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

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作者:宋晶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03期摘要:工资决定或工资生成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热门话题。
从历史演进过程看,先后出现了以配第和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及流派众多的现代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
本文概述了有代表性的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及现代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简介了其产生背景和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维度比较了两种工资理论的异同,提出了对探索和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工资理论;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3-0021-07收稿日期:2010-12-3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改革路径与模式研究”(10YJA63013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小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L10BJY022)作者简介:宋晶(1965-),男,辽宁铁岭人,经济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组织理论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E-mail:song827@都把工资的本质、工资的决定与生成、工资差异、工资的职能与作用等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经济学家试图对决定工资的因素进行理论上的解释,于是便形成了各种工资决定理论,而对各种工资决定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无疑对探索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人类如何生存并发展下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而工资作为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之一,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和基础,其本质及标准如何决定等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研究经济问题时所必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论是发端于17世纪的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及包含各种经济学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关于古典经济学,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指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包括配第、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理论,马克思对其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而把其之后的学说称为庸俗经济学,包括马尔萨斯、萨伊等人的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解析

劳动力市场理论解析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市场中,劳动者以各种形式提供自己的劳动力,而雇主则以工资或报酬来购买这些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涉及到供求关系、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并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将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论进行解析。
一、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工资水平和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供给方面,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结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
需求方面,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取决于生产规模、技术需求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
供求关系的均衡决定着工资水平和就业率的稳定,供过于求会导致工资下降和就业率下降,需求过于供应则会导致工资上涨和就业率上升。
二、工资决定理论关于劳动力市场中工资的决定,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取决于劳动者对生产的边际贡献,即雇主愿意支付的劳动力边际产品的价格;劳动力成本理论则从成本角度解释了工资的决定,即企业用来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协议理论则认为工资是双方通过谈判达成的一种协议结果。
这些理论各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解释了不同情况下工资水平的变动原因。
三、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和弹性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和弹性是影响市场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刚性指的是劳动力市场在面临外部冲击时的响应速度和程度。
刚性较大的市场往往不容易适应经济变化,存在着工资不灵活和就业难以调整的问题。
而弹性则指的是劳动力市场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较高的市场往往能够更快速地适应经济形势,提高就业率和调整工资水平。
四、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和就业市场劳动者的个体行为和选择对市场的运作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就业市场的存在使得劳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就业机会,而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
此外,个体的技能水平、教育程度、经验等也会对就业市场的竞争产生影响。
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和就业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运作。
工资决定理论

(四)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的定义工资决定理论: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递减。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表明工资高过一定的限度,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劳动力的供给反而减少了。
经济学的分配理论中,工资决定理论有边际生产力论、供求均衡价格论、集体谈判工资论、效率工资论和分享工资论。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工资决定的理论1.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最早对劳动力价值进行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他指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此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在这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们认为,对于需要靠劳动力过活的工人,他们的工资水平至少必须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工资还得稍稍超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否则劳动者就不能赡养其家室而传宗接代了”。
此后,马克思在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理论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同时,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它的形成与决定同样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制约,供求与竞争因素的作用使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上下波动。
2.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中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角度阐释了决定工资的另一个因素,即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随着可变要素的不断增加,最初上升,而超过某一点后,开始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使用可变要素的原则是边际成本与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这个原则也是企业确定劳动力价格的原则。
简析马克思主义工资决定理论

简析马克思主义工资决定理论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薪酬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
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使其既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使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物质上与心理上的满足感,就成为企业自身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工资作为薪酬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以它的前瞻性、整体性、科学性,一直影响着现代薪酬的设计。
一、马克思主义工资决定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部分。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其基本观点在于:(1)工资是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物,是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态,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根据劳动力生产费用和劳动供求关系而形成的。
(2)资本主义工资的运动受价格规律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竞争规律的调节支配,并受资本家与工人两大阶级力量对比和斗争的影响。
(3)资本主义工资是以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为尺度的,工资水平上升不会改变工人阶级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工资决定理论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坚持辩证法原则,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工资决定理论相比,具有以下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察。
第一、工资在表象上体现为劳动买卖过程中的交易价格,即劳动价格;与此同时,这种市场交换行为更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可变资本与劳动力使用权之间的等价交换,使得工资不再成为劳动的报酬,而转变成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歪曲的表现形式。
因此,工资的本质,只有在资本主义特定生产方式及相应生产关系的框架中,才能得到理解。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单纯的利益辩护学说,工资的绝对运动——无论是以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衡量,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工资与利润间的相对运动不仅构成了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运动,而且也为社会总生产过程中一般规律内在矛盾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因此,只有在工资与利润的矛盾关系中,才能理解工资运动的本质规律。
第三、工资变动与就业量变动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价格调整模式,失业的出现并非源自工资的过渡增长;相反,技术进步引发的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造成了劳动市场上内生性的劳动供给过剩,并因此有助于压低工资的增长。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考试重点)

