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3.1消毒与灭菌方法3.1.1 压力蒸汽灭菌3.1.1.1 适用范围: 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3.1.1.2压力蒸汽灭菌器: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3.1.1.3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灭菌原理: 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灭菌方法:1)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①在主体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将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内;②将顶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壁的方管中,盖好并拧紧顶盖;③将灭菌器的热源打开,开启排气阀排完空气后(约在水沸腾后10min~15min)关闭排气阀;④压力升至102.9kPa(1.05kg/cm2),温度达121℃时,维持到规定时间(根据物品性质及有关情况确定,一般20min~30min);⑤需要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慢慢放汽,待压力恢复到零位后开盖取物;⑥液体类物品,待压力恢复到零位,自然冷却到60℃以下,再开盖取物。

2)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①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柜室内,关闭柜门并扣紧;②打开进气阀,将蒸汽通入夹层预热;③夹层压力达102.9kPa(1.05kg/cm2)时,调整控制阀到“灭菌”位置,蒸汽通入灭菌室内,柜内冷空气和冷凝水经柜室阻气器自动排出;④柜内压力达102.9kPa(1.05kg/cm2),温度达121℃,维持20min~30min;⑤需要干燥的物品,灭菌后调整控制阀至“干燥”位置,蒸汽被抽出,柜室内呈负压,维持一定时间物品即达干燥要求。

⑥对液体类物品,应待自然冷却到60℃以下,再开门取物,不得使用快速排出蒸汽法,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炸。

3.1.1.4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1)灭菌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前言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医院的消毒工作变得更为重要。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的消毒工作必须得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本文旨在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二、消毒管理机构为保证医院健康环境的安全,必须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机构,为消毒工作的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三、消毒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当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消毒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把关消毒人员的任用和管理。

四、消毒药剂的选择医院消毒药剂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消毒药剂必须具备杀菌、灭毒、驱蚊等多种功效,同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

五、消毒设备的选择医院消毒设备的选择应当根据消毒对象和特点而定。

消毒设备必须经过安全检测并且符合国家标准,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六、消毒指标的监测为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效果,必须对消毒指标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消毒药剂浓度、微生物数量、温度、时间等。

七、消毒操作流程医院消毒操作必须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消毒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标记并做好记录。

八、医疗器械的消毒医院必须为医疗器械的消毒设置标准的消毒流程,并对不同的器械设置不同的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完成后必须对器械进行标记并做好记录。

九、医疗废物的处理医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消毒和处理。

医疗废物消毒完成后必须进行标记并做好记录。

十、消毒防护措施医院消毒工作过程中必须设置消毒防护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衣、戴手套、佩戴护目镜等。

十一、结语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保证医疗卫生环境安全的关键,本文旨在为医院提供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的指导意见,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

(完整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完整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名词术语(一)。

医院消毒: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病源微生物的过程。

(二).消毒: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三)。

灭菌: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四)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五)。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六).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比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治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之后进行的消毒,均为预防性消毒。

(七)。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之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八).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九)。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一)。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十二)。

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十三).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活性的过程.二.消毒作用水平:根据消毒因子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种类以及对微生物杀灭能力,可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级.(一)灭菌: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和物理方法。

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过氢等化学消毒方法。

(二)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乙氢、含溴消毒剂、臭氧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医院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消毒技术标准,以确保医院环境和设备的卫生状况,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各级医院的消毒工作,包括医院内部的环境消毒、设备消毒和医疗器械消毒。

四、术语和定义4.1 环境消毒:指对医院内部的空气、地面、墙壁、家具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工作。

4.2 设备消毒:指对医院内部的各类设备、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的工作。

4.3 医疗器械消毒:指对医院内使用的各类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的工作。

五、环境消毒技术规范5.1 空气消毒5.1.1 定期对医院内部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紫外线灯等设备进行空气消毒。

5.1.2 消毒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5.2 地面消毒5.2.1 定期对医院内部的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消毒水、消毒剂等进行地面消毒。

5.2.2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5.2.3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地面,避免损坏地面材料。

