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人物传记)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句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学案——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学目标】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了解重要句子的类型。
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复习重点】1.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理解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2.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考点阐释】“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2.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5.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有多种情况,备考复习中我们对各种题型都熟悉。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
【自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

201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科普文章【教学目标】 1、分析科普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复习重点】 1.把握科普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其内容的主要构成及其重点。
2.学会根据问题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整合、准确答题。
【点击考纲】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阐释】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李河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
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
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1888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 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得悉了战争结果。
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 称中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
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范例。
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 (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送进博物馆。
不过, 代步工具, 无论多先进, 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 使人走得更快、更远。
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语言、表达技巧)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目标】学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阐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试最高的一个层级,它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需要文学、历史以及其他许多知识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
下面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别作一阐释。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抒发情感、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
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富有音乐美。
除此以外,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语言也相对不同。
小说语言讲究形象生动;戏剧语言讲究通俗精练,有个性和表现力;散文语言讲究简洁生动,优美传神。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作用。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掐辫子刘心武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的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入潭中。
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
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目标】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阐释】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作品主旨”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双琴祭梁晓声⑴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
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⑵琴取于材,材取于树。
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
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⑶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
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
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⑷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
独家素材1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作文“独家素材”——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命制人:陆洋时间:2013年5月25日了解人物事迹背诵人物名言品读人物品质整合人物素材【人物介绍】昂山素季,缅甸独立运动“国父”昂山将军之女,牛津大学荣誉博士,缅甸非暴力民主的政治家。
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缅甸大选,但被缅甸军政府宣布选举无效,本人也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长达15年。
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0年获释。
【人物事迹】昂山素季在父亲被刺后一直生活在英国,并且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儿子。
当她母中风病危,她回到国内,看到了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和军政府的残酷镇压,不顾军政府的死亡威胁,毅然选择发表演讲,参加民主运动。
她说:“我不喜欢政治,更想当作家。
但我不能对祖国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
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这个外表柔弱、身材单薄的女子,就成为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她没有权力、金钱或官衔,但她拥有缅甸人民的心。
昂山素季为了缅甸民主运动,长期被政府软禁,也多次拒绝政府提出的被驱逐获自由的建议,她的丈夫牛津大学教授阿里斯因癌症去世,她也没能前往英国奔丧。
2005年6月19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大规模反缅甸政府游行,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那一天是她的60岁生日。
昂山素季之所以赢得全世界的尊敬,是因为:她是一个领导人们脱离压迫和暴政的领袖;她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敬佩;她所做的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社会长久朝着有秩序的方向发展,为此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和亲情;她坚持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革命手段,比起暴力革命更为难以做到,也更为高尚,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宽恕,仁爱等人类最伟大的美德和最深沉的良知。
【人物名言】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个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
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诺贝尔和平奖领奖词导致腐败的不是权力而是恐惧。
江苏省连云港市板浦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板浦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古渡朱以撒①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
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②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
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
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
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缓缓而来。
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
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
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
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③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④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⑤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
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
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拍岸。
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
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乌立在船头,纹丝不动。
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⑥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⑦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
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
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出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言运用题(简明、连贯、得体)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语言运用题复习教学案——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教学目标】1.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引导复习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与简明连贯得体有关知识。
2.懂得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复习重点】【点击考纲】。
【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
“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简明”为“简”与“明”。
“简”即“简练”,是“量”的原则;“明”即“明晰”,把意思表达清楚,是“质”的要求。
“连贯”即照应衔接,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
“得体”,即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
【名题导航】1、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
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
(5分)(2011年江苏卷)(1)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夏瑜、《药》(2)示例: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2.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4分) (2012年江苏卷)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2012)3.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知识构建】——简明(1)简——简洁。
精炼简要、言简意丰、干净利落、避免赘余。
板浦高中201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新闻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新闻【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复习重点】掌握新闻阅读的一般程序及解题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阐释】新闻阅读是属于实用文体范畴。
考查分析综合(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做英雄还是当懦夫——船长们遭遇海难时的生死抉择①截至2月1日,意大利游轮“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事件确认死亡人数为17人,16人下落不明,生还几率渺茫。
该游轮船长弗朗切斯科·斯凯蒂诺已被警方软禁。
1月13日,他的疏忽导致这艘造价5.6亿美元巨轮触礁搁浅,船体渗水并侧翻。
紧接着他又做出一个更糟糕的决定:在游轮上仍有大量乘客未获救的情况下,斯凯蒂诺却私自弃船,跳上一艘救生艇逃生。
②当赶来的意大利海岸警卫队发现他安全地裹在毛毯里时,这位船长竟拒绝返回游轮。
甚至还拙劣地辩称是不慎滑落到救生艇里的,再也无法爬回到船上。
由于一系列玩忽职守的行为,斯凯蒂诺成为意大利“最招人恨的人”。
因为他违背了百年来海上航行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遭遇海难时,船长必须是最后一个离开船的人。
③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科斯塔·康科迪亚”号巨大船身严重倾斜,大半没入水中的震撼画面时,全世界的人不约而同地将其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冰海沉船的惨烈场面联系到一起。
近代历史的海难中,许多船长坚守到最后一刻的英勇事迹被广为传诵。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船长E.J.史密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人物传记【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复习重点】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考点阐释】传记是记述人的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识见。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李清照传(节选)①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
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
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
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③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④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
(《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
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
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⑤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
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
相见直要待来生。
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
“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
”(《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
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
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
”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
”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
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
“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
《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
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
”“阤”(zhì)即溃塌之意。
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
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
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
1、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3、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典型探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杰克•伦敦的悲剧(蜀生)①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近代著名的作家。
他和马克•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
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大不一样。
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
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②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
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
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
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
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
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
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
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
③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
1894年,十八岁的杰克•伦敦参加了“基林军”,这是当时由平民党人领导的向华盛顿“进军”的失业者组织的一部分。
这次“进军”的领导人考克西等在华盛顿以“践踏国会草坪”被捕,进军组织亦遭取缔。
杰克•伦敦在退出“进军”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
④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
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
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
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
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
“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⑤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
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
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
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
⑥杰克•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
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
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
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
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伊登》(1909年),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
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
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
⑦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把杰克•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渐消褪,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⑧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
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
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
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
这位已经侧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
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淖,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
他在1911年时还说过:“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
”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⑨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
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3、你从杰克•伦敦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与其后来的蜕变、堕落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条【备考锦囊】(一)传记的种类1、自传或他传:自传是自述生平事迹的实录(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他传则是他人撰写的(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等),具有一定文学性,却不同于自传体小说。
2、评传: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
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如《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等)。
3、回忆录(二)传记的特点1、真实性。
文学性传记也要达到艺术真实。
(史学性和文学性两种,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
)2、概括性。
人物及人物事迹要有选择。
3、通俗性。
(三)题型分析: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句子的含意。
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四)备考策略:(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
(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的个性。
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地诵读、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
可以从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通过阅读掌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表达方式。
(4)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五)疑难突破: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1、要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2、分析人物精神形成的原因;3、自己受人物怎样的启迪;4、对人生的看法的个性化解读;5、人物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