题型:一、单选:10题(10分)二、多选:15题(3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四、简答:5题(25分)五、论述:2题(20分)第一章工资与工资总额一、工资的定义:《1949年保护工资公约》中将工资定义为:““工资”一词系指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二、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
实际工资: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也可以理解为货币工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三、工资率与实得工资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
实得工资:指根据劳动者的工资率和他提供的劳动量计算而得的工资.实得工资与实际实得工资的区别:实际实得工资是指实得工资扣除法规规定的个人统一缴费项目(如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和缴纳所得税后,可供个人支配,实际用作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储蓄的工资。
可见,实际实得工资是小于实得工资的。
四、工资总额的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认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2、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和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冬季取暖补贴等。
3、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1963年7月19日劳动部等七个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4、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第二章 薪酬管理理论总结

工资不能灵敏地对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 工资不像所有其他商品那样,需求量大,工资就高, 反之工资就低。当需求曲线由D1向D2移动时,工资不 能下降到新的均衡工资水平,这就是工资刚性。工资 刚性所体现的是工资易升不易降,易增不易减的特点。
工资刚性原因
通常认为,工会、合同与政府最低工资 法规,限制了工资的波动。 同时,不能降低工资还由于降低工资而 不是解雇低效率的员工会使优秀员工失 去积极性甚至跳槽。
第二章 薪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工资决定理论 工资差别理论 薪酬的管理学研究理论 劳动报酬分配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工资决定理论
一、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二、工资基金理论 三、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四、均衡价格理论 五、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一、维持生存工资理论
也称“糊口工资理论”、“最低工资理论”、“工资铁 律” 主要观点: 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 工资取决于工人的最低生活费用。 不足 不能解释在同一国家和地区的工人之间存在工资差别。 意义 许多国家制定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协调劳资
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岗位、 付出相同劳动、取得相同工作业绩的劳动者, 支付大体相同的劳动报酬。
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相同;
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与别人同样的劳动 工作量;
同样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
一般而言,同工同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男女同工同酬。 不同种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
二、劳动报酬分配实践
引例:分苹果 什么是分配制度? 什么是初次分配,什么是再次分配?
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 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 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是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GDP 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提供 与报酬支付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市场机制 起主导作用)。 再次分配就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与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 手段进行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涉及着雇主与工人之间的供求关系及工资水平的形成过程。
工资决定理论指导着我们理解这一市场的运作机制,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的关系,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劳动力资源的市场,旨在实现雇主的劳动力需求与工人的就业需求的匹配。
供给方是劳动者,而需求方则是工业、商业或服务业的雇主。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通过供求关系实现工资水平的形成。
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工资会下降,鼓励雇主雇佣更多的工人。
相反,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工资则会上涨,以吸引更多劳动力进入市场。
三、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试图解释工资水平的形成和变化,并提供理论框架来分析工资决策的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资决定理论:1. 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
简而言之,边际生产力是指雇主从雇佣一名工人中获得的额外产出。
根据这一理论,工资趋向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因为雇主愿意支付与其边际贡献相等的工资。
然而,边际生产力理论未能解释工资差距的存在和扩大。
在现实中,工资差距存在于不同行业、地区和职业之间。
2. 劳资博弈理论劳资博弈理论关注雇主与工会之间的博弈。
工会代表工人利益,追求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雇主则追求最低成本和最高利润。
根据劳资博弈理论,工资水平取决于谈判双方的实力对比。
如果工会实力强大,工人可以通过集体谈判争取更高的工资。
相反,如果雇主实力强大,工资可能会被压低。
3. 不完全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认为市场上存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信息。
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工资水平受到双方的力量和交易成本的影响。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水平可以由雇主的定价能力和劳动者的议价能力确定。
这一理论强调了双方互动和市场力量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四、劳动力市场与经济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理论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薪酬管理02第二章、薪酬管理理论