5.3 墙壁和家具消毒5.3.1 定期对医院内部的墙壁和家具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消毒液、消毒喷雾等进行消毒。

5.3.2 消毒液和消毒喷雾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5.3.3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墙壁和家具,避免损坏。

六、设备消毒技术规范6.1 设备清洁6.1.1 定期对医院内部的各类设备进行清洁处理,包括表面清洁和内部清洁。

6.1.2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专用清洁剂,注意清洁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6.2 设备消毒6.2.1 定期对医院内部的各类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消毒液、消毒喷雾等进行消毒。

6.2.2 消毒液和消毒喷雾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重要的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消毒工作必不可少。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各级医院的消毒工作,包括医疗设备、器械、空气、水源、表面和环境等方面的消毒。

三、消毒分类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将消毒分为三个级别:1. 一级消毒:主要用于清洁表面,去除可见污物和一部份病原微生物。

2. 二级消毒:对一定范围内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适合于医疗设备、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3. 三级消毒: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效杀灭作用,适合于高风险手术器械、血液制品等物品的消毒。

四、消毒操作流程1. 消毒前准备:包括准备所需消毒剂、器械和设备,检查消毒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消毒剂的有效期。

2. 消毒区域准备:消毒区域应保持整洁,无杂物,避免交叉污染。

3. 消毒操作: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使用量和接触时间,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杀菌作用。

4. 消毒后处理:将消毒剂彻底清洗干净,保证消毒物品无残留。

五、消毒剂选择1. 一级消毒剂:常用的一级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酒精类消毒剂等,根据不同物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 二级消毒剂:常用的二级消毒剂有过氧化氢、紫外线消毒等,根据物品的特性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 三级消毒剂:常用的三级消毒剂有乙烯氧化物、高压蒸汽消毒等,根据物品的特性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六、消毒设备和器械的维护1.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和器械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2. 按照设备和器械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操作错误导致设备损坏。

3. 定期对消毒设备和器械进行维护保养,清洁设备内部和外部,保证其正常工作和消毒效果。

七、消毒效果监测1. 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包括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检测。

2.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毒措施,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八、员工培训和宣教1. 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技术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为了保证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消毒技术的规范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消毒技术的规范,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消毒技术的分类1. 高温消毒技术高温消毒技术是指通过高温蒸汽或高温热空气等方式,对医疗器械、衣物、床上用品等进行消毒。

高温消毒技术要求设备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能够确保被消毒物品的全部表面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要求。

2. 化学消毒技术化学消毒技术是指通过化学药剂对医疗器械、表面、空气等进行消毒。

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剂包括醇类、过氧化氢、氯化物等。

化学消毒技术要求药剂选择合理,浓度准确,使用方法正确,能够有效杀灭各类病原微生物。

3. 辐射消毒技术辐射消毒技术是指利用紫外线或电子束等辐射方式对医疗器械、空气等进行消毒。

辐射消毒技术要求设备能够稳定输出合适的辐射剂量,消毒过程中要保证被消毒物品的全部表面都能够接受到辐射。

三、医院消毒技术的要求1. 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医院应根据不同的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高温消毒设备,要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对于化学消毒设备,要定期检查药剂浓度和喷雾系统的工作状态;对于辐射消毒设备,要定期检查辐射源的功率和辐射剂量。

2. 消毒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医院应根据不同的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并按照药剂的说明书正确使用。

在选择药剂时,要考虑其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对被消毒物品的腐蚀性、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在使用药剂时,要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操作的规范化医院应制定消毒操作的规范,明确操作流程和要求。

消毒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消毒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消毒操作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操作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4. 消毒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医院应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消毒技术的有效性。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人们治疗疾病和康复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医院环境的洁净和医疗设备的安全,消毒技术的规范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本文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消毒分类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方法的不同,医院消毒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环境消毒:对医院内各个区域、设施和表面进行消毒,以保持环境的洁净。

2. 医疗器械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3. 手部消毒: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部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三、消毒要求1. 消毒剂选择: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消毒剂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且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

2. 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如高温、紫外线)、化学消毒(如氯化物、醛类)和生物消毒(如过氧化氢)等。

