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简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
它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1 质量保证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来确保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和可比性,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2.2 质量保证的原则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化:制定标准的监测方法、设备、实验操作等,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体系等,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一致性;- 可追溯性:确保监测数据的来源可查、可信;- 可靠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性:采取长期监测和定期校准的方式,保障监测过程的持续性。
2.3 质量保证的措施为了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3.1 标准化监测方法和程序制定和使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确保环境监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2.3.2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3.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来检验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检验监测设备的可用性。
2.3.4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和规定,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能满足监测目的和要求。
3.2 质量控制的目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 提供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以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确保监测结果能够满足监测目标和要求,以评估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 防止误差和偏差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保证措施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环境监测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环境监测保证措施。
1. 定期的采样和监测为了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的状况,可采用定期的采样和监测方式。
通过在不同地点采集和分析样本,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来源、浓度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
例如,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可设置多个监测站点,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 高精度和高灵敏的监测仪器设备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配置高精度和高灵敏的监测仪器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精确测量出环境污染物的浓度。
例如,在水污染监测中,可以使用先进的光谱仪、质谱仪等仪器,对水样进行多项分析,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质量控制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应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包括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处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只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才能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化体系,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4. 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与公开环境监测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对于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各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及时获得监测数据和报告。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5.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机构为了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机构。
监测网络应覆盖各个污染源和敏感区域,确保全面监测环境污染的状况。
监测机构应具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
同时,还应建立环境监测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协同,共同推进环境监测保证措施的落实。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是确保环境质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1. 校准: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程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2. 质控样品:在监测过程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质控样品,用于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控样品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3. 质量保证计划:制定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各个监测环节的质量要求和具体措施。
质量保证计划应包括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要求等内容。
4.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标准操作程序、操作规范和培训。
通过内部质量控制,确保监测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保证措施:1. 外部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参与评估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度。
通过外部质量评估,加强监测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提高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2. 质量控制审核: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定期审核,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审核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整理,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问题处理:及时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保证问题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问题处理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并记录处理结果。
4. 监测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可追溯性。
数据管理应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等环节。
总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确保监测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才能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从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和管理规范三个方面分析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及对策。
一、仪器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先进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因此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
1. 仪器选择: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具备合适功能和性能的仪器设备。
应优先考虑国家标准认可的仪器设备,并保证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仪器运行: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及时修理和更换老化的部件。
在仪器检测过程中,要按照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或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3. 数据校对:要始终保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定期进行数据校对,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数据,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修复或更换仪器设备。
二、人员素质1. 技术培训: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监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2. 质量意识: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使其认识到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和责任。
要求监测人员严格遵守监测规范,严密执行监测程序,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交流合作:加强监测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相互监督和纠正错误。
建立监测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议,分享监测经验和方法。
三、管理规范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还在于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1. 质量管理: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落实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
2. 样品管理:加强对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管理。
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污染。
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质量控制方法及要求

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质量控制方法及要求一、质量控制方法1.样品质量控制样品的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的首要步骤。
主要方法有:(1)样品收集: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失,采样器具要经过严格清洗和消毒。
(2)样品保存:采样后及时进行保存,如需长时间保存,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避免样品分解和挥发。
(3)样品处理:样品处理程序要能保持样品的原始特征,以避免误差。
2.检测装置质量控制(1)校准: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仪器维护:及时清洗、调试和更换部件,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3)器皿清洗:定期对使用的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残留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仪器精度:仪器在规定工作范围内的精度要符合要求。
3.样品分析质量控制(1)样品分析方法: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成分分析:确保实验室成分的标准化和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3)样品分析过程控制:严格按照分析方法操作,避免误差和污染。
4.数据质量控制(1)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误差和丢失。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校验,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数据比对:将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对,以确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要求1.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各项质量控制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控制措施。
2.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对每个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仪器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包括定期校准、清洗和更换部件等。
4.样品管理对样品进行严格管理,包括采样、保存和处理等环节。
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空气质量要符合相关要求,确保测试结果不受环境影响。
6.数据管理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保障措施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措施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不断加深,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方案制定、设备及仪器校准、样品采集与保存、数据质量控制、质量评估与审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的措施。
1. 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观测、监视和测量,以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和环境影响的科学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对于我们准确了解环境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方案制定2.1 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在制定监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背景、监测目的和法规要求等因素,确定需要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制定适当的监测指标和标准。
2.2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确定监测的频率,即监测时间和监测周期。
同时,确定监测的人员和责任分工,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设备及仪器校准3.1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仪器设备。
同时,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校正测量误差,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
校准的频率应根据具体仪器的使用要求和监测要求来确定。
