、为工业发展积聚资金, 反之,大工业的发展又完善了股份制和金 融制度,催生了现代股份制和现代货币信 用制度,与工业革命是互动关系。
• 英国成经济中心包括:世界工厂(工业制造中 心),世界贸易中心,世界金融中心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第4页/共18页
材料 以下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某工厂规章制度的部 分条文。
•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
二小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ppt

工业革命的推动 01
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 定了物质基础。
资本积累的加速 02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的快速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扩张和分化。
市场需求的扩大 03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扩大了市 场需求,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可持续发展
未来资本主义可能 会更注重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以此 确保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平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竞争与合作
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相互竞争,互相促进。
合作
两者在经济、技术等领域寻求合作,推 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
相互影响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未来展 望受到彼此的影响和制约,需要相互理 解和尊重。
02
跨国公司的崛起
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布局和资源优化,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跨国扩张和垄断。
03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了众多经济合作组 织,通过贸易自由化、金融合作等方式共 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0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 判与反思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脆弱性
经济危机的频发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危机频发,暴露了其内 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贫富差距的扩大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社 会不公和阶级矛盾加剧。
环境问题的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加剧了环境 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社会不平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困境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贫富差距不 断扩大,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和社会 不稳定。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竞争导 致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弱势群体难 以获得必要的资源。
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 定了物质基础。
资本积累的加速 02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的快速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扩张和分化。
市场需求的扩大 03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扩大了市 场需求,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可持续发展
未来资本主义可能 会更注重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以此 确保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平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竞争与合作
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相互竞争,互相促进。
合作
两者在经济、技术等领域寻求合作,推 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
相互影响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未来展 望受到彼此的影响和制约,需要相互理 解和尊重。
02
跨国公司的崛起
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布局和资源优化,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跨国扩张和垄断。
03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了众多经济合作组 织,通过贸易自由化、金融合作等方式共 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0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 判与反思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脆弱性
经济危机的频发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危机频发,暴露了其内 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贫富差距的扩大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社 会不公和阶级矛盾加剧。
环境问题的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加剧了环境 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社会不平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困境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贫富差距不 断扩大,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和社会 不稳定。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竞争导 致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弱势群体难 以获得必要的资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简介(ppt 79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本
公式: m m v
剩余劳动
m’ 必要劳动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 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二. 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速度
周转次数(n) =
一年的时间(U) 周转时间(u)
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周转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生产资本的构成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定义
固定 资本
流动 资本
厂房、机器、设备 一次投入,多次使用 价值逐渐收回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3.固定资本的磨损
有形 磨损
无形 磨损
使用
自然力的作用
劳动生产率提高 —原价值贬值
技术进步 —新机器出现
价值补偿方式:
—— 折旧
加速使用 ——轮班制
加速折旧
——提高折旧率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的 总周转速度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 3000(消费资料)
2
Ⅰ( v + m ) = Ⅱc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制及其演变PPT课件

动的分离和对立。 7.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奴隶社会
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第1的页/共发27展页 。
(三)封建社会经济制度 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
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民。 2.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 3.封建社会地租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地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民。 5.农村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西欧与中国) 6.封建社会有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还存在城市
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
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
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
展的因素有(
)。
第19页/共27页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 第四,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 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第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最初的垄断形式比较简单,只是一种销售协议,存续时间较 短。187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 结束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之后之后和垄断趋势大大加强,
第11页/共27页
(三)垄断时期的竞争及特点※
1.垄断时期的竞争
·自由竞争时期存不存在垄断?垄断时期存不存在竞争?
· 垄断时期的竞争:(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2)垄断 组织之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4)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第1的页/共发27展页 。
(三)封建社会经济制度 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
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民。 2.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 3.封建社会地租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地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民。 5.农村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西欧与中国) 6.封建社会有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还存在城市
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
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
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
展的因素有(
)。
第19页/共27页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 第四,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 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第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最初的垄断形式比较简单,只是一种销售协议,存续时间较 短。187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 结束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之后之后和垄断趋势大大加强,
第11页/共27页
(三)垄断时期的竞争及特点※
1.垄断时期的竞争
·自由竞争时期存不存在垄断?垄断时期存不存在竞争?