内容:
• 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劳动者在收益分配中的地位不 断提高,出现了利益分享工资论、效率工资理论等新型的 工资决定理论。分享经济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 在20世纪7O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工资决定理论。这一理 论对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扩大就业和提高产量、激励工 人与劳资相融都有积极的效应。
他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水平。他还认为,一旦工资高于这一水
平,则会出现人口增长和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从而造成工资下降到维
持生存的水平;反之,如果工资低于维持生存的水平,则会造成人口
减少和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从而使工资上升到维持生存的水平。杜尔
阁的工资理论是很有见解的,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
•
卖他的劳动时的价格高低,不能完全由他本人决定,而是同购买他的
劳动的人双方协议的结果。他并且说,由于有大量可以挑选的工人,
当然购买者可以优先选用讨价最低的工人。因此,在彼此竞争的条件
下,工人们不得不降低价格。可见,杜尔阁已正确认识到资本主义社
会,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其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只限于为维持
32 32 17 2 -13 -43
10
总利润
32 64 81 83 70 27
垄断竞争条件下边际生产率计算表
12
3
4
劳动力 总产量 产品价格 总产值
数量
P
1
4
15元
60
2
8
14
112
3
11
13
143
4
13
12
156
5
14
11
154
6
13
10
130
5
边际实 物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5、高工资促进经济繁荣;
6、全国性的“关键性的集体协议”的影响;
7、习惯于货币工资的增长;
8、政府可以规定工资和价格指标。
34
无组织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工资决定理论
1
问题思考
为什么我的工资只有每月2000元? 为什么我同学的工资是每月3000元? 为什么每年我的工资都是增长10%? 为什么将最低工资上调?
……
工资决定理论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
劳资谈判工资理论 无组织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1 r
C1
B1
1
1 r
C2
B2
2
...
1 r
Ct
Bt
t
1 r
Ci
Bi
i
(i 1, 2,..., t )
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现值 PVC
1 r
1
1 r 1 r PV PVC
2
...
t
i 1
t
1 r
工资率。工资提高将导致工人生产率的提高, 故有效劳动的单位成本(如工资、福利、培 训费等)可能下降。 P28
政策含义:工资可作为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
24
二、效率工资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工资通过刺激效应、逆向选择效应、劳动力流动效应、社会伦理效 应对生产率发生影响。 P28
(一)刺激效应 P28
工资是传递你能力水平的信号。
求职时,你的心里价位是多少?
26
工资水平过低,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三)劳动力流动效应
总劳动成本是变动成本(工资成本)和
准固定成本之和,辞职率的增加将会导
致准固定劳动成本的增加,因此,提高
工资以降低辞职率对企业来说可能是合
算的。 P29
总劳动成本=工资成本+准固定成本
27
(四)社会伦理效应
为什么他拿的多,我拿的少? 不患寡而患不均? 心理满足感是取决于相对水平而非绝对水平?
第五节 分享工资理论
魏茨曼的《分享经济》 一、分享经济理论的观点
二、分享工资的基本内涵及与传统
工资制度的根本区别 P31
29
魏茨曼首先将雇员的报酬制度分为工资制度和分享制度两种模式, 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经济也分成工资经济和分享经济。分享工资 制是把工人的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厂商经营状况的指数相联系, 这样工人与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达成不再是具体规定每一小时的 工资这种合同,而是确定工人与资本家在厂商收入中各占多少分享 率的协议。 P31 成都市工业二局的例子:
17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
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P25 (一)普通教育 (二)职业技术培训 (三)卫生保健 (四)劳动力流动 营养、孩子教育、寻找工作、运动休闲、娱乐、……
18
三、投资决策模型及其涵义
(一)现值法决策模型
P26
i 1 t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现值 PV
市场工资理论的研究从经济学的研究领
域进入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不是将工资
视为生产率的结果,而是倾向于将工资 视为促进生产率提高的手段。 P28
22
一、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含义
效率工资:可以认为是高于市场工资的工资,
或者认为是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工资。 P28
23
效率工资的基本观点: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
第一节 1890年以来广泛流行的边际生产率工资 理论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由克拉克(1847-1938)提出, 被公认为对长期工资水平所做的最令人满意的解释。 P14 主要观点:劳动和资本都有生产率,而且这种生产 率都是递减的,最后必然会形成边际生产率。当资本 量不变时,劳动的生产率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而不断递 减,一直到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即最后的和最小的生 产率。当劳动量不变时,资本的生产率也是随着资本 的增加而不断递减,即最后的和最小的生产率。劳动 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工资,资本的边际生率决定利息。 5