4. 样品采集与保存4.1 采样点选取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
4.2 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选择根据监测的环境介质和污染物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器具。
采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3 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在采集后需要正确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样品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和运输工具,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5. 数据质量控制5.1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采样、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并提供数据支持给决策者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1. 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点位的选择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
在选择监测点位时,应考虑地理位置、环境背景和环境问题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来确定监测点位的数量和布局,以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仪器设备选择和校准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应考虑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适应性。
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还需要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采样和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
采样时应注意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时机的确定和采样方法的正确使用,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也十分重要,只有合适的分析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
4.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数据质量控制,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降低误差和偏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评估,以及数据质量合格率的评价。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决策的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现场质量控制现场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对现场操作进行控制和监督,以确保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范文精简处理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措施和流程,确保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标准化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标准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定期进行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的测量,以评估设备性能。
3.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排查数据异常,实施数据验证和核对措施,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意识,确保监测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操作规范和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监测过程中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质量控制样品:定期引入质量控制样品,例如参比样品、质控样品等,进行测量和比对。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对比,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纠正措施。
3. 实验室管理系统:确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监控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及时传输。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档和查询系统,便于数据回溯和分析。
结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标准化采样方法、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案、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摘要: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是一个强制性、公正性的工作环节,因此在针对环境监测进行质量控制的时候也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整个的环境监测结果合理可靠。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些加强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管理;技术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s a mandatory, justice work link, therefore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control work must be done well, only so can ensure that the whol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result is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some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ocess of quality assurance work methods and measure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assurance; The measure; Management; technology
在新时期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检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不能忽视环境检测的作用。
在环境检测工作中,我国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环境检测技术相对落后、相应的配套技术不全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水平。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想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很不容易,控制好环境监测的质量问题历来为我们所探讨。
就以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提高环境监测管理的水平,保证检测过程合理可靠;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
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下。
1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
1.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精准、可靠和完整的根本。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要运用技术文件,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记录等式,对所有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系统和协调的控制,对各个部门的监测管理者的职责与行为加以具体的指导和规范。
因此,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应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原始记录、分析检测、处理数据、撰写报告等各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二是开展监测部门内部
的审核与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有效进行。
1.2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只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才可实施。
在新时期,我国缺少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
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
这些环境监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过硬的监测技能,并却具有国家持证上岗证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正确的使用监测仪器,认真分析监测的结果,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制定出高效的防治方案。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水平提高监测质量的基础。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环境监测人员。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整个环境监测系统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是注重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是完善人才考核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
在人才考核制度中,尤其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
1.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规范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不断地发展,在环境监测技术上,虽然我们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取得一些令人欣慰的效果。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在已有的技术水平基础上,不断研制出新的、先进的技术,寻找适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最佳路线,完善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体制,提升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不断完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分析方法,为环境监测提高技术保障。
一是加大对环境监测所需各类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投入,当监测工作有需要时能够根据需要增添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同时要对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二是加强对国家发布的关于环境监测的新要求、新规范和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三是逐步实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受控,直接采集监测仪器中的数据,自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1.4改进环境监测的方法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方法相对的落后,其先进程度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我们必须改进落后的监测方法,建立自动监测的体系,提高其在噪声、空气以及水资源等方面监测的准确率,提升整个环境
监测系统的自动化能力,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更好地进展。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环境监测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的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质控图的应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质控图的原理是一组遵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其总体均值为μ,总体标准差为σ,根据概率论知识,约有68%的数据落在μ±1σ范围内,有95%的数据落在μ±2σ范围内,有99·7%的数据落在μ±3σ范围内,即落在±2σ以外的数据只有5%,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在质量控制图中,以相距中心线的正负三倍标准差(±3σ)作为合理的控制界限,以±2σ作为警戒限。
在有限次测定中,将平均值-x作为μ的无偏估量值,测定标准差s作为σ的无偏估量值。
如果所考察体系的特性量值有95%落在警戒限内或99·7%落在控制限内,表明该体系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反之,则可能处于统计失控状态。
我们可以根据质控图来检查分析测试过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如用挂膜法测定空气中的SO2时,根据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制作挂膜法测定SO2的膜空白质控图。
再根据-x-R质控图的计算公式按照各自的系数计算-x-R质控图的中心线、警戒限和控制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绘制-x-R质控图。
当样本的平行测定份数较少(小于6时),其极差下限无需控制,使用-x-R质控图时,只要两部分图中有任一点超出控制限(不包括R图的下控制限),都表示分析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质控图是用来连续反映分析工作质量的,制作质控图时分析测试数据不能以一次测定多个数据的方式完成,应按一定时间间隔,以日积月累为宜,并定期修正中心线、控制线和警戒线。
当然,质控图的使用只是众多新技术、新方法中的一种,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被环境监测所采用,用以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具备完善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必须拥有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员工也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环境监测的质量才能够得到科学的控制和把握;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我相信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和方法来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在保护环境工作中,环境监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各因素进行科学的监测,我们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的、重要的环境信息,进而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其监测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9.
[2]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上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6.
[3] GB/T15434-1995.环境空气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S].
[4]吴鹏鸣等编.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