· 垄断时期的竞争:(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2)垄断 组织之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4)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精讲课件

产为时业前存资提在必 通 它 来把 成 于 商须 过 们的全 货 品三本、,同三的出部 币 资部循互并时个职发资资本分点连阶能本本三,环为有续段形按、种使不,式一生形其的条机断相并定产态同地应回两件统比资上时顺变到例本并个的一次更原分和存 条。。件必是须互同
资本周转
周转时间
资本的周转速度
周转次数
一年的时间(U) 周转次数(n) =
即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超过了劳动力自身的
价值
价 值
具体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劳动 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增
殖 过
抽象
程 劳动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 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 剩余价值。
生产资本
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
商品资本
G
W
Pm… P …W´
A
G´
生产资本循环
G—W…P…W′—G′· G—W…P…W′— G′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
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 马克思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空间间上上的的并并存存性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时间间上上的的继继起起性性
m' =
=
167%
3小时
• (三)资本积累
• 1、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 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 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 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 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 剥削和统治。
资本周转
周转时间
资本的周转速度
周转次数
一年的时间(U) 周转次数(n) =
即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超过了劳动力自身的
价值
价 值
具体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劳动 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增
殖 过
抽象
程 劳动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 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 剩余价值。
生产资本
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
商品资本
G
W
Pm… P …W´
A
G´
生产资本循环
G—W…P…W′—G′· G—W…P…W′— G′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
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 马克思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空间间上上的的并并存存性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时间间上上的的继继起起性性
m' =
=
167%
3小时
• (三)资本积累
• 1、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 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 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 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 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 剥削和统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PPT课件

道格拉斯·斯坦普 弗兰克的幕僚长和亲信, 曾经有酗酒问题。发现彼 得·罗素与瑞秋发生性关 系,道格将其牵扯进安德 伍德的政治行动中。
佐伊·巴恩斯 《华盛顿先驱报》记者,后 因与老板产生矛盾而转职到 "头条网"(Slugline)。在与安 德伍德初次见面后迅速与其 建立了互相利用的关系,二 人发生性关系,同时安德伍 德为她提供内幕新闻素材以 打击政治对手。
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 有代表资产阶级执政掌权、对政府施加政治影响,控制议会、指定方针政策、操纵选举、控制 群众和舆论宣传。
从政制度的类型上看,大致分为两党制和多党制等形式。
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与局限性
• 进步作用:
•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
• 局限性:
• (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资本主义的
民主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 (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 (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民主党 而民主党相对较温和,它更强调福利、环保等。
共和党
不过这都是相对的,两党都有强硬派、中间派、温和派。 两党虽然纲领不同,
但在保证美国的利益上态度却是一致的。民主党虽较温和,但有时比共和党更
厉害。比如,民主党常常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共和党虽崇尚武力,但
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得到很多好处,因此有时对中国还是比较温和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九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PPT课件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 主义私有制。尽管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国有经济, 而且它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一段时期 内有所增大,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私有制 基础并没有改变。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 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 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 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 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 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了卖自己 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因 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 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2、不管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其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特征没有变,变化的只 是它的具体体制形式。
本章小结
通过学习资本主义形成和制度变迁的过程,科 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认识当代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出现的新特点。
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 可以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 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具 体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全 球化等方面。
1、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市场经 济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 固有的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比较 适应生产力发展,整个经济发达程度都有较大 的提高。
教学内容 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 质特征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 化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及其本质特征
9-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入的成本(相当于C),工资的约定和支付(V
)都是约定的,而生产的结果或销售额是不 确定的,所有者或资本家最终承担了这个不
确定风险。而剩余就是对承担不确定风险的
回报。
商品价值量构成
商品价值量:
w cvm
剩余价值率: 削的程度。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人受剥
m
m v
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
合,性质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
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 。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 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价值增殖
资本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
政治经济学mmx
10
第10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mmx
11
资本流通总公式
G——W——G'
货币变成资本就是一般等价物充当了资本
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剥
削关系。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 不是一般商品商品价值,“是一种物,而是 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政治经济学mmx
2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这为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逃亡的农奴,瓦 解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自由劳动力 市场竞争使得小手工业者分化为资本家和雇佣工 人。----雇佣劳动 包卖商组织集中生产 ---- 工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8-13章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P132-147
3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 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 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11
2、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第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 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
最典型的是英国从15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的所谓 “圈地运动”。
12
第二,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 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货 币财富积累。
10
(四)资本原始积累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兴资 产阶级均以十分野蛮的方式开始致力于资本的原 始积累过程,加速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因为它 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 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 的资本积累,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马克思指出:“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 , 因为它是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 史。”(马克思:《资本论》第 1卷,第783页)
17
对G—W—G′矛盾的有效解释与说明,能够回 答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能够回答货币如何转 化为资本,即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条件
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价值增殖“必须在流通
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 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88〜 189页)。
18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
第三,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 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马克思说: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用血和 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资 本论》第1卷,第783页)
13
3、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
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 展准备了大量雇佣劳动者和巨额货币财 富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可以说,没有 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
4
【教学要求】
本章首先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 2、明确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3、理解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划分意义;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难点: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区别和联系