第一节 1890年以来广泛流行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率递减?
例子:罗斯福请记者吃三明治 194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 的一位记者采访他,请他谈谈这次连任的感想。罗斯福没有回答, 而是很能客气地请这位记者吃一块“三明治”(夹馅面包)。记者 觉得这是殊荣,便十分高兴地吃了下去。总统微笑着又请他吃第二 块“三明治”。他觉得是总统的恩赐,情不可却,又吃了下去,不 料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他简直受宠若惊,虽然肚子里已不再需要 了,但还是勉强吃了下去。哪知罗斯福在他吃完之后又说:“请再 吃一块吧。”记者一听啼笑皆非,因为他实在吃不下去了。罗斯福 微笑着说:“现在,你不需要再问我对于这四次连任的感想了吧, 因为你自己已经感觉到了。”
起作用的关键机构有两方:一方是厂 商,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买方垄断权; 另一方是同一巨大的工会组织,在劳 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卖方垄断权。 P34
32
在集体协议中,萨缪尔森
在其《经济学》
列举了八个集体交涉的论点和考虑因素 P34
1、生活费用观点;
2、支付工资的能力;
3、工资应随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动;
如果你的工资是2000元,你敢偷懒吗? 如果你的工资是5000元,你敢偷懒吗? 如果是10000元呢? 你敢偷懒,就解雇你。
25
(二)逆向选择效应
P29
工人的努力与保留工资(reservation wage,工人 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呈正相关关系,高生产率的 工人愿意接受的保留工资要比低生产率工人愿意接 受的保留工资高。P29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劳动市场中工资的决定
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的应用
根据不同质劳动者群体设计不同工资水平; 垄断竞争条件下,根据投资资本要素的可变性,提高 边际生产率; 在买方垄断市场和卖方垄断市场下,工资水平与边际 生产率水平不同,有时需要政府有形的手予以调控。
10
一、竞争性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形成
11
二、均衡工资率的破坏与新均衡工资率的形成
12
导致均衡工资率变化的情况可以归纳
为三种,并导致三种结果: P24
1、供给曲线左移或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工 资率上升; 2、供给曲线右移或需求曲线左移使均衡工
资率下降;
3、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均衡工
资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均衡工资理论的应用
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 通过劳动力市场变化和劳动力流动情况,保持和吸引 所需要的劳动力 有利于劳动者提高对自身综合素质、技能水平
第三节 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人力资本可以定义为工人获得的增加其生产率的所有特 性/征(Hamermesh & Rees) 知识、经验、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健康、…… 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 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 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等。(曾湘泉主编《劳动经济学》)
(二)对于稀缺的通过大量人力资本投资才能形成的专业技术人 才: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资,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人力资本投资值不值:
例子:宝洁,本科生6000元/月,硕士生7000元/月
成都大学生工资比农民工工资约多200-300元/月 企业投资员工攻读在职硕士
21
第四节 效率工资理论
第二节 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创始人:马歇尔(1842-1924) P22
边际工资理论只是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研究了工资水平 的确定,而没有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反映对工资水平决 定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全面的。工资是由劳动力的需求 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对均衡时的价格决定的。 P22
工资=均衡价格,市场出清; 工资>均衡价格,劳动力剩余 工资<均衡价格,劳动力短缺
工业总产值增长51.05%
销售收入增长63.23% 利润增长了1.7倍
职工工资增长了20.52%
30
第六节 劳资谈判工资理论
一、劳资谈判理论的核心 二、工资增长中存在着“强制性比
较”
三、劳资谈判受到经济现实的限制
31
四、劳资谈判工资率的确定
P34
在有组织的劳动力市场上,对工资率
i
(i 1, 2,..., t )
19
(二)内含报酬法决策模型
P27
PV PVC
i 1
t
1 r
Bi
i
j 1
t
Cj
1 r
j
20
四、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在工资设计
中的应用
(一)对于聘用的人员:短期内收入抵补学习成本,并能获得一 定的收益。这是保留员工的基本条件之一;
15
一般来说,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
(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从这个 意义上讲,一切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与能力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知识存量、 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经济行为以及有利 于改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开支,都是人 力资本投资。 P25