3. 消毒程序: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包括消毒前的准备工作、消毒操作步骤、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等。

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监测:建立消毒监测机制,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

可以通过菌落总数、特定病原菌的检测等指标来评估消毒效果。

5. 消毒人员培训:对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消毒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环境消毒规范1. 医院各个区域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频率应更高。

2. 环境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要求确定,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

3. 消毒操作应遵循标准程序,包括清洁、消毒、漂洗和干燥等步骤。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消毒后的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五、医疗器械消毒规范1. 医疗器械的消毒方法应根据器械的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蒸汽灭菌等。

2.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应按照要求进行控制。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洁净与安全,消毒技术的规范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的规范要求,包括消毒原则、消毒方法、消毒剂选择、消毒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消毒原则1. 预防为主:医院消毒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

2. 综合施策:医院消毒应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3. 安全可靠:消毒措施应确保安全可靠,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三、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可使用蒸汽灭菌器、热气灭菌器等设备,确保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紫外线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注意照射时间和距离的控制。

过滤消毒可通过过滤器过滤掉微生物。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酒精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氯化物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84消毒液等,注意浓度的控制和接触时间。

酒精消毒可使用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注意浓度和擦拭时间。

过氧化氢消毒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喷洒,注意浓度和喷洒时间。

四、消毒剂选择1. 消毒剂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各类病原微生物。

2. 消毒剂应具有稳定性,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有效。

3. 消毒剂应具有低毒性,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

4. 消毒剂应易于获取和使用,成本适中。

五、消毒设备的管理和维护1.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消毒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要求。

3. 消毒设备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六、消毒记录和培训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2. 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技术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方法。

3. 消毒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语和定义
❖ 灭菌水平 ❖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
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 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 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 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 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术语和定义
❖ 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
❖ 4.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 菌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 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 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 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 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 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术语和定义
❖ 消毒 disinfection ❖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
到无害化的处理。 ❖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的制剂。
术语和定义
❖ 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 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 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 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 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 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 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 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术语和定义
❖ 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
术语和定义
❖ 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
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 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 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术语和定义
❖ 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清洁
❖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 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 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 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 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注意事项
❖ 6.3.1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 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 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 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 消毒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 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
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 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 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 菌方法:
❖ 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 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 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 菌。
清洗与清洁
❖ 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 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清洗
❖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 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 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于复 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 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 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 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 WS310.2的要求。
❖ 6.3.6 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 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8.1 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 灭菌方法 ❖ 8.1.2.1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 8.1.2.2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
方法。 ❖ 8.1.2.3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
❖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 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 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 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 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 c)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 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 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 雾消毒法。
职业防护
❖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 职业防护措施。
❖ 5.3.2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 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 5.3.3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 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职业防护
❖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 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
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 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 灼伤。 ❖ b)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 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 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 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 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 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 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 膜的损伤。
❖ 8.1.2.7 动力工具 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 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池等组成。应按照使 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件进行清洗、包装与灭菌。
手术敷料的灭菌
❖ 8.2.2.1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 蒸汽灭菌。
❖ 8.2.2.2 符合YY∕T 0506.1要求的手术敷料, 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 4.7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 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 时纠正。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 应先清洁, 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 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按 照特殊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
❖ 9.1.2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 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的消毒方法如下:
❖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 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 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 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 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 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 法。
术语和定义
❖ 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 ❖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
手术缝线的灭菌
❖ 8.3.2 灭菌方法 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 菌方法。
❖ 8.3.3 注意事项 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 9.1.1 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 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 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 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 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 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 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 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的消毒制剂。
术语和定义
❖ 3.9灭菌 sterilization ❖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
生物的处理。 ❖ 3.10灭菌剂 sterilant ❖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
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术语和定义
❖ 斯伯尔丁分类法
❖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 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 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non- critical items)。
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灭菌方法
❖ 8.1.2.4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 灭菌方要求器械 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 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 要求进行灭菌。
灭菌方法
❖ 8.1.2.6 植入物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 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 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 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 b)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 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 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 行审核,存档备案。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 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 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 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 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 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 间。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