14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 征
(见教材第136页)
1.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基础
2. 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 质特征
3.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 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15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货币的拥有与投入是资本家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出
7
说明: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
展→ →城市的兴起和货币关系发展→ →社会分工扩大→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封建行会解体→ →封建行会的 师徒关系演变成雇佣关系→ →封建的自然经济遭破坏而商 品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 资本生产关系的萌芽。 2)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
上述由小生产分化及商业资本控制而产生的资本主义 经济生产关系还是十分幼稚的,还保留着封建制度下的旧 形式,且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也很小,因此,只能算 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8
3)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资本雇佣劳动关系的 产生 。
4)手工业者的分化是产生建社会内部的经济 结构中萌芽、产生,并逐渐发展,不断溶解封 建经济结构,最后取代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和相应的生产关系。
(联系第四章: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 货币的区别)
16
二、解决资本总公式G—W— G′(也可称之为资本流通公式)矛
盾的先决条件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 一方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
增殖,产生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 另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
资本的货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 原则,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
发点
在任何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都是人们从事社会生 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只有与生产资料 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创造出物质财富。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拥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数 量、质量及其规模是由商品生产者的货币拥有量所 决定的。资本家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首先 用其拥有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货币不 一定是资本。
9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 一是大量的个有人基身本自经由济但条失去件生产资料的
劳动者;
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 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显然在不断地创造着 这两个条件。但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分化机 制来发展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形成强制 性的制度变迁机制 ,加速两个基本条件的 形成过程。
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 其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一)(补充内容)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
度的更替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已先
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 度等。
6
(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 芽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封 建生产关系以其固有的保守性与封闭性,越来 越成为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障碍。这在客 观上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和自然经济的 藩篱,建立有利于私有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 生产关系。在这个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逐 渐产生了。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P132-147
3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 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 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11
2、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第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 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
最典型的是英国从15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的所谓 “圈地运动”。
12
第二,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 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毒品等加速货 币财富积累。
10
(四)资本原始积累
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兴资 产阶级均以十分野蛮的方式开始致力于资本的原 始积累过程,加速上述两个条件的形成。因为它 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 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 的资本积累,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马克思指出:“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 , 因为它是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 史。”(马克思:《资本论》第 1卷,第783页)
17
对G—W—G′矛盾的有效解释与说明,能够回 答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能够回答货币如何转 化为资本,即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条件
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价值增殖“必须在流通
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 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88〜 189页)。
18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
第三,在国内则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发行公债、 增加捐税和保护关税等制度,聚敛大量财富。
马克思说: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用血和 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资 本论》第1卷,第783页)
13
3、资本原始积累的意义
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 展准备了大量雇佣劳动者和巨额货币财 富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可以说,没有 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
4
【教学要求】
本章首先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 2、明确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3、理解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划分意义;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难点: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区别和联系
14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 征
(见教材第136页)
1.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基础
2. 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 质特征
3.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 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15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货币的拥有与投入是资本家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出
7
说明: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
展→ →城市的兴起和货币关系发展→ →社会分工扩大→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封建行会解体→ →封建行会的 师徒关系演变成雇佣关系→ →封建的自然经济遭破坏而商 品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 资本生产关系的萌芽。 2)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之后实现的。
上述由小生产分化及商业资本控制而产生的资本主义 经济生产关系还是十分幼稚的,还保留着封建制度下的旧 形式,且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也很小,因此,只能算 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8
3)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资本雇佣劳动关系的 产生 。
4)手工业者的分化是产生建社会内部的经济 结构中萌芽、产生,并逐渐发展,不断溶解封 建经济结构,最后取代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和相应的生产关系。
(联系第四章: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 货币的区别)
16
二、解决资本总公式G—W— G′(也可称之为资本流通公式)矛
盾的先决条件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 一方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
增殖,产生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 另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
资本的货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 原则,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
发点
在任何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都是人们从事社会生 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只有与生产资料 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创造出物质财富。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拥有的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数 量、质量及其规模是由商品生产者的货币拥有量所 决定的。资本家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首先 用其拥有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货币不 一定是资本。
9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 一是大量的个有人基身本自经由济但条失去件生产资料的
劳动者;
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 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显然在不断地创造着 这两个条件。但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分化机 制来发展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形成强制 性的制度变迁机制 ,加速两个基本条件的 形成过程。
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 其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一)(补充内容)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
度的更替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已先
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 度等。
6
(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 芽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封 建生产关系以其固有的保守性与封闭性,越来 越成为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障碍。这在客 观上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和自然经济的 藩篱,建立有利于私有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 生产关系。在这个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逐 渐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